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领会文中小朋友画风的方法,遵循着以文带诗为主要形式,在课堂中强调学生的亲身感悟和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听风”“找风”“画风”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以文带诗;亲身感悟;动手动脑;朗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领会文中小朋友画风的方法,并且观察他们的画,说一说从哪里看到了有风;锻炼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动手画画风,边画边写一首有关风的小诗《我们知道》。
二、教学重点
领会文中小朋友画风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动手画画风。
四、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我手绘我心》。
五、学情分析
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才能画出来呢?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这也是本篇课文吸引孩子的地方。就在孩子们边思考边读书的时候,他们慢慢懂得了大自然的神奇。
课文中的三个孩子,宋涛,陈丹,赵小艺,就是班中孩子们的真实写照。怎么画风?有的孩子就如聪明的宋涛,脑筋一转就想出了画风的好方法,而有的孩子就如陈丹,有的孩子就如赵小艺。就在他们思考画画的过程当中,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动脑,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相互学习和启发。
我们在上这节课的时候,孩子们是快乐的,是收获的。它基于孩子们的现有的学习基础和思考阶段,孩子们学起来趣味无穷!
六、过程设计
(一)听风声,写课题
通过多媒体出示风声,老师问:孩子们,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答:风。
老师问:生活中的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导入新课。指导启发学生加深对风这一自然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另外,要指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风相关的文章。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思考: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出示中心问题:文中小朋友,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带着问题读课文,并出示自读提示。
a.出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几遍;
b.边读边找,把文中小朋友画风的方法,用“ ”标出来,并反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重点教读多音字:转、杆。
a.我转过身,看到他手里的风车,正在呼呼地转着;
b.解放军叔叔手中握着一杆枪,笔直地站在旗杆下。
3.看图认读文中三个小朋友以及他们的名字。
图文结合,认识生字。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就是集中在文中的三个小朋友的名字上。
训练难点:图中的两个小女孩,到底谁是陈丹,谁是赵小艺?
(三)细读课文,看图说话
1.出示文中三个小朋友的三幅图。并让孩子们练习说话。
a.喜欢谁的画?
b.他的画上画了什么?
c.从哪里看到了风?
2.读文中陈丹画风的相关段落,完成小诗:风来了, 。
3.读文中赵小艺画风的相关段落,完成小诗:风来了, 。
4.读文中宋涛画风的相关段落,完成小诗:风来了, 。
5.(配乐朗诵)齐读三人画风方法
朗诵文中生成小诗:《风来了》
(四)我动脑我创作
1.文中三个小朋友,是画了景物在风中的变化,来画出风来的。如果让大家也动动脑筋,画一画风,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金点子。
2.出示风声,情景带入。
3.老师配乐朗诵《我们知道》
4.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画风?
5.《我手绘我心·画风》
我们知道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
我们知道风-----------。
(五)展示画风朗诵诗歌
指生上台,大屏幕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朗诵《我们知道》。
(六)回味提升动脑探索
1.齐读《我们知道》
2.自读自创小诗《我知道》
(七)作业提升
动脑筋想一想:大自然中的声音和空气,该如何画出来呢?(注重孩子们的潜移默化的知识架构和拓展,大自然中除了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还有很多很多的事物同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又该怎样动脑筋动动双手,把他画出来呢?)
七、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遵循着以文带诗为主要开展形式,在课堂中强调学生的亲身感悟和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听风”“找风”“画风”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教学内容,发挥孩子们的读、思、说、画、写等一系列能力,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本节课上也凸显了许多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有的孩子没能很好地参与进去。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需提高,有时停留在肯定学生的想法,没有引起他们更深入的思考。
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需要不断打磨才能散发出耀眼的光彩。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下,我的课堂一定会更加成熟!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以文带诗;亲身感悟;动手动脑;朗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领会文中小朋友画风的方法,并且观察他们的画,说一说从哪里看到了有风;锻炼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动手画画风,边画边写一首有关风的小诗《我们知道》。
二、教学重点
领会文中小朋友画风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动手画画风。
四、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我手绘我心》。
五、学情分析
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才能画出来呢?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这也是本篇课文吸引孩子的地方。就在孩子们边思考边读书的时候,他们慢慢懂得了大自然的神奇。
课文中的三个孩子,宋涛,陈丹,赵小艺,就是班中孩子们的真实写照。怎么画风?有的孩子就如聪明的宋涛,脑筋一转就想出了画风的好方法,而有的孩子就如陈丹,有的孩子就如赵小艺。就在他们思考画画的过程当中,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动脑,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相互学习和启发。
我们在上这节课的时候,孩子们是快乐的,是收获的。它基于孩子们的现有的学习基础和思考阶段,孩子们学起来趣味无穷!
六、过程设计
(一)听风声,写课题
通过多媒体出示风声,老师问:孩子们,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答:风。
老师问:生活中的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导入新课。指导启发学生加深对风这一自然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另外,要指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风相关的文章。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思考: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出示中心问题:文中小朋友,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带着问题读课文,并出示自读提示。
a.出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几遍;
b.边读边找,把文中小朋友画风的方法,用“ ”标出来,并反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重点教读多音字:转、杆。
a.我转过身,看到他手里的风车,正在呼呼地转着;
b.解放军叔叔手中握着一杆枪,笔直地站在旗杆下。
3.看图认读文中三个小朋友以及他们的名字。
图文结合,认识生字。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就是集中在文中的三个小朋友的名字上。
训练难点:图中的两个小女孩,到底谁是陈丹,谁是赵小艺?
(三)细读课文,看图说话
1.出示文中三个小朋友的三幅图。并让孩子们练习说话。
a.喜欢谁的画?
b.他的画上画了什么?
c.从哪里看到了风?
2.读文中陈丹画风的相关段落,完成小诗:风来了, 。
3.读文中赵小艺画风的相关段落,完成小诗:风来了, 。
4.读文中宋涛画风的相关段落,完成小诗:风来了, 。
5.(配乐朗诵)齐读三人画风方法
朗诵文中生成小诗:《风来了》
(四)我动脑我创作
1.文中三个小朋友,是画了景物在风中的变化,来画出风来的。如果让大家也动动脑筋,画一画风,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金点子。
2.出示风声,情景带入。
3.老师配乐朗诵《我们知道》
4.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画风?
5.《我手绘我心·画风》
我们知道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
我们知道风-----------。
(五)展示画风朗诵诗歌
指生上台,大屏幕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朗诵《我们知道》。
(六)回味提升动脑探索
1.齐读《我们知道》
2.自读自创小诗《我知道》
(七)作业提升
动脑筋想一想:大自然中的声音和空气,该如何画出来呢?(注重孩子们的潜移默化的知识架构和拓展,大自然中除了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还有很多很多的事物同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又该怎样动脑筋动动双手,把他画出来呢?)
七、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遵循着以文带诗为主要开展形式,在课堂中强调学生的亲身感悟和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听风”“找风”“画风”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教学内容,发挥孩子们的读、思、说、画、写等一系列能力,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本节课上也凸显了许多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有的孩子没能很好地参与进去。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需提高,有时停留在肯定学生的想法,没有引起他们更深入的思考。
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需要不断打磨才能散发出耀眼的光彩。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下,我的课堂一定会更加成熟!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