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案例教学促使学生学会学习,侧重学习过程的体验,缩短教学与社会实际生活的差距,强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面,文章旨在分析探讨案例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优势体现。
【关键词】思政课 案例教学法 教学 优势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073-02
案例教学法能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帮助他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引导大学生坚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基础”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化,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及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包含三个过程:撰写教学案例、案例教学实施、对案例教学的反思和总结评价。其中,撰写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案例撰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案例的价值在于提供真实而典型的素材,供学生分析研究,总结普遍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编写案例前,首先要进行充分讨论,再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去广泛搜集和查阅已有的文献资料并编写案例。同时,在案例编写过程中要力争做到:选材得当、描述真实、语言生动。[1]而案例的实施过程,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进入角色。教师负有引导、组织的责任,教师可把书本的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布置给学生,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合作,把疑难理论知识反馈给教师。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解决案例问题障碍。最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讨论案例的优缺点,有针对性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探究解决,教师在总结点评中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热点、焦点等实际问题,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学通、学懂,贯穿到具体的生活、学习和实践中。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体现
经实践证明,在“基础”课渗透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 “基础”课理论教学中,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沉闷单调,学生注意力分散,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较差。案例教学法是指导学生深入实践,以感性材料作基础,容易使学生对某一问题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对于教师,有了案例就会有的放矢,有了分析实际问题的目标和具体对象,这样有血有肉,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使学生们认识到理论对实践工作的重要指导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案例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课堂参与度以及互动率明显提高,强化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积极性。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关注点,适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思想和能力状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而真正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2]
(二)侧重学习过程的体验
“基础”课教学,之所以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无法真正领略此项教育内容中,学习的价值和针对个体的意义,使得源于人内在潜能的力量无法发挥和释放。所以,思政教育必须渗透学生主观性的情感,体现个体的自觉性,让学生感到意义、价值在自身的体现。案例教学法强调以人为本,教师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重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学生的时间和能力。
(三)缩短教学与社会实际生活的差距
“基础”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使其成为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在课堂上,因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强,虽然我们讲的理论都很充分,很合理,甚至很崇高,但这些内容一旦和现实相联系,就会产生一种生硬、造作感,造成了课堂一码事,现实一码事,各不搭界,互不联系,为讲而讲,闭门造车。这样的模式怎么能吸引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呢?所以,加强思政课程的有效性,必须将课堂与实际结合起来。
案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都是深入到社会实际生活中采集的,因此案例教学能很好地使教学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出发,把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拿到课堂上来,并让学生亲自参加讨论,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同时也为“基础”课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契合点,使学生学会自觉地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使得学生对所讲内容具有真实感和具体感。
(四)强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已经不是仅仅局限于一门课程的内涵,而是从一門课程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案例教学法,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培养,而是从点到面,延伸拓展,重实践能力,重创新能力,重多门学科综合运用的能力,这正是21世纪我们队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表现。
从案例教学的情况来看,其资料举例内涵丰富,而且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这就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的能力。所以,案例方法都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或让学生亲自到职业活动中去搜集、整理、归纳案例,在课堂上对案例加以剖析评判,是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使学生了解了理论内涵的实际情况,对所学理论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发展了技能和能力,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学生对案例进行探究、分析、讨论、归纳的过程,既是学生运用原理、观点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培养的过程。因此,围绕着案例教学,培养目标的定位,由原先的单一,提升为综合,由专门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结语:在“基础”课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好奇心,使学生在一种安全的心理环境下将自己的潜能释放发挥出来,这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其学习动力。同时,案例教学能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讨论,不仅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主动内化、自我领悟,而且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自主性方面,有着其他教学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刚.外事英语课程设计: 以案例教学为例[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10(3):60
[2]吴丽娜.论案例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3): 76.
作者简介:
陈军(1968.2-)女,汉族,吉林白山人,副教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思政课 案例教学法 教学 优势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073-02
案例教学法能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帮助他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引导大学生坚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基础”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化,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及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包含三个过程:撰写教学案例、案例教学实施、对案例教学的反思和总结评价。其中,撰写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案例撰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案例的价值在于提供真实而典型的素材,供学生分析研究,总结普遍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编写案例前,首先要进行充分讨论,再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去广泛搜集和查阅已有的文献资料并编写案例。同时,在案例编写过程中要力争做到:选材得当、描述真实、语言生动。[1]而案例的实施过程,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进入角色。教师负有引导、组织的责任,教师可把书本的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布置给学生,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合作,把疑难理论知识反馈给教师。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解决案例问题障碍。最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讨论案例的优缺点,有针对性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探究解决,教师在总结点评中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热点、焦点等实际问题,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学通、学懂,贯穿到具体的生活、学习和实践中。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体现
经实践证明,在“基础”课渗透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 “基础”课理论教学中,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沉闷单调,学生注意力分散,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较差。案例教学法是指导学生深入实践,以感性材料作基础,容易使学生对某一问题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对于教师,有了案例就会有的放矢,有了分析实际问题的目标和具体对象,这样有血有肉,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使学生们认识到理论对实践工作的重要指导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案例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课堂参与度以及互动率明显提高,强化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积极性。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关注点,适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思想和能力状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而真正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2]
(二)侧重学习过程的体验
“基础”课教学,之所以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无法真正领略此项教育内容中,学习的价值和针对个体的意义,使得源于人内在潜能的力量无法发挥和释放。所以,思政教育必须渗透学生主观性的情感,体现个体的自觉性,让学生感到意义、价值在自身的体现。案例教学法强调以人为本,教师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重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学生的时间和能力。
(三)缩短教学与社会实际生活的差距
“基础”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使其成为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在课堂上,因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强,虽然我们讲的理论都很充分,很合理,甚至很崇高,但这些内容一旦和现实相联系,就会产生一种生硬、造作感,造成了课堂一码事,现实一码事,各不搭界,互不联系,为讲而讲,闭门造车。这样的模式怎么能吸引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呢?所以,加强思政课程的有效性,必须将课堂与实际结合起来。
案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都是深入到社会实际生活中采集的,因此案例教学能很好地使教学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出发,把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拿到课堂上来,并让学生亲自参加讨论,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同时也为“基础”课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契合点,使学生学会自觉地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使得学生对所讲内容具有真实感和具体感。
(四)强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已经不是仅仅局限于一门课程的内涵,而是从一門课程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案例教学法,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培养,而是从点到面,延伸拓展,重实践能力,重创新能力,重多门学科综合运用的能力,这正是21世纪我们队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表现。
从案例教学的情况来看,其资料举例内涵丰富,而且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这就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的能力。所以,案例方法都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或让学生亲自到职业活动中去搜集、整理、归纳案例,在课堂上对案例加以剖析评判,是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使学生了解了理论内涵的实际情况,对所学理论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发展了技能和能力,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学生对案例进行探究、分析、讨论、归纳的过程,既是学生运用原理、观点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培养的过程。因此,围绕着案例教学,培养目标的定位,由原先的单一,提升为综合,由专门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结语:在“基础”课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好奇心,使学生在一种安全的心理环境下将自己的潜能释放发挥出来,这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其学习动力。同时,案例教学能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讨论,不仅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主动内化、自我领悟,而且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自主性方面,有着其他教学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刚.外事英语课程设计: 以案例教学为例[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10(3):60
[2]吴丽娜.论案例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3): 76.
作者简介:
陈军(1968.2-)女,汉族,吉林白山人,副教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