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吴印咸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shich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他只有很少的传世佳作,但却以一生对摄影事业的贡献,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摄影大师。
  
  英雄出“少年”
  
  年轻时期的吴印咸帅极了,比起一些电影明星来似乎也并不逊色,1937年,他在上海拍摄的电影《马路天使》,可称得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时年刚刚37岁,却已有17年摄影爱好的经历。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民间的摄影组织已十分活跃,同时,摄影作为一种记录和报道的手段,在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良友》、《中华》等民间的摄影画报不断涌现;国民党的报社和政府部门都成立摄影部,拍摄当时的国内重要事件。苏、美、英、法等国也陆续在中国成立新闻处,把摄影列为重要的宣传手段,展开抗击日本的各种宣传行动,可见摄影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1937年卢沟桥的炮火,激励着一批年轻的记者走向前线,反映中华儿女的英勇抗日斗争。同时也震醒了那些陶醉于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摄影家的美梦,从风花雪月和美女的题材中解脱出来,接触现实,和人民大众一道加入抗战的行列中。
  1938年8月13日,日本军队打响了入侵上海的枪声。吴印咸与许幸之共同拍摄了《中国万岁》大型纪录影片,实录日军暴行,表现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行动。大量现场实录的镜头真实地记录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艺术成就,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摄影的历史中,都是极其出色的。但是,国民党当局以电影宣传“共产”的罪名,将所有的底片和拷贝片全部销毁,让吴印咸等人痛心万分,彻底失去了对国民党政府的信心!
  正当他对前途茫然之际,收到了一封神秘的电报,他的一生命运就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人民摄影的奠基人
  
  1938年夏,著名电影导演袁牧之给吴印咸发来一封电报,邀请他一道赴陕北拍摄电影《延安与八路军》,这是一个危险而艰苦的工作。但是民族危机的紧迫,个人失业的苦闷,拍摄《中国万岁》引起的思想震动以及影片被销毁在心头引起的愤怒,促使他毅然接受邀请。没想到从此踏上革命的道路,成为人民摄影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翻开中国当代人民摄影的历史,从三十年代末期开始萌芽,四十年代慢慢发展,到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完善的国家新闻摄影工作体系。在中国整个社会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历史背景中,吴印咸在创建、拍摄以及摄影教育方面都做出了开创性的巨大贡献。
  
  延安电影团时期
  1938年,吴印咸到达延安后不久,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成立,吴印咸被任命为电影团的技术和摄影负责人。抗战时期的延安,各种物资严重缺乏,吴印咸使用的是自费购置的三台相机,还有一台荷兰著名导演伊文思赠送的“埃姆”摄影机。从1938年至1946年,他所在的电影团克服了极其艰难的条件,记录了中国革命力量生存、发展、壮大的过程。从延安军民的战斗生活,到华北人民奋勇抗击日寇的顽强斗争;从领袖人物的英姿丰采,到部队战士开荒生产的劳动场面,摄影团创造了摄影史上的奇迹,尤其是毛泽东等共产党领袖人物的照片,更是弥足珍贵的影像资料,而吴印咸是这个奇迹的主要创造者。《白求恩大夫》是他的代表作,但只是他众多摄影成就中的闪光一页而已。
  
  
  东北电影制片厂时期
  1946年吴印咸率电影团奉命奔赴东北,参加创建东北电影制片厂,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人民电影的制片基地,被人们喻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曾拍摄制作了大量的纪录片和故事片。吴印咸参与规划新中国人民电影蓝图的同时,对摄影工作也极其重视,东影厂制作了大量的幻灯片和照片,巡回展出。据统计,当时派出的摄影队有32支,分赴前线,冒着枪林弹雨,随军拍摄了30多万尺的解放战争过程和解放区民主改革、发展生产的新闻素材。物质条件的改善,使人民摄影的规模迅速扩大,摄影的水平大大提高。
  
  摄影教育的开拓者
  吴印咸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电影摄影和图片摄影的专业人才,撰写过上百万字的摄影理论著作。1939年他撰写的《摄影常识》,是根据地第一本摄影教材,是八路军培养摄影工作者必读的手册。延安时期、东影厂时期他主办和参加授课的摄影训练班,为中国共产党摄影队伍的发展培养了专业人才。不少学员以后都成为著名的摄影师或国家摄影专业的领导干部。
  1955年他调到北京,参加筹建中国第一所摄影教育高等学府——北京电影学院,任副院长兼摄影系主任,为新中国培养更多的摄影人才,为新中国专业摄影教育的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他先后著有《摄影艺术表现方法》、《怎样正确估计曝光》、《怎样拍摄人像》《摄影用光》、《人像摄影》、《风光摄影》、《摄影滤色镜使用法》、《彩色摄影》等十几本著作,也编辑出版了几本个人的摄影作品集。虽然吴印咸所写的大都是一些启蒙性的摄影技术书籍,但是在文革以后,整个中国的摄影文化还处在复苏的萌芽时期,他的著作还是具有相当大的指导作用。
  我们看到他最后一张工作照片是1994年8月14日拍摄的,94岁的老人在炎热的夏天里,还在伏案写作。此时距离他去世只有24天。吴印咸就是以一生的辛勤工作,成为中国人民电影摄影和图片摄影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摄影成就和局限
  
  吴印咸在电影摄影和图片摄影领域成就卓著,令人瞩目。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拍摄了《风云儿女》、《马路天使》等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1958年,他拍摄的故事片《红旗谱》获得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摄影奖。他在图片摄影创作中表现出的现实主义成就,充分地体现出中国当代摄影发展的历史轨迹。虽然他早期一些作品艺术性并不是很高;虽然他晚期的一些花卉风光作品更看上去不像是大师之作;虽然与国外许多世界级的摄影大师作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虽然他只有很少的类似《白求恩大夫》一样的传世佳作,但是,客观地分析时代的局限因素,综合评价他的一生,吴印咸还是以一生对摄影事业的贡献,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的摄影大师。
  
  1937年,吴印咸拍摄影片《马路天使》时的工作照。
  呐喊1935年
  艰苦创业 1942年
  铁杆海棠 1972年
  
  1988年,吴印咸赴法国参加第十九届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摄影节期间,在《中国》这个主题中的《吴印咸——中国摄影之父》部分中展出了吴印咸摄影作品81幅。同时摄影节还举办了“吴印咸之夜”活动,放映了吴印咸在延安时期拍摄的电影。
其他文献
巨龙驾雾  时间:1993年7月    晨4点多  相机:奥林帕斯35mm袖珍相机(胶片)  光圈、快门速度: 因为使用全自动傻瓜相机,没有曝光组合的数据  镜头:35mm  胶卷:民用柯达负片  三脚架:无    如果论起摄影改变命运,周万萍可谓最典型的一例。  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对摄影构图、用光等理论问题没有多少概念的摄影爱好者,凭着对美的感觉,凭着持之以恒的长城摄影创作,就当之无愧地成
虽然索尼是2006年刚涉足数码单反产品的新厂家,但依靠索尼雄厚的光电技术研发实力及其接收的美能达几十年来在单反相机与配套镜头上所积淀的技术与经验,其数码单反产品的综合竞争实力已不容竞争对手小视。  也正因为如此,当2006年索尼推出低价而性能优异的入门级数码单反——α-100时,才会引发入门级数码单反市场的大变革。事实上,2006年索尼在低价推出了兼具千万像素、CCD防抖和除尘及眼启动对焦功能等多
大光圈定焦镜头素来就是专业摄影师的拍摄利器,因此,专业镜头生产企业都把它们当作王牌镜头推出,佳能EF 200mm 1∶2L IS USM长焦镜头的上市,一下子便以震撼人心的质量让摄影人感受到顶级镜头的魅力。它将当今镜头生产的尖端技术融于一体,让人们轻松使用的时候,同样可以得到超一流品质的影像。    主要规格    镜头类别 数码专用镜头  镜头类型 远摄镜头  结构 12组17片  最大光圈 F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数码相机除了偶尔进行摄影创作外,更多是用来记录生活。静态图片能凝结瞬间之美,动态影像能全方位重现精彩。区别于一般数码相机中摄像只是辅助功能,三洋VPC-HD700的摄影、摄像表现同样出色,甚至很难让人定义它到底是一台数码相机还是一台摄像机。    三洋电机自1998年开始销售可以进行动态摄像的数码相机以来,以它的“剃须刀”形象深入人心。从最早的300万像素发展到现在的700万像素
提要:美存在于自然、社会、人生之中,令人向往而激动。面对美的事物人们都会有或崇高或优美或悲怆或幽默的感动,这就是高于生理快感的审美感。但是,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活跃的生命。人不但要欣赏美,而且要创造美,如摄影人的拍摄。但是,拍摄是创作吗?  1.什么是优秀的摄影作品?在人所共见的客观物象中,展现人所不见的美的作品。  2.摄影创作美的三要素。    人类有了文明之后,便开始了艺术活动。这是有别于动物
这是通用公司最新出品的一款口袋相机。相机整体呈现出流线、简约的设计风格,相机的四个边角进行了圆角设计,前部面板和后部面板为内收坡面式设计,整体感觉时尚、典雅,持握手感顺滑,操控自然顺畅。此款相机整体为黑色,四周衬以不锈钢金属装饰条,加上金属机身设计,整个相机金属味十足,在传达柔滑的时尚元素之余,也体现出了一种时代感。      通用电气E840s主要规格    此款相机打开后,前伸的三级镜头外部呈
刚刚进入2008年,索尼便在中国率先推出α200,让竞争激烈的数码单反相机市场又火上加油。这款单反相机采用了α700的操作系统和影像处理器。看来索尼公司是想用这款高性能低价格的相机加速在中国市场中抢滩占位的工作。    兼具轻便和专业的特点    对于许多摄影爱好者来说,α200的专业性已比较出色,安装上竖拍手柄后,马上就可以从一款小巧的单反相机,转变成一个十分威猛的拍摄利器,横构图、竖构图的画面
2008新专栏  李媚,著名策展人,曾为侯登科、张新民、王瑶、颜长江等多位摄影家编辑出版图书。20世纪80年代,李媚和被看作先锋杂志的《现代摄影》,是当时寻求创新和突破的摄影人心中的旗帜。《现代摄影》停刊后,李媚仍然为她热衷的摄影事业奔波忙碌,和不同的摄影人打着交道。  2008,《大众摄影》将推出新专栏“李媚视点”,以李媚同摄影人交往中常见之事引发对摄影的深度思考。读者朋友有什么疑惑或者希望看到
明月山,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属武功山东北端的山麓部分,因整个山势呈半圆形,恰似半轮明月,故称明月山。明月山是中国禅宗五家之一的沩仰宗发源地,现已被确立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和江西省新赣鄱十景之一。  明月山的风光贵在天然,群山巍峨壮观,千姿百态。或以绮丽著称;或以雄秀见长;或以险峰争奇;或以幽静取胜。景区有“绝壁惊人,怪石争奇,苍松斗妍,山花织锦”四绝,以奇峰、飞瀑、翠竹、怪
第13届中国国际影展再创历史新纪元      经过近30年的打造,中国国际影展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摄影赛事之一。  2009年9月5日至7日,第13届中国国际影展的评选工作在首个“中国摄影之乡”——浙江丽水进行。在整个评选过程中,无论是参展作品的数量,还是图片的质量都让评委感到振奋和欣喜。而本届影展的评选组织工作,也是亮点频频。    第13届中国国际影展明确定位为艺术摄影展览,展览鼓励创新,力求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