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中需要诱导、点拨,其作用不可低估。教者应通过点拨,架起课文与作文的桥梁,沟通生活与作文的联系,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与兴趣。这样,会使作文教学之路越走越宽。
关键词:作文教学 诱导 点拨 课文 生活 兴趣
对同一个事物、同一场景、同一人物、同一个话题,一百个人能写出一百篇不同个性的文章。作为教者,指导学生觅得写作素材的切入点,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因此,作文教学中合理的诱导与点拨,就是引领学生作文入门的钥匙,是学生写作的桥梁,是学生写作水平腾飞的翅膀。
现在大家都提倡作文教学要有创新精神,体现出创新性。其实,如果处理得当,诱导、点拨就是架设现实与创新的桥梁。教学中合理有效的点拨,能帮助学生解除写作中的疑难、困惑,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发现素材,以最省的途径找到写作内容,写出用独特视角反映社会生活,既有时代性,又有独特感悟的创新作文。实践证明,作文教学中的合理诱导、巧妙点拨,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就此问题着重从两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索:一是借鉴间接经验(主要是课
文),促进学生学会写作;二是寻找写作的本源——生活,促使学生写出个性化的文章。
一、点拨——架设课文与作文的桥梁
古代大学问家朱熹认为:“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文,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此语也道出学生作文入门的一个重要途径——仿作。从阅读到模仿,从模仿到独创,是符合写作规律的。教学中,笔者把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作为写作能力提升的基础,并通过点拨,促使学生建立课文学习与写作的联系,把课文中学习到的写作知识、写作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达到学以致用、阅读与写作相长的目的。
(1)点拨内容。建立作文题目与课文相对应的关系,能让学生开拓思路,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比如,每当出示作文题后,笔者常常帮助学生从已学篇目中寻找一系列相应的文章,并把它分类归结起来,让学生回忆、分析、比较,对同类文章品味、感悟,打开写作思维的大门。
(2)点拨写法。梳理、归纳同类课文组材方法或写作方法,使学生在大脑中储备多套模式,对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是不无裨益的。比如,写作叙事类记叙文时,学生脑海中如果储存着以时间的推移,或以地点的转换,或以感情的变化,或以某种事物为线索的模式,在写作时思路就有了某种依托,写起来得就会得心应手多了。当然,随着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的点拨也要不断变化,并逐渐深入。
(3)点拨情感。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许多篇章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饱含着丰富美好的情感和人文精神。写作教学中,可结合课文点拨情感,培养学生乐观健康的心态,挖掘文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有积极意义、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二、点拨——沟通生活与作文的联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就是写生活本身,点拨学生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从生活中找“米”,为学生写作注入活水,只有这样,写作才能写出鲜活的东西,写出富有个性的好文章来。教者要引导学生千万不能把写作与生活割裂开来,胡编乱造,也不能原样照搬生活。笔者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不能把生活内容引进写作训练之中,是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的,甚至使学生的写作自信心丧失。所以,关注生活,反映生活才是写作的根本。这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共识。
为此,笔者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用语文的眼光审视生活,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与冲动。生活是美的,如果我们用语文的视角留心身边的事物,哪怕是一棵树、一片云、一辆车……都将会有所发现,有所感悟。生活并不缺少美,教者要善于让学生用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作文教学中,笔者常从这些方面引导学生:
(1)课堂生活化。教师有意识地选择身边发生的有意义的东西讲给学生听,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从天上到地上……引导学生去凝听、去观察、去思考,学生耳濡目染多了,倾诉在作文中的内容也常常变得充实而有意义起来。
(2)讨论日常化。千万要注意,不能到了写作时才临时去捕捉素材,教者可經常性地把学生比较关注的、感兴趣的内容,如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分数,网吧,衣着……引入课堂,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写作的兴趣。
(3)活动社会化。笔者常配合学校团队组织,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生活中感受生活的真善美,感受生活的启示,捕捉生活素材。
在所有的这些基础上,教者再去引导学生描绘生活,品尝写作的滋味,引导学生体味到写生活的乐趣——那种成功的喜悦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激发强大而持久的写作动力。笔者经常跟学生讲优秀作家提炼加工素材的过程,针对学生作文实际,给予有创见的指导,组织学生交流写作心得,互评佳作,引领学生参加各种征文,推荐发表优秀习作,使学生品尝各种成功的滋味。
总之,点拨既能使学生温故知新,学到一些写作的经验与技巧,又能使学生从源头品尝生活,热爱生活,陶冶情操。但在具体操作中,必须注意两个问题:
(1)点拨要把握“度”。既不能点而不拨,诱而不导,起不到点拨作用,又不能包办代替,越俎代庖,束缚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成了教师思想的复制品。
(2)点拨形式要灵活多样,行之有效。关于这一点,前文已有陈述,笔者不再赘述。
教无定法,诱导点拨的方法自然也没有定则,但“授之以渔”式的诱导点拨,在作文教学中无疑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笔者坚定地认为,沿着此路走下去,会使作文教学之路越走越宽。
关键词:作文教学 诱导 点拨 课文 生活 兴趣
对同一个事物、同一场景、同一人物、同一个话题,一百个人能写出一百篇不同个性的文章。作为教者,指导学生觅得写作素材的切入点,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因此,作文教学中合理的诱导与点拨,就是引领学生作文入门的钥匙,是学生写作的桥梁,是学生写作水平腾飞的翅膀。
现在大家都提倡作文教学要有创新精神,体现出创新性。其实,如果处理得当,诱导、点拨就是架设现实与创新的桥梁。教学中合理有效的点拨,能帮助学生解除写作中的疑难、困惑,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发现素材,以最省的途径找到写作内容,写出用独特视角反映社会生活,既有时代性,又有独特感悟的创新作文。实践证明,作文教学中的合理诱导、巧妙点拨,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就此问题着重从两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索:一是借鉴间接经验(主要是课
文),促进学生学会写作;二是寻找写作的本源——生活,促使学生写出个性化的文章。
一、点拨——架设课文与作文的桥梁
古代大学问家朱熹认为:“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文,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此语也道出学生作文入门的一个重要途径——仿作。从阅读到模仿,从模仿到独创,是符合写作规律的。教学中,笔者把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作为写作能力提升的基础,并通过点拨,促使学生建立课文学习与写作的联系,把课文中学习到的写作知识、写作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达到学以致用、阅读与写作相长的目的。
(1)点拨内容。建立作文题目与课文相对应的关系,能让学生开拓思路,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比如,每当出示作文题后,笔者常常帮助学生从已学篇目中寻找一系列相应的文章,并把它分类归结起来,让学生回忆、分析、比较,对同类文章品味、感悟,打开写作思维的大门。
(2)点拨写法。梳理、归纳同类课文组材方法或写作方法,使学生在大脑中储备多套模式,对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是不无裨益的。比如,写作叙事类记叙文时,学生脑海中如果储存着以时间的推移,或以地点的转换,或以感情的变化,或以某种事物为线索的模式,在写作时思路就有了某种依托,写起来得就会得心应手多了。当然,随着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的点拨也要不断变化,并逐渐深入。
(3)点拨情感。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许多篇章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饱含着丰富美好的情感和人文精神。写作教学中,可结合课文点拨情感,培养学生乐观健康的心态,挖掘文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有积极意义、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二、点拨——沟通生活与作文的联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就是写生活本身,点拨学生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从生活中找“米”,为学生写作注入活水,只有这样,写作才能写出鲜活的东西,写出富有个性的好文章来。教者要引导学生千万不能把写作与生活割裂开来,胡编乱造,也不能原样照搬生活。笔者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不能把生活内容引进写作训练之中,是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的,甚至使学生的写作自信心丧失。所以,关注生活,反映生活才是写作的根本。这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共识。
为此,笔者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用语文的眼光审视生活,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与冲动。生活是美的,如果我们用语文的视角留心身边的事物,哪怕是一棵树、一片云、一辆车……都将会有所发现,有所感悟。生活并不缺少美,教者要善于让学生用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作文教学中,笔者常从这些方面引导学生:
(1)课堂生活化。教师有意识地选择身边发生的有意义的东西讲给学生听,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从天上到地上……引导学生去凝听、去观察、去思考,学生耳濡目染多了,倾诉在作文中的内容也常常变得充实而有意义起来。
(2)讨论日常化。千万要注意,不能到了写作时才临时去捕捉素材,教者可經常性地把学生比较关注的、感兴趣的内容,如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分数,网吧,衣着……引入课堂,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写作的兴趣。
(3)活动社会化。笔者常配合学校团队组织,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生活中感受生活的真善美,感受生活的启示,捕捉生活素材。
在所有的这些基础上,教者再去引导学生描绘生活,品尝写作的滋味,引导学生体味到写生活的乐趣——那种成功的喜悦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激发强大而持久的写作动力。笔者经常跟学生讲优秀作家提炼加工素材的过程,针对学生作文实际,给予有创见的指导,组织学生交流写作心得,互评佳作,引领学生参加各种征文,推荐发表优秀习作,使学生品尝各种成功的滋味。
总之,点拨既能使学生温故知新,学到一些写作的经验与技巧,又能使学生从源头品尝生活,热爱生活,陶冶情操。但在具体操作中,必须注意两个问题:
(1)点拨要把握“度”。既不能点而不拨,诱而不导,起不到点拨作用,又不能包办代替,越俎代庖,束缚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成了教师思想的复制品。
(2)点拨形式要灵活多样,行之有效。关于这一点,前文已有陈述,笔者不再赘述。
教无定法,诱导点拨的方法自然也没有定则,但“授之以渔”式的诱导点拨,在作文教学中无疑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笔者坚定地认为,沿着此路走下去,会使作文教学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