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共享?成长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eg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四月份,北京市颁布并启动实施了中小学融合教育行动计划,将首都的特殊教育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残障孩子与一般社会成员相比,他们有着特殊的社会需求和生活方式,但他们在人格权力、政治权力、生存发展权力上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是平等的。
  融合教育不仅更好地保障了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促进他们更顺利地融入社会,同时对于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融合—同在蓝天下
  创办学前教育,创新培智融合教育管理,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由单独设班到同班就读,艰难的过渡。融合就是归属和接纳,让特殊儿童享有被尊重和活动选择权。虽然我们的教师和残障幼儿的家长都希望能给孩子最自然的环境,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却遇到了来自正常儿童家长的阻力。考虑到家长的整体素质和认识水平,我们决定分步办园,先办贝贝班(特教班),但不放弃与正常班搞融合活动。我们组织所有家长参与融合运动会、互助春秋游、同台文艺会演、半日开放活动……家长意识到:融合教育活动不但对自己的孩子不会造成伤害,反而对孩子的人性培养、人格完善有巨大影响。当我们再度招生,将特殊孩子融入正常幼儿班级中时,非议少了许多。
  2.开展融合主题教育活动,促进残健互信互爱。班里有了特殊需要的孩子,如何引导正常儿童和他们一起学习、成长,仅有老师榜样作用是不够的,孩子们要通过参与、体验、模仿、练习,才能学会接纳和关心。于是,我们精心策划了一个个有针对性的主题融合教育活动。让残健儿童在受限制最少的环境中,自由交流,相互学习,促进了综合能力的发展,而且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探索融合教育活动课程,帮助幼儿适应社会。
  学会运动—开展特奥运动是我校的传统,我们每月召开一次小型运动会。全校共同开展融合体育游戏活动,不仅发展了幼儿和学生的体能,还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心。
  学会生活—这是特殊儿童的核心教育内容,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在一起,更方便模仿和学习。
  学会交往—在实践中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在真实环境中让孩子学会生活,是促进残疾孩子回归社会的重要手段。
  二、共享—平等、和谐、友爱的教育环境
  (一)开展残健融合活动,共享优质环境资源
  迁入新址的学校占地比原来扩大了一倍,新校舍拥有多个主题教室和专业训练教室,设施设备齐全,图书馆藏书丰富。这些家居、超市、交通、烹饪等主题教室,不仅是培智部学生的课堂,更是幼儿园开展各种角色游戏的场所。孩子们经常在这里开展体验式的游戏。
  (二)残健融合教学,共享专业的教育资源
  1.综合性主题式课程资源。多年来,我校构建了综合主题教学模式,与幼儿园的主题教育活动模式如出一辙。全能教师的培养、多年编写教材对课程的深入理解,使特教教师很快适应了学前教育,上手巧,入行快。
  2.多学科专业化的教师资源建园初始,培智学校全体教师全员进行了幼儿理论的学习和进班配班教学等,使老师们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理论和工作流程。多年编写主题教材,开展综合课教学和争创全能教师的系列工程,使培智的教师具备了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幼儿的主题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
  (三)手拉手融合活动,共享社会人文关怀
  在“让每个人都有尊严地生活”办学思想指导下,我们尝试更多的牵手合作。于是在普校的新年联欢会上,出现了脑瘫孩子的身影;在秋游的行列中,几个健全的少年簇拥着智障的小伙伴快乐而行;在特奥运动场上健全孩子和我们一起投篮、跑步、踢球……
  “手拉手”融合活动,打开了学校的大门,架起了普教和特教的桥梁,让健全孩子走进来,让封闭的残疾孩子走出去,温暖了西城的教育环境。普特融合办园,挖掘了人性中最原始的善良,在儿童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友爱的种子。平等交往、和谐共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双赢!
  三、成长—成就师生共同发展
  (一)服务学校,培养一专多能的干部教师队伍
  没有一个团结协作的班子,就难以带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而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好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全能型干部教师是我校多年来的成长目标。
  在干部培养上,我们实行竞聘上岗制度和干部轮岗制度,既能够管理学校,也要学会管理幼儿园。经过多年的磨合,我们的干部在了解学校和幼儿园每个部门工作的基础上各有专长,基本形成了一支团结合作、业务精湛的复合型干部队伍。
  为了让教师能“两条腿”走路,我们打破培智学校与幼儿园的教师聘任界限,构建了双向流通机制,建立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践证明,培智教师经过幼教专业培训是可以胜任幼儿园工作的,幼儿园的教师经过专业训练,也能走进培智课堂。正是因为双方的共通性,从培智转岗的教师第一次参加区里幼教“西城杯”比赛就获得了三等奖。
  (二)服务社会,培养富有爱心和健全人格的孩子
  在我们这个特殊的学校中,虽然智障的学生与健全的幼儿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他们同样在这里学习生活、学习做人、学习善待生命。我们的残障孩子从小走出家门,融入正常的同伴中,感受关爱,适应着社会生活。在我们的校园里,健全的幼儿和智障的学生每天生活在一起,共同使用着主题教室、操场和大型玩教具,开展融合活动。残障孩子在幼儿园接受有计划的早期干预、早期训练和教育,使他们和同龄人一样从小受到系统、全面的早期教育,而不仅仅是定期的康复训练。我们幼儿园的正常孩子比一般同龄人更早地接触、熟悉和接纳了残障儿童,学会关怀,学会感恩,我们的残健学生共同生活、一起成长。
  成绩意味着历史,明天意味着新的开始,“归零”心态让我们努力做融合教育积极的探索者、勇敢的践行者和执着的推动者,为融合教育再上新台阶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依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遵循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模式,营造健康和谐有趣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自主探索任务活动、合作交流完成作业,在轻松的环境中实现课程目标。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性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高中
期刊
课前五分钟,若能合理利用、巧妙创设、精心安排,就如奏响了课堂教学主题曲的前奏;既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增添趣味性、生动性,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课前五分钟的效益,这里略谈自己的一点思考和理解。  一、课前的准备  1.物品的准备:养成桌上三齐(课本、练习本和笔)。平时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期刊
物理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表达性,而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不少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认为物理教学内容深度浅,范围广,定性多,定量少,静态为主,动态讨论为辅,无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少教师教学方法单纯,教学中照本宣科,方法含量少,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主要表现为“接受—理解—巩固—解题”,热衷于重复机械操练
期刊
从心理和年龄特点来看,小学生往往是最喜欢体育课的学生群体,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投入课程学习,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体育教学在“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中没有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具体特点,使得许多学生对我们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方法感到枯燥厌倦或者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关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学”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一、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也称个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将会越来越注意到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广大的地理教师而言是一大挑战。从事中学地理教学的教师该如何面对新的课程标准,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课本及其以外的知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在目前以及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创新精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试从教与学两方面
期刊
“中国梦”是新时代所有中国人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梦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教育最前线的工作者,我认为“中国梦”思想教育要从小抓起,并要深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教育教学,促使小学生主动加强体育锻炼,并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国梦”的概念。  一、“中国梦”在当代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初步形成规模,更应该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应该清醒地知道什么是“中国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含
期刊
作为一种常见的课型,复习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纳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作为一种能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中主动探求知识的新型教学方式,思维导图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应用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能力,达到复习课的主要教学目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法,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精心备课,课堂上教师集中讲解,学生认真听讲,才能有效地传授知识,这种观念形成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基本模式。诚然,教师的讲是课堂教学中的必要且重要的形式;但是,教学就其
期刊
新课程改革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血液,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高中语文教学直接面对的是高考,要想更好的引导学生对语文有更深的理解更好的投入语文学习,教师及学生在意识上必须有很大的转变。本文尝试从教师的定位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两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新课改下教师的准确定位:创新+引导  当前高中语文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思想语文课教育工作者以后在实践中认真思考和探索的
期刊
在这多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教学中困惑颇多,羁绊颇多,现就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几点粗浅的体会和看法谈一谈。  语文教学的羁绊之一: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就像一张巨大的网罩在中国教育的头顶上,即便是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他所散发出的无尽威慑力仍使得莘莘学子和广大教师不得不唯其马首是瞻。  从学生上高一开始,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任课教师在头脑中都潜意识地预测三年后高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