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诗人雪莱说过:“想象是创造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犹如一个尚未开发的宝藏,只要善于挖掘,就会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如何挖掘这些宝藏,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在教学《沉香救母》(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0、11课)一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抓关键词语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我们要善于寻找文本蕴含的语言实践契机,巧抓关键词语补白,引导学生在大胆合理的想象中体验课文情感,与作者、文本发生情感共鸣。《沉香救母》中有这样一句话:“沉香听了,心里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沉香当时的心情,我抓住关键词难过、气愤引导学生想象。
师:当听了爸爸的话后,沉香的心情怎样?
生:他又难过又气愤。
师:沉香难过什么?他又气愤什么呢?
生:他难过自己的母亲居然被压在了华山脚下。
生:沉香没有见过妈妈,还以为他的妈妈去世了,没想到自己的母亲居然受这么大的苦,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
生:沉香不仅难过,还很气愤。都说兄妹之情是伟大的,然而没想到把自己的妈妈压在华山脚下的居然是自己的亲舅舅。
生:把自己的亲妹妹压在了华山脚下,我觉得二郎神真是心如蛇蝎,沉香怎么能不气愤呢?
师:是啊!现在你能体会到沉香这种复杂的心情了吗?
通过抓住关键词“难过”“气愤”想象,巧妙地引导学生走进了沉香的内心,为后文沉香那么认真地习武练功埋下了伏笔。
二、抓重点句子想象
沉香刻苦练功的情景,文中是这样描写的:“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七年的辛苦浓缩成了这样一句话,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沉香练功的刻苦,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师:读着课文第四小节,哪句话让你很感动?
生: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
师:读着这句话,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创设情境:寒冬腊月、盛夏酷暑)
生:寒冬腊月,沉香在雪地上认真地练功,天气是那么寒冷,可是他的头上却还冒出亮晶晶的汗珠。
生:盛夏酷暑,沉香光着膀子在外面练功,汗水把他全身都浸湿了。
生:夏天最热的时候,沉香在山上练功,身上被蚊子咬得到处都是红包包,可是他依然在挥舞着宝剑。
生:早晨,天蒙蒙亮,沉香就出来练功了。
生:晚上,星星都出来了,沉香才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家休息。
一句抽象的话语,在学生的眼里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在练说中放飞想象,感受到了沉香练功时的刻苦。
三、抓课文插图想象
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以绘画的视觉形象补充文字描绘的不足,更是放飞学生想象的好素材。《沉香救母》中有一幅插图非常形象:沉香站在山头,双手紧紧地握成一个拳头,眼中充满怒火,恨不得马上就要和二郎神一决高低。这幅插图把沉香迫切救母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是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的好凭借。在教学时,当读到“几年过去了,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时,我就让学生观察插图。
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沉香?
生:我看到了一个很想报仇的沉香,他双手紧紧地握成拳头,好像在说:“二郎神,现在我已经练成了高强的武艺,你等着吧,我就要找你来报仇了!”
生:我看到了一个救母心切的沉香,沉香一想到自己的母亲还压在华山脚下心里就难过,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
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合理想象,使学生走进沉香的内心,急沉香所急,恨沉香所恨,对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四、抓课文空白想象
在描写和叙述中,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欲言又止,留有许多空白,读者必须借助想象来完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文本情境的空白处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问,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沉香劈开了大山,母子终于见面了。课文对他们见面的情景只有一句话的描述: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课堂上,我让学生想象一下他们团聚的情景,并且演一演。请看下面这段表演。
生A:妈妈,我终于见到你了!我可真想你啊!
生B:孩子,这么多年来,我没有一刻停止想你啊!为了救我,你一定吃了不少苦吧!
生A:妈妈,这点苦算不了什么,只要能救出你,吃再多苦我也不在乎。
生B:你真是我的好儿子啊!儿子,你长高了!
母子相见,道不完的真情,诉不完的相思。孩子们将母子相聚的情景表演得入情入境,呆板的课堂顿时充满生机,活泼灵动。
总之,在课堂上教师只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教材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人情入境,学生的想象力就会像鱼儿一样,在想象的海洋里自由地跳跃,也会像鸟儿一样,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
一、抓关键词语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我们要善于寻找文本蕴含的语言实践契机,巧抓关键词语补白,引导学生在大胆合理的想象中体验课文情感,与作者、文本发生情感共鸣。《沉香救母》中有这样一句话:“沉香听了,心里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沉香当时的心情,我抓住关键词难过、气愤引导学生想象。
师:当听了爸爸的话后,沉香的心情怎样?
生:他又难过又气愤。
师:沉香难过什么?他又气愤什么呢?
生:他难过自己的母亲居然被压在了华山脚下。
生:沉香没有见过妈妈,还以为他的妈妈去世了,没想到自己的母亲居然受这么大的苦,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
生:沉香不仅难过,还很气愤。都说兄妹之情是伟大的,然而没想到把自己的妈妈压在华山脚下的居然是自己的亲舅舅。
生:把自己的亲妹妹压在了华山脚下,我觉得二郎神真是心如蛇蝎,沉香怎么能不气愤呢?
师:是啊!现在你能体会到沉香这种复杂的心情了吗?
通过抓住关键词“难过”“气愤”想象,巧妙地引导学生走进了沉香的内心,为后文沉香那么认真地习武练功埋下了伏笔。
二、抓重点句子想象
沉香刻苦练功的情景,文中是这样描写的:“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七年的辛苦浓缩成了这样一句话,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沉香练功的刻苦,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师:读着课文第四小节,哪句话让你很感动?
生: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
师:读着这句话,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创设情境:寒冬腊月、盛夏酷暑)
生:寒冬腊月,沉香在雪地上认真地练功,天气是那么寒冷,可是他的头上却还冒出亮晶晶的汗珠。
生:盛夏酷暑,沉香光着膀子在外面练功,汗水把他全身都浸湿了。
生:夏天最热的时候,沉香在山上练功,身上被蚊子咬得到处都是红包包,可是他依然在挥舞着宝剑。
生:早晨,天蒙蒙亮,沉香就出来练功了。
生:晚上,星星都出来了,沉香才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家休息。
一句抽象的话语,在学生的眼里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在练说中放飞想象,感受到了沉香练功时的刻苦。
三、抓课文插图想象
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以绘画的视觉形象补充文字描绘的不足,更是放飞学生想象的好素材。《沉香救母》中有一幅插图非常形象:沉香站在山头,双手紧紧地握成一个拳头,眼中充满怒火,恨不得马上就要和二郎神一决高低。这幅插图把沉香迫切救母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是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的好凭借。在教学时,当读到“几年过去了,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时,我就让学生观察插图。
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沉香?
生:我看到了一个很想报仇的沉香,他双手紧紧地握成拳头,好像在说:“二郎神,现在我已经练成了高强的武艺,你等着吧,我就要找你来报仇了!”
生:我看到了一个救母心切的沉香,沉香一想到自己的母亲还压在华山脚下心里就难过,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
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合理想象,使学生走进沉香的内心,急沉香所急,恨沉香所恨,对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四、抓课文空白想象
在描写和叙述中,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欲言又止,留有许多空白,读者必须借助想象来完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文本情境的空白处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问,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沉香劈开了大山,母子终于见面了。课文对他们见面的情景只有一句话的描述: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课堂上,我让学生想象一下他们团聚的情景,并且演一演。请看下面这段表演。
生A:妈妈,我终于见到你了!我可真想你啊!
生B:孩子,这么多年来,我没有一刻停止想你啊!为了救我,你一定吃了不少苦吧!
生A:妈妈,这点苦算不了什么,只要能救出你,吃再多苦我也不在乎。
生B:你真是我的好儿子啊!儿子,你长高了!
母子相见,道不完的真情,诉不完的相思。孩子们将母子相聚的情景表演得入情入境,呆板的课堂顿时充满生机,活泼灵动。
总之,在课堂上教师只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教材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人情入境,学生的想象力就会像鱼儿一样,在想象的海洋里自由地跳跃,也会像鸟儿一样,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