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想象之花盛开在低年级语文课堂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ifasoftw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诗人雪莱说过:“想象是创造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犹如一个尚未开发的宝藏,只要善于挖掘,就会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如何挖掘这些宝藏,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在教学《沉香救母》(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0、11课)一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抓关键词语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我们要善于寻找文本蕴含的语言实践契机,巧抓关键词语补白,引导学生在大胆合理的想象中体验课文情感,与作者、文本发生情感共鸣。《沉香救母》中有这样一句话:“沉香听了,心里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沉香当时的心情,我抓住关键词难过、气愤引导学生想象。
  师:当听了爸爸的话后,沉香的心情怎样?
  生:他又难过又气愤。
  师:沉香难过什么?他又气愤什么呢?
  生:他难过自己的母亲居然被压在了华山脚下。
  生:沉香没有见过妈妈,还以为他的妈妈去世了,没想到自己的母亲居然受这么大的苦,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
  生:沉香不仅难过,还很气愤。都说兄妹之情是伟大的,然而没想到把自己的妈妈压在华山脚下的居然是自己的亲舅舅。
  生:把自己的亲妹妹压在了华山脚下,我觉得二郎神真是心如蛇蝎,沉香怎么能不气愤呢?
  师:是啊!现在你能体会到沉香这种复杂的心情了吗?
  通过抓住关键词“难过”“气愤”想象,巧妙地引导学生走进了沉香的内心,为后文沉香那么认真地习武练功埋下了伏笔。
  二、抓重点句子想象
  沉香刻苦练功的情景,文中是这样描写的:“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七年的辛苦浓缩成了这样一句话,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沉香练功的刻苦,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师:读着课文第四小节,哪句话让你很感动?
  生: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
  师:读着这句话,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创设情境:寒冬腊月、盛夏酷暑)
  生:寒冬腊月,沉香在雪地上认真地练功,天气是那么寒冷,可是他的头上却还冒出亮晶晶的汗珠。
  生:盛夏酷暑,沉香光着膀子在外面练功,汗水把他全身都浸湿了。
  生:夏天最热的时候,沉香在山上练功,身上被蚊子咬得到处都是红包包,可是他依然在挥舞着宝剑。
  生:早晨,天蒙蒙亮,沉香就出来练功了。
  生:晚上,星星都出来了,沉香才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家休息。
  一句抽象的话语,在学生的眼里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在练说中放飞想象,感受到了沉香练功时的刻苦。
  三、抓课文插图想象
  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以绘画的视觉形象补充文字描绘的不足,更是放飞学生想象的好素材。《沉香救母》中有一幅插图非常形象:沉香站在山头,双手紧紧地握成一个拳头,眼中充满怒火,恨不得马上就要和二郎神一决高低。这幅插图把沉香迫切救母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是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的好凭借。在教学时,当读到“几年过去了,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时,我就让学生观察插图。
  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沉香?
  生:我看到了一个很想报仇的沉香,他双手紧紧地握成拳头,好像在说:“二郎神,现在我已经练成了高强的武艺,你等着吧,我就要找你来报仇了!”
  生:我看到了一个救母心切的沉香,沉香一想到自己的母亲还压在华山脚下心里就难过,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
  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合理想象,使学生走进沉香的内心,急沉香所急,恨沉香所恨,对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四、抓课文空白想象
  在描写和叙述中,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欲言又止,留有许多空白,读者必须借助想象来完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文本情境的空白处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问,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沉香劈开了大山,母子终于见面了。课文对他们见面的情景只有一句话的描述: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课堂上,我让学生想象一下他们团聚的情景,并且演一演。请看下面这段表演。
  生A:妈妈,我终于见到你了!我可真想你啊!
  生B:孩子,这么多年来,我没有一刻停止想你啊!为了救我,你一定吃了不少苦吧!
  生A:妈妈,这点苦算不了什么,只要能救出你,吃再多苦我也不在乎。
  生B:你真是我的好儿子啊!儿子,你长高了!
  母子相见,道不完的真情,诉不完的相思。孩子们将母子相聚的情景表演得入情入境,呆板的课堂顿时充满生机,活泼灵动。
  总之,在课堂上教师只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教材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人情入境,学生的想象力就会像鱼儿一样,在想象的海洋里自由地跳跃,也会像鸟儿一样,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其中明确强调了语文学科审美教育的责任,为此我们要努力构建一个审美的课堂。我校柳袁照校长提出的“审美课堂”正是对这一要求的践行。柳校长提出“审美课堂”应该是“尊重生命成长的课堂”,“是不懈追求教学创新的课堂”,“是有效实施审美教育的课堂”。“这种课堂
期刊
写作是一次心灵的倾诉,是个体对生命的感悟,是思想的清泉在文字间的流淌。在作文教学新课程背景下,我校柳袁照校长提出了“诗性写作”的教学理念。“诗性写作”是“形象的”“审美的”“纯真的”“超越功利的”;是一种以“文化浸润,情感体验”为方式的教学;是冲破重重迷雾,回到“原点”,让学生写真景、言真事、抒真情,重返“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境界。“诗性写作”追寻的是一条让学生能够自由地抵达心灵深处的路径。  那如
期刊
当我们谈论教育问题时,教师总被认为是“教育者”,而学生是“被教育者”。这种意识将原本浑然一体的学习活动割裂成了两个界限分明的世界:第一个世界是教师通过自以为是的经验和实证而建构起来的教育幻景,第二个是学生亲自体验的异常丰富而真实的学习生活的世界。当第一个世界试图侵入甚至取代第二个世界的时候,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就随之产生了。  对学习者来说,教师的教育幻景是客观的不容怀疑的“他”世界;而“我”的学习世
期刊
语文无非是“听、说、读、写”,而“写”更反映着语文的综合素养。现在,似乎学生越来越不会写了,老师也越来越不会教了。功利写作之风弥散于作文课堂,模式化、高考化写作几乎主导着学校作文教学的走向。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学校的多位语文老师近年来作出了诸多努力,提出“诗性教育”“审美课堂”等构想,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求思考,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我也参与到他们之中,做了积极的梳理工作。  作文教学如何体系化,
期刊
国标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除略读课文外,每篇课文后均编有练习题,与前面的课文构成了一个整体,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课后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体现了教材编排意图,也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呈现。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后练习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体现了课文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那么如何充分发挥课文练习的作用,将它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成
期刊
【人物名片】  柳袁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2002年起任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长,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协会员,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他推行以“本真、唯美、超然”为特征的“诗性教育”,倾力打造语文“审美课堂”,主张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努力构建“激活、共鸣、浸润”的作文教学模式。他坚持文道结合,亲自撰写并带领老师开发了二十余本语文校本教材和读物,让乡土文
期刊
作文是学生与教师普遍头疼的话题。学生怕写作文,“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无话可说,不知道怎么说,老师不知道怎么教,怎么改。作文真的这么难吗?应该不是!从直观体验来说,人的表达的学习经历了两个过程:一是语言学习,二是文字学习;前者是口头表达,后者是书面表达,从本质上说两者性质一致。前者学习是从无到有,后者学习是从有到书面落实,是转换,从逻辑推演来说,前者理应比后者困难
期刊
近日,笔者有幸领略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和王崧舟的教学风采。巧合的是,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在教学中借助板书“口”,形象地给学生指点学习方法,直接指向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真真切切地获得提高。  一、妙用“口”,在“忽悠”中渗透阅读方法  下面是薛法根教学《九色鹿》片段。  师:《九色鹿》源自一个佛经故事,画在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墙壁上。这是一组连环画,有九幅图。我们读到的这个故事
期刊
《只拣儿童多处行》(苏教版第十册)是现代儿童文学作家冰心的一篇游记散文。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中,我发现了几个精彩的片段,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片段1】  出示:你们知道冰心奶奶吗?选择一个方面,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吧。  1.作者生平;2.作品风格;3.主要作品。  生1:冰心,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  生2:我读过冰心奶奶的《小橘灯》《再寄小读者》。  生3:冰心奶奶热爱儿童,她说
期刊
教学目标:品味文学作品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并让学生学会用肖像细节来凸显人物特点。  专家点评:人物细节描写有肖像细节、语言细节、行为细节、心理细节等,本案例抓住肖像细节,采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断其一指”策略,指向明确,目标集中。这正是高效课堂的标志之一。  课堂呈现: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文章是怎么刻画金岳霖的肖像的?请大家找一找相关语句,并且咀嚼一下这些语句写出了金岳霖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