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在台北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i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次跨年回去台北一趟,出了机场我就打电话给妈妈跟她说我出来啦,现在在“打D”。上了车,我跟“师傅”说麻烦前面“右拐”,下车我还差点等“师傅”打“发票”。去了餐厅,叫人家“服务员”,短短几天下来发现,我一辈子在上海的时间,比我在台北的时间还久了!很多朋友问我在上海住了六年,还有什么地方跟台北不一样的?回上海后越想越多,还是写下来跟我的朋友分享吧。没有什么顺序的写,也并不代表全大陆或全台湾人的说话方式、举动或生活方式。这些只是这六年来的观察,有些东西是上海需要进步,有些则是台北,有些只不过是文化不同,并没有谁对谁错谁好谁不好,有些呢,可能是我自己神經质吧!
  
  在电梯里
  在上海,当我刚入大楼时,如果有人在电梯里面,他们通常不会等你,不会帮你按着门。如果你跑得够快,被门夹完进入电梯,他们不会有任何反应。他们习惯进入电梯后,或者面贴着电梯按钮,或者贴着门。大家会假装没有对方的存在,不会问候,目光不会跟你的碰上,不过有时候会大胆地盯着你上下看。
  在台北,如果有人看到你要进电梯了,通常会帮你按着门,当你进入电梯常常还会点个头或说早安之类的问候语。当你手中拿东西,会问你要去几楼,帮你按按钮,而且大家习惯进电梯之后站靠里面的地方,不是贴在门前面。台北人比较喜欢讲话,常常会在短短几秒钟里就八卦很多事情。
  在上海,大家会把整个电扶梯站满。有一次我赶时间,有三位阿姨站在电扶梯上,我咚咚咚跑到她们后面说:“不好意思,借过一下好吗?”那位站在左边的阿姨慢慢地转过来瞪了我一眼说:“这不是就快到了吗?”就站在原地不动了。她的意思是,要我等一等,她们就快到底了。如果经过你问之后她们愿意让的话,站在左边的人会往左边略靠,让你从两个人中间过去。
  在台北,电扶梯的右边都站着人,左边要不然是空的,要不然就是有人在走,没有人会停留站在电扶梯的左边。如果两个人要聊天,平行的站在一起,而后面有人走上来,那么站在左边的人会自动让到右边的人后面,让人过。
  
  吃东西时
  在上海,大家吃饭的时候,可以嘴巴张开嚼食物,发出吱吱吱的声音也没关系。如果你有东西要吐出来,如鱼骨头或者渣渣,可以直接吐在桌上。当嘴巴有菜饭的时候,大家不会介意你讲话或者开口笑,你要不要掩盖随便你,女生也是。
  在台北,吃东西时大部分的时候嘴巴是闭着的,不会发出任何声音,也不会满嘴饭菜讲话。如果有东西需要从嘴巴移除,有些人是用筷子把东西接到盘子的旁侧但不是桌面上,或者吐到餐巾纸里。有些人会把手握成一个拳头,跟嘴巴接在一起,把东西吐到拳头里面之后(这样就看不到你吐的过程),再把东西放到餐巾纸里。不管用什么方式,吐出来的东西不会在半空,也就是说,它会从嘴巴直接到筷子、手或餐巾纸上面。
  在上海,有些人打喷嚏时会用手遮起嘴巴,但跟台北比的话,上海还是比较多不遮嘴巴的人。我在地铁里、餐厅里、办公室里,均被人家的鼻涕直接喷到过。
  在上海,牛肉面里会有一两块小小的牛肉,有时甚至就几片小小的肉片或一点肉丝。在台北,牛肉面里是大块大块的牛肉,还有大块的胡萝卜等其它食材。
  在上海,餐厅里的啤酒是室温的,如果你要冰的,必须特别要求,而且有时候就只有温的,要求也没用。在台北还有国外,啤酒永远是喝冰的!
  
  在路上
  在上海,人家在路上、商场里、店里,常常会碰到你、撞到你,但是很少说话。
  在台北,大家离对方的距离比较宽,就算人很多也不大会碰到你。如果碰到的话,会说个“不好意思”或者“对不起”之类的话。
  在上海,路名会很清楚地标出中文还有汉语拼音,并写上东南西北,还有往这个方向的门号是多少到多少。
  在台北,路标比较没有那么清楚。
  在上海,当你不知道怎么去某个地方而问路时,回答大多是“往那儿”,然后大概的指一个方向。经常,你问的人如果是卖票员或者坐在桌子或台子后面的工作人员,他们不会抬头看你。
  在台北,回答你的人会跟你讲怎么到达的细节,譬如:“往左边走,到下个街口,看到XX便利商店之后左转,然后向前走几公尺……”我有一次在台北迷路,路上没人,所以我走进一家脚底按摩店问路,两个按摩师都很积极地回答,门口算钱的女孩甚至起身从她的座位后面绕出来,拉着我的手腕到店外面跟我说怎么走,结果送我送到了街口。他们让我好感动,泪都差点飙出来了!
  在上海,如果你对任何人有什么请求,你可以直接问。譬如,你要问一个东西,可以直接说:“这多少钱?”如果你挡到人家,他们会用手臂推推你,把你推开或者撞开,有时候会说“让让”。下雨天的时候,当你走在一个比较窄的人行道时,他们喜欢把伞举在面前,这样如果对面有人走来,就会像两头斗牛一样,看谁把谁的伞斗走,谁就能直走。
  在台北,你说什么东西之前都要加个“请问一下”或者“不好意思”。如果你挡了人家的路,他们会说“借过”,通常身体不会与你接触。如果下雨天有人朝你的方向走过来,两个人的伞会往外歪一点,雨伞或身体都不会碰撞。
  
  在厕所里
  在上海,人较多的地方的公厕里,大家会在每一间厕所前排一个队。也就是说,如果有五间厕所,可能会有五个队在排。如果你排的那一间刚好有人在办“大事”,那你就倒霉啦!
  在台北的公厕,不管有几间,大家都会排成一个队,这样就真正的先到的先上。
  在上海,我有很多次遇到人家在公共场所上厕所门不关。最近的一次是在浦东机场,进了洗手间吓我一跳,三个女的上厕所没关门,我差点进去,而且其中两个是蹲在马桶上面的。
  在台北,目前为止我还没看过有人不关门上厕所,除非没有门或门坏掉了,不过也还没有碰到过没厕所门的问题。
  在上海,我以前的公司厕所里是没有卫生纸的,在很多公共场合的厕所里也都没有卫生纸。上厕所之前,你得记得自己带卫生纸进去。有些地方,会在外面放卫生纸,所以你进stall之前要先拿好你的卫生纸,要拿够呀不然就完蛋了!
  在台北,所有的厕所里一定有卫生纸!除非是刚好没了,但不会一直不放。
  
  在公共场合
  在上海,进出公共场合的时候,前面的人开门之后不会注意到后面有没有人,你紧接在人家背后也很少人会转头注意到,更别说帮你拉门了。
  在台北,人们开门的时候会注意到后面是不是有人,如果有的话通常会帮你拉门,不会让门打在你脸上。
  在上海,很多人吐痰。但上海已经很好了,到了别的城市,有人在室内也吐痰,如火车站买票的地方我看过人家吐痰到瓷砖地上,然后清洁工人就拿拖把把那个痰拉来──拉去。
  在台北,我已经很久没看过人家吐痰了。我记得小时候还看过,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了。
  
  在地铁里
  在上海,一周上班五天,周六、周日不上班的话是公司给你放假。注意,是公司“给你放假”哦!
  在台北和国外,正常就是一周上班五天,周六、周日不是“放假”,而是本来就不用上班。不过听说台北加班超级多!
  在上海,你如果给出租车师傅很多零钱,他们很高兴,因为大陆的纸币最大的是一百元,如果你给他们一张一百元的钞票,而只要付十二元,他们很难找钱。
  在台北,如果你全部给零钱,出租车司机可能会不大高兴,因为台币的零钱面值很小,他们是不需要一堆零钱的。
  在上海,我如果提着重东西,会主动来帮忙的人相比之下比台北少很多。
  在上海,尤其是在地铁里,常常可以看到人挖鼻孔,而且很努力地挖,然后擦在座位或拉手上面。
  在台北,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人家在菜市场里挖鼻孔,可是后来就没看过有人在公共场合挖鼻孔了。
  在上海的地铁里,有两次我看到有人让座给老人,结果一起来就被别人抢走了!那些写着请让给年老、怀孕等等的人的座位永远都坐着人,且常常假装睡觉,所以有老人、残障者的话,坐在位子上的人会假装没看见。如果车上空空的,人们喜欢坐两个位子中间,可能感觉赚到了吧,一张票坐两个位子耶。有时候,旁边的人下车,人们便很喜欢把手放在空的隔壁座位上,也很有赚到的感觉。上海有几条线的地铁车子里的椅子是一长排的,中间没有隔缝,虽然上面写了“此座位为六人座”,但坐满了六人之后还是有人把自己的屁股挤进某两个人之间,变成七个甚至八个人挤在一起。
  在台北,人们在捷运或者公交车上很喜欢让座,不会一上车便以最快的速度抢位子。如果不是老人、殘障、怀孕或抱小孩的话,通常不会去坐“博爱座”,尽管那座位是空的。
  在上海地铁里,吃吃喝喝大声喧哗随便你。我看过人家吃包子、小笼包(用筷子的哦好厉害)、臭豆腐、关东煮、便当等等。
  在台北的捷运里,不能吃喝东西。
  在上海,地铁里大部分都是有手机收讯的,可以在地铁里打手机。打电话的时候,大家会很大声的对着电话吼。
  在台北,还是有些人会大声吼,不顾及别人,但是相比之下比较少。
  
  排队的时候
  在上海,如果有人插队你骂他,那你就自己骂吧,没人会帮你,包括店员、收银员。
  在台北,如果有人插队,同时会有很多人讲话,而且工作人员也不会受理插队的人,会叫他们排队。
  在上海,如果你坐长途汽车或者飞机,要下去的时候,大家会同时站起来,尽可能挤到走廊上。如果你晚站起,那么就要等大家都下去才能出到走廊,然后下车、下飞机,因为大家不大会让你。
  在台北,到了下机的时间,大家比较慢条斯理,如果人家正在往外走,看到你在你的位子上,他们会停下或者慢一点,举个手意思是让你过去。
  在上海,当你在便利商店要付钱的时候,后面的人会把手伸到你面前,把他们要付钱的东西先放在柜台上,然后站在你的斜后方贴着你的背,急着付钱。有时候,他们会用手肘轻轻推你。店员找你钱的时候,会把零钱丢在桌上,你得自己捡起来。
  在台北,后面的人会站在你的正后方,等你完全付完钱,皮夹收好,东西拿好,站到一旁的时候,才往前站到柜台前。找钱的时候,店员会等你把手伸出来,把收据跟钞票放入你手中,再把零钱放入你手上,方便你放回钱包里。
  
  哥哥弟弟姊姊妹妹
  在上海,表哥表弟表姊表妹堂姊堂妹堂哥堂弟都叫作哥哥弟弟姊姊妹妹。如果你继续问,他们才会说到底是什么关系。可能是因为一胎化的关系吧。
  在台北,表哥就是表哥,不会叫作哥哥。
  在上海,不管你生大病小病,大都是去医院。
  在台北,小病多半去诊所。
  在上海,如果有一群人在一起,大家都是上海人,有一个不会说上海话,那么大家会说上海话,像我这种不会上海话的人就只好自认倒霉啦!
  在台北,如果一群人都会讲台语,而我不会讲的时候,大家会讲普通话,这样我就听得懂,然后可以融入对话,不会坐在旁边像个傻呆子一样。
  我不会上海话也不会台语,真烂!
  
  
其他文献
看严歌苓的《霜降》有点像看李娜在法网打球,大力挥拍,每一下都往对方深处送,直打得底线一带的那片红土弹痕累累。够狠,也够精准。  如果说李娜的赢球意味着体制外的胜利,《霜降》的写作和出版,大概也只有体制外的旅美作家严歌苓才有这么独到的眼光和魄力了。  《霜降》说的是一个名叫霜降的农村女孩来到长征老红军程将军家当保姆的故事。别以为这又是一部《黄山来的姑娘》(曾经的电影)的翻版、姊妹篇——不外乎先是小保
期刊
在咖啡厅,杨威略施粉黛,优雅地坐在那里。因为从事舞蹈行业的缘故,即便已近八十高龄,身体依然挺拔舒展;而大两岁的搭档袁水海笑吟吟地坐在一旁,不时颔首,绅士味十足。因为有过小中风,袁水海现在说起话来语速比较慢,有时发音会有些困难,这时杨威都会立即接过话头流畅地讲下去,哪怕是袁水海的个人舞蹈经历,她也如数家珍。  袁水海和杨威,一位是中国芭蕾舞界元老级人物,另一位是民族舞、古典舞、芭蕾舞方面的权威,与此
期刊
两年前已经有英国人马丁·雅克思的著作《当中国统治世界》风靡一时,最近张维为教授的畅销书《中国震撼》也就不那么令人震撼了。作者的贡献在于全面总结“中国模式”,也没有刻意回避其问题。全书的基调是乐观自信的,并将“摆脱西方”的主题推向了新高潮。当然,近年来已经有不少论者诲人不倦地告诫国人:不要迷信西方模式。这番告诫原则上并不错,但究竟是谁那么在乎西方模式?  大概有两类论者最关心。一种是惟西是从,主张只
期刊
我是严歌苓的书迷。  第一次听到这名字是读高中,寝室里有一个我挺喜欢的姑娘,叫海宁,海宁常跟我提她的一个女同学,这女同学很帅,体育很好又漂亮,后来考上北航,海宁的偶像对她说了,严歌苓写得特别好,于是我就上图书馆借了《一个女兵的悄悄话》以及《绿血》,抄了很多美丽的句子到本子上——在我的印象里,严笔下的故事就是一个画面,一个神情严肃极端紧张的大脑门姑娘无望地爱上一个神情严肃不知他心里想什么的男人,然后
期刊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名著名家灿若群星,在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不同时期,众多时代特色鲜明、真切感人至深的优秀文学作品和大批艺术造诣精湛、睿智高远练达的优秀作家向广大读者传递着思想和智慧,促进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然而,虽然中国文学作品目前已达到相当高度,但由于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以及海外市场开拓不力等原因,外国读者一直无法领略中国当代文学的风采。近年来,虽然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步伐有所加快,但仅限于古籍经典
期刊
2011年5月29日,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举办的第十届百家电视台优秀电视文艺节目颁奖典礼上,由中国MV第一人王国平执导的音乐电视《红旗颂》和《诗韵松江》双双夺得一等奖,另一部城市形象片《上海世博旅游片》和旅游MV《无锡是个好地方》也同时获三等奖,王国平因此成为本届中国电视“百家奖”评选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从25年前成为电视人,处女作即一鸣惊人获全国金奖,到去年被人民日报《环球人物》杂志评为“60年新
期刊
“想问,是这一百多位导演的面子太薄?还是明星们太现实?”近日,冯小刚在微博上抱怨道。这位平日里众星拥簇、不时与名演员们齐心合力上演着票房喜剧的大导演,忽然悲剧起来,揭开了公开场合导演与明星如影随形、交相吹捧背后的冷酷现实。  抱怨始于年初在三亚召开的第11届“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导演研讨会”。两岸三地电影导演协会的168位导演们齐聚一堂,探讨电影发展问题,同时希望明星们来共襄盛举,不料在关键时刻明星
期刊
复兴公园建园至今已经100多年了。我们小时候去复兴公园玩时,还听得老人们习惯延称之“法国花园”。那是过去法租界时代法国人开辟建造的公园,一直至今还保留着法式的园林特色,大草坪,沉床式艺术花坛,无数法国梧桐。上海几乎所有的名胜都会有中西融合的景致,还是法国花园时,就有着局部曲径假山亭台流水太湖石……  我的第一张照片就是坐在下沉花坛的石级上拍的,那年是1946年,才一岁半;到2006年一个甲子过去我
期刊
一批被岁月湮没百年之久的清末“时新小说”手稿在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被发现,去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终于回归中国。记者日前获悉,取名为《清末时新小说集》(全14册)的这批“时新小说”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学界一般认为,中国近现代小说起源的“新小说”肇始于梁启超1902年在横滨创办的《新小说》杂志,梁氏在此杂志上连载发表的《新中国未来记》被公认为导发中国小说从古体迈向现代的首部作品。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
期刊
抽象艺术绽放在复旦  2009年,抽象艺术作为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第一次走进中国大学校园。  在去复旦大学光华楼的路上,微电子专业大三学生刘洋无意中瞥见了幽暗的车库里渗漏出的一线斑斓的色彩,这里正举行学生抽象艺术展,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与朋友进去浏览。率先闯入眼帘的是大大小小的“眼睛”,在淡黄色的背景下呈现出各种姿态,此幅画作下标注着“一等奖”的字样。  “这也能得一等奖?这就是抽象?”一串问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