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18903827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重视朗读训练已经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热点”。朗读的重要性也被每一位重视语文教学的老师在实践活动中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验证。而接下来,有关朗读训练的具体操作,却有好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究。比如:如何在朗读训练中张扬个性;如何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等等。下面就整理几点本人对有关朗读问题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激发兴趣 张扬个性 适时点悟 逐层提升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现在语文教学中流行一个字眼叫“语文味”,但是这种“味”具体指什么,未见有个专家定论。而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读是语文细酌如“味”之佳法。因此,面对新的形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就不得不对“朗读”这个众人关注的语文改革的焦点做一番深入的思考了。
  一、 思考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心理作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朗读是把文章(或词语,句子)念出声来,将诉诸于视觉的文字转化成有声的语言。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声音比于文字更能刺激、调动各种器官的积极性。因此对于初学阅读的小学生来说,朗读是他们理解材料必不可少的手段。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有以几个心理作用:1.朗读能稳定儿童阅读时的注意。2.朗读能资助儿童理解阅读材料。3.朗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4.朗读有助于对课文的记忆。综上所述,注意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是阅读教学的要求,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二、思考教师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必须把握的几个要点
  1.朗读要注意张扬个性。 我曾听过一位老师上的《五彩池》,她的其中一段朗读指导就堪称一绝。当她分析完了五彩池的不同形状后,并没有以优秀生或是自己的范读为标准,而是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的方式读出各自对这段文字的体会。可以是惊奇的,也可以是慢慢儿欣赏的,更可以模仿导游介绍景点时的方式朗读,还可以……这样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的发挥。读得投入,读得愉快轻松,也读出了更多的创新空间,充分保障了个体感受的淋漓尽致地张扬。学习语言不是一个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个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和理性统一的感悟过程。所以,读书并不是“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的过程,对于句子的理解、体会各不相同,读出来的句子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必须要鼓励个性化的多元朗读,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各尽所能,在朗读中将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与人分享,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2.朗读要注意引导、点悟。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促成他们个性化发展。但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选择往往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朗读训练中有意而巧妙地引导学生选择。是要通过引导学生、点悟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自主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完成对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方式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感知和领悟。还是那位老师指导学生朗读五彩池。当一个学生读完描写五彩池大小各异的文字后,老师指导:刚才那位同学读大的池时读得不够大,小的却又不够小。她在说到“大”的时候用气实足,声音远放;说到“小”的时候却是气流细小,声音轻幽。就这么一句,学生一下就领悟到了怎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的方式。教师点拨和引导虽然是“点水蜻蜓款款飞”,但风趣幽默、富有感情,学生的思想感情就是在这么一“点”后而泛起波澜,潜移默化中教师就引领他们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朗读要注意提出一定的要求。 朗读既是一种语言活动,又是一种言语艺术。因此,从客观上讲,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语音、合理的停顿和语调朗读课文,并表情达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必须规范朗读,做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这是朗读的底线。中、高年级学生,要求朗读时把握文章基调,句子的节奏,能揣摩文章蕴涵的情趣意旨,并有意识地注意语段韵律、语流停延,达到充分感知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情义妙理、神思妙笔。从微观上说,每一篇课文的朗读,每一次朗读训练都有其要求,或是理解性的,或是评价性的,或是鉴赏性的,都是对课文的艺术再创造,赋予课文新的艺术生命。
  三、思考揭发朗读兴趣的具体对策
  教学法理论中对朗读有过这样的论述:文章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研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却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能使人感受。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却发现:一些学生不愿读书,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任务,有的同学读书东张西望,有的同学有口无心,不能入情入境。这些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得想方设法揭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揭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很多,但经过实践,本人觉得以下几点切实可行。
  1.形式的比较朗读。学生对比较有浓厚的兴趣,抓住这一特点,在朗读训练时,多采用比较朗读。如调换字词进行比较朗读。针对具体课文内容中某些重点词的理解,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如《鸟的天堂》中一句“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在理解“颤动”一词时,我让学生把“颤动”换成“抖动”、“蠕动”进行比较朗读,学生在一换一读中,很快理解“颤动”的意思,并且兴趣盎然地读,体会到作者谴词的精炼,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
  2.借助图像看图朗读。 低中年级课文中,有与课文密切联系的插图,适时用插图配合朗读,这样,既对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训练,又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如二年级课文《我是一条小河》,“明净”、“金灿灿”、都可以通过观察图画,再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对春光明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学生受到图画的感染,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
  3.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选择与之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指导朗读《月光曲》时,边读课文,边播放《月光曲》,音乐一起就使人置身与当时的情境中,学生的情感随着课文内容与音乐节奏互动,如同沉浸在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个个读得兴趣盎然,声中融景,景随声出,这样,不但提高了朗读水平,诱发了灵感,而且陶冶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总之,在朗读训练中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情发于心间,又能溢于言表。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随着语文课堂标准的全面实施,对于朗读的要求在理念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读为本”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同时,晓解“读”的要义,寻找朗读指导的全新对策,也就成了现代阅读教学急待探究的焦点。我相信经过我们每位重视语文教学的老师潜心努力,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定能在学生、老师、和作者这三者之间的心灵架起一座缤纷的虹。
其他文献
“从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重大专项,到工业科技设计项目,都是在周老师指导下完成的.”rn“以前申报高科技项目,都是我们自己往省里跑.现在是周老师帮我们跑腿,服务很贴心
期刊
近年来,“社区”这个词被大家所熟知,社会是由社区这个基本单元所构成,作为我国政权的基础,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居民的桥梁和纽带,思想政治工作是保持社区稳定的重要途径。随着
一、“文革”中的“新思潮”rn“文革”中的“新思潮”:从伊林·涤西到李一哲rn讲到70时代,显然不能跟60年代割裂开来,因为70年代前半期几乎大半部分都还处在“文革”期间.rn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投资项目百日大会战的工作部署,儋州市委、市政府立即动员,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全力以赴开展投资项目百日大会战活动,确保投资项目全面开工和加速推
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阅读,然而阅读的质和量都与识字量的多少密切联系。这就使得我们的识字教学,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今天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做了识字教学的尝试。  一、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因文施教,因字施教  提高学生的识字爱好,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开放,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越来越灵活,所以决定了老师传授的知识也不能是死板、教条的。课堂教学要还学生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低年级语文教学
对于公路工程来说,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是工程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改性沥青混凝土的应用是保证路面工程质量的重要方面,改性沥青混凝土具有优异的耐磨耐压性能,为保障市政道路功能
2012年11月,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语言,让
自90年代初美国Gartner Group提出企业资源计划(ERP)思想以来,国内外生产的ERP软件产品已经相当丰富。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国内外各类ERP软件产品的现状,指出其中不利于国内大多数
别以为只有冬天才会有霾、有污染。地铁、商场、餐厅、游乐园、健身房、办公室甚至是家里,空气质量就一定好么?那可不一定哟!新风系统说不定正在制造污染,家里的空调说不定没
期刊
摘 要 在中学数学中,不等式的证明始终为一难点。究其原因,是因为证明没有固定程序可循,技巧多样,方法灵活,难度较高。为此,本文通过对不等式证明方法的总结(并举例予以说明),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各种证明方法的实质及其适用范围。  关键词 不等式 方法 证明  不等式是数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在现实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有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