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莫言是第一个荣获诺贝尔奖的中国籍作家,是目前为止我国在文学界中获得的最高奖项。而他的代表作之一《生死疲劳》,讲述的是中国农村1950年到2年这五十年中的历史,全文围绕着土地和农民间的关系话题,通过生死轮回的全过程,展现出了自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农民乐观、坚强的生活面貌。本文针对莫言的《生死疲劳》,论述其中的隐性叙事策略。
关键词:莫言;《生死疲劳》;隐性叙事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01
莫言是当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家之一,莫言自研究创作开始,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他的小说风格变化多样,莫言一直在尝试着突破自身的局限,不被任何现有的小说形式和风格所约束是莫言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而在《生死疲劳》中就有着他独特的创作特质,即中国当代文学的特征和发展进程,因此可以说研究和解读莫言的小说对研究当代文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莫言所经历的特殊生活经历和本身所具有的创作特色,让《生死疲劳》这一小说更加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可阐释的特性。
一、通过视角描述的隐性叙事
在古老的传说和童话寓言中就有选择动物视角来观察世界并进行故事叙事的方式,不过莫言的《生死疲劳》通过人的灵魂进入动物体内这种独特的六道轮回方式,将动物作为主要的叙事人物之一,通过这种隐性叙事的方式,将人间的时代变迁和人性的本质清晰得展现了出来,在小说中人的记忆常常会和动物的本能相冲突,因此常常会出现任何动物的视角相互转换的场景,这也是该小说中作者的一种尝试和创新。《生死疲劳》中的动物角色每一个都是雄性并且都是族群中的佼佼者甚至是领导者,莫言赋予了动物主角非凡的能力,不仅富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够随意进入人界,而且还能听懂人言、洞察人心。而这些动物能够具备这些能力作者在前文就做好了铺垫,如西门驴获得的比西门闹还广阔的视野,西门猪因孟婆汤失效而获得的上树、懂人言等技能,以及西门狗所获得的夜里能看见人所无法看见的能力。
而当人性逐渐被动物的本能所侵蚀的时候,动物主角们又沉迷于简单的快乐中,只用动物的本能以及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者人间的百态,通过动物所感知到的场景展现出现实社会的发展状况,使得所有的叙述更加客观而冷静。一般来说,这种隐形叙事的方式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因为小说和其它的媒体如电影、戏剧相比,具有能够通过文字展现出人物内心活动的优势。然而小说中却放弃了这一优势,而是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和语言中的内涵将这一空白填满。如在西门狗中的女主人描写中,虽然没有人物的内心活动描写,作者却通过狗的视角表现出了人物的动作模式,让读者从中体会出人物的混乱、脆弱以及无助,这种隐形的叙事方式可以说是该小说中的亮点之一。
二、通过关系描述的隐性叙事
莫言在通过动物讲述人物事件的时候,展现出的是一个和人類眼中完全不同的世界,其中的人和动物的关系也和人们所想象的有着巨大的差异性,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在第六章的“柔情缱绻成佳偶,智勇双全斗恶狼”这一章中,讲述的就是两头驴在深夜约会时遇见狼并且勇斗双狼的过程,给读者展现出的是完全和人类所知道的世界不同的动物世界。小说中的驴不只是叙事的工具,而是有情感有思想的生物,他们有着和人类平等的地位,而敢爱敢恨的动物间的和谐关系,却因人类的抢夺而破坏了,人类在这里充分展现出了的贪婪狡猾、自以为是和占有欲。
小说中动物的眼睛就像一面能够将理性、习俗和规矩等外在物品的过滤境,不会因世俗的偏见而受限,因此它们所叙述的社会面貌是最原生态的,它们眼中的世界极具真实性,是人类所不能够看见的。甚至可以说作者的叙事方式使得读者的情感更加偏向于驴,让读者隐晦和清晰看见人类迫害动物时的丑陋姿态,将世界的关系颠覆化。
三、通过人称描述的隐性叙事
在小说中,莫言采用了“我”作为主要的叙事人物之一,尤其是在描述到文革后期养猪的事件时,西门猪将自己作为叙述者和焦点,将主要人物的所见所闻都描述了出来,展现出的情感准确而具有感染力。通过西门猪的自我描述中可以看出,莫言将第一人称运用自如,仿佛整个世界都真实的发生在读者的眼前,其中西门猪的独特能力的描述也是一种人类对自身的反省与反思,而读者能够发出这样的感慨其实都得益于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通过猪的见闻,全面的展现出了人间的新鲜,从而弥补了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观念。
作者通过这种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创造出了一个动物独特而人极为疯狂的世界,在夸张而富有想象力的描述中,不仅将自身的情感抒发了出来,还暗示了当时的社会氛围,甚至可以说这些夸张的描述都是当时虚伪社会的真实反映。这些光怪陆离的事件都是莫言想要通过叙述者隐蔽展现出来的观点和态度,也是小说的主题和重要载体。
四、结论
莫言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开拓自我、寻求创新,从创作出了《红高粱》后,无论是在题材、叙述技巧以及语言风格上,都力求突破原有的规范和约束,在不断的挑战自我中寻求和探索出新的创作模式。《生死疲劳》是莫言在新世纪苦心钻研而创作出来的一部作品,讲述了中华儿女在黄土地上艰难生存而展开的一段激烈爱恨情仇故事,在小说中还展现出了一段家族的兴衰史和国家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夏艳艳.论莫言小说的语言修辞与叙事特征[J].芒种,2013(16):68-69.
[2]宋雁超.品读莫言代表作之《生死疲劳》[J].短篇小说,2013(10):73-74.
[3]张月.浅论《生死疲劳》对文传统文化的传承[J].青年文学家,2015(2):29.
关键词:莫言;《生死疲劳》;隐性叙事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01
莫言是当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家之一,莫言自研究创作开始,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他的小说风格变化多样,莫言一直在尝试着突破自身的局限,不被任何现有的小说形式和风格所约束是莫言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而在《生死疲劳》中就有着他独特的创作特质,即中国当代文学的特征和发展进程,因此可以说研究和解读莫言的小说对研究当代文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莫言所经历的特殊生活经历和本身所具有的创作特色,让《生死疲劳》这一小说更加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可阐释的特性。
一、通过视角描述的隐性叙事
在古老的传说和童话寓言中就有选择动物视角来观察世界并进行故事叙事的方式,不过莫言的《生死疲劳》通过人的灵魂进入动物体内这种独特的六道轮回方式,将动物作为主要的叙事人物之一,通过这种隐性叙事的方式,将人间的时代变迁和人性的本质清晰得展现了出来,在小说中人的记忆常常会和动物的本能相冲突,因此常常会出现任何动物的视角相互转换的场景,这也是该小说中作者的一种尝试和创新。《生死疲劳》中的动物角色每一个都是雄性并且都是族群中的佼佼者甚至是领导者,莫言赋予了动物主角非凡的能力,不仅富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够随意进入人界,而且还能听懂人言、洞察人心。而这些动物能够具备这些能力作者在前文就做好了铺垫,如西门驴获得的比西门闹还广阔的视野,西门猪因孟婆汤失效而获得的上树、懂人言等技能,以及西门狗所获得的夜里能看见人所无法看见的能力。
而当人性逐渐被动物的本能所侵蚀的时候,动物主角们又沉迷于简单的快乐中,只用动物的本能以及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者人间的百态,通过动物所感知到的场景展现出现实社会的发展状况,使得所有的叙述更加客观而冷静。一般来说,这种隐形叙事的方式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因为小说和其它的媒体如电影、戏剧相比,具有能够通过文字展现出人物内心活动的优势。然而小说中却放弃了这一优势,而是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和语言中的内涵将这一空白填满。如在西门狗中的女主人描写中,虽然没有人物的内心活动描写,作者却通过狗的视角表现出了人物的动作模式,让读者从中体会出人物的混乱、脆弱以及无助,这种隐形的叙事方式可以说是该小说中的亮点之一。
二、通过关系描述的隐性叙事
莫言在通过动物讲述人物事件的时候,展现出的是一个和人類眼中完全不同的世界,其中的人和动物的关系也和人们所想象的有着巨大的差异性,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在第六章的“柔情缱绻成佳偶,智勇双全斗恶狼”这一章中,讲述的就是两头驴在深夜约会时遇见狼并且勇斗双狼的过程,给读者展现出的是完全和人类所知道的世界不同的动物世界。小说中的驴不只是叙事的工具,而是有情感有思想的生物,他们有着和人类平等的地位,而敢爱敢恨的动物间的和谐关系,却因人类的抢夺而破坏了,人类在这里充分展现出了的贪婪狡猾、自以为是和占有欲。
小说中动物的眼睛就像一面能够将理性、习俗和规矩等外在物品的过滤境,不会因世俗的偏见而受限,因此它们所叙述的社会面貌是最原生态的,它们眼中的世界极具真实性,是人类所不能够看见的。甚至可以说作者的叙事方式使得读者的情感更加偏向于驴,让读者隐晦和清晰看见人类迫害动物时的丑陋姿态,将世界的关系颠覆化。
三、通过人称描述的隐性叙事
在小说中,莫言采用了“我”作为主要的叙事人物之一,尤其是在描述到文革后期养猪的事件时,西门猪将自己作为叙述者和焦点,将主要人物的所见所闻都描述了出来,展现出的情感准确而具有感染力。通过西门猪的自我描述中可以看出,莫言将第一人称运用自如,仿佛整个世界都真实的发生在读者的眼前,其中西门猪的独特能力的描述也是一种人类对自身的反省与反思,而读者能够发出这样的感慨其实都得益于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通过猪的见闻,全面的展现出了人间的新鲜,从而弥补了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观念。
作者通过这种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创造出了一个动物独特而人极为疯狂的世界,在夸张而富有想象力的描述中,不仅将自身的情感抒发了出来,还暗示了当时的社会氛围,甚至可以说这些夸张的描述都是当时虚伪社会的真实反映。这些光怪陆离的事件都是莫言想要通过叙述者隐蔽展现出来的观点和态度,也是小说的主题和重要载体。
四、结论
莫言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开拓自我、寻求创新,从创作出了《红高粱》后,无论是在题材、叙述技巧以及语言风格上,都力求突破原有的规范和约束,在不断的挑战自我中寻求和探索出新的创作模式。《生死疲劳》是莫言在新世纪苦心钻研而创作出来的一部作品,讲述了中华儿女在黄土地上艰难生存而展开的一段激烈爱恨情仇故事,在小说中还展现出了一段家族的兴衰史和国家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夏艳艳.论莫言小说的语言修辞与叙事特征[J].芒种,2013(16):68-69.
[2]宋雁超.品读莫言代表作之《生死疲劳》[J].短篇小说,2013(10):73-74.
[3]张月.浅论《生死疲劳》对文传统文化的传承[J].青年文学家,201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