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赏析(1)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ft1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源于生活。2017年某市中考作文题:以“邻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何谓“邻居”?正如题目导语所言:“俗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一个微笑,一句问候,表达着相互的尊重;一声善意提醒,一次抬手相助,都传递着邻里的温情。当然,或许你是依山而居,傍水为邻,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一些别样的友邻也会给你带来温暖、慰藉和感动。”这样看来,“邻居”可以是指向一切住处接近的对象。人是最常见的“邻居”,譬如左邻右舍的李爷爷王阿姨;“邻居”也可以是动物植物,譬如檐下筑巢的燕子,窗外生长的小树;还可以是精神上的“邻居”,譬如屋旁公益广告牌上励志的宣传语;更可以是万里之遥的心中的“邻居”,譬如素末谋面却早已相知的网友。
  如何写出有意思而又有意义的“邻居”?本文作了精彩的示范。
  首先,这是一篇内容上有意思的文章。文章写一个中学生“郢都人”,和一个远在遥远国度的同龄人“汉字迷”之间聊天的故事。聊天的内容,都是中学生熟悉的内容,譬如“快要中考了,我每周只有星期六晚上6点36分上网,时间也只有36分钟”,就揭示了中学生时间宝贵而又喜欢上网却只能在父母监管之下限时上网的现实,一句“中国帮助我们修建的高铁,从我们城市经过”,则是令国人自豪的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最新时事。“中国文化除了以黄河流域为代表的中原文化之外,再就是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楚文化了”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文化知识,“仔细看每个汉字的由来,我们可以知道以前人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等很多有趣的事”也是作者民族自豪感的流露。可以说,“贴近生活,言之有物”的作文要求,本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其次,这是一篇主题上有意义的文章。本文的“邻居”,是两个远隔万里之遥的网友。从本质上而言,还是在写“人”,只是作者赋予了新意,不再是左邻右舍的李爺爷王阿姨,而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网友。文章既是写“实”——写实实在在的人类“邻居”,又是写“虚”——写万里之遥的网络“邻居”。其实,还可以看作是中国和世界上友好国家的“比邻而居”,“郢都人”和“汉字迷”就代表了中国和世界的交往。一句“科技都让我们地球的村民变成地球村了”,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
  再者,这是一篇形式上有创新的文章。“我们相隔万里,我们比邻而居。”文章巧用题记,开门见山,用凝练的语言,阐释了标题“邻居”的含义,也点明了文章主旨。聊天的三个片断“初识”“朋友”“愿景”,按时间顺序叙事,既显示了文章主人公交往的轨迹,又使得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这种镜头式、板块式、片断式的结构方式,显然是受了课文如《信客》(余秋雨)、《我的童年》(季羡林)等的启发。最有创新意识的是,作者大胆采用了于本文而言最合适的对话(聊天)体叙事,既显示了网络时代的特点,又符合人物交往的特点。既在对话(聊天)中推动情节发展,又在对话(聊天)中展示人物特性。其实,在考场作文尤其是大型考试中,作文的创新都是极其谨慎的,但本文恰到好处地做到了这一点,令人耳目一新。
  最后,这是一篇语言上有风格的文章。作为以网络聊天为内容、以人物对话为形式的文章,其语言风格首先体现在网络语言上,如开篇的“火太好啦,火太好啦!临到下线,还收获国际友人一枚”就是“今天非常高兴认识你”的意思。当然了,运用网络语言的前提是必须让读者能明白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大量表达心情的叹词和感叹符号,也是符合中学生聊天语言特色的,如:“哇!哇!哇!”“哇!点赞!点赞!!点赞!!!”自然,也少不了“呵呵”这样的青少年网络流行语。而“郢都人”“汉字迷”的网名,更是直接彰显了人物特性。
其他文献
我国古代家具的演变与悠久的历史文化更进是同步的,家具的发展随着人们起居方式的变化而变化,也或者说人们起居方式的变化随着家具的变化而变化。  一、家具的整体演变  我国早期的原始时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野蛮而简单,没有文化也就没有家具。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家具的蒙昧期,家具的形制都以席地跪坐为主,符合当时的生活习惯。到现在我们谈话小坐、郊外野炊,还习惯于说“席地而坐”,志同道合者这时一定是“
期刊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虽一生与功名无缘,却笔耕不辍,尤以散文创作而闻名,有“小品圣手”之誉。  崇祯十七年,年届知命的张岱遭遇天地巨变——甲申国难,骤然成为亡国遗民,这对他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此前的张岱出身显宦兼文艺世家,鲜衣怒马,梨园花鸟,一派名士风度。而国变之后,家道中落,只能避迹山居,布衣蔬食。况且“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弱柳夭桃、歌楼舞榭……百不存一”,于是“作《
期刊
阅读传记,仅仅弄清楚写的什么内容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学会跨过段落去概括、筛选文章的信息。如何快速地概括篩选信息?在日常的阅读中,我们可以“四入手”,即从传主的事迹入手、从他人对传主的评价入手、从作者对传主的褒贬爱憎入手、从自己读后的感觉入手。  从传主的事迹概括入手。  文题通常是一个很好的筛选思路,李济为什么被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第一段有“他主持了仰韶文化遗址考察,使现代科学考古进入中国”。第
期刊
1  “爸爸,为什么刚才吃饭的地方旁边的那一桌的人声音那么大啊?”“那是因为他们比较开心吧。”“那为什么你和我说话要那样小声说呢?”“一个人心里不能总是装着自己,要考虑到身边还有其他人。我们不能要求别人做到什么,却可以要求自己不去做什么。”  【写作点睛】材料内容简单,就是两问两答。但是,给予我们想象与思考的空间很大,像这种发散性很强的材料,运用时一定要吃透材料及其所能体现出的旨意,关键处就是“答
期刊
她,是个不善言辞的女孩,成绩不怎么突出,也没有什么朋友。  也许是女孩吧,她特别喜欢照镜子。但她并不像其他女孩那样臭美,她喜欢静静地看镜子,看着镜中的那个女孩。有时,她会对着“她”说话,把心中的小秘密、有趣的事情全部讲给“她”听。而“她”也如同一个好朋友一样,喜怒哀乐照单全收,并且从不告诉别人。女孩已经从心底里依赖这个朋友了,每天一放学,她首先要做的就是和“她”说几句话才会去写作业。  学校里种着
期刊
时常喜欢一个人偷偷地照镜子。  桃木桌上置有一面锈迹斑驳的铜镜,背面是镂空的花雕,煞是好看。记忆中,那昏黄的光将它的镜面揉碎又折叠,隐隐约约地似乎映出了阿婆的轮廓。  我有些惊讶地望着镜中的她,抬手去抚摸,却只能感受到彻骨的凉。窗口射进的阳光很晃眼,像打破了的琉璃,镜子缓缓地被筛去暗影。我怔怔地出神,眼眶不知怎的很是酸涩。  “丫头,快来梳头。”背后蓦地传来遥远的叫唤声,我心惊,回首只见阿婆坐在桃
期刊
如果世界一切作为人的语言都湮息下去,只剩了鬼话,是很荒凉的。古希腊的讽刺作家琉善曾经写过三十章鬼话,但即使在他的作品那完全黑暗了的背景里,也还有代表“人语”的一种鬼的意见在。譬如第十三章上面就有着这样的一段对话:  暴君(鬼):我是某国的暴君。  黑梅斯(鬼):到了这里,要这许多好看东西作什么?  暴:怎么呀,你要暴君脱得干干净净才到这里来么?  黑:一位暴君么!你当暴君的时候,我们原不敢这样烦你
期刊
在鲍勃迪伦的歌曲《答案在风中飘》中,有这样一段歌词:  一个人要抬多少次头才能看清天空?  一个人要长多少耳朵才能听见人们哭泣?  要死多少人才会知道太多的人已死去?  1963年8月27日,马丁路德金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著名演讲,当时22岁的迪伦,用口琴和木吉他唱出了这支民谣《答案在风中飘》。从他的歌词里,我们能看到一个歌手对灵魂的拷问。鲍勃迪伦是用灵魂写诗的人。诗不是死的。在迪伦的歌曲里
期刊
命题要求“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前一句有三层意思,一是要有的动作行为(选择),二是对选择对象及对象的数量作要求(关键词、两三个),三是使用这样数量的对象要达到的目的(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后一句只有一个意思,就是用这两三个关键词来作文,一定要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表现出来(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从命题的呈现方式看,这道作文题是近几年变化最大的;从
期刊
《世说新语》有云:千里莼羹,末下盐豉。梁实秋解说“千里”“末下”乃地名,这莼菜难烹,须下盐豉来调解其味。而這两地相去甚远,说来道去不过一个“吃”,更兼一种叫着“家乡的味道”氤氲心间。  中国人会吃举世闻名。有无辣不欢的川菜,重口劲爽的湘菜,精致可口的淮扬菜,甘甜健康的粤菜……一袭来自《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潮风靡全球,显现出中华美食迷人的魅力。  自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江浙人民因经济发展迅速,变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