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源于生活。2017年某市中考作文题:以“邻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何谓“邻居”?正如题目导语所言:“俗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一个微笑,一句问候,表达着相互的尊重;一声善意提醒,一次抬手相助,都传递着邻里的温情。当然,或许你是依山而居,傍水为邻,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一些别样的友邻也会给你带来温暖、慰藉和感动。”这样看来,“邻居”可以是指向一切住处接近的对象。人是最常见的“邻居”,譬如左邻右舍的李爷爷王阿姨;“邻居”也可以是动物植物,譬如檐下筑巢的燕子,窗外生长的小树;还可以是精神上的“邻居”,譬如屋旁公益广告牌上励志的宣传语;更可以是万里之遥的心中的“邻居”,譬如素末谋面却早已相知的网友。
如何写出有意思而又有意义的“邻居”?本文作了精彩的示范。
首先,这是一篇内容上有意思的文章。文章写一个中学生“郢都人”,和一个远在遥远国度的同龄人“汉字迷”之间聊天的故事。聊天的内容,都是中学生熟悉的内容,譬如“快要中考了,我每周只有星期六晚上6点36分上网,时间也只有36分钟”,就揭示了中学生时间宝贵而又喜欢上网却只能在父母监管之下限时上网的现实,一句“中国帮助我们修建的高铁,从我们城市经过”,则是令国人自豪的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最新时事。“中国文化除了以黄河流域为代表的中原文化之外,再就是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楚文化了”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文化知识,“仔细看每个汉字的由来,我们可以知道以前人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等很多有趣的事”也是作者民族自豪感的流露。可以说,“贴近生活,言之有物”的作文要求,本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其次,这是一篇主题上有意义的文章。本文的“邻居”,是两个远隔万里之遥的网友。从本质上而言,还是在写“人”,只是作者赋予了新意,不再是左邻右舍的李爺爷王阿姨,而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网友。文章既是写“实”——写实实在在的人类“邻居”,又是写“虚”——写万里之遥的网络“邻居”。其实,还可以看作是中国和世界上友好国家的“比邻而居”,“郢都人”和“汉字迷”就代表了中国和世界的交往。一句“科技都让我们地球的村民变成地球村了”,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
再者,这是一篇形式上有创新的文章。“我们相隔万里,我们比邻而居。”文章巧用题记,开门见山,用凝练的语言,阐释了标题“邻居”的含义,也点明了文章主旨。聊天的三个片断“初识”“朋友”“愿景”,按时间顺序叙事,既显示了文章主人公交往的轨迹,又使得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这种镜头式、板块式、片断式的结构方式,显然是受了课文如《信客》(余秋雨)、《我的童年》(季羡林)等的启发。最有创新意识的是,作者大胆采用了于本文而言最合适的对话(聊天)体叙事,既显示了网络时代的特点,又符合人物交往的特点。既在对话(聊天)中推动情节发展,又在对话(聊天)中展示人物特性。其实,在考场作文尤其是大型考试中,作文的创新都是极其谨慎的,但本文恰到好处地做到了这一点,令人耳目一新。
最后,这是一篇语言上有风格的文章。作为以网络聊天为内容、以人物对话为形式的文章,其语言风格首先体现在网络语言上,如开篇的“火太好啦,火太好啦!临到下线,还收获国际友人一枚”就是“今天非常高兴认识你”的意思。当然了,运用网络语言的前提是必须让读者能明白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大量表达心情的叹词和感叹符号,也是符合中学生聊天语言特色的,如:“哇!哇!哇!”“哇!点赞!点赞!!点赞!!!”自然,也少不了“呵呵”这样的青少年网络流行语。而“郢都人”“汉字迷”的网名,更是直接彰显了人物特性。
如何写出有意思而又有意义的“邻居”?本文作了精彩的示范。
首先,这是一篇内容上有意思的文章。文章写一个中学生“郢都人”,和一个远在遥远国度的同龄人“汉字迷”之间聊天的故事。聊天的内容,都是中学生熟悉的内容,譬如“快要中考了,我每周只有星期六晚上6点36分上网,时间也只有36分钟”,就揭示了中学生时间宝贵而又喜欢上网却只能在父母监管之下限时上网的现实,一句“中国帮助我们修建的高铁,从我们城市经过”,则是令国人自豪的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最新时事。“中国文化除了以黄河流域为代表的中原文化之外,再就是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楚文化了”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文化知识,“仔细看每个汉字的由来,我们可以知道以前人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等很多有趣的事”也是作者民族自豪感的流露。可以说,“贴近生活,言之有物”的作文要求,本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其次,这是一篇主题上有意义的文章。本文的“邻居”,是两个远隔万里之遥的网友。从本质上而言,还是在写“人”,只是作者赋予了新意,不再是左邻右舍的李爺爷王阿姨,而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网友。文章既是写“实”——写实实在在的人类“邻居”,又是写“虚”——写万里之遥的网络“邻居”。其实,还可以看作是中国和世界上友好国家的“比邻而居”,“郢都人”和“汉字迷”就代表了中国和世界的交往。一句“科技都让我们地球的村民变成地球村了”,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
再者,这是一篇形式上有创新的文章。“我们相隔万里,我们比邻而居。”文章巧用题记,开门见山,用凝练的语言,阐释了标题“邻居”的含义,也点明了文章主旨。聊天的三个片断“初识”“朋友”“愿景”,按时间顺序叙事,既显示了文章主人公交往的轨迹,又使得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这种镜头式、板块式、片断式的结构方式,显然是受了课文如《信客》(余秋雨)、《我的童年》(季羡林)等的启发。最有创新意识的是,作者大胆采用了于本文而言最合适的对话(聊天)体叙事,既显示了网络时代的特点,又符合人物交往的特点。既在对话(聊天)中推动情节发展,又在对话(聊天)中展示人物特性。其实,在考场作文尤其是大型考试中,作文的创新都是极其谨慎的,但本文恰到好处地做到了这一点,令人耳目一新。
最后,这是一篇语言上有风格的文章。作为以网络聊天为内容、以人物对话为形式的文章,其语言风格首先体现在网络语言上,如开篇的“火太好啦,火太好啦!临到下线,还收获国际友人一枚”就是“今天非常高兴认识你”的意思。当然了,运用网络语言的前提是必须让读者能明白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大量表达心情的叹词和感叹符号,也是符合中学生聊天语言特色的,如:“哇!哇!哇!”“哇!点赞!点赞!!点赞!!!”自然,也少不了“呵呵”这样的青少年网络流行语。而“郢都人”“汉字迷”的网名,更是直接彰显了人物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