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媒体如何发现和宣传重大典型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5月下旬,《许昌晨报》强势推出了长篇通讯《大学生,背起妈妈去打工》,介绍襄城县大学生张尚昀自强不息,大义至孝,在长春税务学院一边上学求知,一边打工为母亲治病的感人事迹。此后,张尚昀事迹通过互联网和其他新闻媒体进一步传播,引发强烈反响。中宣部对这一典型人物的推出给予充分肯定,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作出重要批示,全省各地由此掀起向张尚昀学习的热潮。
  作为率先推出这一重大典型的《许昌晨报》,在典型人物的宣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一些值得探索的经验。
  
  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以高度的新闻敏感识别、发现并推出典型人物
  
  许昌晨报在创办之初,便十分重视典型人物的宣传推介工作,并将之视为办报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编辑部为此制定了奖惩措施,激励全体编采人员树立牢固的典型意识,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把握社会心理和群众情感,在新闻实践中识别和发现典型人物。
  今年5月20日,本报一位记者在闲聊中偶然得知这样的消息:2000年10月,襄城县湛北乡姜庄村18岁的张尚昀刚踏进长春税务学院的校门不久,母亲就不幸患病,卧床不起。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张尚昀以一颗可贵的孝子之心,毅然一边修习学业,一边打工为母亲治病。
  第二天,这位记者便来到姜庄村进行实地采访。起初,张尚昀说什么也不愿接受采访。记者做了大量工作,张尚昀体会到了他的诚心和善意。
  采访过程中,记者深受感动,不止一次地流下热泪。当天晚上回到家中,便一口气写下了3000字的长篇报道。
  编辑部主要领导审阅稿件后深受感动,认为张尚昀自强不息、打工救母的情怀,既是优秀传统道德的生动体现,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这样的新闻素材,应该百倍珍惜,深度挖掘,大力宣传。
  针对稿件中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编辑部要求作者再次进行细致的核实,以确保细节真实无误。
  张尚昀事迹之所以动人,在于其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反映了当代青年自强不息、不折不挠的精神风貌。在社会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的今天,宣传好张尚昀这一典型,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于是,记者将张尚昀现象放入时代大背景大框架中重新定位,通过对个体生命真实地关注,通过“社会话语”和“时代语言”的结合,着重体现新闻作品的张力和接近性。
  为了保证稿件的见报效果,编辑部又派出摄影记者深入张尚昀的家乡,补拍了高质量的新闻图片,并对稿件的见报方式也进行了精心安排。
  5月27日,《许昌晨报》重磅推出《大学生,背起妈妈去打工》的长篇通讯。一版头题位置发布醒目的导读,五版以全版篇幅刊载通讯全文,全面细致地报道了张尚昀感人的事迹。配发的3幅图片展示了张尚昀对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真实再现了他们一家清贫的生活,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深深打动了读者。
  张尚昀,从此走入了大众视野。
  
  做好新闻后续报道,使先进典型产生更大的宣传效应
  
  正如编辑部预想的那样,张尚昀的事迹报道一经推出,便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见报当天,编辑部电话铃声不断,社会各界读者纷纷打来电话,畅谈读报感受,询问相关情况,并表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张尚昀母子渡过难关。
  如何抓住机遇,造场扬势,更好地宣传张尚昀这一典型人物,弘扬社会正气,扩大媒体影响?编辑部进行讨论后,由新闻策划部牵头成立了专题报道组。报道组一方面接听并反馈读者来电,架起读者、编辑部之间的沟通桥梁;另一方面主动出击,广泛采访张尚昀的邻里及家乡的教师,并通过电话与其就读的长春税务学院的老师取得联系,通过他们的评价,使人们进一步加强了对身边这个典型人物的认识。与此同时,编辑部积极牵线搭桥,为张尚昀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以缓解他面临的困难。
  继《许昌晨报》之后,《许昌日报》、《大河报》、《东方今报》等媒体也迅速对张尚昀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各地不少新闻媒体相继进行转载,新华、人民、新浪、搜狐、网易、雅虎等全国知名网站也加速了张尚昀事迹的传播速度。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张尚昀成了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新闻人物,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发表评论,对张尚昀独立自强、纯情至孝、坚忍不屈、勤奋上进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6月21日,中宣部新闻阅评组在第289期“新闻阅评”上,对一篇转载的张尚昀事迹报道作了简要叙述后评价道:在有不少人只知道向父母向社会索取而不知道回报的今天,这样的优秀道德品质范例,太值得媒体推荐、受众效法了。
  6月30日,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作出批示:“我们要宣传这位‘当代孝子’,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全省人民中增强‘努力工作,孝敬父母’的优秀道德品质,让文明之风在中原大地荡漾。”许昌市委书记刘春良、市长毛万春在看望张尚昀母子时也指出,“张尚昀孝敬父母、大义至孝,自强不息、自强自立的行为,体现了一种传统美德,值得全社会弘扬。”
  在强手如林的媒体竞争中准确定位,保持自己的地方特色
  作为张尚昀事迹的推出者,在该典型已经引起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多家媒体争相宣传的同时,作为地方都市类报纸,又该如何继续保持自己的优势,进一步做出自己的新意呢?
  我们认为,作为地方性都市报,要准确地给自己定位,一来要认识到与地方党报的区别,将新闻做得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百姓。二来要认识到与省级以上都市报之间的区别,关键是利用好自己的地利优势,在时间上继续抢占先机,在接近性上做好做足文章,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张尚昀事迹广泛传开之后,人们已经熟知了他打工救母的基本事实,但他这样做更深层次的精神动力是什么?他的家庭又是怎样培养了这个品学兼优的青年?张尚昀在长春时工作学习的情景又是什么样?针对这些鲜为人知而读者又渴望了解的问题,本报派出主抓新闻业务的副总编和新闻策划部主任,前往长春对张尚昀事迹进行深入采访。两位记者行前专门前往郑州,对张尚昀进行了专访,并发表通讯《总有一种力量在支撑》,回顾了张尚昀事迹推出的前前后后,并通过对张尚昀的访问,凸显出在他不平凡的事迹背后,有着强大而深厚的道德文化背景。同时配发评论员文章,指出张尚昀是一个用顽强意志和自强精神为河南人赢得口碑的许昌人,他身上折射出的精神内涵,是当代青年优秀品质的缩影,是河南人良好形象的缩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缩影。
  采访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记者被张尚昀精神所折服和感动。从长春归来之后,两位记者又写出了长篇采访札记:《张尚昀,唤醒传统美德的社会符号》,通过采访中的真切感受,剖析了张尚昀现象的产生原因,阐述了张尚昀精神的社会意义。
  在赴外记者刊发连续报道的同时,本报发表了另一篇长达万字的特稿《人生百善孝为先》。稿件结合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孝,尤其是与许昌有关的“两孝”(黄香扑扇和拾葚养母),全面而深入地阐述了“孝”的内涵、历史演变和现实意义。指出“孝”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代也有极大的积极意义。弘扬孝道,能够促进家庭美德建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有利于全民族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
  (作者单位:许昌晨报)
其他文献
这是一次新闻策划——  2005年6月29日至7月22日,河南日报记者张鲜明、李建峰,香港文汇报记者徐志敏等,受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委派,为了宣传河南人而进行一次新闻的“万里长征”。  他们从郑州出发,经陕西、甘肃,到青海、西藏,往返行程一万多公里,接触和采访了数百个不同阶层的河南人,发回图文稿件20组。这组系列报道,用图文的形式讲述了青藏高原上的河南人创业和奉献的故事。这些稿件在河南日报和河南报业网
期刊
《民生大参考》是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在频道开播三年后,通过对频道资产存量的盘活和资源的重新配置,结合媒体市场运行环境,全力打造的新型新闻资讯栏目。栏目以“民生新闻”为主打,提出“百姓无小事,民生大参考”的节目核心理念。  《民生大参考》2004年1月1日与公众见面。一个星期以后,通过收视率和社会反响即反映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百姓无小事,民生大参考”迅即形成社会流行语,民生话题很快成为郑州街头巷尾
期刊
版面是读者透视报纸的第一扇窗户,凭借对新闻内容的布局安排,传达出报纸对新闻事件的立场和态度,因此,版面是报纸个性和风格的最直观表现。  版面分类繁多,以综合性报纸为例,大体上有要闻版、经济版、科技版、政教版、法制版、时政版、文化生活版等。若以各种不同类型的报纸细分起来,版面的类别更多,少则4个版,多则数十个版。但不论版面多少,目前多数报纸大都采取的是编稿、组版“一条龙”的编辑组版法。实践证明,由于
期刊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企业新闻工作者如何把握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就要求企业新闻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素养,能敏锐地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写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新闻作品。一个优秀的企业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    一、带头做到“七要”,提高自身素养    一是要明确工作定位,充分认识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在意识形
期刊
讣闻报道是一个重要的新闻品种。在西方,讣闻是几乎所有报纸的家常菜。除了时政新闻之外,讣闻报道深受西方报纸读者的喜爱。例如英国的《每日电讯报》讣闻版(Obituaries)刊登的讣闻报道每年都会结集出版,非常畅销。中国自古对讣闻就很重视,其文体形式主要是哀辞、祭文、碑志等。例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以及袁枚的《祭妹文》都是传世佳作。20世纪初的中国报章(例如《申报》和《大公报》
期刊
2005年7月15日,《河南日报》刊出长篇人物通讯《和你在一起——记当代孝子张尚昀》,新浪、网易、搜狐、腾讯、人民网等各大网站竞相在首页予以转载。网友们阅读此文激动、落泪,纷纷表示“生子当如张尚昀”,“当代孝子张尚昀的事迹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净化着社会的空气”,“河南人,好样的!”……  到9月初,在百度引擎上键入“张尚昀”,可搜到相关网页约15600个,而其中绝大多数转载的是我们撰写的《和你在一起
期刊
记者:《楚天都市报》创刊至今,以一个日发行百万份大报的姿态傲立于世。在这个品牌塑造的道路上,《楚天都市报》始终以丰富和厚重的文化含量,在社会重大转型和文化重大变迁的契合点上再现都市生活的变化。在人们的印象中,好像都市报都是少有“文化”的,《楚天都市报》始终用文化夯实办报的基础,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蔡华东:文化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标志,是社会文明的尺度,先进文化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所谓“武汉
期刊
作为广播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剧曾经有过辉煌,曾经拥有众多的听众。然而,随着媒体激烈的竞争,广播剧听众市场有明显萎缩。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中央电台及不少兄弟省市电台的广播剧却有相当的发展,学习他们的做法和经验,联系河南广播剧创作发展的实际,研究探索广播剧的生存之道,这对于重新振兴广播剧市场,大有必要,很有意义。  应当说,这些年来,河南电台的广播剧也有一定发展。这首先得益于思想的不断解放,
期刊
重大题材是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焦点、热点、兴奋点,是“新闻大战”的必争之地。媒体做好重大题材报道,不但能把握住宣传报道的良机,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渴求,更对塑造媒体形象、争取受众和广告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长期以来受主客观条件限制,地方媒体的重大题材报道表现不尽如人意,在报道力度、体裁、时效等方面常常陷入“千报一面”的误区。  4月26日到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
期刊
香港的确很幸运,有一群敢于发问的记者、一片朝气勃勃的传媒景象。本地现有约50份日报和800份期刊,约100家国际传媒机构落户香港。新闻、资讯自由流通,是香港成功的一大基石,是这个亚洲国际都会极为重要的资产。美国总统杰弗逊曾说,若要美国在有政府没报纸、或有报纸没政府之间取舍,他会毫不犹疑选择报纸,杰弗逊不用面对这抉择,我们也不。在香港,我们有一个坚决维护资讯自由流通的政府。  身在政府,我们十分关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