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课程改革的理想与现实间行走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zhou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探索中已经行走了九年,回望自己参与此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历程,感慨良多。我们仅从一个老体育教师、一个老体育教研员的角度,向大家敞开胸怀讲述自己接触本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后的喜悦、困惑与挣扎的心路历程。也权作是对自己参与此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一次深度反思。
  一、我们的喜悦
  作为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体育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体育教师与教研员,我们一直处于文革后历次的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前沿,并且做了大量的观察与研究工作。可以说我们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也对存在的问题看得比较清楚。客观地说,1978年至2000年以来的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和经验,也将积聚的影响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各种问题推到了急剧变化的风口浪尖上,这为2001年开始的第八次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课程改革奠定了变革的实践基础。但是,以往的历次体育课程改革主要是在课程目标上的争论、课程内容的增加与删减、教学方法的改造与创新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实践,也取得了很多的进展。但对于影响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课程目标不全面,课程规定内容过多,学生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满足等问题没有寻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措施。特别是在课程内容体系上,尽管许多有识人士做了大量的呼吁,提出了彻底改革课程内容的要求,但都没有得到最佳的回应,只是在课程内容的类型和数量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始终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致使以往历次体育课程改革最终都未能取得预期的最佳效果。第八次体育课程改革,重新定位了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用三维体育目标体系代替了以往的三基与体能目标体系,更全面地体现了体育课程的发展与育人功能;课程内容的选择权完全下放给了学校和教师,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教材内容过多,适应性差,教学任务难于完成的困难;将学生兴趣作为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之一,较好地解决了学生无权选择教学内容的问题,使体育教学真正步入了一个以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本的新阶段。这是我们从此次体育课程改革获取到的新鲜信息,也萌生了看到新中国体育课程改革从量变发生质变的一种无限的喜悦。我们觉得这是对我国传统体育课程的历史性突破,它使我国体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全面、高位的变化,既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也具有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性。
  二、我们的困惑
  从2002年开始,我们所在的地区开始实际地走进了体育课程改革。在系统地接受体育新课程理念与方法的培训过程中,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本次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方法的准备上都存在准备不足等问题;对本次体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许多理念与方法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也产生了困惑与怀疑;对一些课改专家全面否定以往体育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而感到郁闷。而从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却看到了许多我们不愿看到的问题。
  1.体育教学目标的缺失
  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体育课程总目标在教学过程环节的直接体现,它是否完备、准确与合理,累积的结果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实施的效果。然而,在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时,相当数量的体育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往往十分关注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对体育知识与技能反而重视不够。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上,有的教师生怕被扣上穿新鞋、走老路的帽子,刻意回避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想方设法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做文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出花样。如此设置教学目标,其实是体育课程实践过程中本体的一种缺失,也是对体育新课程目标的一种曲解。
  2.体育教学内容的偏向
  田径的跑、跳、投,体操的队列队形、基本体操、垫上运动、单双杠、跳跃项目,各种球类运动的基本技术等,都是充分体现体育课程性质的基本内容。这些教材内容是体育课程发展数百年的经验积淀,具有科学性、历史性与传承性。它们对于全面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完成对中小学生身体的发展、心理的锻炼和体育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为数不少的体育教师为了凸显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教学中过多过早地引进了许多新开发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新型运动项目等内容,却忽视了发展学生基本运动能力与体能的教学内容。这样的课程内容选择偏向,毁掉的是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宝贵时机,是喧宾夺主、漠视体育课程本身价值,虚化体育课程功能的一种表现。长此以往,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根基必将动摇,不仅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要继续恶化,而且他们的基本运动能力也将得不到必要的发展,最终将导致全民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
  3.体育教学过程的异化
  本次体育课程改革以前的体育教学,教学过程着重的是学生技术的学习、身体素质的发展,以及吃苦精神与集体意识的培养,虽然存在着教师主导课堂教学的嫌疑,但是实际的教学过程却具体实在,学生学习效果显著也被大多数体育同行所认同。而进入新课程改革以后的教学过程,不少体育课堂看到的是学生在自由地嬉戏,情境性、游戏化的教学场景屡屡出现,教师讲解越来越少,必要的示范与纠错也没有了,学生学成啥样,练成啥样就啥样的结果充斥在体育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中。这种被异化了的体育教学过程,不仅不能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且更难于完成体育课程改革所设计的三维体育课程目标。
  4.体育教学方式的困惑
  《体育与健康》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体育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少了,学生的讨论、练习多了;教师的示范时间少了,学生自主学练的时间多了;教师规定的动作少了,学生的创新动作多了。这些展示了师生在教学方式上的变化,也引起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各种困惑。诸如,自主学习时间如何控制,教师充当什么角色,是巡视指导还是参与练习;合作学习中是帮教式的合作,还是自然合作;探究学习是教师引导参与、提示,还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尝试创新。这些现象该如何界定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致使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处在迷茫之中。
  5.体育教学情境的去体育化
  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我国教学实践研究的重要成果,已经被各个学科、各个学段的教师所接受,且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较好的验证。然而,不同学段的体育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问题却是一个没有完全得到解决的问题。这种情况在新课改过于强调进行情境创设的背景下,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和谐。如“春游的路上”、“抗洪抢险”、“奔向北京”、“抗击冰冻”等一系列所谓的体育教学情境的创设案例,都从一个很长的历史背景故事演化而来,体育教师描述情境、设置情境需要很长的时间,学生要进入体育学习或自主活动状态要花很多的时间,而且游戏、劳动与体育课程内容之间如何衔接好也始终是一个未解决好的问题。我们不禁要问这种去体育化的教学情境,怎样才能快速引导学生走进体育教学活动中去,使体育课堂教学能达到高效。处于这种去体育化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又如何能更多地进行体育思维活动,能更多地学习正确的运动技能,能得到充分练习?
  6.体育三基教学的边缘化
  重视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是我国以往体育课堂教学的优良传统,也是受到国外体育教学同行最多关注的中国化的教学经验。然而,体育新课程实施后的体育教学,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都似乎已经被边缘化了。课堂上,见到的是体育教师为了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低级重复,在技术教学中采用一带而过、蜻蜓点水的做法,以此来强调所谓的打破以单纯传授运动技能的教学体系。这种避重就轻,走走过场的做法,只是虚化了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落实、基本技能的训练,失去了体育教学的实际意义,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目标也就失去了实现的依托,是一种舍本求末的做法。
其他文献
一、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思考  结合对学校文化底蕴、办学特色的认真分析,我们提出了“秉承育人本真,构筑教育生态,为学生一生幸福服务”的发展思路。将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在:一六六中学要成为具有国际视野、高品质、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学校。为达成上述目标,我们提出了 “一个核心、六种素养、六条途径”即“1.6.6”实施策略。  第一,中学教育的目的要为学生将来专业选择做准备;要为学生成为公民做准备;要为他
一、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双语教学和视频、音乐的有机整合,让体育课堂激情飞扬、活力四射。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体育课堂的授课效果,而兰州宁卧庄小学李明昱教师的《健身球》一课,合理地利用双语教学,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体育课堂活力倍增,教学效果甚佳。来自成都的张华兵老师在《女子防身术》一课很好地利用视频教学,把教学中难以把握的技能—
本次围绕着 “体育教研问题根源讨论——源于‘人’的是什么?”的话题展开。  对于教科研,个人曾经一直着重强调体育教师的主动意识、自觉行动。但是在论坛中读到于素梅老师提到的“在教研活动中,领导、组织、指导、参与者等各类人群对教研的认识和做法”的表述,再回头看看自己这些年的科研之路,就更想谈一谈外部环境、他人因素对教研的影响,因为个人成长经历让我认识到体育教研的主动内生发展是必须的,但是如何“又好又快
2011年5月10日,辽宁省教育厅、铁岭市教育局在铁岭联合召开了“辽宁省第二届学校体育、艺术‘2 1项目’活动教学改革推进会议暨铁岭市2011年学生体育艺术节”,来自全省各市教育局长、体育科(处)长,体音美教研员及部分学校校长参加了会议,省内部分学校的体音美教师和铁岭市内各县(市)区的教育行政、教研人员、基层学校校长、教师也参加观摩、学习。    铁岭体育、艺术“2 1项目”为全省提供典范    
【编者按:】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师资培训已经于2008年全面拉开序幕,这是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贯彻中央7号文件精神的一项举措,5年的培训时间,将覆盖几万名体育教师,受益面之广为建国以来的第一次。本刊特设专栏,将长期追踪报道关于培训的一系列内容,为广大体育教师搭建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我们将及时把相关培训内容包括培训背景、培训教师的讲义以及学员心得等分享给大家。     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教师培训
一、解决大班额班级体育器材不足的问题  针对大班额班级体育器材不足的问题,建议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自制体育器材。例如:针对站立式起跑这节课的教学特点,我利用废报纸和彩带制成了安全漂亮的彩带棒,成本只要5角钱。优点:5种颜色漂亮的彩带棒具有环保、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等特点,在练习中能确保每一名学生有器材练习。本节课让学生拿着彩带棒进行健身操、跳跃、起跑和玩游戏等练习,较好地解决了学校器材不足、起跑练
本期教研园地讨论的专题是关于体育教研的困惑,一线老师们积极踊跃参与了该话题的讨论,有的老师把教研中遇到的困惑以不同方式提了出来,还有的老师针对本期栏目关于看课、培训、写作等方面的困惑提出了解决策略,并有较大的可取之处,下面将部分困惑与解惑方略列举于此,以供大家参考。  一、看课的困惑与解惑  您也许观摩过各种各样的展示课、优质课,在看课时,您有哪些问题和困惑?   1. 看课的困惑  看课的困惑主
2011年11月,“国培计划(2011)”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东北师范大学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在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如期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在本次国培计划中,东北师范大学国培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确定了“示范、引领、普及、 传播”的培训理念,并确定了具体的培训模式。  一、培训主题  掌握小学体育教学的新技能、新方法和新技术。  二、培训目标  进一步提高培训对象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使他
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五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的召开,对于一名学校体育工作者来说,是件令人快乐和兴奋的事。因为在科报会中,我们感受到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探索,感受到当前体育教育研究的新视野,感受到当代体育教师的新素养,感受到参与学校体育盛会中的快乐,感受到阳光体育,健康成长,阳光教师、发展前行的新内涵。结合在中运会科报会上所看、所听,所探、所思、所想,仅谈一点个人的认识、感想和
一、前言  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本文简称“体育中考”)工作是一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有效调动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学校体育开展的有效措施。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对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改革的研究也成为近年来的学校体育研究的焦点和热点之一。相关研究主要从影响体育中考的因素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