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思想政治课堂中要重视情感教育论题,分析了思政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指出了思政课要以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必要性;阐明了思政课要以“爱”为轴心,实施情感教育及思政课要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的重要性;论述了思政课要以情感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
关键词:思政课;情感教育;现状;作用;效果
一、思政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学,以知识的传授容量和巩固程度作为衡量教学的标准,把教育目标停留在认知阶段,没有上升到情意目标,其结果是中学生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德行分离、人格不健全,出现厌学情绪,进入高校后,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尚缺乏积极健康的思想认识。其实学生的精神生活与情感世界是丰富的,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外,还有道德养成、审美活动、人际交往等。现实的思政课教学尚没有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思政课教学中。没有把它作为实现理想教育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的情感世界没有得到全面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视和损害。
二、思政课以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民主、和谐、宽松、安全、互信的环境氛围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和想像力。师生良好的情感互动关系,有助于双方的心灵沟通以及和谐、真诚和温馨情感的培养。真情对待学生,以教师人格魅力来获得学生的爱戴,则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也就获得了动力源泉。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做起。有了兴趣,才积极乐学。思想政治课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爱其师、爱其学”。首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亲切信任的表情面对学生,然后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究,把传授知识与育人这两大目标相结合,使学生心悦诚服地与教师结合,通过师生互动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当学生有了学习的需求和责任感时,教学过程就会有良好的收获。
三、思政课要以“爱”为轴心,实施情感教育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对人的教育,总的来说要数思想教育最难。难在何处?难就难在双方心理的隔膜,互相的不理解。思想教育,需要讲究科学,更需要讲究艺术。但首先必须溶入教育者健康的情感。情感是沟通的媒介,是达成理性共识的基础。有爱才会有真正的教育。我们确信,人,只有被人当人的时候,他的创造性才智才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只有被人充分尊重的时候,才会真正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尊重自身。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质,就是成为重要的人的感觉,至少是在所处群体中及社会互动中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当他长期处于被冷落,受歧视,除了挨批受训便不能为人知晓的境地的时候,他的自尊心、自信心连同进取心都会渐渐丧失殆尽。充分相信学生能做好,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和激励。在这点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较高的教育管理艺术,使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并充分发挥,在给学生充足的个体发展空间基础上,我们应认真做好监督控制工作,这也是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原则的要求。这不仅是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环节,更是思想教育工作者责任心和爱心的体现。毫无疑问,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学校整体教育活动中,情感的价值与功能都是不容低估的。
四、思政课要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
革命导师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一个人有即使有再丰富的知识、再发达的智力,都要依赖情感的力量,否则,就不能形成乐观进取的态度,也难以付诸创造、开拓行为,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走入课堂,在课堂中展现出激情,挖掘出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用富有情感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和亲切的态度来设置问题情境,以期待的心情等待着学生思考面临的问题,以帮助的态度给学生点拨和启迪.以饱满的情绪去讲解新知识,以关切信任的态度聆听学生的回答。促进学生的情感深刻而持久地发展,对他们形成高尚的品质、人生观、世界观起良好的催化作用。可以先饱含感情地给学生朗诵一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既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力量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让学生们畅谈自己的感悟,因为读过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五、思政课要以情感提高教学效果
所谓“情通则理达”,“亲其师,信其道”,深刻说明了教师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以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效果,所以教师要注重陶冶自己的高尚情操。教师对学生既要关心热爱,又要严格管理,这样学生就会把教师当作良师益友,教师所传授知识及道理学生也就会乐于接受,否则,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教学方法都会失去感情基础,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情感教育的实施首先要求思想政治老师,具备丰富的情感。思想政治老师除了要具有高尚师德和崇高的事业心,热爱教育事业外,还要对学生负责,用心教学生,在教学中融入情感,使学生得到一种情感体验,教师健康的心理是情感教育的基础。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发挥师生的情感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得以实施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其中爱、理解、尊重和信赖是学生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也是情感教育实施的基本技巧。
成功的政治课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互动关系。用教师的真诚和热情去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激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情感素养,发挥情感效应,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又有利于成绩的提升。
关键词:思政课;情感教育;现状;作用;效果
一、思政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学,以知识的传授容量和巩固程度作为衡量教学的标准,把教育目标停留在认知阶段,没有上升到情意目标,其结果是中学生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德行分离、人格不健全,出现厌学情绪,进入高校后,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尚缺乏积极健康的思想认识。其实学生的精神生活与情感世界是丰富的,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外,还有道德养成、审美活动、人际交往等。现实的思政课教学尚没有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思政课教学中。没有把它作为实现理想教育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的情感世界没有得到全面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视和损害。
二、思政课以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民主、和谐、宽松、安全、互信的环境氛围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和想像力。师生良好的情感互动关系,有助于双方的心灵沟通以及和谐、真诚和温馨情感的培养。真情对待学生,以教师人格魅力来获得学生的爱戴,则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也就获得了动力源泉。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做起。有了兴趣,才积极乐学。思想政治课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爱其师、爱其学”。首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亲切信任的表情面对学生,然后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究,把传授知识与育人这两大目标相结合,使学生心悦诚服地与教师结合,通过师生互动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当学生有了学习的需求和责任感时,教学过程就会有良好的收获。
三、思政课要以“爱”为轴心,实施情感教育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对人的教育,总的来说要数思想教育最难。难在何处?难就难在双方心理的隔膜,互相的不理解。思想教育,需要讲究科学,更需要讲究艺术。但首先必须溶入教育者健康的情感。情感是沟通的媒介,是达成理性共识的基础。有爱才会有真正的教育。我们确信,人,只有被人当人的时候,他的创造性才智才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只有被人充分尊重的时候,才会真正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尊重自身。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质,就是成为重要的人的感觉,至少是在所处群体中及社会互动中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当他长期处于被冷落,受歧视,除了挨批受训便不能为人知晓的境地的时候,他的自尊心、自信心连同进取心都会渐渐丧失殆尽。充分相信学生能做好,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和激励。在这点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较高的教育管理艺术,使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并充分发挥,在给学生充足的个体发展空间基础上,我们应认真做好监督控制工作,这也是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原则的要求。这不仅是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环节,更是思想教育工作者责任心和爱心的体现。毫无疑问,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学校整体教育活动中,情感的价值与功能都是不容低估的。
四、思政课要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
革命导师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一个人有即使有再丰富的知识、再发达的智力,都要依赖情感的力量,否则,就不能形成乐观进取的态度,也难以付诸创造、开拓行为,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走入课堂,在课堂中展现出激情,挖掘出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用富有情感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和亲切的态度来设置问题情境,以期待的心情等待着学生思考面临的问题,以帮助的态度给学生点拨和启迪.以饱满的情绪去讲解新知识,以关切信任的态度聆听学生的回答。促进学生的情感深刻而持久地发展,对他们形成高尚的品质、人生观、世界观起良好的催化作用。可以先饱含感情地给学生朗诵一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既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力量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让学生们畅谈自己的感悟,因为读过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五、思政课要以情感提高教学效果
所谓“情通则理达”,“亲其师,信其道”,深刻说明了教师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以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效果,所以教师要注重陶冶自己的高尚情操。教师对学生既要关心热爱,又要严格管理,这样学生就会把教师当作良师益友,教师所传授知识及道理学生也就会乐于接受,否则,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教学方法都会失去感情基础,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情感教育的实施首先要求思想政治老师,具备丰富的情感。思想政治老师除了要具有高尚师德和崇高的事业心,热爱教育事业外,还要对学生负责,用心教学生,在教学中融入情感,使学生得到一种情感体验,教师健康的心理是情感教育的基础。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发挥师生的情感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得以实施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其中爱、理解、尊重和信赖是学生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也是情感教育实施的基本技巧。
成功的政治课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互动关系。用教师的真诚和热情去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激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情感素养,发挥情感效应,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又有利于成绩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