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假期和平时的闲暇时间,我细细地翻看、品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阅读过程中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我感觉它就像一个指南针,指引着我在工作中找到了方向。近日我又翻阅学习了《3~6岁幼儿与发展指南》,我对《指南》中原则里的一点进行了学习、思考,那就是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说起“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在《纲要》中也是指出的:幼儿园因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她们多方面的需要,使她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从这一理念中可以看出《纲要》已将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上升到与日常教学活动平等的地位,成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因素。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学习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 在各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们能够自觉地从保护环境的角度修正自己的行为。这一过程中渗透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种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深入幼儿内心世界,正是“润物细无声”,实践中我们在课程、游戏、日常生活中渗透一些环境教育内容。对幼儿来说,也许这个方式更容易接受。
我们在制订各学科计划时,把有关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到有关科目中。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灵活地对幼儿渗透环境教育。如在音乐活动教学歌曲《春天来了》时,让幼儿充分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幼儿热爱绿色,保护绿色的情感;在欣赏歌曲《小青蛙,你唱吧》时,对幼儿渗透了小青蛙捉害虫功劳大的教育,激发幼儿保护有益动物的愿望,引导幼儿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给人舒适,悦耳动听的感受;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充分运用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画出《大森林》、《海底世界》、《亲亲大自然》等童趣溢然的画面。在美术活动与手工制作时,提醒幼儿纸张双面利用,并与幼儿一起回收废纸。在体育游戏“种小树”中,让幼儿了解树的作用,激发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的愿望。只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持之以恒地在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就会使幼儿受益匪浅。
二、 从幼儿兴趣、经验出发,创设育人环境。
1 、创设有主题特色性的主题墙
我们注重创设活动室的育人环境,对室内装饰提出了严格要求。教室环境中最重要的是主题墙的布置,在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布置零散,内容不贴近幼儿生活。如果不加以归纳、整理,整个活动的流程便显得不太清晰,这样不但不便于家长了解整个活动的开展,难以实现家园互动,也不利于教师在结束主题时做资料的整理,失去了教学反思的依据,幼儿对主题墙的感兴趣的时间也不会保留很长,更不会去探索、讨论。于是我们在设计主题墙时,坚持以鲜明的格调,有整体的布局,并与主题相结合,将主题内容呈现出来,构筑新知识。如:在“春天”这一主题中,所制作的背景是幼儿常见的蓝天、洁白的云、画面的手工制作也是幼儿熟悉的小花、小草、小燕子、柳树等。当幼儿看到这主题时,结合自己以往已有的经验,不用老师多说,也就大致了解“春天”的含义了。当然内容一层不变也是不行的,在难度上要随主题的更进也作出相应的调整。同样的主题,增加难度,采用了以感官为依据划分单元主题的方法。设置了“春天”——我《看到……》、《听到……》、《尝到……》、《感觉到……》几个板块的内容,并分别用眼睛、嘴巴等最直观的图案来设置单元小标题,将这些全部张贴在主题墙上,让幼儿与“它们”对话,这样对春天的认识形象的升华了。
2、创设以人为本的活动区
《幼儿发展指南》指出:“注重幼儿实践活动,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这些原则都强调了幼儿实践活动。因此开设活动区是非常重要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区有利于幼兒个体充分发展,幼儿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及能力水平自选活动,在这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中,幼儿不受约束,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
由于活动区多数是自选活动,所以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或活动特点设置,突出自己鲜明的特色。选择材料也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能力、生活经验而定。如:科学发现区里,铁块与木块的数量形成对比,直观形象,适宜小班幼儿;磁铁为什么会吸铁的东西?不能吸木制的东西?了解磁铁有正负极之说,适宜大班幼儿。还可以让幼儿自己收集各种材料,如:瓶子、珠子、图片、树叶、纽扣、纸盒等等,孩子们不厌其烦的主动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小东西,在孩子们眼中,它们无一不是宝贝,通过创意和遐想就会变化无穷,把活动区装点得富有童趣,充满了艺术气息。孩子们在这个自由的空间里每天做做玩玩,活动区变成了孩子们的创造乐园,独特的作品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当然,环境要跟着幼儿的需要而变化,根据主题的需要而变化。因此要经常更换材料、更换活动区、更换活动形式。
三、 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
以往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一般都是成人为幼儿提供,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参与到环境布置中去,结果影响了幼儿的思维和创造的发挥。我认为教师不仅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积极引导幼儿参与环境。而要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决不可仅仅是教师创设出环境,把幼儿摆进去,因此,教师要注重为幼儿提供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绝好机会,这样可以使幼儿对自己亲手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从而更加爱护珍惜环境,成就感又得到鼓励,而不再一味担心幼儿损坏我们的布置了。我们首先降低了墙面布置的高度,在幼儿伸手可及的区域进行布置,再为幼儿提供参与墙面布置的机会和条件,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根据各个时期的中心、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师生一起布置墙面,创设环境。还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可以是家里和父母共同收集的材料,也可以自己制作、绘画的作品。在大班开展主题活动“我爱祖国”时,我们设计了很大的中国地图背景,幼儿和家长收集了丰富多彩的图片,有建筑、有物产、有少数民族人物,在教师指导下,幼儿将图片贴到地图上相应的位置,使幼儿一眼就能看出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什么民族聚居在什么地区等,具体形象,简便易行,还将枯燥内容形象化,最主要是孩子自己参与其中。这样的环境的环境布置,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丰富了教育内容,而且为幼儿提供了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这种师生共同布置环境的活动增进了幼儿对环境的兴趣和感情,体现了幼儿意愿。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幼儿获得发展的摇篮,创设和利用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全体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的有力措施。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环境的创设,在理解和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基础上,为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让每个面墙壁会“说话”,每一个角落会“唱歌”,让幼儿与环境“对话”。
以上就是我学习《指南》——丰富的幼儿教育环境创设的一些心得体会,让我对这方面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了解。也认识到了应该怎样更好的去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接下去我还是会努力的不断学习《指南》,将《指南》的精神和经验落实到未来的工作中,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和孩子共成长!
一、 在各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们能够自觉地从保护环境的角度修正自己的行为。这一过程中渗透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种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深入幼儿内心世界,正是“润物细无声”,实践中我们在课程、游戏、日常生活中渗透一些环境教育内容。对幼儿来说,也许这个方式更容易接受。
我们在制订各学科计划时,把有关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到有关科目中。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灵活地对幼儿渗透环境教育。如在音乐活动教学歌曲《春天来了》时,让幼儿充分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幼儿热爱绿色,保护绿色的情感;在欣赏歌曲《小青蛙,你唱吧》时,对幼儿渗透了小青蛙捉害虫功劳大的教育,激发幼儿保护有益动物的愿望,引导幼儿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给人舒适,悦耳动听的感受;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充分运用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画出《大森林》、《海底世界》、《亲亲大自然》等童趣溢然的画面。在美术活动与手工制作时,提醒幼儿纸张双面利用,并与幼儿一起回收废纸。在体育游戏“种小树”中,让幼儿了解树的作用,激发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的愿望。只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持之以恒地在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就会使幼儿受益匪浅。
二、 从幼儿兴趣、经验出发,创设育人环境。
1 、创设有主题特色性的主题墙
我们注重创设活动室的育人环境,对室内装饰提出了严格要求。教室环境中最重要的是主题墙的布置,在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布置零散,内容不贴近幼儿生活。如果不加以归纳、整理,整个活动的流程便显得不太清晰,这样不但不便于家长了解整个活动的开展,难以实现家园互动,也不利于教师在结束主题时做资料的整理,失去了教学反思的依据,幼儿对主题墙的感兴趣的时间也不会保留很长,更不会去探索、讨论。于是我们在设计主题墙时,坚持以鲜明的格调,有整体的布局,并与主题相结合,将主题内容呈现出来,构筑新知识。如:在“春天”这一主题中,所制作的背景是幼儿常见的蓝天、洁白的云、画面的手工制作也是幼儿熟悉的小花、小草、小燕子、柳树等。当幼儿看到这主题时,结合自己以往已有的经验,不用老师多说,也就大致了解“春天”的含义了。当然内容一层不变也是不行的,在难度上要随主题的更进也作出相应的调整。同样的主题,增加难度,采用了以感官为依据划分单元主题的方法。设置了“春天”——我《看到……》、《听到……》、《尝到……》、《感觉到……》几个板块的内容,并分别用眼睛、嘴巴等最直观的图案来设置单元小标题,将这些全部张贴在主题墙上,让幼儿与“它们”对话,这样对春天的认识形象的升华了。
2、创设以人为本的活动区
《幼儿发展指南》指出:“注重幼儿实践活动,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这些原则都强调了幼儿实践活动。因此开设活动区是非常重要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区有利于幼兒个体充分发展,幼儿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及能力水平自选活动,在这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中,幼儿不受约束,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
由于活动区多数是自选活动,所以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或活动特点设置,突出自己鲜明的特色。选择材料也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能力、生活经验而定。如:科学发现区里,铁块与木块的数量形成对比,直观形象,适宜小班幼儿;磁铁为什么会吸铁的东西?不能吸木制的东西?了解磁铁有正负极之说,适宜大班幼儿。还可以让幼儿自己收集各种材料,如:瓶子、珠子、图片、树叶、纽扣、纸盒等等,孩子们不厌其烦的主动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小东西,在孩子们眼中,它们无一不是宝贝,通过创意和遐想就会变化无穷,把活动区装点得富有童趣,充满了艺术气息。孩子们在这个自由的空间里每天做做玩玩,活动区变成了孩子们的创造乐园,独特的作品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当然,环境要跟着幼儿的需要而变化,根据主题的需要而变化。因此要经常更换材料、更换活动区、更换活动形式。
三、 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
以往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一般都是成人为幼儿提供,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参与到环境布置中去,结果影响了幼儿的思维和创造的发挥。我认为教师不仅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积极引导幼儿参与环境。而要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决不可仅仅是教师创设出环境,把幼儿摆进去,因此,教师要注重为幼儿提供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绝好机会,这样可以使幼儿对自己亲手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从而更加爱护珍惜环境,成就感又得到鼓励,而不再一味担心幼儿损坏我们的布置了。我们首先降低了墙面布置的高度,在幼儿伸手可及的区域进行布置,再为幼儿提供参与墙面布置的机会和条件,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根据各个时期的中心、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师生一起布置墙面,创设环境。还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可以是家里和父母共同收集的材料,也可以自己制作、绘画的作品。在大班开展主题活动“我爱祖国”时,我们设计了很大的中国地图背景,幼儿和家长收集了丰富多彩的图片,有建筑、有物产、有少数民族人物,在教师指导下,幼儿将图片贴到地图上相应的位置,使幼儿一眼就能看出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什么民族聚居在什么地区等,具体形象,简便易行,还将枯燥内容形象化,最主要是孩子自己参与其中。这样的环境的环境布置,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丰富了教育内容,而且为幼儿提供了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这种师生共同布置环境的活动增进了幼儿对环境的兴趣和感情,体现了幼儿意愿。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幼儿获得发展的摇篮,创设和利用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全体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的有力措施。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环境的创设,在理解和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基础上,为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让每个面墙壁会“说话”,每一个角落会“唱歌”,让幼儿与环境“对话”。
以上就是我学习《指南》——丰富的幼儿教育环境创设的一些心得体会,让我对这方面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了解。也认识到了应该怎样更好的去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接下去我还是会努力的不断学习《指南》,将《指南》的精神和经验落实到未来的工作中,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和孩子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