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久石让的动画音乐创作特点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so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配乐大师久石让作为日本动画音乐创作者中的标志性人物,他的创作风格简单明朗,音乐作品感情细腻、个性鲜明,透露着人文主义关怀。久石让是一个在用灵魂创作的音乐家,因而他的音乐才可以如此触动人们内心的情感。他善于将西方和本民族的音乐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这也带给中国动画音乐的创作以值得学习的地方。
  [关键词] 动画音乐 久石让 创作特点 《天空之城》
  19世纪初,一部名叫《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影片的出现,拉开了动画电影这一新兴艺术形式的序幕。这种以其滑稽的画面,夸张的形象和丰富的想象力的电影形式,成为广大观众特别是儿童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那个时期的影片都是无声的,单一的视觉效果不能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直到1928年,出现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威廉号汽艇》,此影片第一次运用音乐配合米老鼠的夸张动作和滑稽表情,音画同步技术的运用标志着动画电影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自20世纪以来,动画电影已经成为文化产业中一支发展迅猛的新生力量,伴随着动画电影成长日益壮大起来的动画音乐,在动画影片中的比例已大大超出了其它类型片,回看历年来奥斯卡最佳主题曲的获奖名单,例如1992年动画电影《美女与野兽》的同名主题曲,1995年《狮子王》的主题曲《Can Not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2000年《泰山》的主题曲《You Will Be In My Heart》等都曾获得最佳主题曲奖。人们对动画影片中的音乐元素越来越关注,这也为动画音乐的创作带来更多的机会。
  在动画配乐发展多元化的时代,日本动画成为世界动画艺术的领军者,其配乐的贡献非常大。作为日本动画音乐创作者中的标志性人物——久石让,曾为众多电影担任配乐工作,出版20多张个人畅销专辑,并多次赢得日本电影金像奖中最佳电影配乐奖。而他与著名动画电影导演宫崎骏长达二十几年的默契合作,更是成就了其动漫产业顶尖音乐创作人的盛名。久石让第一次与宫崎骏合作是在1984年,为其动画片《风之谷》进行配乐,之后就在宫崎骏的吉卜力工作室担任音乐编辑至今。他的音乐创作风格简单明朗,作品感情细腻、个性鲜明,有着极大的个人特色。在他创作的许多作品中,《天空之城》的配乐堪称是其最具典型的音乐创作风格体现之一。此电影中人物性格特点的刻画,通常是以具体的动作和形象化的音乐取代传统的对白和台词形式。整个故事充满科幻与神话色彩,而飘渺优美的曲调则贯穿着整部电影,使情节更加完整。
  一、创作风格的简约性
  久石让从小受到古典音乐的熏陶,后又进入日本国立音乐大学作曲系接受专业现代作曲技术训练。因此他具有很深的艺术创作功底。他的音乐大多旋律简单明朗,却能给人无限幻想,音乐风格简约而不简单。这被认为是受来自20世纪中期的简约主义影响。所谓简约主义,又被称为复奏音乐,原声音乐,或冥想音乐。简约主义音乐家在音乐上都一致有意识的对抗传统教条主义下的十二音阶体系作曲技法,更着重在音乐上的回旋反复设计,强调韵律和节奏[1]。也就是说这种音乐风格最大的特点是重复或变奏式的使用同一主题乐段,使用尽可能少的音乐材料来简化音乐的主题。《天空之城》的主题音乐,它如此成功并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简单分析其谱例,了解此主题所体现的简约风格。
  (一)久石让的音乐作品中很少出现复杂多变的节奏,简单的节奏型朗朗上口,能瞬间吸引人们的听觉,营造一种情感氛围。例如谱例中一开始出现的弱起节奏,以及后面大量使用切分型节奏,使乐段与乐句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凑,成为推动着音乐向前的动力。在乐曲的开始使用这样的节奏,能够充分调动听众的情绪,顺利的引出音乐的主题,也增强了整个乐曲的流动性和抒情性。
  (二)久石让善于用一个主旋律来诠释某一特定主题,他创作的旋律线条平稳,大多以级进为主,常运用重复、模进和变奏等手法展开主题,使听众的情绪能与音乐产生共鸣。例如谱例中A,B两段音符的三度音程级进与节奏型的重复进行,增强了整个音乐调性的神秘奇幻色彩。而这一主题音乐在影片中的多次变奏出现,配合剧情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旋律更易被人熟记。
  (三)在主题音乐的创作中,他常以不同的转调方式,不同的配器来呈现同一个主旋律,此特点也将简约风格发挥到了极致。这首乐曲是一个复二部曲式结构,且有两个呈递进关系的乐段即谱例中A段和B段。A段是c小调,在第一行最后一小节处有一个向属方向转变的离调和弦,使旋律转向B段的关系大调降E大调上面了,在最后的两小节又旋律回到了c小调。这种在同音列内中进行调式替换的转调方式,使歌曲高潮鲜明,更具层次感。明显的大小调式间明亮与暗淡色彩的对比,使旋律透露着淡淡忧伤,留给观众更多想象的空间。[2]
  二、 音乐色彩的丰富性
  久石让在动画电影音乐创作中,擅长将古典音乐和传统民族音乐完美结合在一起。他常常运用一些特色乐器来丰富音乐的色彩,音乐风格独树一帜。
  (一)钢琴和管弦乐等传统西洋乐器是他最常用的配器手法。管弦乐队音色丰富,艺术感染力极强,《天空之城》主题音乐的第一次呈现,管弦乐得到了充分运用,由小提琴拉出优美的主旋律,将整个画面所体现的神秘忧伤气氛给烘托出来。在久石让众多动画音乐作品中,钢琴的运用也很常见,《天空之城》中两个小主人公团聚后在云海中享受这难得的平静时刻,这时候由钢琴演奏的主题音乐再一次出现,钢琴的音色纯净透明,在没有任何伴奏和弦出现的情况下,几个简单音符,就将天空之城中的静谧和两人纯洁美好的内心世界渲染出来,也反衬出复杂世界里的纯净心灵。
  (二)人声所表达的情感体验往往能给听众带来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久石让在创作中就深深的抓住了这一点[3]。天空之城崩坏那一幕里主题音乐第三次呈现,此次与以往出现不同的是,音乐是由童声合唱,以哼鸣无伴奏的演唱的方式出现,这种以最为纯粹的演唱方式和童声的纯净透明的音色,与天空之城的毁灭的悲壮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度的渲染着失落忧伤的气氛。   (三)久石让善于吸收民族乐器和音乐调性,使某些特定题材的动画电影配乐具有典型的民族特征。他经常根据电影剧情需要创作不同民族曲调来推动剧情发展。《天空之城》讲述的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故事,他在音乐创作中吸收了爱尔兰名谣元素,给画面制造了一种欧洲韵味,还有他的重要代表作《千与千寻》的配乐,为了表现富有日本民族的庙宇建筑油屋里的热闹场面,久石让加入了太鼓、三弦等日本民族器乐[4],使整个画面散发出浓郁的日本民族特性。这些具有民族特性音乐的加入,充分的体现了听觉与视觉的一致性。
  三、创作角色的感染性
  久石让的音乐具有神奇功能,三岁的孩童都能够坐下来专注地聆听,年过半百的老人也能够被其感动[5]。这充分的说明久石让的音乐受众面非常广,具有一种能勾起人们心底最纯真的情怀。他善于抓住人们的情感特点,用音乐的手法将作品中人物的鲜明个性刻画得淋淋尽致,使作品中的角色更具感染性。在《天空之城》的配乐第二幕《铁道车溪谷的早晨》中,故事女主人公希达被少年救下的第二天,她在少年悠扬而高昂的小号声中醒来,少年吹响晨曲,唤醒了整个小镇,白色的鸽子从窗户中飞出,整个画面唯美至极。这一段音乐充分发挥了交响乐队中小号明亮清澈的音色,也成为少年小杰这个形象的主题,降B大调和多个附点节奏的进行曲主旋律,加上小号辉煌有利的音色,使得这段音乐极富感染力,与少年的朝气与活力的形象相呼应,像早晨的太阳一样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主调色彩,也间接为后面剧情的发展必将走向光明埋下伏笔。
  四、与电影画面的高度契合
  一部动画电影制作的成功与否,与选择其与画面协调统一的配乐是紧密相连的。动画音乐通过自身独有的语汇,交代故事不同的风格和背景,补充对人物的刻画和场景的描写,以增加动画银幕的立体感;更能够通过这些音乐语汇,奠定影片的基调色彩、营造与画面相符的背景氛围,推动剧情的发展,使影片的结构和观众的视觉听觉得到完美统一。
  众所周知,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常常描述简单的人和故事,情节中营造了一个爱与希望的世界,他曾评价久石让的音乐是他最想得到的灵性创作[6]。久石让懂得如何配合宫氏动画的主题,把画面中的气氛和情感元素给调动起来,使整部动画更具灵性和想象力。在作品《天空之城》第三幕《愉快的打斗》中,描写的是两位小主人公被海盗追逐的画面,久石让运用大量打击乐器,并配上弦乐拉出快速并持续进行的节奏和旋律,让这段音乐听上去既紧张又轻松诙谐,也充分配合剧情所表现的海盗可爱的一面。之后两位小主人公被海盗和军方双面夹击,在众目睽睽之下掉进矿井,少女回忆起了自己的身世,并向少年讲述了事情的经过。伴随着这段剧情的音乐是在一系列紧张刺激的冒险之后响起的,弦乐组拉出的几个长音缓和了紧张追击后的情绪,紧接着一段抒情由长笛和竖琴的交替奏响的旋律,一下子就将观众拉到了少女的回忆的画面中来,使观众们深深的感受到回忆里的美好。缓慢的旋律与之前紧张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充分配合了剧情的发展。
  在久石让的电影配乐中经常能够找到这些与电影情节完美契合的音乐片段。这些音乐作品,不仅仅为其电影做背景和陪衬,它也可以独立作为单独的音乐形式出现,让听众在听到这段熟悉旋律的时候,回忆起影片里感人的画面,留给听众深刻的印象。
  一部经典的动画电影音乐在生活和思想方面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如今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社会的压力逐渐增大,人们的内心也变得浮躁不安,久石让所创作的音乐,能够舒缓心情、减轻压力,帮人们能够找回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这无疑是给在激烈竞争中的人们一剂解压的良药。久石让是一个在用灵魂创作的音乐家,因而他的音乐才可以如此触动人们内心的情感。他善于将西方和本民族的音乐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这也带给中国动画音乐的创作以值得学习的地方。近年来,我国动画电影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音乐创作的热情,中国有梦想的动画音乐人应该在继承和发扬历史悠久的音乐文化前提下,将本土化的音乐特色与西方音乐技术相结合,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风格。
  注释
  [ ] 罗展凤:电影X音乐[M],三联书店,2003年,第240页。
  [2] 桑桐:和声学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3] 金桥 :动画音乐与音效[M],上海交通出版社,2009年,第80页。
  [4] 刘畅:谈久石让音乐创作的几个关键词[J],美与时代,2008年10期,第113页。
  [5] 齐向军 曹大为:久石让动漫音乐[J],大舞台,2012年01期,第80页。
  [6]齐向军 曹大为:久石让动漫音乐[J],大舞台,2012年01期,第80页。
  作者简介
  陶奕霖,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
其他文献
[摘要] 《钢的琴》讲述了钢厂下岗工人陈桂林为了在离婚后获得女儿的抚养权,召集旧时工友为女儿小元铸造一架“钢的琴”故事。张猛延续了《耳朵大有福》中对东北老工业区底层工人题材的深入挖掘,其巧妙的故事构思与人物形象的塑造,独特的影像语言与匠心独具的声音运用,共同成就了这部小成本影片的神话。  [关键词] 《钢的琴》 故事构思 人物形象 镜头 声音 主题  doi:10.3969/j.
[摘要]影片《生死朗读》根据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电影通过讲述二战后一个男孩和年龄是其两倍的纳粹集中营女看守充满非法激情的忘年恋以及其中人物命运的曲折变化,从文化的角度对二战那段黑暗的历史重新进行了人文反思。可以说,这是一部以爱情为摹本,书写人类自身的罪与罚,需要宽容,渴望救赎的电影。  [关键词]汉娜 迈克尔 救赎 《生死朗读》 爱情    德国哲学家阿多诺曾说:奥斯维辛之后
[摘要]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崛起,城市与电影都获得了同步发展。从杭州百年的历史坐标中考察作为现代城市意义上的杭州与电影结缘的过程,并发掘其地理记忆,描绘其文化版图,具有较为重要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 杭州电影 地理记忆 文化版图  一、百年历史坐标中考察城市杭州与电影结缘  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它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也是城市文明的影像记录者。城市是电影生长的土壤,同时也是电影观察
[摘要]生死问题,是作为追问人类根本性问题的哲学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直接涉及到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终极关怀,涉及到人类的价值观乃至信仰。死亡问题对于理解庄子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庄子 生死 生存困境 超越 自由境界    任何哲学都无法回避对于生存与死亡的问询,因为对于个体而言,其生命的展开就是一段从生向死的有限的时间历程。而死亡更是把人类关切的视野指向终极之域。人生而在世的价值意
[摘要] 2009年,一部由爱情公寓网站投拍的同名电视剧《爱情公寓》,在获得高收视的同时也令网站的品牌影响力大增。在《爱情公寓2》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本身的叙事性和审美快感退居其次,而识别和期待一个又一个戏仿,一次又一次在“恶搞”中狂欢,成为观影快感的重要来源。在大众迷失在网络恶搞的低俗之中时,《爱情公寓2》似乎为我们呈现出了另外一种颇具“小清新”感觉的恶搞,每个搞笑故事背后是导演想要表达的关于友情
[摘要] 张艺谋在其三部商业大片中将电影色彩的感官愉悦无限放大,导致形式与内容的极度不平衡,但这正是其品牌特征结合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是不成熟的中国电影市场上的一种奇观。  [关键词] 张艺谋 营销 色彩    在《十面埋伏》上映期间,张伟平曾不无挑衅的说:“媒体那边骂,我这边票房哗哗地流。越骂越去看,你那边骂声震天响,我这边票房一路飙升。”[1]在中国电影市场化的过程中,这的确是一个奇异的现象。
【作者简介】  电影《时时刻刻》海报 2003年是电影《时时刻刻》大获赞誉的丰收年,影片在不同领域相继获得美国电影学院奖、金球奖、金熊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等颁发的诸多奖项与提名。这部影片之所以令人注目,是因为它有着一个异同寻常的文本 —— 一部精彩绝伦的小说。1998年,美国新锐作家迈克尔·坎宁安(Michael Cunningham)发表了同名小说The Hours,小说出版后立刻获得了当年“笔会
[摘要] 平心而论《魁拔之十万火急》并非是一部多么出色的动画电影,大体上只能算作模仿日式的热血少年的诚意之作。但如果从中国动画电影的总体水平来说,我们第一次看到国产动画电影中有专门的对作品的世界观和相关种族构成进行描述,这说明这部作品的主创们已经将体系架构作为重要的制作环节来进行考量,还是下了很大一番功夫的。因此不论将这部影片称之为独特也好,说其是模仿也罢,至少这部动画电影在我国同类型作品中也算开
【摘要】在自媒体时代,凭借网络、手机等新媒介所具有的海量、交互、超时空等特性所构建的新的传播范式使得人人成为传播的主体,网络公众自我把关与议程设置,个人表达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由于技术理性带来的人文困惑和把关的缺失导致的行为失范也成为自媒体时代自我异化的代名词。  【关键词】 自媒体 个人表达 公共领域 自我异化    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早在1995年出版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尼古拉尼葛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影片《红字》女主人公的塑造,及与其原型的比较得出:就海斯特这个人物的处理而言,罗兰德执导的《红字》不失为原著的一种崭新的诠释。  【关键词】《红字》海斯特 塑造 自由个性    一、引 言    霍桑的代表作《红字》被多次搬上银幕.罗兰德-艾菲执导的《红字》于1995年在美国公映,即受到舆论指责,众多批评者认为该片与原著大相径庭,甚至相悖。该片在美国被控涉及暴力和色情被定为R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