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升责任意识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高中历史教学亦不能外,将责任意识渗透于高中历史知识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意识到自己和他人、自己与集体、自己与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意识到责任无处不在,了解自己所要承担的义务和承诺,最终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高中历史;责任;责任意识;价值观;自觉
高中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该时期形成的性格和品德对其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影响至关重要,对于学生而言,责任不可或缺,那么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责任意识”呢?笔者认为高中历史渗透责任意识应从学科特点出发,本文就如何渗透责任意识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学生情感目标的有效达成。
一、激发兴趣渗“责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想有效渗透责任意识,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内在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形成良性学习动机,愿意去完成学习任务,坚信自己能够完成目标,这本身就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感。学习历史就是要学生意识到自己对于一个国家的作用,感知中国曾经的辉煌和落魄,感受中国人民的伟大和不屈,以史为鉴,可以明辨世间的一切善恶是非,拉开历史长卷,每个篇幅都应该要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其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在“明古析今”的过程中感觉到振兴中华不仅仅是时代的追求和口号,“中国梦”是每一个人的责任,自觉地担当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责任。
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渗透“责任”呢?
笔者认为兴趣激发和责任渗透是双向对象化的互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多元化的。“小故事评说”、“重大事件辩论”、“情景剧表演”等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责任意识,通常可以采用的是情感教育法和榜样示范法。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戊戌变法”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史实进行情景剧表演,“谭嗣同”临刑时,“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大声呼出时,高昂而充满悲壮,比起干巴巴说文解字更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我在旁看着、听着,情感也是一阵悸动,学生的情感自然也是一次升华。
二、融入历史情景渗“责任”
历史无法重来,但是情景可以再现,我们教学时应将学生带到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或是情景中,领其入境,自然萌发出责任意识。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罗斯福新政”时,我在和学生进行了史实分析后,可设问:“如果你是当年的罗斯福总统,你会怎样实施新政?”这样一个问题既有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同时学生融入情境,突然能够感觉到身上多了太多的责任,回答问题便不再随意,思维更为缜密,有利于知识的有效建构,责任意识得到深度强化。
再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鸦片战争”时,由于这段历史太过经典,电视、电影情节也刻在学生的心里,所以可以完全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习,首先我给学生提供了导学案,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对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理解更加深入了,接着并以此为契机,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群众”、“林则徐”、“英国侵略者”、“道光皇帝”纷纷走上台前,学生将自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融入到教学中来,兴趣度高、创新意识强,同时学生责任意识也得到了有效培养,通过情景剧,学生深入理解“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和“群众的三元里斗争”中所外显出来的“自强、参与、忧患、协作”意识。
三、挖掘课程资源渗“责任”
有时候责任的激发和渗透需要外在因素的刺激,笔者认为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应该充分挖掘课程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社会,强化责任意识。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五四运动”时,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投影了一枚“北大校徽”进行课题导入:“北大校徽就像一张脸,大家看看这张脸,你看到的是一张啥表情的脸?”通过这一提示,学生通过观察,有些说是“一张哀伤的脸”;有些说是“一张哭泣的脸”;有些说是“一张充满悲愤的脸”。从学生的初步认识出发,联系到1917年鲁迅先生设计该校徽时的心情,从这一枚校徽引导学生感受到在那个多灾多难的中国,北大学子肩负的责任之重,并由此迁移到自身,大学是每一个高中学生的梦想,“我准备好了么?”在责任感充满整个课堂之际,抛出五四运动,学生不仅仅很快地融入了历史情境,且注意力尤为集中,思想意识上的冲击也是巨大的。
总之,高中历史的内容丰富,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和社会发展人类生活的各大领域,这些领域的内容中“责任意识”的培养资源丰富,我们在实施教学时,应注重情感目标中“责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透过历史事实切入到对内涵的把握,从中领悟到历史对社会健康发展的意义,找到责任意识渗透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李可深.中国历史教学法[M].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
[2]张积家.试论责任心的心理结构[J].教育研究与实践,1998(4).
[3]朱汉国.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J].历史教学,2003(10).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责任;责任意识;价值观;自觉
高中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该时期形成的性格和品德对其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影响至关重要,对于学生而言,责任不可或缺,那么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责任意识”呢?笔者认为高中历史渗透责任意识应从学科特点出发,本文就如何渗透责任意识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学生情感目标的有效达成。
一、激发兴趣渗“责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想有效渗透责任意识,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内在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形成良性学习动机,愿意去完成学习任务,坚信自己能够完成目标,这本身就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感。学习历史就是要学生意识到自己对于一个国家的作用,感知中国曾经的辉煌和落魄,感受中国人民的伟大和不屈,以史为鉴,可以明辨世间的一切善恶是非,拉开历史长卷,每个篇幅都应该要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其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在“明古析今”的过程中感觉到振兴中华不仅仅是时代的追求和口号,“中国梦”是每一个人的责任,自觉地担当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责任。
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渗透“责任”呢?
笔者认为兴趣激发和责任渗透是双向对象化的互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多元化的。“小故事评说”、“重大事件辩论”、“情景剧表演”等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责任意识,通常可以采用的是情感教育法和榜样示范法。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戊戌变法”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史实进行情景剧表演,“谭嗣同”临刑时,“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大声呼出时,高昂而充满悲壮,比起干巴巴说文解字更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我在旁看着、听着,情感也是一阵悸动,学生的情感自然也是一次升华。
二、融入历史情景渗“责任”
历史无法重来,但是情景可以再现,我们教学时应将学生带到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或是情景中,领其入境,自然萌发出责任意识。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罗斯福新政”时,我在和学生进行了史实分析后,可设问:“如果你是当年的罗斯福总统,你会怎样实施新政?”这样一个问题既有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同时学生融入情境,突然能够感觉到身上多了太多的责任,回答问题便不再随意,思维更为缜密,有利于知识的有效建构,责任意识得到深度强化。
再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鸦片战争”时,由于这段历史太过经典,电视、电影情节也刻在学生的心里,所以可以完全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习,首先我给学生提供了导学案,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对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理解更加深入了,接着并以此为契机,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群众”、“林则徐”、“英国侵略者”、“道光皇帝”纷纷走上台前,学生将自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融入到教学中来,兴趣度高、创新意识强,同时学生责任意识也得到了有效培养,通过情景剧,学生深入理解“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和“群众的三元里斗争”中所外显出来的“自强、参与、忧患、协作”意识。
三、挖掘课程资源渗“责任”
有时候责任的激发和渗透需要外在因素的刺激,笔者认为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应该充分挖掘课程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社会,强化责任意识。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五四运动”时,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投影了一枚“北大校徽”进行课题导入:“北大校徽就像一张脸,大家看看这张脸,你看到的是一张啥表情的脸?”通过这一提示,学生通过观察,有些说是“一张哀伤的脸”;有些说是“一张哭泣的脸”;有些说是“一张充满悲愤的脸”。从学生的初步认识出发,联系到1917年鲁迅先生设计该校徽时的心情,从这一枚校徽引导学生感受到在那个多灾多难的中国,北大学子肩负的责任之重,并由此迁移到自身,大学是每一个高中学生的梦想,“我准备好了么?”在责任感充满整个课堂之际,抛出五四运动,学生不仅仅很快地融入了历史情境,且注意力尤为集中,思想意识上的冲击也是巨大的。
总之,高中历史的内容丰富,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和社会发展人类生活的各大领域,这些领域的内容中“责任意识”的培养资源丰富,我们在实施教学时,应注重情感目标中“责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透过历史事实切入到对内涵的把握,从中领悟到历史对社会健康发展的意义,找到责任意识渗透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李可深.中国历史教学法[M].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
[2]张积家.试论责任心的心理结构[J].教育研究与实践,1998(4).
[3]朱汉国.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J].历史教学,2003(10).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