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困扰之一:国家产业政策受地方区域性利益驱动发生扭曲,产业政策地方利己化,加之国家产业政策不够清晰和缺乏一个权威部门具体督导宏观政策的贯彻实施,地方政府的意愿往往决定当地银行的行为。银行屈从于多方压力,资金多被用于加工工业和一般工业,使得"五小"企业刹而不止,基建投资失控,把基础工业、重点工程硬缺口留给国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困扰之一:国家产业政策受地方区域性利益驱动发生扭曲,产业政策地方利己化,加之国家产业政策不够清晰和缺乏一个权威部门具体督导宏观政策的贯彻实施,地方政府的意愿往往决定当地银行的行为。银行屈从于多方压力,资金多被用于加工工业和一般工业,使得"五小"企业刹而不止,基建投资失控,把基础工业、重点工程硬缺口留给国家。
其他文献
<正> 为平衡日渐扩大的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摆脱通货膨胀、经济过热的困扰,去年中央下决心采取了全面紧缩的对策。随着紧缩的传导与推进,经济理论界人士围绕紧缩效应形成"稳通货"与"反滞胀"二种观点展开激烈的讨论。我们认为,三位数的货币发行量和二位数的通货膨胀率现实,已经足以说明抽紧银根、冷却经济过热的紧迫性。问题的关键是如何
<正> 1.拆借宗旨本位化。各专业银行的"条条"和行政区域的"块块"从本系统、本地区的利益出发,奉行"划地为牢"的拆借宗旨:在资金市场上拆借资金,必须先业内后业外,先区内后区外,先行内后行外,先本地后外地,人为地延缓资金的周转,扩大资金营运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 2.拆借动机多元化。第一,逐利动机。由于市场拆借利率,一般高于同期人民银行的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一些金融机构往往
<正> 西方货币理论认为,现金流通是货币扩张的"漏出点",它不应计算在货币扩张的"乘数"之内,只要翻开一本西方货币银行学著作就可看到这一点。事实上,这一看法是非常错误的。从商业银行中出来而滞留在商品劳务流通领域中的现金货币,除了少最为人们手持待用外,大部分都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它们循着实现商品和劳务价值的永不结尾的路,不断地从一方转到另一方。在一定的时间内,单位现金货币会多次被使用,从而构
<正> 最近,我行对衡水市55户企业调查发现,企业资金流散问题严重,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1.新上项目挤一块。近年来,工业项目的新建、扩建及商业网点的扩大,多数都是在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进行,项目投产后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往往造成原有资金被挤,调查发现新建工商项目5个,投产后需新增流动资金1800万元。
<正> 金融体制改革以来,金融理论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比比皆是;各种金融理论报刊层出不穷,数不胜数。这其中,大多数机构和刊物名符其实,在金融体制改革中起到了
<正> 自1988年下半年以来,银行储蓄活动呈现出一种混乱状态,归纳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吸储实物化。1988年来持续高涨的物价直接改变了城乡居民的储蓄心理和储蓄行为,同时也给银行储蓄活动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银行"实物储蓄",应运而生,并成为这一时期银行收储活动的显著标志。银行为有效地吸收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竭力推出花样翻新的各种实物储蓄,其实物商品大到居民住宅、彩电、冰箱、机动车,小到宣传
<正> 汇率本身是一种价格,汇率变动反映的是一种货币现象,当一种货币稀缺时,该种货币的价格上升,反映在汇率上就是该种货币升值。从一国的角度看,货币的稀缺主要指外汇的稀缺,可分为绝对稀缺和相对稀缺两种情况。绝对稀缺是指外币绝对量的短缺,如贸易上对国外商品需求量过大,而本国商品对外供给有限,因而缺乏足够的硬通货对外支付;再如当
<正> 同其他事物一样,货币政策目标也有一个质和量的规定性。其质的规定性就是判别货币政策目标是与非的原则、标准;其量的规定性则是货币政策目标的数量界限。无论是从其质的规定性来说,还是从其量的规定性来说,都面临着一个选择问题。本文试图根据一般经济政策目标设计原理,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问题,作一些进一步地探讨。下面我们就从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一、货币政策目标量的规定性——究竟是单一目标,还是多元目
<正> 中国的通货膨胀有着世界各国少有的特点,仅就其成因而言,除了国际共有的因素外,就有着绝无仅有的强迫机制。本文拟对这直接威胁货币稳定、酿成通货膨胀的强迫机制,从它的系列、基础及其铲除诸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货币过量供应,非央行所愿众所周知,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一般而言,货币供应的职能,非中央银行莫属,因此,社会就有其充分的理由,将通货膨胀的责任归罪于中央银行,而中央银行亦似乎无推卸责任的余地。然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如果货币供应的职能与货币供应的权力
<正> 企业兼并近两年来已在我国悄然出现,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和广泛议论。有人甚至认为:企业兼并的出现是我国企业改革的第三次浪潮。1989年4月23日至27日,江苏省中青年金融理论研究会在江苏省南通县召开了第二次理论研讨会。出席会议的60余名代表就"企业兼并"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现将会议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企业兼并的内涵及其可行性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兼并是市场竞争机制作用的必然结果,而并非市场经济国家所特有的产物。我国的企业兼并正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