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科研已是个老话题,但在“分数”重压之下,它已被挤在一边而不受重视了,既没有生存的土壤,也没有生存的空间,有的学校甚至干脆不再提它了。久而久之,学校科研之风衰减是迟早的事,也是自然的事了。实际上,在短视行为者看来,要出分数,只有苦干,多花时间,分数便会有一定的提高,但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则分数可能不但不提高,反而因学生在“磨风”之下推动对学科的兴趣而降低分数。我们不排除“苦干”,但我们更呼唤“巧干”,要巧干,得要有方法,而方法的得来又源于不断地总结、反思与改进,而总结、反思与改进的过程便是科研的过程。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还是在于科研。那么,如何让学校科研之树常青呢?
一、领导必须重视
无论哪一项工作,如果能得到领导班子尤其是“一把手”的重视,那么该项工作便有了强有力的保障,教育科研工作也不例外,有了领导的重视,不光是在实施上容易落到实处,而且在人力的调配、时间的保证、资源的整合、经费的支持上都有一股强势的力量。
如果领导在重视中还能身体力行地参与教育科研,那更是一个有力的助推,因为有了领导的重视,学校就会更注重专业的引领,更注重奖励的侧重,教师心中的工作重心也就有了明确的指向。它有利于学校较快地走入科研正轨并形成良好的科研风气。
二、用制度激励
制度建设通常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保障作用,它旨在确保工作能正常有序地开展。二是评价作用,它旨在通过评价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绩效,以调动其积极性,并达到奖优罚劣之目的。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教科研制度,就理论学习、备课听课、课题规划与申报、课题评价与鉴定、课题立项与结题、论文论著、评比与表彰等都做出具体的规定。使学校的科研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三、要优化队伍
推进学校教育科研的关键是培养一支具有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科研队伍。为此,首先要抓教师的师德修养,倡导奉献、进取、创新的精神,牢记爱是教师一生的功课,责任是教师永恒的习题,坚持是教师的职业品质。其次要建立目标阶梯,对教师进行分层培养,积极培养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鼓励教师成名成家,扎实推进以老带新的“青蓝工程”,构筑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平台。最后,培训内容上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做到课程理论要新,教育观念要新,教学技术要新。
四、以课题带动
学校科研听起来感觉大,做起来感觉虚。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之下,不少领导与教师都认为,学校科研没有必要,更不想对它花上气力。如,认为“教师没必要写论文”就是不愿接近学校科研的一个借口。实际上,教育每天都是新的,不管是教育对象或教育环境还是教育方法或教育评价等都是处于一个“新”的过程,也就意味着每天都有新的教育问题出现,教师若不对其进行反思与研究,则终究会积重难返,导致教育能力的下降,“穿新鞋走老路”便是对这一类教师的形象概括。既然天天有新问题出现,那么研究天天新出现的问题便成了教师的工作内容,在问题多而杂的情况下,为避免面面俱到或者为了不陷入忙乱之中,较好的办法就是以课题来带动,从课题来突破,进而做好自己的教科研工作。
五、建书香校园
要让教师的科研常态化,就要努力组织“校本学研制度”,构建书香校园。教师在工作中出现了棘手的问题,怎么办?借助外界力量就是从同伴中来,从书本中来,这就要求全校上下要大兴学习之风,从书本、报刊、网络或其他媒介中汲取有用的东西。学校要装备好现代信息技术的硬件设施,让教师都走进互联网的生活,还要经常订阅业务期刊或购进专业书籍,在教师中经常开展各类读书比赛活动,并提倡学以致用,营造“爱学才会赢”的氛围。
六、创展示平台
学校管理者要构筑各种平台:一是要提供适量的竞技平台,让教师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水平,并在施展与发挥中得到相关的锻炼。二是要提供一定的展示平台,无论是学习还是研修,都有一定的成果形式,借助成果的展示,既可让相关教师获得成就感,又可借此弘扬学校的学研之正气,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些范本,为其指明努力的方向。
一、领导必须重视
无论哪一项工作,如果能得到领导班子尤其是“一把手”的重视,那么该项工作便有了强有力的保障,教育科研工作也不例外,有了领导的重视,不光是在实施上容易落到实处,而且在人力的调配、时间的保证、资源的整合、经费的支持上都有一股强势的力量。
如果领导在重视中还能身体力行地参与教育科研,那更是一个有力的助推,因为有了领导的重视,学校就会更注重专业的引领,更注重奖励的侧重,教师心中的工作重心也就有了明确的指向。它有利于学校较快地走入科研正轨并形成良好的科研风气。
二、用制度激励
制度建设通常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保障作用,它旨在确保工作能正常有序地开展。二是评价作用,它旨在通过评价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绩效,以调动其积极性,并达到奖优罚劣之目的。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教科研制度,就理论学习、备课听课、课题规划与申报、课题评价与鉴定、课题立项与结题、论文论著、评比与表彰等都做出具体的规定。使学校的科研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三、要优化队伍
推进学校教育科研的关键是培养一支具有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科研队伍。为此,首先要抓教师的师德修养,倡导奉献、进取、创新的精神,牢记爱是教师一生的功课,责任是教师永恒的习题,坚持是教师的职业品质。其次要建立目标阶梯,对教师进行分层培养,积极培养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鼓励教师成名成家,扎实推进以老带新的“青蓝工程”,构筑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平台。最后,培训内容上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做到课程理论要新,教育观念要新,教学技术要新。
四、以课题带动
学校科研听起来感觉大,做起来感觉虚。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之下,不少领导与教师都认为,学校科研没有必要,更不想对它花上气力。如,认为“教师没必要写论文”就是不愿接近学校科研的一个借口。实际上,教育每天都是新的,不管是教育对象或教育环境还是教育方法或教育评价等都是处于一个“新”的过程,也就意味着每天都有新的教育问题出现,教师若不对其进行反思与研究,则终究会积重难返,导致教育能力的下降,“穿新鞋走老路”便是对这一类教师的形象概括。既然天天有新问题出现,那么研究天天新出现的问题便成了教师的工作内容,在问题多而杂的情况下,为避免面面俱到或者为了不陷入忙乱之中,较好的办法就是以课题来带动,从课题来突破,进而做好自己的教科研工作。
五、建书香校园
要让教师的科研常态化,就要努力组织“校本学研制度”,构建书香校园。教师在工作中出现了棘手的问题,怎么办?借助外界力量就是从同伴中来,从书本中来,这就要求全校上下要大兴学习之风,从书本、报刊、网络或其他媒介中汲取有用的东西。学校要装备好现代信息技术的硬件设施,让教师都走进互联网的生活,还要经常订阅业务期刊或购进专业书籍,在教师中经常开展各类读书比赛活动,并提倡学以致用,营造“爱学才会赢”的氛围。
六、创展示平台
学校管理者要构筑各种平台:一是要提供适量的竞技平台,让教师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水平,并在施展与发挥中得到相关的锻炼。二是要提供一定的展示平台,无论是学习还是研修,都有一定的成果形式,借助成果的展示,既可让相关教师获得成就感,又可借此弘扬学校的学研之正气,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些范本,为其指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