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的“加减乘除”

来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0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基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延时开学的情况,为支持帮助学生学习,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与工信部联合下发通知并部署"停课不停学"相关工作,线上教学如火如荼地展开。与传统线下课堂面对面教学不同,线上教学主要依托一定平台采用"直播+线上答疑"的形式进行授课。受技术限制,目前大部分线上教学无法实现教师对学生的全局观察,师生之间难有充分的互动反馈,只是通过声音和简短的文字传输进行教
其他文献
一、CCTalk平台CCTalk——汇聚天下网师,是沪江旗下的实时互动教育平台,它为独立的知识传授者、分享者提供完善的在线教育工具和平台能力,为求知者提供知识内容和一起学习的社群环境[1]。利用CCTalk直播教学工具,师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平板中的任意一种终端注册账号。教师创建网络教室,在电脑终端上传课件、播放讲义和音视频、操作白板、开启双向音视频互动等。
期刊
语用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语用与思维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必然要提升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认真设计指向思维提升的学习活动,督促学生认真学习,使语言符号在学生的大脑中处于一种积极运转状态,助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期刊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中,高校思政课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战"疫"作出了积极贡献。通过课程平台上的日常教学数据、教学互动数据、考核测试数据及学生问卷调查等的大数据分析,折射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常态化应用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动力源,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保险绳,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助推器,具有显著时代价值。应以学生为中心衔接线上线下,以教师为关键强化信息素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在线概论课教学来说,可谓喜忧参半。在正确认识"三个如何"教学挑战和"三个促进"教学机遇之下提出科学设计是前提,合理安排区分教学资源和工具是基础,准确定位师生课堂角色是关键,突出系统性和教学重难点是核心,重在效果落实是目的和归宿的教学思考。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变了社会大众以往的生活、工作及学习模式。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在创新和丰富教育内容的基础上,也更新了教育模式,在此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工作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广泛应用。互联网教育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将其融入教育过程,已成为目前国内各大高校推动新一轮教改工作的主流趋势。
期刊
思政课获得感是学生在知识增长、能力提升基础上,产生满足、荣誉、愉悦、自豪等多元正面情感,在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学科核心素养上有更好学科价值实现体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鉴于防控、隔离等需求,线上思政课教学面临一定挑战。教师可以打造"有根、有魂、有人、有行"的线上课堂,立足根本问题,培养核心素养;强化价值引领,弘扬家国情怀;聚焦热会热点,讲好中国故事;面向社会实践,引领公
期刊
线上教学是疫情防控初期严峻形势下教育教学的积极应对之举,为思想政治课转型提供了新动能。基于互联网的移动智能背景下的教学是一种全新课堂体验,相较于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既有许多相似之处,也存在诸多不同。要看到,线上授课由于缺少传统课堂中师生交流的真实在场感和人际环境氛围,实际效果差强人意,特别是作为有关人的思想观念和品德修养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对互动场景和交流氛围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
期刊
PBL英文全称是Project-Based Learning,即基于项目的学习,而基于PBL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探索式学习的模式。笔者在疫情期间,援引PBL理念,结合议题式教学,鼓励学生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自主生成问题,从生活中凝练议题,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线上实践,取得较好效果。一、基于PBL的教学与议题式教学的内在一致性《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
期刊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促使学生逐渐养成在网上查阅信息、学习知识的习惯,纯粹的课堂知识灌输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多种形式的线上教育渐趋火热。然而,传统线下课堂教学本身的不可替代性,使得线上教育仍旧无法取代线下教育,需要推动二者深度融合,通过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两种教学渠道的取长补短。然而,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本质区别,要求学生有更高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传统教学模式养成的思维
期刊
一场疫情,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又何尝不是一本最有价值的教科书,有关生命、生存与生活。它丰富了课程资源、重构了课堂结构、改变了教学方式,倒逼教师实现自我革新。如何使学生从灾难中成长,在体验中受益,这就需要教师用好抗疫素材,讲好抗疫故事。一、丰富课程资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