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172-02
教育发展与时俱进,21世纪是一个发展的时代、挑战的时代、竞争的时代,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关键在于改革和发展教育。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深化,历史课堂的教学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这次课改的重要目标和使命。 “体验性学习”体现在历史教学中,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一种全身心的领悟和体验。下面就体验性学习的必要性和途径两方面谈一下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体验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是: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强调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精神升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亲自体验与感受的权利,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在体验中学会历史。
二、实现体验性学习的途径
体验是学生通过参与获得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使学进行体验呢?
(一)教学内容要和学生实际经验相联系
新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联系起来,改变了过去的那种难、繁、偏、旧等现状,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在教学中,我常常从一首著名歌曲,一个有趣故事,一个重大时事新闻,一部影视作品等入手,用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材料,激发学生去领悟和体验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在讲《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时,我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毛主席像章”《毛主席语录》等历史遗物,然后问:咱们许多同学家里或多或少地保存了这些遗物,他们都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文化大革命是怎么回事呢?它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呢?学生看完这些实物,听完这些话,纷纷议论起来,很快进入到“文化大革命”这一内容的学习体验之中。
(二)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的体验是不会凭空产生的,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教师要为学生的体验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有意地搭好桥,引领学生去体验。
1、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以当事人身份去感知、领悟、体验历史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习惯于提供给学生现成的历史结论,学生没有多少实践,思考空间,更谈不上对学习内容有反省、构建。在体验性学习中,我们可以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如:在学习《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的东京城,想一想,你怎样改变自己的衣、食、住、行才能适应当时人的生活?思考过后,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几个同学也把手举得高高的。有的说我愿穿紫衣,住四合院,吃包子,出门骑驴;有的说我愿意穿黄色衣服,住有前堂后寝并带有耳房和偏院的房子,出门坐轿;有的说我愿穿黑衣,住瓦房和茅屋都可以,出門骑牛等等。通过学习体验,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在乐中探究,乐中合作,乐中学习。
2、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与历史亲密接触。
在新的一轮课改的背景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历史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历史资源、乡土教材、学校图书室、历史地图册、历史老师。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营造一个让学生与历史亲密接触的情景,有意地为学习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例如:在讲南京大屠杀时,我先播放《南京大屠杀》的片段,让学生目睹日军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学生个个义愤填膺,在这情景下,如何使学生情感不只是停留在气愤、悲痛的体验中,而能使情感内化、升华,我又补充了下述材料:(1)日本文部省审定通过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把南京大屠杀说成是20世纪最大谎言,并篡改教科书。(2)日本青年参拜靖国神社图,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图。通过这些课程资源,在学生多角度接触了这段历史后,我又提出问题:面对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否认历史的行径,作为一名中国人,为防止悲剧重演,你们能做些什么?思考过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言:有的说给日本青年写信,告诉他历史的真相;有的说不买日货,有的说不到日本留学……,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发奋图强”。这样,知识与学生的情感相交融,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巨大的震撼,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也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编演历史短剧,让学生走进历史,感悟历史,从而深刻地了解历史,更准确地评价历史。
历史学习的对象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有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相距千里,怎样缩短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变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过程为积极体验的过程呢?实践证明,教师指导学生,去编演历史短剧,就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桥梁之一,例如:在学习陈桥兵变时,由学生自己组织,表演“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一系列的活动,身临其境,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真切地体验到赵匡胤黄袍加身靠的是自己的军事实力,而他通过宴会的方式轻而易取的解除了石守信等朝中大将的兵权,则体现了他的睿智。历史短剧的演出,增强了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才能,又能体现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真是受益匪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产生兴趣,他们应该主动地、深入地、兴趣盎然地钻研领会。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有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我们一起参与新课程改革,学习新课程改革,研究新课程改革,推进新课程改革,一起走进新课程改革。
教育发展与时俱进,21世纪是一个发展的时代、挑战的时代、竞争的时代,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关键在于改革和发展教育。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深化,历史课堂的教学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这次课改的重要目标和使命。 “体验性学习”体现在历史教学中,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一种全身心的领悟和体验。下面就体验性学习的必要性和途径两方面谈一下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体验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是: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强调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精神升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亲自体验与感受的权利,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在体验中学会历史。
二、实现体验性学习的途径
体验是学生通过参与获得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使学进行体验呢?
(一)教学内容要和学生实际经验相联系
新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联系起来,改变了过去的那种难、繁、偏、旧等现状,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在教学中,我常常从一首著名歌曲,一个有趣故事,一个重大时事新闻,一部影视作品等入手,用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材料,激发学生去领悟和体验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在讲《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时,我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毛主席像章”《毛主席语录》等历史遗物,然后问:咱们许多同学家里或多或少地保存了这些遗物,他们都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文化大革命是怎么回事呢?它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呢?学生看完这些实物,听完这些话,纷纷议论起来,很快进入到“文化大革命”这一内容的学习体验之中。
(二)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的体验是不会凭空产生的,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教师要为学生的体验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有意地搭好桥,引领学生去体验。
1、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以当事人身份去感知、领悟、体验历史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习惯于提供给学生现成的历史结论,学生没有多少实践,思考空间,更谈不上对学习内容有反省、构建。在体验性学习中,我们可以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如:在学习《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的东京城,想一想,你怎样改变自己的衣、食、住、行才能适应当时人的生活?思考过后,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几个同学也把手举得高高的。有的说我愿穿紫衣,住四合院,吃包子,出门骑驴;有的说我愿意穿黄色衣服,住有前堂后寝并带有耳房和偏院的房子,出门坐轿;有的说我愿穿黑衣,住瓦房和茅屋都可以,出門骑牛等等。通过学习体验,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在乐中探究,乐中合作,乐中学习。
2、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与历史亲密接触。
在新的一轮课改的背景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历史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历史资源、乡土教材、学校图书室、历史地图册、历史老师。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营造一个让学生与历史亲密接触的情景,有意地为学习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例如:在讲南京大屠杀时,我先播放《南京大屠杀》的片段,让学生目睹日军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学生个个义愤填膺,在这情景下,如何使学生情感不只是停留在气愤、悲痛的体验中,而能使情感内化、升华,我又补充了下述材料:(1)日本文部省审定通过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把南京大屠杀说成是20世纪最大谎言,并篡改教科书。(2)日本青年参拜靖国神社图,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图。通过这些课程资源,在学生多角度接触了这段历史后,我又提出问题:面对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否认历史的行径,作为一名中国人,为防止悲剧重演,你们能做些什么?思考过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言:有的说给日本青年写信,告诉他历史的真相;有的说不买日货,有的说不到日本留学……,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发奋图强”。这样,知识与学生的情感相交融,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巨大的震撼,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也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编演历史短剧,让学生走进历史,感悟历史,从而深刻地了解历史,更准确地评价历史。
历史学习的对象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有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相距千里,怎样缩短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变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过程为积极体验的过程呢?实践证明,教师指导学生,去编演历史短剧,就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桥梁之一,例如:在学习陈桥兵变时,由学生自己组织,表演“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一系列的活动,身临其境,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真切地体验到赵匡胤黄袍加身靠的是自己的军事实力,而他通过宴会的方式轻而易取的解除了石守信等朝中大将的兵权,则体现了他的睿智。历史短剧的演出,增强了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才能,又能体现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真是受益匪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产生兴趣,他们应该主动地、深入地、兴趣盎然地钻研领会。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有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我们一起参与新课程改革,学习新课程改革,研究新课程改革,推进新课程改革,一起走进新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