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来源 :考试·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wei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的有效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置身于生动教学情境时,有利于激发学习需要。在生物教学中,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精神;通过创设成功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心理特征,以教材为内容,根据当今学生“求趣、求动、求知、求新”的心理需要来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谈谈认识。
  1创设情境应难度适中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教师首先应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设置问题。其次,教师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问题过于简单,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不爱深入思考问题和不善于从复杂的联系中思考问题的习惯;而问题过于深奥,容易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不利的。
  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是使师生、生生对情境中提出的问题,通过研讨、争辩、交流寻找出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设置问题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例如:在学习“细胞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时,教师首先创设一个问题,方法是用两对染色体分别代表父方染色体和母方染色体,请学生猜想后代具有怎样的染色体。学生一般的思维结果是,将父方与母方的细胞融合起来,发现后代具有四对染色体,思维结果与实际情况发生了矛盾冲突。这时教师进行引导,怎样才能保证生物后代与亲本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学生通过讨论,最后得出在配子的形成过程中配子的染色体数目要减半的客观规律。只有那些难易适度,使学生觉得自己能解决却又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是构成问题情境的最佳素材。
  2动手实验,创设探究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已学知识作为教学情境,在分析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迁移,从而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精心设计的生物学实验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更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由实验产生的问题情境中,形成对新的未知知识的需要和探索。在进行学生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时,当学生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理解了渗透作用的原理后,可创设如下问题,进一步探究知识:①为什么要选用紫色的洋葱表皮细胞?用白色的洋葱可以吗?用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做材料行吗?②当把蔗糖溶液的浓度提高到50%时,换入清水中后是否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随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状态,从而顺利地得出结论。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把问题情境的难度提高。③如果把洋葱表皮浸入到5%的KNO3溶液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在学生观察到与蔗糖溶液中的不同现象(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后,与学生共同分析找出原因。在共同的探索和求知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使重点、难点在愉快的气氛中比较容易地被掌握。这些问题都经过了教师的精心设计,极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则是教师在课堂上要重点讲授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抓住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进而去解决这些问题。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的选择实验材料,设置或布置富有趣味性的生物小实验,可以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意识,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利用鸡蛋膜作为半透膜设计一个渗透装置,来验证细胞吸水的原理等等。通过这些简单的小实验,引导学生从对观察的感知上升到理性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创设真实情境
  情境的创设应体现生物学科的特色,紧扣教学重点和内容,体现学科知识在生活的意义和价值。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从生活原型中发掘对象。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要注意创设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呼吸作用”一节的内容理论性强,要把整个过程彻底理解,不少学生会存在一定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可就一些日常生活例子,让学生思考:酸奶是怎样制成的?为什么新鲜水果、蔬菜放在冰箱中能保存时间长些?腐烂的橘子为什么会散发酒味?米酒和葡萄酒酿造的原理是什么?通过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呼吸作用有关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对呼吸作用的原理、过程、外界因素影响等一系列相关知识深入探讨。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原有的生活经验思考,激起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探究知识,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构建。同时,也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只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的弊端,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创设一些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用所学的生物知识主动去发现并解决问题。例如:学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后,我们了解到绿色植物能够利用光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那么是早上在树林里锻炼身体好,还是傍晚时好。只有这样展示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有利于学生理解生物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4抓住认知冲突,创设矛盾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认知特征,去引导学生揭示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当认知冲突产生时,学生会积极地搜索旧有的认知结构,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寻找更妥善的方法适应外在世界,以消除冲突,为认知结构的转换奠定基础。例如我在 “新陈代谢与ATP”一课的教学中,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物质变化总是伴随能量的消耗和释放,如,线粒体的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细胞膜主动运输、高尔基体分泌功能等需要能量。可见细胞中“产能”和“用能”存在空间上的矛盾,那细胞是怎样解决这一矛盾的呢?又如,细胞中有许多能源物质,糖类的淀粉、脂类的脂肪等有机物都储存大量且稳定的能源,这些能源物质的稳定性,有利于大量的储存能量,但不利于及时的灵活运用,那么细胞是怎么解决能量的稳定储存与灵活用能这一矛盾的呢?
  让学生感悟在神奇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之所以“选中”ATP作为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方法,在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制造 “不协调”,从而促使学生们主动去思考、去探索,从而有效掌握知识。引导学生从两种不同角度分析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提高学生分析与推理能力的过程。
  教学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境来组织生物课堂教学活动,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它发挥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好问题情境,能有效的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使课 堂教学创设成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驰有效的理想气氛。问题情境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以及课程改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归纳出高中化学教学创新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结合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从导课方式、策划新的教学思路、开发新的实验手段、巧设课堂结课、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利用新的情境材料等六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创新方法的概括,以期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设计;原则;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181-01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最值得我们老师关注的问题。当前,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指导下,做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的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本文就是对如何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的思考。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
期刊
在小学生中往往出现一棵大树高5厘米、一个苹果重200千克、教室面积50平方厘米、一个南瓜重2吨等笑话。  什么是数感呢?通熟地讲是指学生对数的感觉,对数的敏感性,即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是一种自觉的态度与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这对每个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如何理解数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数
期刊
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的角度将科学素养具体界定为三个目标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构建三维目标相融合的高中物理课程目标体系。这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可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物理教学目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常常不够重视,究竟如何有效落实这一目标,值得探究。下面,我以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发展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因此,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这个大背景下,对各个社会岗位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时代的人才要求要具有多样性,要具有自主探索能力,要具有创新性等。而社会各个岗位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追根溯源就是我国的国民教育。大家都知道,国民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摇篮。所以,我们今天所讲的就是有关我国的国民教育的方面。要想彻底提高我国的人才的多样性、自主探究性、创造性等能力,就必
期刊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催眠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固化了教师的思维。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灵活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自身也必须随时加强教学反思,以促成思维活跃,教学方式丰富多样。  关键词:激发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182-01  只有学生增强了问题意识,教师加强了教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课堂教学过程详细阐述了如何巧设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快感。  关键词:巧设环节;数学课堂;践行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178-01  新苏科版七(下)9.5因式分解第一课时,作为整式乘法的逆变形与整式乘法有密切联系,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因式分解和用提公因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课程上往往千篇一律,缺乏新颖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课程难免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从而使教师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不能良好的掌握物理课程知识。因此,在物理课程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实物辨别,让他们对物理课程的思维和规律有新的认识,让他们自觉的运用这一方法帮助其自主的进行课程学习,同时通过比较法发散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创造意识,不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
期刊
在数学课堂中,一些教师仍然在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自己在台上讲得津津有味,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机会;一些教师虽然有所谓的提问,却只问一些“是不是”、“有没有”这样的低效率问题;一些教师的提问虽然具体深入,但是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太大,只有个别学生能给出回应;一些教师的提问虽然很好,却没有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也没有给学生机会去尝试、去犯错,而急于将正确的答案告诉给学生,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没问题,结果是学
期刊
三角函数是函数的一个分支,其特点是函数种类多,公式多,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突出,函数图象变化有代表性载体,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与实际问题联系紧密。这些特点使三角函数试题灵活多变,高考中虽以容易题、中等题为主,但依然是许多学生学习中的一大难点。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来宁夏高考三角函数试题研究,提出相应的高考复习建议,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有的放失,事半功倍。  1考查类型  1.1三角代数式求值。它主要依据基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