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新冠疫情不仅直接改变了学生的上课方式和开学时间,也给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带来了一些影响。针对此种情况,陕西省教育系统和各大中小学校精心布局,努力打好“心理牌”,助力学生“平安”开学、高效学习。
· 心理咨询专家:24小时“陪伴” ·
深夜12点,家住西安市的中学生李芳打开了陕西儿童心理学会的公众号,向心理专家倾诉她所遇到的困扰和焦虑。
为李芳进行咨询的是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副秘书长张正。张正告诉记者,为了消解这种群体性焦虑,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从2月30日便开设了公众号平台公益咨询服务。
“学生上课改为网课形式,教师和学生一度‘不太适应’,可能会有些焦虑。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和适应,学生们已经逐渐开始适应网课,但面对不同于以往的开学,可能会对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张正说:“平台开通后接待的咨询数量比预想的要多。咨询内容也比原来的范围要宽泛很多。但最集中的还是青春期遇到的学习压力、情感问题等。”
遇到咨询人数多的时候,平台上的老师要工作到夜里12点多。目前,平台加上原来的电话咨询热线已经解决了不少孩子的严重心理问题。张正告诉记者,他曾经一天内接到了三个“思想极度偏激”的孩子的求助,借用心理危机干预花了一周时间把三个孩子拉出了思维的“牛角尖”。
无独有偶,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也设立了“耀州区教育系统疫情心理援助群”,面向全区提供公益心理咨询服务。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石雪侠一天几乎24小时都泡在微信群里,回复着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分享热点的免费讲座。从“如何培养孩子专注力”到“家长如何做好和孩子的沟通”,内容丰富接地气。而咨询者从幼儿园园长到偏远山区的家长,覆盖面很广。
这些“空中”“咨询室”的信号,正穿透时空的“藩篱”,把科学的建议和有效的解决办法输送到每一位求助者“干涸的心田”。
· 学校“咨询室”:打破“口罩教学”的尴尬 ·
与仍然留在家中的其他学段学生不同,错级开学的初高三学生们普遍有些兴奋。“终于可以回到學校面对面向熟悉的老师请教问题了!”咸阳市秦都区电建学校学生李子璇说,“但是戴着口罩上课,看不到表情,多少让人感到不太舒服。”
不仅学生,教师也有同样的感受。“我个人觉得虽然我们现在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开学,但是还是不同于以往我们正常的开学。因为我们按要求必须佩戴口罩,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都要戴,这对老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比如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时,无法观察到学生的表情,也会影响到老师的表达。”电建学校心理教师徐燕说:“虽然多数学生还是愿意回到学校,但是在疫情期间,每个人所经历的事情和家庭环境不一样,要让学生和老师都能较好地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
学生回到学校心态的重新调整,是每所学校都要面对的共同问题,也是每所学校都在思考该如何应对好的问题。此时,更好地发挥学校现有心理咨询室的作用,便成了咸阳市秦都区天王学校首先想到的对策。为了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天王学校心理咨询室不仅在整个疫情期间24小时开通心理热线,以确保第一时间给来电者心理支持。而且学生开学返校后,热线仍继续开通。同时,心理教师随时和科任老师保持联系,一旦发现有突发问题便会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天王学校心理教师王艳说:“有的学生不愿意让班主任知道,就直接预约找我,也有一些学生通过班主任联系到我。通过及时干预,这些孩子的问题都得到了基本的解决。”电建学校的徐燕也表示,通过心理干预,在校学生已经逐渐适应了戴口罩上课。徐燕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动关心学生,关注学生心态是做好心理工作的关键。
除了心理咨询这一形式,心理体验活动也是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的另一种好办法。最近,西安交大附中为了减缓高考延期对高三学生心理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学校德育处阳光驿站在班会时间给高三年级学生进行了一场由心理老师吕媛媛和柯婧主导的心理体验活动:从高考延期的角度出发,通过“拥抱不确定”“我是大侦探”和“重生”三个心理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内心情绪,辨别事实与臆想,懂得冷静分析问题,探索人生中可能出现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克服不良情绪和心理影响。
该校多位学生表示,高考延期心理压力疏导的系列体验活动既有趣又有效,为迎考减压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他们会在各科老师的指导下,重新审视现实,制订翔实的学习计划和时间表,以最好的状态迎接自己的收获季!
· 教学“新形式”:为宅家学习“赋能” ·
目前,对于众多被迫“宅家”学习的大学生而言,学习资源缺乏、学习方式单一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可以通过“网图”等方式缓解,但是对于一些实验较多专业的大学生而言,缺少实验学习体验可能是最大的一个学习“难题”。最近,陕西师范大学通过心理学虚拟仿真实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令很多“宅家”学习的大学生在线上平台获得了良好的学习体验。
心理学虚拟仿真实验这种教学模式是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疫情中创新教学模式的一种探索。诸如心理学院航空航天心理学团队依靠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航空UAV虚拟/增强现实飞行错觉实验平台”基础,同美国普渡(Purdue)大学人因工程实验室及德国宇航中心DLR合作,在“平台”联合上线的视觉后像知觉错觉实验,就极大拓展了课程丰富性,为学生的实验体验、自行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借鉴资源。同时减少了学习的断层。据了解,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被部队很多教员认可。学生也认为减少了学习的断层。
用心为学生服务的学校,都会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最近西安工程大学在线开设的心理讲座:《压力的本质:那些你无法察觉的心理冲突》一开始就赢得了学生们如潮的好评。在互动平台上一些学生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这两天就是烦躁,老师,我们该怎么做?然而一场讲座结束后,“谢谢老师!”的留言在平台上“霸屏”。
这次近千人在线观看的讲座是西安工程大学人事处、工会协办的2020年大学生心理育人宣传季系列活动第一期,其后续系列讲座也将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向师生放送。西安工程大学学工部心理中心专职心理辅导员屈展认为,以网络直播间的方式对全体师生宣讲心理健康知识,是利用其访问与互动相对便捷的特性创新心理活动方式。因为,此次在哔哩哔哩网站直播间进行的线上直播讲座是该校首次尝试此种形式。
而陕西省内其他的高校也依据自身情况,纷纷采取视频、线上主题班会、线上师生交流等多种方式,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增进学生的学习效果,用“心理”支持助力抗疫复学平顺展开。
疫情虽未结束,但春天已在每一个教育心理人的心中澎湃开来。
(因受访者要求,文中学生名均为化名。)
· 心理咨询专家:24小时“陪伴” ·
深夜12点,家住西安市的中学生李芳打开了陕西儿童心理学会的公众号,向心理专家倾诉她所遇到的困扰和焦虑。
为李芳进行咨询的是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副秘书长张正。张正告诉记者,为了消解这种群体性焦虑,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从2月30日便开设了公众号平台公益咨询服务。
“学生上课改为网课形式,教师和学生一度‘不太适应’,可能会有些焦虑。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和适应,学生们已经逐渐开始适应网课,但面对不同于以往的开学,可能会对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张正说:“平台开通后接待的咨询数量比预想的要多。咨询内容也比原来的范围要宽泛很多。但最集中的还是青春期遇到的学习压力、情感问题等。”
遇到咨询人数多的时候,平台上的老师要工作到夜里12点多。目前,平台加上原来的电话咨询热线已经解决了不少孩子的严重心理问题。张正告诉记者,他曾经一天内接到了三个“思想极度偏激”的孩子的求助,借用心理危机干预花了一周时间把三个孩子拉出了思维的“牛角尖”。
无独有偶,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也设立了“耀州区教育系统疫情心理援助群”,面向全区提供公益心理咨询服务。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石雪侠一天几乎24小时都泡在微信群里,回复着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分享热点的免费讲座。从“如何培养孩子专注力”到“家长如何做好和孩子的沟通”,内容丰富接地气。而咨询者从幼儿园园长到偏远山区的家长,覆盖面很广。
这些“空中”“咨询室”的信号,正穿透时空的“藩篱”,把科学的建议和有效的解决办法输送到每一位求助者“干涸的心田”。
· 学校“咨询室”:打破“口罩教学”的尴尬 ·
与仍然留在家中的其他学段学生不同,错级开学的初高三学生们普遍有些兴奋。“终于可以回到學校面对面向熟悉的老师请教问题了!”咸阳市秦都区电建学校学生李子璇说,“但是戴着口罩上课,看不到表情,多少让人感到不太舒服。”
不仅学生,教师也有同样的感受。“我个人觉得虽然我们现在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开学,但是还是不同于以往我们正常的开学。因为我们按要求必须佩戴口罩,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都要戴,这对老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比如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时,无法观察到学生的表情,也会影响到老师的表达。”电建学校心理教师徐燕说:“虽然多数学生还是愿意回到学校,但是在疫情期间,每个人所经历的事情和家庭环境不一样,要让学生和老师都能较好地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
学生回到学校心态的重新调整,是每所学校都要面对的共同问题,也是每所学校都在思考该如何应对好的问题。此时,更好地发挥学校现有心理咨询室的作用,便成了咸阳市秦都区天王学校首先想到的对策。为了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天王学校心理咨询室不仅在整个疫情期间24小时开通心理热线,以确保第一时间给来电者心理支持。而且学生开学返校后,热线仍继续开通。同时,心理教师随时和科任老师保持联系,一旦发现有突发问题便会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天王学校心理教师王艳说:“有的学生不愿意让班主任知道,就直接预约找我,也有一些学生通过班主任联系到我。通过及时干预,这些孩子的问题都得到了基本的解决。”电建学校的徐燕也表示,通过心理干预,在校学生已经逐渐适应了戴口罩上课。徐燕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动关心学生,关注学生心态是做好心理工作的关键。
除了心理咨询这一形式,心理体验活动也是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的另一种好办法。最近,西安交大附中为了减缓高考延期对高三学生心理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学校德育处阳光驿站在班会时间给高三年级学生进行了一场由心理老师吕媛媛和柯婧主导的心理体验活动:从高考延期的角度出发,通过“拥抱不确定”“我是大侦探”和“重生”三个心理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内心情绪,辨别事实与臆想,懂得冷静分析问题,探索人生中可能出现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克服不良情绪和心理影响。
该校多位学生表示,高考延期心理压力疏导的系列体验活动既有趣又有效,为迎考减压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他们会在各科老师的指导下,重新审视现实,制订翔实的学习计划和时间表,以最好的状态迎接自己的收获季!
· 教学“新形式”:为宅家学习“赋能” ·
目前,对于众多被迫“宅家”学习的大学生而言,学习资源缺乏、学习方式单一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可以通过“网图”等方式缓解,但是对于一些实验较多专业的大学生而言,缺少实验学习体验可能是最大的一个学习“难题”。最近,陕西师范大学通过心理学虚拟仿真实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令很多“宅家”学习的大学生在线上平台获得了良好的学习体验。
心理学虚拟仿真实验这种教学模式是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疫情中创新教学模式的一种探索。诸如心理学院航空航天心理学团队依靠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航空UAV虚拟/增强现实飞行错觉实验平台”基础,同美国普渡(Purdue)大学人因工程实验室及德国宇航中心DLR合作,在“平台”联合上线的视觉后像知觉错觉实验,就极大拓展了课程丰富性,为学生的实验体验、自行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借鉴资源。同时减少了学习的断层。据了解,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被部队很多教员认可。学生也认为减少了学习的断层。
用心为学生服务的学校,都会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最近西安工程大学在线开设的心理讲座:《压力的本质:那些你无法察觉的心理冲突》一开始就赢得了学生们如潮的好评。在互动平台上一些学生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这两天就是烦躁,老师,我们该怎么做?然而一场讲座结束后,“谢谢老师!”的留言在平台上“霸屏”。
这次近千人在线观看的讲座是西安工程大学人事处、工会协办的2020年大学生心理育人宣传季系列活动第一期,其后续系列讲座也将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向师生放送。西安工程大学学工部心理中心专职心理辅导员屈展认为,以网络直播间的方式对全体师生宣讲心理健康知识,是利用其访问与互动相对便捷的特性创新心理活动方式。因为,此次在哔哩哔哩网站直播间进行的线上直播讲座是该校首次尝试此种形式。
而陕西省内其他的高校也依据自身情况,纷纷采取视频、线上主题班会、线上师生交流等多种方式,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增进学生的学习效果,用“心理”支持助力抗疫复学平顺展开。
疫情虽未结束,但春天已在每一个教育心理人的心中澎湃开来。
(因受访者要求,文中学生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