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学校,每个班都会有学困生,追究其原因,那可真是多样化的。他们有的偏科,有的靠爷爷和奶奶生活,没有人管,有的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还有的同学是对老师的授课方式产生了厌烦之感等。面对多种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因素,我就结合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想法。具体如下:
一、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体现教师的个人魅力
作为启蒙教育者的我们而言,应该时刻清醒地意识到“为人师表”的重要性。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做好本分之外,最关键的便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起到带头模范作用。例如:我们规定学生不许迟到、早退等,那自己就首先应该做到这一点,我们规定学生上课不许吃东西,那我们就别在自习课上端着茶杯进教室……有一句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在班内先树立自己的形象,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老师。这样,慢慢地,班里的大多数同学就会尊重、喜欢我们的。
二、利用活动课,给孩子讲故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每周的活动课或阅读课上,教师尝试多给学生讲一些我国古代名人小时候刻苦学习的真实事例。例如像李白小时候看见的“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匡衡巧借光”、“王冕巧读书”、“岳飞沙盘学写字”、“华佗拜师”的有趣、意义深刻的故事等,启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再选出语言表达能力稍强的同学大胆发言,最后,在小组里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一个观点展开大讨论,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在自己生活周围发生的类似的事情。这样不但可以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还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天上没有掉馅饼的美事,任何事情的成功,都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
三、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最好的老师则是最善于培养学生兴趣的人。那怎么才能让学生对你所任科目感兴趣?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要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我们整天严肃、一丝不苟,学生是不会领你的情的,那何不换上一张笑脸,用幽默的言语,丰富的表情、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感化、吸引学生呢?这样,渐渐地,学生就会从喜欢我们到喜欢我们所教的课。这点,对学困生是极有帮助的。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孩子虽小,但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很强的,除了智力水平低这个因素外,再差的学生都有可能通过我们耐心的教育成为好学生的。
四、不要“吝啬”鼓励性的话语
我们说话是很容易的事情,张口就出,那就千万别吝啬你的这几句话:“你比上次强多了”、“你很棒”、“真是个懂事的孩子”、“真有礼貌”、“这真是个好办法”,“你都快超过xxx了”、“真不错,如果能再努力点那就会更好的”……诸如此类的话还有很多,我们应该“慷慨”一些,与其天天板着脸惹得孩子很紧张,不如换一种方法,多一些鼓励、帮助、理解、赞许,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我班就有这么一个学生,他天天上课捣乱,趁我不备还作出怪动作,经常惹得其他同学们哈哈大笑,我刚开始总是很生气地说:“你能不能表现好点?”而他呢?则表现出很害怕的样子看着我,用很小的声音说:“能,我下次不敢了”。我接着批评:“你越来越不像话了,在班里连一颗“星”都没得到,还好意思这样?我真替你感到脸红……!我估计他根本没用心听我说话,因为类似这样的对话已经有好多次了,估计他也听腻了。正当我束手无策时,几位有经验的老师教给了我一套可行的办法,我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并根据这个同学的具体情形进行了模仿试用,哈!效果真不错。比如,早读时,别的同学都在大声朗读课文,我班的“捣蛋王”xxx又想干别的事,我看见后,大声地说:“大家都要像xxx同学那样,认真读书”。接着我又小声对他说:“你今天表现得真好,读得很认真,”我这一番话,使他很快地打消了想做小动作的念头。这种方法经过我灵活的运用多次后,在一次月考中,这位“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给学困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困生的学习虽不好,但这并不能代表他们其它方面都不行,我们要细心观察、了解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发挥特长,把自己其它方面的长处、优点都 表现出来,以便达到培养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
上课时,老师应对学困生多提问、多引导、多帮助,发现他们稍有进步就大为称赞,让他们也能像优等生那样,“享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其它同学的“尊重”,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能和同学之间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慢慢地,他们就会开始大胆地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和我们之间的距离也会逐渐缩短。这时你会惊奇地发现,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们渐渐就喜欢上我们了。
六、教会学生重视、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教师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开始起,注重培养学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我觉得这一点也很重要。比如,班里的卫生打扫得很干净,教师就要不厌其烦的叮嘱学生:“注意保持卫生整洁,这可是别人的劳动成果呀,弄脏了,就是没礼貌的表现,谁想做一个人人都讨厌的孩子?”孩子们呢?当然都大声回答说:“不愿意”。经过三、四周的细心教导,孩子已经形成习惯,不再随意丢弃纸屑、果皮。这种习惯成自然的“做法”对孩子是终生受益的。
在恰当的时候,我们把孩子“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这种态度、行为意识和教学相结合,让他们懂得老师讲课、辅导作业,其实也是在付出艰辛的劳动,也应该得到珍惜,从而教育孩子若想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就必须在学习上有所进步、收获。
和谐、温馨、有趣的学习氛围要靠我们去为孩子们营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坚信,我们如果能这样用心去引导、教育、感化学生,那对于转化“学困生”的学习观念及提高其学习成绩还会有何难?
一、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体现教师的个人魅力
作为启蒙教育者的我们而言,应该时刻清醒地意识到“为人师表”的重要性。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做好本分之外,最关键的便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起到带头模范作用。例如:我们规定学生不许迟到、早退等,那自己就首先应该做到这一点,我们规定学生上课不许吃东西,那我们就别在自习课上端着茶杯进教室……有一句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在班内先树立自己的形象,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老师。这样,慢慢地,班里的大多数同学就会尊重、喜欢我们的。
二、利用活动课,给孩子讲故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每周的活动课或阅读课上,教师尝试多给学生讲一些我国古代名人小时候刻苦学习的真实事例。例如像李白小时候看见的“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匡衡巧借光”、“王冕巧读书”、“岳飞沙盘学写字”、“华佗拜师”的有趣、意义深刻的故事等,启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再选出语言表达能力稍强的同学大胆发言,最后,在小组里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一个观点展开大讨论,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在自己生活周围发生的类似的事情。这样不但可以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还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天上没有掉馅饼的美事,任何事情的成功,都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
三、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最好的老师则是最善于培养学生兴趣的人。那怎么才能让学生对你所任科目感兴趣?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要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我们整天严肃、一丝不苟,学生是不会领你的情的,那何不换上一张笑脸,用幽默的言语,丰富的表情、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感化、吸引学生呢?这样,渐渐地,学生就会从喜欢我们到喜欢我们所教的课。这点,对学困生是极有帮助的。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孩子虽小,但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很强的,除了智力水平低这个因素外,再差的学生都有可能通过我们耐心的教育成为好学生的。
四、不要“吝啬”鼓励性的话语
我们说话是很容易的事情,张口就出,那就千万别吝啬你的这几句话:“你比上次强多了”、“你很棒”、“真是个懂事的孩子”、“真有礼貌”、“这真是个好办法”,“你都快超过xxx了”、“真不错,如果能再努力点那就会更好的”……诸如此类的话还有很多,我们应该“慷慨”一些,与其天天板着脸惹得孩子很紧张,不如换一种方法,多一些鼓励、帮助、理解、赞许,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我班就有这么一个学生,他天天上课捣乱,趁我不备还作出怪动作,经常惹得其他同学们哈哈大笑,我刚开始总是很生气地说:“你能不能表现好点?”而他呢?则表现出很害怕的样子看着我,用很小的声音说:“能,我下次不敢了”。我接着批评:“你越来越不像话了,在班里连一颗“星”都没得到,还好意思这样?我真替你感到脸红……!我估计他根本没用心听我说话,因为类似这样的对话已经有好多次了,估计他也听腻了。正当我束手无策时,几位有经验的老师教给了我一套可行的办法,我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并根据这个同学的具体情形进行了模仿试用,哈!效果真不错。比如,早读时,别的同学都在大声朗读课文,我班的“捣蛋王”xxx又想干别的事,我看见后,大声地说:“大家都要像xxx同学那样,认真读书”。接着我又小声对他说:“你今天表现得真好,读得很认真,”我这一番话,使他很快地打消了想做小动作的念头。这种方法经过我灵活的运用多次后,在一次月考中,这位“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给学困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困生的学习虽不好,但这并不能代表他们其它方面都不行,我们要细心观察、了解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发挥特长,把自己其它方面的长处、优点都 表现出来,以便达到培养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
上课时,老师应对学困生多提问、多引导、多帮助,发现他们稍有进步就大为称赞,让他们也能像优等生那样,“享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其它同学的“尊重”,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能和同学之间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慢慢地,他们就会开始大胆地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和我们之间的距离也会逐渐缩短。这时你会惊奇地发现,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们渐渐就喜欢上我们了。
六、教会学生重视、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教师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开始起,注重培养学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我觉得这一点也很重要。比如,班里的卫生打扫得很干净,教师就要不厌其烦的叮嘱学生:“注意保持卫生整洁,这可是别人的劳动成果呀,弄脏了,就是没礼貌的表现,谁想做一个人人都讨厌的孩子?”孩子们呢?当然都大声回答说:“不愿意”。经过三、四周的细心教导,孩子已经形成习惯,不再随意丢弃纸屑、果皮。这种习惯成自然的“做法”对孩子是终生受益的。
在恰当的时候,我们把孩子“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这种态度、行为意识和教学相结合,让他们懂得老师讲课、辅导作业,其实也是在付出艰辛的劳动,也应该得到珍惜,从而教育孩子若想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就必须在学习上有所进步、收获。
和谐、温馨、有趣的学习氛围要靠我们去为孩子们营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坚信,我们如果能这样用心去引导、教育、感化学生,那对于转化“学困生”的学习观念及提高其学习成绩还会有何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