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低价竞争、快递员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快递服务质量被牺牲也就不奇怪了。
伴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国快递业狂飙突进。2016年全国快递业务量不断刷新纪录,突破300亿件,继续稳居世界第一。不过,快递量上去了,行业点多面广了,各种乱象也层出不穷。除了“爆仓”新闻,暴力分拣、私拆包裹、偷吃偷拿、快递变慢送、快递件损毁或丢失、假签收、个人信息被贩卖……这些令人头痛的问题成为困扰快递行业的痼疾,由此产生的纠纷呈多发态势。
给我们的的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快递,出现如此多的乱象,究竟发生了什么,症结又在哪里?
这样的快递怎让人放心?
2016年11月,央视曾曝光过深圳市一家物流公司分拣快件的粗暴乱象。这里的分拣员根据快递单上的地址,往往采取最简单粗暴的方法,直接将快递扔到相应的送件区域,有的甚至用脚将快件踢到分隔网内。从卸车到分拣,再到装车,几乎每个环节快件包裹都要被抛扔一次,其距离一般都在四五米左右,远的更是有10多米。不管是纸盒还是塑料袋或是麻袋,都是一视同仁的待遇,甚至一些在显著位置贴了易碎标志的快件也不能避免。还有一些员工把大件的快递当成桌子或是凳子使用。
国家邮政局2011年颁布的《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明确规定,快件分拣脱手时,离摆放快件的接触面的距离不应超过30厘米,易碎件不应超过10厘米。上述这家公司分拣快件的野蛮暴力操作,显然与规范相去甚远,而这样的场面其实在多家快递公司都已成为了稀松平常的画面。
私拆偷拿,也似乎成为了一些快递公司员工的“拿手好戏”。在央视的曝光中,一只破损的绿色包装盒顶部已经被打开,能看到里面是散装的桂圆。几位分拣员就边干活边吃起了桂圆,地上还能看到吐出来的桂圆核。另一个装着小袋装的糖果的快件包装被人为损坏,几个分拣员轮流将糖果塞进自己的口袋里扬长而去,经过几轮扫荡,里面的糖果已经少了将近一半。虽然操作间设置了十几个监控摄像头,但都成了瞎子。
送件迟滞也是快递业遭到投诉的重灾区。近日有媒体报道,春节后,10多天未能送达的快件不在少数。一些快件即便是上海本地跨区寄,也要五六天才能送达。快递公司对此的解释是人手不够,网点调整也给派件带来严重影响。春节长假至今已近20多天,快递迟迟收不到的抱怨和投诉仍有不少,甚至有网友爆料,有快递公司甚至在露天分拣快递,积压的快件堆满了整个路口。
此外,“快递员代签”已成了快递员简化繁重工作、图省事的一条潜规则,至于是否交到收件人手中,他们并不在意。想打个电话问问清楚,却要么忙音,要么无人接听,查件、投诉非常困难。上海市民江先生的家人2月8日通过申通快递给居住在虹口区的江先生寄了个包裹,其中有一部手机和一件衣服。2月10日,快件抵达上海却被派往了宝山。当天在虹口家中等待快递员上门的江先生到晚间,才发现快件记录显示“已签收”。江先生打通快递员的电话,对方一会声称“没有这个快件”,一会又说“好像有印象,但不知道去哪儿了”……承诺帮江先生找一找。可10多天过去了,至今没有下文,快递员称应该是丢了。鲍女士也碰到过几次奇葩的快递,急需的快递迟迟不来,直到同楼层的邻居敲门,才知道快件被送到邻居那里,而且是直接扔在门口了事,快递状态也是“被签收”。
随着网购越来越普遍,人们在享受便捷的同时,個人信息被泄露的可能性也增大了。东莞市审理的一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正是由快递单引起的。一名快递离职员工,竟然将自己积累的8000多张快递单存根联卖给了一名朋友。事情败露后,该名员工及朋友均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检察院提起公诉。
凡是有过网购经历的人,相信或多或少都有过一些不愉快的体验,而很大一部分,问题正是出在快递身上。如此乱象重重的快递,又怎能让人放心?
企业基础薄弱管理缺失
快递业乱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更给整个快递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要分析乱象的症结,还是要从源头找起。
上海市快递行业协会秘书长高镇海认为,快递分拣、投递不规范,很大程度上和快递公司的管理不到位有关。很多民营快递企业的基础比较薄弱,软硬件都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速度,遇到业务旺季,就无法保证服务质量。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认为,一些快递企业虽然规模发展得很大,但在快递员业绩评价、递送服务流程管控、客服投诉反应处理等机制上均不完善。
比如,快递员为何在系统中操作“假签收”,是因为长期以来只要快递员点了签收,就可以拿到相应提成。但是否真的送到收件人手中,快递企业并无相应的考核指标。一旦发生快件递送纠纷,消费者的诉求在總公司、加盟商网点之间被踢来踢去,得不到真正解决。或许,在快递企业看来,拆一个包裹,丢几个物品没什么大不了,但这种行为的背后,折射出企业对于客户权益和法律规定的漠视。
目前快递行业的从业门槛普遍较低,快递员无需严格培训即可上岗,尤其在“双11”等快递高峰期,更是如此。而且很多快递企业与快递员不签劳动合同,从业人员没有固定工资和其他福利保障。管理松散、门槛低、无劳动保障,导致快递行业人员流动大,严重影响服务质量,增加了违法违规的可能性。一名业内人士则透露,快递业跟建筑业是一样的,建筑业受季节影响,也不可能跟所有建筑工签订长约,因为流动性大,干完一个工地,就跟着包工头换另一个工地。
唐健盛认为,快递公司相应机制缺失,造成消费者维权处于无从着手的境地,不仅面临快件损失,更牵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低价竞争利润稀薄
高镇海介绍,快递企业之间的价格战也是导致乱象的一大原因。为了抢夺市场份额,保住电商大客户,快递企业不得不在价格上做出让步。日前网络有文章指出,电商拿走了快递该有的利润,并不是没有道理。据悉,上海一个同城件通常消费者支付给电商6元快递费,但电商往往结算给快递公司仅4.5元。送一个同城件,快递公司从中获取的利润越来越低,目前利润仅1元多一点。
伴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国快递业狂飙突进。2016年全国快递业务量不断刷新纪录,突破300亿件,继续稳居世界第一。不过,快递量上去了,行业点多面广了,各种乱象也层出不穷。除了“爆仓”新闻,暴力分拣、私拆包裹、偷吃偷拿、快递变慢送、快递件损毁或丢失、假签收、个人信息被贩卖……这些令人头痛的问题成为困扰快递行业的痼疾,由此产生的纠纷呈多发态势。
给我们的的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快递,出现如此多的乱象,究竟发生了什么,症结又在哪里?
这样的快递怎让人放心?
2016年11月,央视曾曝光过深圳市一家物流公司分拣快件的粗暴乱象。这里的分拣员根据快递单上的地址,往往采取最简单粗暴的方法,直接将快递扔到相应的送件区域,有的甚至用脚将快件踢到分隔网内。从卸车到分拣,再到装车,几乎每个环节快件包裹都要被抛扔一次,其距离一般都在四五米左右,远的更是有10多米。不管是纸盒还是塑料袋或是麻袋,都是一视同仁的待遇,甚至一些在显著位置贴了易碎标志的快件也不能避免。还有一些员工把大件的快递当成桌子或是凳子使用。
国家邮政局2011年颁布的《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明确规定,快件分拣脱手时,离摆放快件的接触面的距离不应超过30厘米,易碎件不应超过10厘米。上述这家公司分拣快件的野蛮暴力操作,显然与规范相去甚远,而这样的场面其实在多家快递公司都已成为了稀松平常的画面。
私拆偷拿,也似乎成为了一些快递公司员工的“拿手好戏”。在央视的曝光中,一只破损的绿色包装盒顶部已经被打开,能看到里面是散装的桂圆。几位分拣员就边干活边吃起了桂圆,地上还能看到吐出来的桂圆核。另一个装着小袋装的糖果的快件包装被人为损坏,几个分拣员轮流将糖果塞进自己的口袋里扬长而去,经过几轮扫荡,里面的糖果已经少了将近一半。虽然操作间设置了十几个监控摄像头,但都成了瞎子。
送件迟滞也是快递业遭到投诉的重灾区。近日有媒体报道,春节后,10多天未能送达的快件不在少数。一些快件即便是上海本地跨区寄,也要五六天才能送达。快递公司对此的解释是人手不够,网点调整也给派件带来严重影响。春节长假至今已近20多天,快递迟迟收不到的抱怨和投诉仍有不少,甚至有网友爆料,有快递公司甚至在露天分拣快递,积压的快件堆满了整个路口。
此外,“快递员代签”已成了快递员简化繁重工作、图省事的一条潜规则,至于是否交到收件人手中,他们并不在意。想打个电话问问清楚,却要么忙音,要么无人接听,查件、投诉非常困难。上海市民江先生的家人2月8日通过申通快递给居住在虹口区的江先生寄了个包裹,其中有一部手机和一件衣服。2月10日,快件抵达上海却被派往了宝山。当天在虹口家中等待快递员上门的江先生到晚间,才发现快件记录显示“已签收”。江先生打通快递员的电话,对方一会声称“没有这个快件”,一会又说“好像有印象,但不知道去哪儿了”……承诺帮江先生找一找。可10多天过去了,至今没有下文,快递员称应该是丢了。鲍女士也碰到过几次奇葩的快递,急需的快递迟迟不来,直到同楼层的邻居敲门,才知道快件被送到邻居那里,而且是直接扔在门口了事,快递状态也是“被签收”。
随着网购越来越普遍,人们在享受便捷的同时,個人信息被泄露的可能性也增大了。东莞市审理的一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正是由快递单引起的。一名快递离职员工,竟然将自己积累的8000多张快递单存根联卖给了一名朋友。事情败露后,该名员工及朋友均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检察院提起公诉。
凡是有过网购经历的人,相信或多或少都有过一些不愉快的体验,而很大一部分,问题正是出在快递身上。如此乱象重重的快递,又怎能让人放心?
企业基础薄弱管理缺失
快递业乱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更给整个快递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要分析乱象的症结,还是要从源头找起。
上海市快递行业协会秘书长高镇海认为,快递分拣、投递不规范,很大程度上和快递公司的管理不到位有关。很多民营快递企业的基础比较薄弱,软硬件都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速度,遇到业务旺季,就无法保证服务质量。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认为,一些快递企业虽然规模发展得很大,但在快递员业绩评价、递送服务流程管控、客服投诉反应处理等机制上均不完善。
比如,快递员为何在系统中操作“假签收”,是因为长期以来只要快递员点了签收,就可以拿到相应提成。但是否真的送到收件人手中,快递企业并无相应的考核指标。一旦发生快件递送纠纷,消费者的诉求在總公司、加盟商网点之间被踢来踢去,得不到真正解决。或许,在快递企业看来,拆一个包裹,丢几个物品没什么大不了,但这种行为的背后,折射出企业对于客户权益和法律规定的漠视。
目前快递行业的从业门槛普遍较低,快递员无需严格培训即可上岗,尤其在“双11”等快递高峰期,更是如此。而且很多快递企业与快递员不签劳动合同,从业人员没有固定工资和其他福利保障。管理松散、门槛低、无劳动保障,导致快递行业人员流动大,严重影响服务质量,增加了违法违规的可能性。一名业内人士则透露,快递业跟建筑业是一样的,建筑业受季节影响,也不可能跟所有建筑工签订长约,因为流动性大,干完一个工地,就跟着包工头换另一个工地。
唐健盛认为,快递公司相应机制缺失,造成消费者维权处于无从着手的境地,不仅面临快件损失,更牵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低价竞争利润稀薄
高镇海介绍,快递企业之间的价格战也是导致乱象的一大原因。为了抢夺市场份额,保住电商大客户,快递企业不得不在价格上做出让步。日前网络有文章指出,电商拿走了快递该有的利润,并不是没有道理。据悉,上海一个同城件通常消费者支付给电商6元快递费,但电商往往结算给快递公司仅4.5元。送一个同城件,快递公司从中获取的利润越来越低,目前利润仅1元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