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调理剂对金乡杂交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lsq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了蒙脱石和麦饭石两种不同类型的土壤调理剂对大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蒙脱石和麦饭石均可增加大蒜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面积,降低大蒜叶枯病的发生,提高蒜头和蒜薹产量;蒙脱石比对照增产蒜头11.0%,增产蒜薹19.0%;而麦饭石比对照增产蒜头8.5%,增产蒜薹4.9%。两种调理剂相比较,蒙脱石效果好于麦饭石。
  关键词:土壤调理剂;麦饭石;蒙脱石;大蒜;生长发育;产量
  中图分类号:S633.401:S156.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10-0101-03
  山东金乡是全国著名的大蒜之乡,由于土壤连续多年的浅耕种以及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因重茬造成的病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土壤板结严重、质量退化,严重影响了大蒜的产量和品质。土壤调理剂具有打破土壤板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提高肥效、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本试验通过两种天然矿物类调理剂(麦饭石和蒙脱石)对连续种植大蒜20年的土壤调节效果进行研究,探讨土壤调理剂对大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土壤调理剂在大蒜栽培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作物为金乡杂交蒜。供试土壤调理剂为麦饭石、蒙脱石;蒙脱石为酸性调理剂,pH值为4.9;麦饭石为碱性调理剂,pH值为9.38,供试土壤为连续20年以上种植大蒜的土地,基本理化性状见表1。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处理1:对照区;处理2:麦饭石;处理3:蒙脱石。两种调理剂用量均为1 500 kg/h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20 m2。各处理间留约0.5 m宽的隔离带。播种前将复合肥及有机肥均匀撒入各试验小区,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用量为1 500 kg/hm2,有机肥750 kg/hm2。
  1.3 试验管理
  试验在山东金乡安楼村进行。2011年10月5日将土壤调理剂均匀地撒于处理区地表, 然后用旋耕犁翻混于土层深5 cm处。大蒜10月6日播种,行株距为18 cm×16 cm,播种深度为5~6 cm。浇水后覆盖地膜,其他管理同当地农民习惯。
  1.4 测试项目及方法
  蒜苗株高的测定用直尺,叶面积用LT-3000型叶面积测定仪测定,茎粗的测定用游标卡尺。2012年3月16日测一次蒜苗株高、叶面积、茎粗、叶片数,随机固定10株测定。株高的测定从根茎部到生长点为基准,茎粗以第一真叶下为茎粗基准。2012年4月15日再测一次。2012年3月6日测定蒜薹产量,5月20日收获蒜头,按小区单收、单放,记载各小区蒜头产量。随机抽取各小区蒜头数,记载单蒜头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种土壤调理剂对大蒜生长发育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3月16日测得数据,蒙脱石和麦饭石处理的株高分别比对照提高7.2%和4.5%,茎粗分别比对照提高3.8%和3.0%。4月15日则只有蒙脱石处理的株高和茎粗比对照增加4.6%和5.3%。两次测得数据显示,施用调理剂小区叶面积和叶片数均比对照增加,其中蒙脱石处理增加明显。说明土壤调理剂对大蒜的生长有一定促进效果。
  2.2 两种土壤调理剂对大蒜抗病性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蒙脱石、麦饭石两种处理的大蒜叶枯病发病率分别比对照低75.0%、41.7%,表明两种调理剂均能减轻大蒜病害的发生。
  2.3 两种土壤调理剂对平均单头蒜重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蒙脱石处理可使平均单头蒜重增加4.2 g,麦饭石增加2.2 g,说明施用土壤调理剂能增加平均单头蒜重。
  3 结论与讨论
  3.1 施用两种土壤调理剂均可增加大蒜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面积,可降低大蒜叶枯病的发生,对改善大蒜生长期的生长状况起到一定作用。
  3.2 两种土壤调理剂均能提高蒜薹产量及蒜头单重,从而提高大蒜产量。调理剂蒙脱石和麦饭石的蒜薹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9.0%和4.9%,蒜头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1.0%和8.5%。
  3.3 本试验条件下,两种调理剂相比较,蒙脱石效果好于麦饭石。
  由于本试验在大田条件下进行,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土壤的缓冲性较大,加之施用时间短,两种调理剂的最佳施用量、施用方式、施用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唐贞澜,朱枝春,潘泽宗,等.不同配方施肥水平对大蒜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19:37-38.
  [2] 周广录,张学艳,田春雨,等.大蒜应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试验初报[J].天津农业科学,2010,16(4):109-110.
  [3] 董克锋,许美荣,张锡玉,等.保护地蔬菜土壤连作障碍的调控措施[J].长江蔬菜,2011,7:34-35.
  [4] 刘爱华,徐保民,陈茬杰.不同配方施肥及微生物菌肥对大蒜重茬病防治效果[J].山东农业科学,2009,6:91-92.
  [5] 刘红耀.不同肥料配施对大蒜生长发育、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蒜-棉”套作下研究了不同密度(1.80万、2.55万、3.30万株/hm2)与整枝方式(常规整枝和简化整枝)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鲁05H9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密度下常规整枝处理的产量高于简化整枝处理,以3.30万株/hm2产量最高,籽棉与皮棉产量分别达到4 866.5 kg/hm2和1 945.0 kg/hm2;简化整枝下以2.55万株/hm2产量相对较高,但仍比同
期刊
摘要:本试验对抗虫耐除草剂棉花639017、当地棉花冀棉106在两种土壤类型条件下开展生存竞争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正常播种条件下,抗虫耐除草剂棉花和冀棉106在大坝沙壤土出苗率低于5%,在试验基地壤土出苗率低于10%,两种土壤类型下,棉花覆盖度均远低于杂草覆盖度,棉花株高仅20 cm左右,未完成正常生长发育。在地表撒播试验中,试验棉花均未出苗。另外栽培地竞争试验中,抗虫耐除草剂棉花株高及产量均低于
期刊
摘 要:为探讨马铃薯节水灌溉有效模式,研究了沟灌、滴灌、喷灌等不同灌溉方式及灌水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水量和高水量喷灌的产量和商品率最高,滴灌节水效果最好,隔行膜下沟灌、交替隔行沟灌虽与常规沟灌相比有一定的节水效果,但马铃薯商品性和产量明显下降。总体比较,在中原二季作地区,喷灌在保证马铃薯高产、高商品率的情况下,还能达到明显的节水效果,是较理想的高效灌溉模式。  关键词:马铃薯;沟
期刊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定量分析,对吡草醚在小麦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了研究。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吡草醚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1.2~13.3 d,在小麦植株中的半衰期为5.6~6.8 d;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吡草醚2%悬浮剂以12~18 g a.i./hm2于小麦返青期施药1次,收获期小麦籽粒中吡草醚残留量均未检出(<0.002 mg/kg),均未超过最高残
期刊
摘 要:对冬小麦新品种长麦6135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抗倒、抗逆性强、抗多种病害和品质较好等特点;成穗率高、后期综合抗性好和群体质量高是其高产稳产的主要原因,这为今后小麦高产育种提供了现实佐证。  关键词:冬小麦;长麦6135;生育特点;育种启示  中图分类号:S512.1+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10-0041-02  长麦6
期刊
摘 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抗倒强度(D)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同一品种在灌浆的不同时期差异不显著;当D值超过25 N/m时田间未出现倒伏,20~25 N/m时出现少量倒伏,低于20 N/m时出现严重倒伏。D与总拉力F、外拉力f和花后13天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穗位高、穗高系数、倒折率、重心高及花后13天的节长和株节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穿刺力呈不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植株鲜重呈正相关、与气生根
期刊
摘 要:以11个紫薯品种为研究对象,探究品种间全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加与不加硝酸银各紫薯品种间全粉的 RVA 谱特征值均有显著差异。不加硝酸银全粉的峰值黏度范围为113.50~1 129.00 RVU;谷值黏度以渝紫7号最大,为674.50 RVU;烟0747和徐2001谷值黏度最小,同为56.50 RVU;徐8008崩解值最小,为54.50 RVU;渝紫7号终值黏度和回复值最大,分别为945.
期刊
摘 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不同用量对露地菜豆前期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土壤碱解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菜豆的前期产量和经济效益以纯氮用量为178 kg/hm2时达到最高,分别为8 690.48 kg/hm2和32 222.00元/hm2,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氮肥用量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二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565。过量施用氮肥会降低菜豆的前期产量和效益,菜豆露
期刊
摘 要: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比较了单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和0.2%秋水仙素与不同浓度二甲基亚砜(DMSO)混用对山东桔梗愈伤组织诱导多倍体的效果。结果表明:用0.2%秋水仙素和2% DMSO浸泡山东桔梗愈伤组织16 h,多倍体诱导率最高,达43.3%。桔梗多倍体植株叶颜色深、有皱褶,叶片大且厚,茎秆粗壮,节间距长。经显微鉴定,多倍体叶气孔增大,但单位面积气孔数目减少。  关键词:桔梗;秋水仙素;二甲基
期刊
摘 要:采用NCⅡ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8个玉米自交系的穗长、穗重、秃尖长、穗行数、穗粒数、穗粒重6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其中2711、2713、2716的主要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较高,2709×2715、2709×2716、2710×2712、2713×2714、2713×2715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