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只鱼”说起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le3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干年前,课上讲量词时,我曾突然向热烈讨论着的学生们发问——“‘一只鱼’这说法对不对?”学生们骤然沉寂,而后七嘴八舌,教室内如爆豆般,说对言错者都态度决绝。
  量词与具体语境
  汉语中的量词数量庞大,多达好几百个。这问题,涉及到汉语存在“多个量词搭配一个名词”的情况。同样的一件事物如更换了不同的量词,意思常常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例如“一( )鱼”中,可以说“一条鱼”“一尾鱼”“一斤鱼”“一碗鱼”“一块鱼”。
  “一条鱼”,鱼可能是活的也可能是死的;
  “一尾鱼”,鱼是有生命的;
  “一斤鱼”,鱼的大小不确定、生死也是不确定的,甚至是生是熟也是不确定的;
  “一块鱼”,鱼已经死了,而且已经不能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了;
  “一碗鱼”,一般是鱼已经被加工熟透、可以马上食用了。
  这是从静态角度来说的,即没有进入语时,“一( )鱼”的量词选择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当它处在具体语境中,就应准确地使用了。
  一般要注意以下三点:
  1.表达现实情况的不同
  “一块鱼”和“一条鱼”间存在着现实情况不同:“一块鱼”必须是没有生命的, 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已不再保留作为“鱼”的完整形状;而“一条鱼”则“生死未卜”。在具体的句子里选用量词时, 名词所处的现实情况是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
  2.注意事物不同的着眼点
  “一条鱼”着眼于“鱼”作为一个具体的事物在人们视觉上的数量;而“一片鱼”则是人们借助了度量衡工具得出的比较客观的数量;“一碗鱼”则又是依托了某个容器为单位获得的数量。
  3.注意量词色彩意义的差别
  量词的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都要符合上下文的语境要求, 不能与整体语境风格偏离或相悖。如“一条鱼”和“一尾鱼”的差别在于“条”和“尾”的语体色彩不同,“尾”典雅, 有文言色彩, 适合于书面语体。
  量词与对象特征
  林嗣环《口技》一文,开头部分写“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结尾部分再写“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作者这样写是反复强调道具的简单。听众从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和简单道具的对比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之高超,尚觉意犹未尽。“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的确应该译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块醒木”。
  这让我与学生一起明白了——量词数量众多,要注意区分量词本身与搭配对象特征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在课后反复读下面的顺口溜:
  1.一支(枝)铅笔细又长,“条、根、节、段”也一样。
  一张桌子平又平,一块蛋糕方正正。
  一片树叶薄又平,一片草地真干净。
  要说植物用“一棵”,一棵柳树在路旁。
  2.“一个”应用很广泛,但是有时不要选。说“一名”是正式,说“一位”是尊重,说“一伙”是不满,“一群一帮”是一般,“一群”还可说动物。最好使用哪一个,看看词、句你再选。
  3.一把糖果装满手,抓一把糖果给妞妞。
  4.朋友困难帮一下,有时也说帮一把。
  大约是2002年秋,我陪几位外教老师一起学习汉语。中文里的量词,令外教们大为头痛。
  一次讨论何谓“一条好汉”,一外教说:“一条好汉,意思就是一个瘦而高、相貌好看的男人。”还有一位外教告诉大家,昨晚他在校外公路上看到“一张兔子”,我纠正应是“一只兔子”,他认真反驳说,千真万确是一张兔子,因为野兔已被汽车轧死了,压扁了的兔子理所当然是一张兔子,就如同一张纸、一张相片一样。那时的课上,诸如什么“一对裤子”,也会得到振振有辞的辩解,因为裤子都有两条裤腿,两条即一对,因此没错。甚至有外教坚称应是“一套屁股”才合逻辑。
  细细思考,汉语量词在实际运用中能准确地表现和区分人、事物与动作、行为的特征。例如“头”在作名词时是一个会意字(据《说文解字》),上部像人头,下部是一个跪坐的人形,整个“头”字上部很大,突出了“首”的含义。本义是指人的头部,后来被引申为动物的头部,尤其是一些头部特征非常明显的兽类。因此在进一步引申为量词之后,它就成为了“牛、羊、猪”等头部有角或头部庞大的家畜的修饰词。
  再如上文提到的“根”字,作名词的本义是“树根”,因为树根是长条形的,所以“根”作量词时被引申为修饰长条形的东西。也因为“根”的本义是“树根”,它又通常表示比较硬、粗且立体感很强,具有长宽高的物体,像“木棒、粉笔”等。更是因为“根”的本义是“树根”,所以大部分植物都用“根”为量词,像“黄瓜、玉米、葱”等。
  量词与情感
  汉语量词还能表达某种非常细腻的情感。这种情感除了词语意义上的褒贬之外,另有游离于词语意义之外的色彩意义,例如从态度上来说有爱恶之分,从情调上来分有雅俗之别等。如“一片光明”中,“片”表现出喜爱欢乐的感情;又如“这一小撮坏蛋”“这一窝没有一个好货”,“撮”“窝”表现出厌恶、憎恨的感情。再如“一幅丝绣”“一块(条)墨”“一个(块)砚台”“一张邮票”与“一帧丝绣”“一锭墨”“一方砚台”“一枚邮票”,前后两组所表述的事物相同,比较一下,前面一组的几个量词是通俗用法,显得一般化,后面一组的几个量词带有明显的欣赏性。
  再如“个”和“位”是两个意义相近的量词,但在运用中它们所表现出的感情色彩却很不同。“一位学者”显示出了一种对学者尊敬的态度,而“一个学者”则没有感情色彩或在一定的语境下还含有贬义。我们通常说“一个小偷”,如果说“一位小偷”就很不合适了。像“帮、伙、群、批”这样近义的量词,在形容人时,前两个通常含有贬义色彩,如“一帮强盗、一伙歹徒”等;“群”比较中性,如“围了一群人”;而“批”则通常含有褒义,像“一批学者、一批代表”等。这些意义相近而感情色彩不同的量词如若混用,也会令人啼笑皆非。
  差不多每个汉语量词都深植于汉民族深刻的历史文化传统中,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复杂含义。我们自小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长大,虽然很多人不知道它们产生和演变的渊源,但这丝毫不影响你我正确使用这些量词。
其他文献
【课文分析】  刚上初一,同学们进入了全新的学习时段,教材在第一篇就选了《散步》这篇散文,小草老师以为是极好的,因为这篇课文可以让我们学到最重要的一条写作技巧,那就是在极寻常的小事中发现极重要的人生道理。  散步,这事太平常了,太没有故事性了,似乎根本没有什么可写的地方,我们倒要看看作者能翻出什么花儿来!果然,直到结尾,这个故事都很平淡,即使是到了高潮的时候,也不过是“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
期刊
十二三岁,正值青春年华,迈入中学的我们,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改变。忽然之间,我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儿时的漫画、故事已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此时我们渴望获取更多的知识,于是阅读便成了我们形影不离的伙伴。  中学伊始,有些同学从小学的幼稚中走出,更加渴望读书,但急于求成,一下弄来一大堆书,不分类别,囫囵吞枣!结果适得其反,没有真正领略阅读的魅力,反而让自己对阅读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  我们班有位女生就属于这
期刊
天边惊起的大雁  大声地向将士们通报  狡猾的敌军首领  趁着乌云遮月  正悄悄逃跑  嗒嗒的马蹄声中  将士们亮开了嗓门  呦嗬嗬——  追呀追呀——  箭将离弦时  纷纷扬扬的大雪  炸开在浩瀚的天空  镀亮了将士们挥舞的弓刀  雪花飞翔  雪花降落  雪中道路被覆盖、被延长  深深的马蹄印  串起了通向敌营的音响
期刊
夜已深,月更明。窗外凝霜,屋内茶香,两位老师欣然品茗,聊起了月与故乡。  诗仙吟月  周:最近你在读什么?  温:偶尔翻翻《唐诗三百首》。  周:不错,不错。我觉得唐诗中,思乡的诗写得最多也最好。  温:哦?何以见得?  周:你看,好多写望月思乡的,各有各的特点。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最简单,流传也最广。  温:你知道这首诗的背景吗?  周:
期刊
中考作文考核是对初中三年作文训练的一次综合性检测,是对初中三年写作学习能否达到《课标》要求的一次集中考查。中考作文55分(不含卷面分),占总分的三分之一还多,作文写好了,语文考试就基本不会存在不及格的情况。因此,作文复习是中考语文复习的重中之重。  作文复习虽然困难,但也不是毫无章法。我们可以化无形为有形,化茫然无绪为有章可循,针对作文阅卷“一类文”的评分标准,寻找一些技巧和方法。  安徽省中考作
期刊
【主讲老师】小草老师  【本期课文】人教版语文教材四下《父亲的菜园》、人教版六下《桃心花木》、人教版七上《植树的牧羊人》等。  【本期主题】杜绝空讲大道理的作文陋习,学会用讲故事的方法让人明白大道理。  【课文分析】孩子们最讨厌空洞的大道理,同样,没有一篇好文章是空洞地讲大道理的。我们的课本中有许多好的范文教我们怎样讲故事,让读者从一个个好故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作者的观点和认识。  《父亲的菜园》中
期刊
因为喜欢看书,我爱上了倾听四季的雨;  因为喜欢听雨,我四季都沐浴于书雨中。(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你做得好)  ——题记(别样的开头,我欣赏)  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漫步在春雨中,我翻开了唐诗诗选,盈盈的书墨香就让我如痴如醉了。(起句是南宋朝诗句,假如换个唐朝的诗句会好许多)  “韶光开令序,淑气动芳年”,去读那大唐王朝的国泰民安(起句用开创大唐盛世的李世民的句子,了不起);
期刊
弓不被拉弯,箭便无法射出;稻秸不被压弯,它便不会饱满。同样,人不会弯腰,便无法体会弯腰的哲学。(小作者起笔用了“兴”的手法,各位小看官,你知道“兴”吗?——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如今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如贺敬之写的《回延安》中的“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先写羊羔跪
期刊
晴朗的午后,端上一杯香茗,在缕缕轻雾中捧起一本书,细细品读书中的一字一句。茶香温润,书香馥馥。阳光温柔钝重地洒下,伴着书内文字的跌宕起伏,融成慵懒的时光,酿成悠长的记忆。仅仅如此就十分美好。(流畅的文字,优美的画面)  阶前梧叶已秋声  (希望读者都知道这句来自朱熹的《劝学诗》)  在书香的熏陶下,时间过得飞快,我已由当年那个懵懂的孩童成长为少年,生活、学习上的困难也接踵而至,我迷茫,我无助,我渴
期刊
[1]  周日的下午,陈君躺在床上花了三十分钟,从网上寻找了一张一个长发女孩站在夕阳下、仰头望着天空的精致图片。这是美术老师布置的周末作业——选一张你心目中最美的图片,并说出你认为美的理由。  此刻的窗外,城市的夕阳也席卷而来,陈君透过小窗户的一角能看到染红的天空。但这近在咫尺的美景并没有引起陈君的兴趣,就算夕阳的时间再短暂,她也可以从之后的同城博客上看到许多摄影师分享的美景。此刻,她的两只眼睛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