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广告,辞书解释说:“向公众介绍商品,报道服务内容或文艺节目等的一种宣传方式。”也就是说,广告作为传播商品信息的媒体,是卖方向买方的“暗送秋波”。现把古今名人“大吃大喝”后写的“广告诗”简介如下,以飨读者。
五代时,有一张道士路过湖南武陵(今常德)的颇有名气的崔氏酒家时,痛饮该酒家的美酒后赞不绝口,并欣然在墙壁上题诗曰:“武陵城里崔家酒,地上应无天上有。云游道士饮一斗,醉卧白云深洞口。”此后一传十,十传百,“自是沽酒者愈众”。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被贬为黄州(今属湖北)任团练副使后,见当地百姓不吃肥肉,便自己清炖制作,并写《食肉歌》广为宣传,诗曰:“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经他这么一提倡,许多人便都模仿试制,使这种食品成了流传至今而且被人赞美的“东坡肉”。
后来苏轼贬官到海南儋县时,常去品尝一位卖饼老妇人炸的叫做“环饼”的油饼,还为之写了一首诗,诗曰:“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苏东坡写诗本意恐非为人做广告,但卖饼的老妇人却把他写的诗高悬店前,是尊敬,又是炫耀,客观上发挥了诗的广告效应,使她的油饼生意越做越兴隆。
南宋大诗人陆游活到八十五岁,有“寿星诗翁”之美誉。陆游特别爱喝河南淮阳的宛丘粥,认为此粥长期食用可以长寿,于是就写了一首题为《食粥诗》的诗来赞扬,诗曰:“世人个个学长年,长悟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因为有了这首“广告诗”,使“宛丘粥”至今仍然四海名扬。
北宋诗人黄庭坚贬居四川宜宾后,因“喝”当地的名酒“荔枝绿”(即现今的五粮液)时感到此酒“好喝”,故就写了一首题为《荔枝绿颂》的诗,诗曰:“王墙东之美酒,得妙用于六物。三危露以为味,荔枝绿以为色。衰白头而投裔,每倾家以继酌。忘螭魃之躞触,见醉乡之城廓。”诗中的“得妙用于六物”写的是此酒是用六种原料酿制而成的;“每倾家以继酌”,是说就是倾家荡产也要继续喝他几杯。此诗极力赞美了“荔枝绿”,堪称是一首绝妙的广告诗。
有一次,明太祖朱元璋品尝了喜鱼麻糖后,感到甜、脆、酥、香,味道极佳。因而诗兴大发,口占一绝曰:“形似玉梳白似雪,薄如蝉翼甜似蜜。难得世上一佳品,喜鱼麻糖传美名。”因此使喜鱼麻糖名聲鹊起,六百年来盛销不衰,并曾多次在国内外博览会上荣膺金奖。
清代道光年间,诗人杨静亭“吃”了浙江绍兴产的“水晶糕”后,感到此食品“太好吃”了,于是就为“水晶糕”写了一首广告诗,诗曰:“绍兴品味制来高,江米桃仁软若膏;甘淡养脾疗胃弱,进场宜买水晶糕。”这首广告诗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押韵,语言明快,节奏感强,使人们在了解产品性能的同时,也获得了审美享受。他还写有一首题为《冰奶酪》的诗,诗曰:“闲来街头啖一瓯,琼浆满饮润歌喉。觉来下咽如脂滑,寒沁心脾爽似秋。”虽然诗人不是专为推销此食品而写了这首广告诗,但用诗歌赞美糕甜酪香来鼓励消费,确实起了招徕生意的广告效益。
1940年的某一天,广西桂林的一个川菜馆开张时,著名作家端木蕻良被请来品尝了一番后,先在门外高悬了一则灯谜作广告。谜面是“文”,打《红楼梦》人名一。猜中者的奖励是一桌丰盛的川菜和灯谜作者的亲笔题诗。结果,灯谜被一位名叫陈开端的猜中。谜底是“晴雯”,“晴”则无雨,“雯”字无上面的“雨”就是“文”。当时,端木蕻良的亲笔题诗是“未到巫山已有情,空留‘文’字想虚名。可怜一夜潇湘雨,撒上芙蓉便是乡。”此事一时被传为美谈,该川菜馆也因此而招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顾客。
1950年夏季的一天,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唱完戏后与同事到新开的川菜馆“峨嵋酒家”吃饭。他点了一份宫保鸡丁。厨师得知是为梅兰芳点名的菜品,就为如何迎合梅老板清淡的口味动起了脑筋。片刻,一盘酸甜微辣的宫保鸡丁被端到了梅兰芳面前,梅兰芳吃后赞口不绝,之后十年一直光顾峨嵋酒家,并且在十周年庆典之际,提笔作诗曰:“峨嵋灵秀落杯盏,醉饱人人意未阑。应时识清培育广,良庖能事也千般。”时至今日,梅兰芳的题诗在峨嵋酒家依然随处可见,峨嵋酒家也因此名声大噪。
1962年11月24日,大文豪郭沫若参观南海普陀寺时,在午宴上的“边吃边喝”中,郭沫若看了法师拿来的一张菜单后,把各道菜名略作修改、排列,编成了一首诗,诗曰:“一层腐皮红腊面筋,腐竹酥白碧青,南米粉玉翠花生。半月沉江长生果,酸卤菠萝,甜炸酥酡,三杯茅台,醉得不亦乐乎?”因此诗属“顺口溜”的性质,故使在场人都捧腹大笑。饭后,诗兴大发的郭沫若又泼墨挥毫写下了一首五言律诗,诗曰:“我自舟山来,普陀又普陀。天然林壑好,深憾题名多。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窝。三杯通大道,五老意如何?”由于郭沫若的题诗,使南海普陀寺的素斋从那以后远近闻名。
有一年,当代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参观山西汾酒厂时,品尝了“汾酒”后,为“汾酒”写了一首广告诗,诗曰:“宝泉佳酿天下闻,车似流水人如云。古今酒家谁最好,众望所归杏花村。红杏枝头春意闹,清明时节柳色新。返老还童须一醉,牛背短笛唱乡音。”
诗坛泰斗臧克家先生在他八十岁高龄之时,品尝家乡送来的美酒,一度勾起了老人家对孩提时代幸福的回忆,并为家乡的“景芝酒”写了一首“广告诗”,诗曰:“儿时景芝酒名扬,长辈贪杯我闻香,佳酿声高人已老,沾唇不禁念故乡。”多么洒脱清丽的诗文。
五代时,有一张道士路过湖南武陵(今常德)的颇有名气的崔氏酒家时,痛饮该酒家的美酒后赞不绝口,并欣然在墙壁上题诗曰:“武陵城里崔家酒,地上应无天上有。云游道士饮一斗,醉卧白云深洞口。”此后一传十,十传百,“自是沽酒者愈众”。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被贬为黄州(今属湖北)任团练副使后,见当地百姓不吃肥肉,便自己清炖制作,并写《食肉歌》广为宣传,诗曰:“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经他这么一提倡,许多人便都模仿试制,使这种食品成了流传至今而且被人赞美的“东坡肉”。
后来苏轼贬官到海南儋县时,常去品尝一位卖饼老妇人炸的叫做“环饼”的油饼,还为之写了一首诗,诗曰:“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苏东坡写诗本意恐非为人做广告,但卖饼的老妇人却把他写的诗高悬店前,是尊敬,又是炫耀,客观上发挥了诗的广告效应,使她的油饼生意越做越兴隆。
南宋大诗人陆游活到八十五岁,有“寿星诗翁”之美誉。陆游特别爱喝河南淮阳的宛丘粥,认为此粥长期食用可以长寿,于是就写了一首题为《食粥诗》的诗来赞扬,诗曰:“世人个个学长年,长悟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因为有了这首“广告诗”,使“宛丘粥”至今仍然四海名扬。
北宋诗人黄庭坚贬居四川宜宾后,因“喝”当地的名酒“荔枝绿”(即现今的五粮液)时感到此酒“好喝”,故就写了一首题为《荔枝绿颂》的诗,诗曰:“王墙东之美酒,得妙用于六物。三危露以为味,荔枝绿以为色。衰白头而投裔,每倾家以继酌。忘螭魃之躞触,见醉乡之城廓。”诗中的“得妙用于六物”写的是此酒是用六种原料酿制而成的;“每倾家以继酌”,是说就是倾家荡产也要继续喝他几杯。此诗极力赞美了“荔枝绿”,堪称是一首绝妙的广告诗。
有一次,明太祖朱元璋品尝了喜鱼麻糖后,感到甜、脆、酥、香,味道极佳。因而诗兴大发,口占一绝曰:“形似玉梳白似雪,薄如蝉翼甜似蜜。难得世上一佳品,喜鱼麻糖传美名。”因此使喜鱼麻糖名聲鹊起,六百年来盛销不衰,并曾多次在国内外博览会上荣膺金奖。
清代道光年间,诗人杨静亭“吃”了浙江绍兴产的“水晶糕”后,感到此食品“太好吃”了,于是就为“水晶糕”写了一首广告诗,诗曰:“绍兴品味制来高,江米桃仁软若膏;甘淡养脾疗胃弱,进场宜买水晶糕。”这首广告诗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押韵,语言明快,节奏感强,使人们在了解产品性能的同时,也获得了审美享受。他还写有一首题为《冰奶酪》的诗,诗曰:“闲来街头啖一瓯,琼浆满饮润歌喉。觉来下咽如脂滑,寒沁心脾爽似秋。”虽然诗人不是专为推销此食品而写了这首广告诗,但用诗歌赞美糕甜酪香来鼓励消费,确实起了招徕生意的广告效益。
1940年的某一天,广西桂林的一个川菜馆开张时,著名作家端木蕻良被请来品尝了一番后,先在门外高悬了一则灯谜作广告。谜面是“文”,打《红楼梦》人名一。猜中者的奖励是一桌丰盛的川菜和灯谜作者的亲笔题诗。结果,灯谜被一位名叫陈开端的猜中。谜底是“晴雯”,“晴”则无雨,“雯”字无上面的“雨”就是“文”。当时,端木蕻良的亲笔题诗是“未到巫山已有情,空留‘文’字想虚名。可怜一夜潇湘雨,撒上芙蓉便是乡。”此事一时被传为美谈,该川菜馆也因此而招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顾客。
1950年夏季的一天,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唱完戏后与同事到新开的川菜馆“峨嵋酒家”吃饭。他点了一份宫保鸡丁。厨师得知是为梅兰芳点名的菜品,就为如何迎合梅老板清淡的口味动起了脑筋。片刻,一盘酸甜微辣的宫保鸡丁被端到了梅兰芳面前,梅兰芳吃后赞口不绝,之后十年一直光顾峨嵋酒家,并且在十周年庆典之际,提笔作诗曰:“峨嵋灵秀落杯盏,醉饱人人意未阑。应时识清培育广,良庖能事也千般。”时至今日,梅兰芳的题诗在峨嵋酒家依然随处可见,峨嵋酒家也因此名声大噪。
1962年11月24日,大文豪郭沫若参观南海普陀寺时,在午宴上的“边吃边喝”中,郭沫若看了法师拿来的一张菜单后,把各道菜名略作修改、排列,编成了一首诗,诗曰:“一层腐皮红腊面筋,腐竹酥白碧青,南米粉玉翠花生。半月沉江长生果,酸卤菠萝,甜炸酥酡,三杯茅台,醉得不亦乐乎?”因此诗属“顺口溜”的性质,故使在场人都捧腹大笑。饭后,诗兴大发的郭沫若又泼墨挥毫写下了一首五言律诗,诗曰:“我自舟山来,普陀又普陀。天然林壑好,深憾题名多。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窝。三杯通大道,五老意如何?”由于郭沫若的题诗,使南海普陀寺的素斋从那以后远近闻名。
有一年,当代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参观山西汾酒厂时,品尝了“汾酒”后,为“汾酒”写了一首广告诗,诗曰:“宝泉佳酿天下闻,车似流水人如云。古今酒家谁最好,众望所归杏花村。红杏枝头春意闹,清明时节柳色新。返老还童须一醉,牛背短笛唱乡音。”
诗坛泰斗臧克家先生在他八十岁高龄之时,品尝家乡送来的美酒,一度勾起了老人家对孩提时代幸福的回忆,并为家乡的“景芝酒”写了一首“广告诗”,诗曰:“儿时景芝酒名扬,长辈贪杯我闻香,佳酿声高人已老,沾唇不禁念故乡。”多么洒脱清丽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