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旅游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新型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延伸和渗透,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必然性产物,是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农业旅游既承载着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又拓宽了旅游发展的新领域。探索农业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可以在客观倒逼地方政府和农民等各类经营主体共同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美化貌、绿化道路、净化环境,农业旅游发展的过程,也是弘扬传统耕读文明,不断丰富提高乡村文化内涵的过程,必将极大地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从而形成较为客观全面的认识和对策建议,对指导科技农业与农业旅游持续进步、引导乡村地区积极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农业旅游;一体化;发展;对策
一、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扶持作用
为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和繁荣,在当前农业农村仍为发展短板的情况下,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意味着尽一切可能促进要素、资源、公共服务等向农村倾斜。在农业旅游开发过程中要秉持一种可持续开发理念;这就要求发展农业旅游要因地制宜,依托当地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引导农业旅游有序开发,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战略,加大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发展旅游业;可以借鉴旅游农业较发达国家的经验,构建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农业旅游管理体制,完善市场管理,提高服务意识和行政效能,建立统一有效的旅游管理机制,提高管理实效。成立农业旅游协会,发挥协会的自律、监督和服务作用。
二、增强农业旅游的产业带动功能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局,政府要强化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導向,让优先发展农村农业的政策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优先得到落实:要进一步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渗透发展,培育更多的农业旅游产业主体,激发和增强产业主体的活力,大力推进农旅一体化,深度开发农事体验性旅游活动,培育篱园采摘、特色民宿、农庄度假等旅游业态,推动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向旅游商品转化,让村民成为旅游发展的参与者、收益者。同时,为了鼓励各种投资主体投资农业旅游的开发和建设,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在税收、贷款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降低农业旅游投资项目建设与经营成本,明确农业旅游投资项目的收入构成的多元性,努力创新旅游招商引资机制,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多方吸引外资和民间资金,还可以通过多种所有制形式吸纳社区农民、乡镇企业、大企业和集团的闲置资金。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农业旅游的导向性投入,坚持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社会资金为主体,建立农业旅游发展基金,对重点项目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或补贴,支持重点项目相关配套的农业生产景点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建设。
三、注重挖掘农业旅游产品并与农村其他工作相结合
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不能只停留在“春天看花、秋天收果”的传统低层次上,更要注意在产品项目中灌注民俗风情,对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进行挖掘和整合,如以厕所革命驱动乡村旅游服务供给的变革,补齐影响乡村文明和群众生活质量的“短板”,以产业升级推进乡村生产方式的变革,让农耕文明在乡村旅游中创造新的价值;以“文化交流”促进乡村生活方式的转变只要我们注重乡村旅游的提档升级,就能推进乡村旅游变革。其次将农业旅游与国家大力推进的农村其他工作相结合,如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通过将乡村旅游与农村其他工作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整合资源,弥补农村发展资金等资源的匮乏,对农村发展有利于形成更大效应;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农村工作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有利于形成农村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
四、推动当地社会及经济结构的变迁
旅游产业作为高度关联的经济型产业,能够带动市场需求,树立地区整体形象,带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及新观念流,从而带动相关部门及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因此在扶贫方面具有其他产业所没有的优势。这一点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已得到验证,在落后的贫困地区,它也可以作为脱贫致富的捷径。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将扶贫政策与生态旅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游客的旅游消费使当地的土特产品得以外销,并伴随游客走向国内外大市场。同时,农副业、养殖业、加工业和第三产业都可纳入旅游服务的轨道上来,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产业链。其次,旅游业因其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点,能够为贫困地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能够提供给当地居民相当多的低技能工作,从而解决贫困地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此外,通过发展农业旅游可加强地区与外界的交流,能增进了解并促进招商引资。
五、健全农业旅游服务体系
旅游活动包括旅游者的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每个要素都与相应的旅游供给相联系。无论是基本旅游供给还是辅助性旅游供给,本身就是一定的旅游服务,也就存在着如何有效、合理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和改造、革新现有旅游设施的问题。要通过科学规划使区域内旅游景区、景点与各项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之间在数量、质量上供求一致,增加协调性;树立旅游资源永续利用与和谐发展的观念,把旅游资源开发同生态环境建设紧密结合,把旅游规模扩大同旅游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实现旅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同增长。
六、实现乡村区域旅游资源共享
实施乡村区域旅游合作需要建立统一、有效的旅游协作机制,各乡村区域旅游部门通过共同协商确定统一的协作行动纲领,制定统一的旅游合作实施规则以及协调、解决问题的办法时,要注意与乡村区域内特别是周边旅游目的地之间的衔接,着力解决一些阻碍优势发挥的瓶颈问题,比如接待设施的完善、交通线路、出发抵达时间的衔接、设备的适应和对接、通信的沟通等,并共同建立旅游信息数据库、互联信息网络,加强信息交流,实现信息共享,促进协作乡村区农业旅游业的共同发展,最终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詹 玲 《发展休闲农业若干问题的研究》[J].200909(82-87)
[2]本书编委会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借鉴》[J].2008
[3] 罗 凯 农业旅游的形成与发展<<美丽乡村之农业旅游》[J].2017(27)
作者简介
杜娟(1986.5月),女,贵州省贵阳市,中共贵阳市乌当区委党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作者单位:中共贵阳市乌当区委党校)
关键词:农业旅游;一体化;发展;对策
一、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扶持作用
为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和繁荣,在当前农业农村仍为发展短板的情况下,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意味着尽一切可能促进要素、资源、公共服务等向农村倾斜。在农业旅游开发过程中要秉持一种可持续开发理念;这就要求发展农业旅游要因地制宜,依托当地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引导农业旅游有序开发,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战略,加大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发展旅游业;可以借鉴旅游农业较发达国家的经验,构建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农业旅游管理体制,完善市场管理,提高服务意识和行政效能,建立统一有效的旅游管理机制,提高管理实效。成立农业旅游协会,发挥协会的自律、监督和服务作用。
二、增强农业旅游的产业带动功能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局,政府要强化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導向,让优先发展农村农业的政策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优先得到落实:要进一步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渗透发展,培育更多的农业旅游产业主体,激发和增强产业主体的活力,大力推进农旅一体化,深度开发农事体验性旅游活动,培育篱园采摘、特色民宿、农庄度假等旅游业态,推动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向旅游商品转化,让村民成为旅游发展的参与者、收益者。同时,为了鼓励各种投资主体投资农业旅游的开发和建设,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在税收、贷款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降低农业旅游投资项目建设与经营成本,明确农业旅游投资项目的收入构成的多元性,努力创新旅游招商引资机制,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多方吸引外资和民间资金,还可以通过多种所有制形式吸纳社区农民、乡镇企业、大企业和集团的闲置资金。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农业旅游的导向性投入,坚持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社会资金为主体,建立农业旅游发展基金,对重点项目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或补贴,支持重点项目相关配套的农业生产景点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建设。
三、注重挖掘农业旅游产品并与农村其他工作相结合
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不能只停留在“春天看花、秋天收果”的传统低层次上,更要注意在产品项目中灌注民俗风情,对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进行挖掘和整合,如以厕所革命驱动乡村旅游服务供给的变革,补齐影响乡村文明和群众生活质量的“短板”,以产业升级推进乡村生产方式的变革,让农耕文明在乡村旅游中创造新的价值;以“文化交流”促进乡村生活方式的转变只要我们注重乡村旅游的提档升级,就能推进乡村旅游变革。其次将农业旅游与国家大力推进的农村其他工作相结合,如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通过将乡村旅游与农村其他工作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整合资源,弥补农村发展资金等资源的匮乏,对农村发展有利于形成更大效应;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农村工作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有利于形成农村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
四、推动当地社会及经济结构的变迁
旅游产业作为高度关联的经济型产业,能够带动市场需求,树立地区整体形象,带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及新观念流,从而带动相关部门及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因此在扶贫方面具有其他产业所没有的优势。这一点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已得到验证,在落后的贫困地区,它也可以作为脱贫致富的捷径。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将扶贫政策与生态旅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游客的旅游消费使当地的土特产品得以外销,并伴随游客走向国内外大市场。同时,农副业、养殖业、加工业和第三产业都可纳入旅游服务的轨道上来,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产业链。其次,旅游业因其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点,能够为贫困地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能够提供给当地居民相当多的低技能工作,从而解决贫困地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此外,通过发展农业旅游可加强地区与外界的交流,能增进了解并促进招商引资。
五、健全农业旅游服务体系
旅游活动包括旅游者的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每个要素都与相应的旅游供给相联系。无论是基本旅游供给还是辅助性旅游供给,本身就是一定的旅游服务,也就存在着如何有效、合理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和改造、革新现有旅游设施的问题。要通过科学规划使区域内旅游景区、景点与各项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之间在数量、质量上供求一致,增加协调性;树立旅游资源永续利用与和谐发展的观念,把旅游资源开发同生态环境建设紧密结合,把旅游规模扩大同旅游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实现旅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同增长。
六、实现乡村区域旅游资源共享
实施乡村区域旅游合作需要建立统一、有效的旅游协作机制,各乡村区域旅游部门通过共同协商确定统一的协作行动纲领,制定统一的旅游合作实施规则以及协调、解决问题的办法时,要注意与乡村区域内特别是周边旅游目的地之间的衔接,着力解决一些阻碍优势发挥的瓶颈问题,比如接待设施的完善、交通线路、出发抵达时间的衔接、设备的适应和对接、通信的沟通等,并共同建立旅游信息数据库、互联信息网络,加强信息交流,实现信息共享,促进协作乡村区农业旅游业的共同发展,最终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詹 玲 《发展休闲农业若干问题的研究》[J].200909(82-87)
[2]本书编委会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借鉴》[J].2008
[3] 罗 凯 农业旅游的形成与发展<<美丽乡村之农业旅游》[J].2017(27)
作者简介
杜娟(1986.5月),女,贵州省贵阳市,中共贵阳市乌当区委党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作者单位:中共贵阳市乌当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