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叮叮当当,小巷悠长……
不用探头看,就知道准是卖豆花的来了。说也奇了。据母亲讲,过去,漳州一带,卖豆花的人,挑着豆花担,走街串巷,不用吆喝,只需一只手的手指夹着瓷碗、瓷匙,一摇晃,一碰撞,就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招引顾客,每每这时,楼里就飞出几个快乐的小毛孩,攥着钱,拎着碗,领了大人之命,直奔那担而去……
到我记事时,豆花就设点摆摊了,来了客人,摊主就掀起瓷缸的木盖,拿一把铜勺,将浮在豆花表面的水珠捞起泼掉,舀出白花花、粉嫩嫩的豆花,拌人透亮的粉丝加以熬制的骨汤,滴上酱油,洒上味精,又有那细心的摊主将油葱、菜脯切得细细碎碎,吃时随着豆花粉丝一滑人肚……思念就从这一碗一毛几分钱的美味开始。记得,冬日的下午,盼啊,放学了,快快地来上一碗,热热地吃了下去,“风卷残云”,那个舒服!不过瘾,怎么办?我们几个凑在一起商量,咸了就加汤,淡了就加盐,校门口那个慈眉善目的老婆婆,任着我们添了又添,一毛钱吃出几大碗……
这样的小摊,鲜活在我的记忆,遍布漳州的街巷,多少年了不变,却又悄悄地改变,忽然案头多出各色卤料,香肠、粉肉、卤蛋、猪肺、豆干,味儿更足,摊儿更旺……林荫树下,你会常常见到一个勤快的妇人,一辆简朴的推车,车上锅碗盂盆,热气腾腾。每每,客人来不及放好车子就先喊“阿香”或是“阿芬”,“来一碗”!也难怪,慢一步,人就满了,先到的,捧着碗,得胜似的在你面前香飘而过,你只好挤到摊前,心急地看着“阿香”、“阿芬”们麻利地将一勺勺豆花轻扣在碗里,又飞快地将一把把芫荽末,芹菜丁、虾米碎飘洒在汤上,你听着“阿香”和人熟络地招呼:“要哪样,卤大肠、咸猪肺、脆笋干?”又亲热地唤着,“下一个,到你了!”你的肚子啊,早已唱起了空城计……
就这么着,豆花伴我走过好些年,成了我日日不变的早点。每天,我都到小区边的豆花摊,吃上一碗清鲜爽滑的咸豆花。真巧,这个摊主也叫“阿香”,却又与众“阿香”格外不同。那些“阿香”呢,将豆花制好后就装进大瓷缸,外层保温,吃时盛出,这个阿香,却是将豆花舀出后连同粉丝送到小炉上,咕咕冒泡,滚开,才加汤放料,浇上自家特制的辣酱,五色缤纷,吃着喷啧烫嘴呀,闻着阵阵浓香……可惜,人秋来小区前修了条大道,大道通了,小吃却撤了,听说,那儿,要改成街心公园……
又是一个秋晨,我远远望见大道边,一临街的店面新开张,人头攒攒,近了一看,赫然几个大字:“阿香豆花店”。豆花摊旧貌换新颜,果真不同凡响:靠墙,一色的红桌绿椅;店员,一色的蓝裙白衣,整洁光鲜,颇有些麦当劳肯德基的做派;一坐下,就有人来招呼,一点好,就等着人送来……奇怪,老板不是阿香,柜台上一对年轻夫妇吆喝着,忙碌着,男的眉眼和阿香几分相似,是儿子儿媳吧?我正琢磨着,看到阿香怯怯地立在穿梭的店员间,不知干啥好,走向豆浆机,好奇地摸摸,却惹来儿媳慌忙喊:“妈,别按!调好了!”想帮着盛碗豆花,刚捞起勺子,就有店员笑眯眯抢下:“您坐,有我们呢!”阿香转了几个圈,终于怅怅地走开。
豆花送来了,精致的瓷碗,玲珑的托盘,漂亮的小勺,我有些认不得了,舀一口,似乎,味道淡了点……
自那后,我好久没见到阿香。那店,倒也热闹,红火。渐渐的,大家喜欢了那里的干净齐整,渐渐的我也成了那里的常客,豆花是我永远的早点,虽然,我还念念不忘那粗的瓷碗,大的汤勺,长的茶几,矮的板凳……
秋天的傍晚,我走在这日日经过的大道,拐过街角,习惯地又一瞥,那辆熟悉的推车再也不见。街心公园里,绿草,长椅,老人,小孩,笑声,阿香也在里边。
不用探头看,就知道准是卖豆花的来了。说也奇了。据母亲讲,过去,漳州一带,卖豆花的人,挑着豆花担,走街串巷,不用吆喝,只需一只手的手指夹着瓷碗、瓷匙,一摇晃,一碰撞,就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招引顾客,每每这时,楼里就飞出几个快乐的小毛孩,攥着钱,拎着碗,领了大人之命,直奔那担而去……
到我记事时,豆花就设点摆摊了,来了客人,摊主就掀起瓷缸的木盖,拿一把铜勺,将浮在豆花表面的水珠捞起泼掉,舀出白花花、粉嫩嫩的豆花,拌人透亮的粉丝加以熬制的骨汤,滴上酱油,洒上味精,又有那细心的摊主将油葱、菜脯切得细细碎碎,吃时随着豆花粉丝一滑人肚……思念就从这一碗一毛几分钱的美味开始。记得,冬日的下午,盼啊,放学了,快快地来上一碗,热热地吃了下去,“风卷残云”,那个舒服!不过瘾,怎么办?我们几个凑在一起商量,咸了就加汤,淡了就加盐,校门口那个慈眉善目的老婆婆,任着我们添了又添,一毛钱吃出几大碗……
这样的小摊,鲜活在我的记忆,遍布漳州的街巷,多少年了不变,却又悄悄地改变,忽然案头多出各色卤料,香肠、粉肉、卤蛋、猪肺、豆干,味儿更足,摊儿更旺……林荫树下,你会常常见到一个勤快的妇人,一辆简朴的推车,车上锅碗盂盆,热气腾腾。每每,客人来不及放好车子就先喊“阿香”或是“阿芬”,“来一碗”!也难怪,慢一步,人就满了,先到的,捧着碗,得胜似的在你面前香飘而过,你只好挤到摊前,心急地看着“阿香”、“阿芬”们麻利地将一勺勺豆花轻扣在碗里,又飞快地将一把把芫荽末,芹菜丁、虾米碎飘洒在汤上,你听着“阿香”和人熟络地招呼:“要哪样,卤大肠、咸猪肺、脆笋干?”又亲热地唤着,“下一个,到你了!”你的肚子啊,早已唱起了空城计……
就这么着,豆花伴我走过好些年,成了我日日不变的早点。每天,我都到小区边的豆花摊,吃上一碗清鲜爽滑的咸豆花。真巧,这个摊主也叫“阿香”,却又与众“阿香”格外不同。那些“阿香”呢,将豆花制好后就装进大瓷缸,外层保温,吃时盛出,这个阿香,却是将豆花舀出后连同粉丝送到小炉上,咕咕冒泡,滚开,才加汤放料,浇上自家特制的辣酱,五色缤纷,吃着喷啧烫嘴呀,闻着阵阵浓香……可惜,人秋来小区前修了条大道,大道通了,小吃却撤了,听说,那儿,要改成街心公园……
又是一个秋晨,我远远望见大道边,一临街的店面新开张,人头攒攒,近了一看,赫然几个大字:“阿香豆花店”。豆花摊旧貌换新颜,果真不同凡响:靠墙,一色的红桌绿椅;店员,一色的蓝裙白衣,整洁光鲜,颇有些麦当劳肯德基的做派;一坐下,就有人来招呼,一点好,就等着人送来……奇怪,老板不是阿香,柜台上一对年轻夫妇吆喝着,忙碌着,男的眉眼和阿香几分相似,是儿子儿媳吧?我正琢磨着,看到阿香怯怯地立在穿梭的店员间,不知干啥好,走向豆浆机,好奇地摸摸,却惹来儿媳慌忙喊:“妈,别按!调好了!”想帮着盛碗豆花,刚捞起勺子,就有店员笑眯眯抢下:“您坐,有我们呢!”阿香转了几个圈,终于怅怅地走开。
豆花送来了,精致的瓷碗,玲珑的托盘,漂亮的小勺,我有些认不得了,舀一口,似乎,味道淡了点……
自那后,我好久没见到阿香。那店,倒也热闹,红火。渐渐的,大家喜欢了那里的干净齐整,渐渐的我也成了那里的常客,豆花是我永远的早点,虽然,我还念念不忘那粗的瓷碗,大的汤勺,长的茶几,矮的板凳……
秋天的傍晚,我走在这日日经过的大道,拐过街角,习惯地又一瞥,那辆熟悉的推车再也不见。街心公园里,绿草,长椅,老人,小孩,笑声,阿香也在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