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语文教学亟待打开教室的大门,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進课堂。联系生活进行基本训练,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学人做人。“不关心广大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存在与生活脱节的弊端,使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味。
一、教育改革必须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
教育方式的改革是教育系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它是多维度的,是教育系统内各要素都要更新与发展的变化。简单的说,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完成由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及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转变。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观念,又是一种教育模式,其实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为教育模式实质上就是具有实际操作功能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人们形成的关于教育的比较稳定的世界观,是教育目的和手段、内容和方法的主体。教育观念主要有四大功能:(1)对特定集团的教育主张、教育秩序、教育行为加以正当化、普遍化、社会化;(2)使与自己集团对立的教育观念解体;(3)使教育诸要素在统一的整体各尽其能;(4)赋予教育者以使命感。教师观念具有一般导向功能,在教育、教学中占据指导者地位,素质教育观是与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根本对立的。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是在社会“升学热”中自发形成的,这种教育观念只见人,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一切以考试作为指挥棒,引导学生“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死追分数”;相反,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它重视素质,需要培养什么样的素质就教什么,怎样教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就怎么教,一切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二、深入思考生活
联系生活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生活、实际体验生活。对生活的思考涉及方方面面,可以是关于社会人生的问题,可以是自己身边的琐事,也可以是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例如我教《最后一次演讲》这课时结合讲演本身的特点,使自己和学生能够进入角色,体验作者沉重悲愤、激昂慷慨的情绪,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受到感染,也对当时的情境有一种彻底的理解和认识。教《俭以养德》一文时,从道德品质的高度摆事实、讲道理,阐述了提倡节俭的观点。这样联系生活,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变难为易,而且便于抓住机会进行思想教育,能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三、构建师生互动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排斥一切课外活动,忽视了劳动职业训练;以传授课本知识为惟一目的,忽视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
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最终要被社会所淘汰。
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要为学习过程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现意义学习(即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而不是机械记忆)。显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完全是认知的主体,学习强调的不再是对知识的记忆,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从教师处联系社会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信息能力。在我国,对于那些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还不够完备的广大学校和地区来说,实现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学习模式尚有困难;而且,构建主义特别强调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忽视了接受学习。根据奥苏贝尔的理论,发现学习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获得的只是初级概念,因此,并非适合于所有课程的学习,而接受学习仍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点:接受学习不同于机械学习,它同样可以实现意义学习,学习结果到底是意义的还是机械的,这要取决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以上只是简单地分析了师生关系互动在教学模式中的作用于方法。如何才能应用在现代教育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还应由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创造性地探索与开发。
总之,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使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使教育质量得以行之有效的提高。
一、教育改革必须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
教育方式的改革是教育系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它是多维度的,是教育系统内各要素都要更新与发展的变化。简单的说,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完成由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及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转变。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观念,又是一种教育模式,其实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为教育模式实质上就是具有实际操作功能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人们形成的关于教育的比较稳定的世界观,是教育目的和手段、内容和方法的主体。教育观念主要有四大功能:(1)对特定集团的教育主张、教育秩序、教育行为加以正当化、普遍化、社会化;(2)使与自己集团对立的教育观念解体;(3)使教育诸要素在统一的整体各尽其能;(4)赋予教育者以使命感。教师观念具有一般导向功能,在教育、教学中占据指导者地位,素质教育观是与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根本对立的。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是在社会“升学热”中自发形成的,这种教育观念只见人,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一切以考试作为指挥棒,引导学生“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死追分数”;相反,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它重视素质,需要培养什么样的素质就教什么,怎样教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就怎么教,一切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二、深入思考生活
联系生活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生活、实际体验生活。对生活的思考涉及方方面面,可以是关于社会人生的问题,可以是自己身边的琐事,也可以是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例如我教《最后一次演讲》这课时结合讲演本身的特点,使自己和学生能够进入角色,体验作者沉重悲愤、激昂慷慨的情绪,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受到感染,也对当时的情境有一种彻底的理解和认识。教《俭以养德》一文时,从道德品质的高度摆事实、讲道理,阐述了提倡节俭的观点。这样联系生活,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变难为易,而且便于抓住机会进行思想教育,能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三、构建师生互动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排斥一切课外活动,忽视了劳动职业训练;以传授课本知识为惟一目的,忽视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
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最终要被社会所淘汰。
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要为学习过程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现意义学习(即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而不是机械记忆)。显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完全是认知的主体,学习强调的不再是对知识的记忆,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从教师处联系社会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信息能力。在我国,对于那些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还不够完备的广大学校和地区来说,实现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学习模式尚有困难;而且,构建主义特别强调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忽视了接受学习。根据奥苏贝尔的理论,发现学习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获得的只是初级概念,因此,并非适合于所有课程的学习,而接受学习仍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点:接受学习不同于机械学习,它同样可以实现意义学习,学习结果到底是意义的还是机械的,这要取决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以上只是简单地分析了师生关系互动在教学模式中的作用于方法。如何才能应用在现代教育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还应由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创造性地探索与开发。
总之,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使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使教育质量得以行之有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