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蓝的眼睛》中两个黑人家庭的不同命运分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niyu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深刻关注黑人的身份和命运问题,谱写了白人文化霸权下黑人心灵迷失的悲剧。本论文通过对比小说中两个相似的黑人家庭对白人文化统治的不同反应,分析导致其截然不同命运的根源,探讨莫里森在作品中所传达的深刻意蕴。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 黑人 命运
  被誉为文坛“黑色旋风”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美国文学史上获此殊荣的唯一的黑人女性。其作品以恣意的想象力,诗意的语言关注非裔美国人的身份和命运问题。
  《最蓝的眼睛》是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也是其成名作,讲述了处于社会边缘的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悲剧故事。该作品因其独特的篇章结构,新颖的题材,多元的话语等受到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小说中出现的两个黑人家庭——主人公佩科拉所在的布里德洛夫一家和麦克蒂尔一家是本论文的关注焦点。通过分析两个背景相似的黑人家庭在白人文化霸权下的反应,分析造成其截然不同命运的原因,探讨美国少数族裔的身份危机和生存之道。
  一、生存的困境
  在美国社会,白人主流文化占有不可动摇的优势地位,白人至上的理念和以白为美的审美观念充斥着社会的每个角落,束缚压制着黑人的心灵。在《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克劳迪娅和弗里达等几个小女孩发现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大人们、大女孩们、商店、杂志、报纸、橱窗——全世界都一致认为所有的女孩儿都喜爱蓝眼珠、黄头发、粉皮肤的布娃娃。”此外,媒体,教育等文化传承要素与白人文化霸权实施共谋,渗透其价值观念,奴化黑人心理。《最蓝的眼睛》中保琳所醉心的好莱坞电影所描绘的尽是金发碧眼的白人以及梦想中的生活。小说引用的美国启蒙课本中“狄克-珍妮”的故事描述了一个甜蜜而美妙的家庭生活:一个小女孩住在一幢美丽的房子里,有慈祥的父母,可爱的猫狗相伴,還有朋友一起玩耍嬉戏。这其中高雅而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与黑人实际生活的贫穷卑微形成鲜明对比,具有强烈地误导性,对黑人的心灵造成侵蚀。就像成人的克劳迪娅追忆过去时所说:“我现在甚至认为那时整个国家的土地都对金盏菊怀有敌意。这片土壤不适合某些种类的花成长。它不给某些种子以滋养,它也不结某种果实。”这里作者用金盏菊来比喻被殖民被边缘化的整个黑人民族,土地象征了白人主宰的美国社会,生动地描述出了美国黑人生活的恶劣社会环境。
  二、迎合白人文化酿成的悲剧
  《最蓝的眼睛》中,主人公佩科拉所在的布里德洛夫一家代表了屈从、迎合白人强势文化的黑人群体。母亲波琳几乎全盘接受白人文化及审美标准,对其顶礼膜拜,相比于女儿佩科拉,她更加偏爱雇主家的白人女孩。在白人家庭做女佣的她无比艳羡白人美丽,清净的生活,排斥自己的黑人家庭。和丈夫孩子的家居生活成了“她一日中清晨和深夜的两个暗黑的边线”。父亲乔利从小被父母抛弃,心灵在种族歧视的残害下扭曲,最终人格分裂,做出了强奸自己女儿的暴行,直接导致了整个家庭的毁灭。年幼的佩科拉完全依赖别人来确定自身的价值,自认丑陋,自惭形秽,对于别人的欺侮和奚落忍气吞声。她把一切不公正的待遇都归于自己缺少一双蓝色的眼睛,因此将一切美好的愿望都寄托于能够拥有一双像秀兰·邓波儿那样美丽的蓝眼睛。最终,在遭到牧师的欺骗,父亲的强暴后,精神错乱,幻想自己拥有了梦寐以求的最蓝的眼睛,日日与自己私语,坠入了毁灭的深渊。
  三、固守本族文化的坚强生存
  小说中和佩科拉家庭截然不同的另一个家庭是麦克蒂尔一家,同样有着黑人血统,经济条件也同样拮据,然而这里却是一个温馨和睦,充满爱和友善的地方,家庭成员自尊,自爱,自强。当北方“水泥种植园”禁锢了乔利等许多人的心灵,母亲麦克蒂尔太太却还记得那些能作疗伤之药的黑人歌曲。从家中经常飘扬的这些黑人文化标志性象征的布鲁斯音乐中,他们汲取了力量,帮助心灵驱散痛苦。女儿克劳迪娅回忆说,“在妈妈充满喜怒哀乐的歌声里,伤心的往事不再令人心碎,反而使我相信:痛苦不仅可以忍受,还甜蜜蜜的。”母亲对于两个孩子的爱“粗糙”却满含真情,为孩子提供了精神支柱和温暖安定的避风港。父亲麦克蒂尔保有着黑人的自尊和自强,用自己坚实的臂膀守护着他们的小家庭,当弗里达受到家中房客亨利的骚扰时,父亲毫不犹豫地将其赶出门外,甚至要拿枪将其射杀。女儿克劳迪娅不盲从于白人的审美观念,对其提出强烈的质疑和反抗。对于金发碧眼的娃娃,她嗤之以鼻,通过肢解洋娃娃试图弄清其魅力所在。民族文化的滋养是美国黑人坚守自己身份的力量源泉,以上两个家庭的对比,反映了面对白人强势文化的两种选择:要么迎合白人文化走向迷失,要么坚守黑人文化完整生存。《最蓝的眼睛》反映了莫里森对美国黑人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注,通过两个黑人家庭命运的对比,作者试图唤醒她的黑人同胞,引导他们尊重和继承民族文化,坚持自我,抵抗白人文化的奴役,根植于本民族的沃土中去追寻自己的身份。
  参考文献:
  [1]唐小霞.《最蓝的眼睛》国内研究综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3):182-184.
  [2]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3.
  [3]王守仁,吴新云.白人文化冲击之下的黑人心灵——论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3):124-129.
  作者简介:曹晋芳,硕士,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其他文献
一个全新的钻井公司到底是何模样?贵刊2018年第17期刊登的报道《别样胜利石油工程》一文,所描写的环保施工、技术钻井、老井复查,让读者对钻井有了全新认识,更让人对其市场战
期刊
去年,在山东省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的考选中,年仅36岁的孙继业过五关、斩六将,力挫群雄,脱颖而出,担任了山东省监察厅副厅长,成为全省最年轻的厅级领导之一。记者怀着好奇的心情
One favorite subject of Emily Dickinson i love,which approximately 300 of her poems concern.This essay intends to analyze one of her love poems “Wild Nights—W
期刊
翻译中的历史文化阻隔,对同一原著产生了多种译本,使得译者对原文的意义传输变得困难重重。从某种意义上讲,同一原著多译本形成互补性关系,这体现了翻译标准的多元化。与此同
The paper,with the Three Beauties Principle as its theoretical foundation,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two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Caisangzi-Chongyang from two Ch
期刊
Oscar Wild is a famous poet,author and playwright who has also been a sponsor of the aestheticism in Victoria time he lives.I will analyze the main point of Wil
期刊
The Tragedy of Hamlet dramatizes the revenge Prince Hamlet exacts on his uncle Claudius for murdering King Hamlet,Claudius’s brother and Prince Hamlet’s fathe
期刊
【Abstract】The thesis interprets waiting for Godot through writings of Nietzsche and Camus on existentialism.Therefore,main characters in the play are created to illustrate the meaninglessness of exist
期刊
“黑色幽默”是于1960年代产生在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与个人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