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们通常所说的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史料的种类很多,本文主要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文字史料和图表史料展开论述。短短45分钟的课堂内教师究竟该怎么选择史料,如何呈现史料将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 图文史料 初中历史教学 高效教学
一、图文史料的魅力:描绘多彩历史,打造高效课堂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又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而史料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要求的有效的、可行的教学方式。[1]
初中生喜欢绚丽的色彩,形象的图片,生动的语言……从认知方面来讲,少年的思维正向着更为抽象、概括和注重逻辑的方向发展,他们较儿童具有更强的学习迁移能力。[2]初中历史教学不同于高中历史,其史料的开发,首先应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其次才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文字史料、人物肖像(《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文学作品、新航路开辟的地图及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等方式共同实现《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的多层次教学。
二、图文史料的选用:围绕课程标准,训练学生思维
朱光潜说过:“真正的史料只有两种:证据与批判,即生活与思想。”而史料大致也有两大功能:一是为我们呈现较为真实的历史,二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感悟和理解。用从史料中提炼出的思想指导我们的生活。
史料如烟波浩渺,一望无际,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后人的层层足迹。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其选取必须以课标为中心。以《世界历史》(人教版·九上)中《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一课为例,笔者结合多年初三历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选用史料以实现高效听课,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1.围绕课标选材,突破重难点。
2011版新课标:(1)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2)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3)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本课两大主题是“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其核心是“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属于资本主义时代曙光的两件大事。教师应该围绕这两件大事开发史料,将这两个主题讲清、讲透。笔者在此选取了几则史料进行说明。
材料1: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世界在发生巨变。在神学笼罩的黑暗中,思想文化的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上,勇敢地探险者找到了沟通世界的新航路,腐朽的封建城堡在风雨中动摇,资本主义新时代即将到来。
材料2:这是一场主张以“人”为中心、提倡人性解放、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奠定了欧洲新时代的思想基础,使欧洲人走出了愚昧的时代,走在了世界发展的前列。
从这两则史料上看,世界正处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思想上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封建教皇的控制,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以但丁、达·芬奇和莎士比亚为主要代表,其核心思潮就是“人文主义”,突出人的价值所在,通过批判天主教会的贪婪、描绘蒙娜丽莎的容颜,展现“人”这个中心。经济上,追求财富的欧洲人对黄金的梦想促使他们开辟了通往世界的航路。
相对于历史概念,初中生对人物的兴趣是最浓厚的。针对本课重点人物哥伦布,在史料开发方面设计如下:他,出生于意大利,起航于西班牙,越过茫茫大西洋,来到了古巴、海地,发现了一个远离亚洲大陆的新世界,当他向西南航抵美洲大陆时,他相信自己到了马六甲海峡附近,因而有了印第安人的称号。
人物众多也是本课的特点之一,人物、国籍、作品众多,使学生记忆容易出现混淆,张冠李戴的现象层出不穷。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自行设计了一段文字资料:一位威尼斯商人慕名来到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文艺复兴的先驱者莎士比亚,探讨了达·芬奇《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還欣赏了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通过辨认错误以正视听,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
2.结合问题设计,训练学生思维。
史料教学在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历史观的形成与历史方法的掌握方面起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历史空间思维无疑是本课的目标之一,初三学生对地图及方位的把握上还相当欠缺,利用地图《新航路的开辟》进行新课内容的传授是多年来被证明最有实效的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是学习方位最初始背诵的口诀,看着地图,学生就能完成文字表述:哥伦布西行,越过大西洋,到达今天的古巴和海地,发现了美洲大陆;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回到西班牙,绕地球一周,证明了地圆学说。可见,当学生进行文字表述时,是建立在读图识文的基础之上的,空间感跃然纸上。
培养学生利用辩证唯物史观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也是历史学习的重要一课,探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尤其是哥伦布开辟欧洲到美洲的大西洋航路的影响,是训练唯物史观最好的课题。笔者在此选取了以下几则史料:
材料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讲道: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的。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材料4:马克思说:“在原始积累的历史中,对正在形成的资本家阶级起过推动作用的一切变革,都是历史上划时代的事情。”哥伦布的航行和发现确实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过推动作用,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材料5:西欧国家使殖民地成为他们的附庸,从而攫取了大量财富。正如亚当·斯密所说(1776):“在任何一块西印度群岛殖民地的甘蔗种植园里,我们所获取的利润一般都远远超过在欧洲或美洲已知的任何一块耕地。”
上述史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对欧洲来说确实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世界来说,则打破了原来各洲孤立的状态,开始了全球化的进程,但是对印第安人来说却是灾难的开始,生命被屠杀,资源被掠夺……这告诉学生评价历史事件要从多方面考虑,要站在不同人物的立场上看待问题,不能以偏概全,以点覆面。
三、图文史料的升华:构建知识图表,实现高效学习
与传统的声音和文字刺激记忆相比,图像记忆的效率要提高3~10倍,图像记忆的要领是图像必须精简。而所谓的“思维导图”,就是通过绘图,增强人的注意力与记忆力,从而促进大脑潜能的开发,将大脑的思维过程进行可视化的展示,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模式。
针对《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这一课,学生通过构建知识图表,把分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体系;通过设计表格,对相似知识点进行区分,从而帮助基础知识的记忆。设计如下:
初中历史教学史料基本由原始史料、二手资料和资料创建三个方面构成,史料的选择和创造必须兼顾单元、课题,围绕“课标”这个核心进行运用和开发。
参考文献:
[1]李稚勇.论史料教学的价值——兼论中学历史教学发展趋势.课程·教材·教法,06.9.
[2]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56.
关键词: 图文史料 初中历史教学 高效教学
一、图文史料的魅力:描绘多彩历史,打造高效课堂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又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而史料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要求的有效的、可行的教学方式。[1]
初中生喜欢绚丽的色彩,形象的图片,生动的语言……从认知方面来讲,少年的思维正向着更为抽象、概括和注重逻辑的方向发展,他们较儿童具有更强的学习迁移能力。[2]初中历史教学不同于高中历史,其史料的开发,首先应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其次才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文字史料、人物肖像(《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文学作品、新航路开辟的地图及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等方式共同实现《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的多层次教学。
二、图文史料的选用:围绕课程标准,训练学生思维
朱光潜说过:“真正的史料只有两种:证据与批判,即生活与思想。”而史料大致也有两大功能:一是为我们呈现较为真实的历史,二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感悟和理解。用从史料中提炼出的思想指导我们的生活。
史料如烟波浩渺,一望无际,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后人的层层足迹。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其选取必须以课标为中心。以《世界历史》(人教版·九上)中《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一课为例,笔者结合多年初三历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选用史料以实现高效听课,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1.围绕课标选材,突破重难点。
2011版新课标:(1)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2)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3)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本课两大主题是“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其核心是“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属于资本主义时代曙光的两件大事。教师应该围绕这两件大事开发史料,将这两个主题讲清、讲透。笔者在此选取了几则史料进行说明。
材料1: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世界在发生巨变。在神学笼罩的黑暗中,思想文化的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上,勇敢地探险者找到了沟通世界的新航路,腐朽的封建城堡在风雨中动摇,资本主义新时代即将到来。
材料2:这是一场主张以“人”为中心、提倡人性解放、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奠定了欧洲新时代的思想基础,使欧洲人走出了愚昧的时代,走在了世界发展的前列。
从这两则史料上看,世界正处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思想上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封建教皇的控制,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以但丁、达·芬奇和莎士比亚为主要代表,其核心思潮就是“人文主义”,突出人的价值所在,通过批判天主教会的贪婪、描绘蒙娜丽莎的容颜,展现“人”这个中心。经济上,追求财富的欧洲人对黄金的梦想促使他们开辟了通往世界的航路。
相对于历史概念,初中生对人物的兴趣是最浓厚的。针对本课重点人物哥伦布,在史料开发方面设计如下:他,出生于意大利,起航于西班牙,越过茫茫大西洋,来到了古巴、海地,发现了一个远离亚洲大陆的新世界,当他向西南航抵美洲大陆时,他相信自己到了马六甲海峡附近,因而有了印第安人的称号。
人物众多也是本课的特点之一,人物、国籍、作品众多,使学生记忆容易出现混淆,张冠李戴的现象层出不穷。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自行设计了一段文字资料:一位威尼斯商人慕名来到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文艺复兴的先驱者莎士比亚,探讨了达·芬奇《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還欣赏了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通过辨认错误以正视听,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
2.结合问题设计,训练学生思维。
史料教学在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历史观的形成与历史方法的掌握方面起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历史空间思维无疑是本课的目标之一,初三学生对地图及方位的把握上还相当欠缺,利用地图《新航路的开辟》进行新课内容的传授是多年来被证明最有实效的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是学习方位最初始背诵的口诀,看着地图,学生就能完成文字表述:哥伦布西行,越过大西洋,到达今天的古巴和海地,发现了美洲大陆;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回到西班牙,绕地球一周,证明了地圆学说。可见,当学生进行文字表述时,是建立在读图识文的基础之上的,空间感跃然纸上。
培养学生利用辩证唯物史观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也是历史学习的重要一课,探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尤其是哥伦布开辟欧洲到美洲的大西洋航路的影响,是训练唯物史观最好的课题。笔者在此选取了以下几则史料:
材料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讲道: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的。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材料4:马克思说:“在原始积累的历史中,对正在形成的资本家阶级起过推动作用的一切变革,都是历史上划时代的事情。”哥伦布的航行和发现确实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过推动作用,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材料5:西欧国家使殖民地成为他们的附庸,从而攫取了大量财富。正如亚当·斯密所说(1776):“在任何一块西印度群岛殖民地的甘蔗种植园里,我们所获取的利润一般都远远超过在欧洲或美洲已知的任何一块耕地。”
上述史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对欧洲来说确实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世界来说,则打破了原来各洲孤立的状态,开始了全球化的进程,但是对印第安人来说却是灾难的开始,生命被屠杀,资源被掠夺……这告诉学生评价历史事件要从多方面考虑,要站在不同人物的立场上看待问题,不能以偏概全,以点覆面。
三、图文史料的升华:构建知识图表,实现高效学习
与传统的声音和文字刺激记忆相比,图像记忆的效率要提高3~10倍,图像记忆的要领是图像必须精简。而所谓的“思维导图”,就是通过绘图,增强人的注意力与记忆力,从而促进大脑潜能的开发,将大脑的思维过程进行可视化的展示,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模式。
针对《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这一课,学生通过构建知识图表,把分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体系;通过设计表格,对相似知识点进行区分,从而帮助基础知识的记忆。设计如下:
初中历史教学史料基本由原始史料、二手资料和资料创建三个方面构成,史料的选择和创造必须兼顾单元、课题,围绕“课标”这个核心进行运用和开发。
参考文献:
[1]李稚勇.论史料教学的价值——兼论中学历史教学发展趋势.课程·教材·教法,06.9.
[2]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