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使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小组或团队为了共同的任务,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协作的互助性学习,是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有利于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包括幼儿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合作,对完成的任务评价等几大要素。
在当代教育中,幼儿园教育也开始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合作探究的机会,从而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但是在实际运用方面,发现幼儿在小组合作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活动过程中,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协商,并进行交流与沟通;二是幼儿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懂得应如何分工,且活动目标不一致;三是小组合作中,因部分合作同伴关系不好,导致合作时没有学习情绪,出现冷场;四是合作时容易出现讲空话的混乱场面;五是合作过程中,幼儿间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普遍现象,都想要别人听取自己的意见,否认他人的,容易出现争吵、闹纠纷的现象。要改变以上这些现象,我们应该把握合作学习的特点,构建合理的小组,并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采用一定的游戏活动来展开。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为了要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幼儿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特提出了以下策略:
一、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促进小组合作的发展
为了发挥幼儿个体及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应尽量使幼儿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然后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搭配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常用的分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根据幼儿的兴趣不同来分组,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我园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每班创设了丰富的区域活动,每周开展两次。每次活动开始,幼儿都能自由组合,挑选自己喜欢的区域,这使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比如在“中国娃”这一主题活动中,幼儿有的喜欢探索少数民族的服饰,并且用动手制作和绘画的形式来完成;有的则对少数民族的食品感兴趣,则在“快乐屋”内尝试着做各种食物等等。在区域活动中,我看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高了。使幼儿的幼小心灵对各个民族的的好奇、好问和探究的兴趣有所提高,从而解决幼儿因兴趣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2.根据幼儿的学习能力分组,充分发挥每位幼儿的潜能。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告诉我们在相同时期内每个幼儿的心理发展潜能是不同的,都有属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借助于启发帮助可以推进到的较高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往往有一个距离,这一段距离或差距,称为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师要为不同的幼儿创造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幼儿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小组成员要优中差互相搭配,组内成员各层次的幼儿都要兼顾到,有能力强的幼儿全面负责,要求活动中人人都参与,通过成员间的互帮互助,最大限度发挥小组的团体优势。这样就不会出现能力强的幼儿“一手包办”,能力弱的孩子“插不上手”的状况了。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感,体验成功所带来的愉悦心情。
3.根据幼儿的个性特征分组,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人的气质无好坏之分,每个人的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良好的性格能弥补能力上的不足,个性、气质的某些因素也会对人的活动、人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性格分组,把性格相似的幼儿结合在一起,针对幼儿不同的气质类型,因类施教,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现实中,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一般有“快乐屋”、“知识角”、“小医院”、“小超市”、“绘画室”等区域角,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性格差异,把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性格较活泼开朗的幼儿愿意到能多与他人交往的活动区域角进行游戏,如“小超市”、“快乐屋”等。而性格较内向的幼儿则喜欢去一些安静的地方,如“知识角”、“绘画室”等。
二、教给幼儿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1.教给幼儿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幼儿在小组交流时要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要学会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对别人的发言作好评价。同时还要善于陈述自已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当各种不同意见难以统一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与同伴争吵、打闹,可以寻求一些帮助。
比如,在发现同伴遇到困难时,可以主动的给予帮助;当发现玩具不够时,可以让给别的幼儿先玩,等别的幼儿不玩时自己再去玩,养成谦让的好习惯;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也可以寻找同伴和老师给予一定的帮助。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的策略,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对方,理解对方,从而学会合作。因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要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步来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2.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情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有:与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游戏、交往、合作和探索等。如,在区域活动中,只有幼儿相互配合,分好角色等,才能使区域活动正常的进行下去。在学习过程中,幼儿可以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试着解决在合作时所出现的一些小纠纷。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可以相互帮助,帮助他人整理衣服、收拾小书包等。在建筑活动中,幼儿可以分工合作,以上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三、把握合作学习的机会,发展幼儿的思维品质
1.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幼儿小组合作学习。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活动过程中的重难点突破。这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发挥幼儿的主题作用和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共同探索,有利于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小组协作精神。 2.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展幼儿小组合作学习。为促进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当幼儿给出的答案是五花八门时,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和他人的意见进行交流,扩展幼儿解决问题的思路。3.在活动延伸中,开展幼儿小组合作学习。当教师的活动即将结束至活动延伸时,大部分幼儿对于所学内容掌握的较好,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幼儿由于能力较差而掌握的不是很扎实,这时可以让幼儿进行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别人掌握的知识,以此来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师合理调控合作时间,适时的进行正确引导
在活动中开展幼儿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合理调控合作时间,适时进行正确引导。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发现幼儿年龄偏底,都愿意积极参与合作,并且急欲发表自己的意见,哪怕是一点不切实际,一些没有多大联系的想法,因此每个教学活动的合作总是热热闹闹的。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同一组的幼儿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地喋喋不休。有时为了讨论某个问题,大家的意见不统一时,幼儿们个个争得面红耳赤。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不及时控制幼儿合作的时间,显然不行。也就是说,教师合理适时的指导能够促使幼儿合作的成功。当孩子们出现困难时,教师不是急于帮助与指正,而是给予幼儿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做孩子活动的支持者与合作者。让他们在相互的协作与调节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交往水平,促进他们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五、实施有效的组织,发挥教师的作用
《幼儿园新课程新模式新思维教育百科》中要求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成为幼儿生命发展和成长的促进者。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活动过程,与幼儿积极互动,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要更多的关注弱势幼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部分幼儿反应较慢,能力较差,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久而久之,对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兴趣,要改变这种现象,我觉得:
教师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同样的标准去评价每一位幼儿,对那些能力较差的幼儿,应该给予较低的教学要求,不可要求他们一步到位,要坚持循序渐进,对每个小组进行分层指导。并且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幼儿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保证每一位幼儿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也可尝试实行轮流组长制,在每个小组内轮流推选1名小组长,让每个幼儿都有锻炼的机会,从而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
记得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孩子需要良好的伙伴来做他的伴侣,与他们交流相处获得友谊,消除孤独,活泼身心,这是成人所代替不了的。”所以,要在幼儿园活动中构建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它有利于体现以幼儿为主题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因此,教师在活动开展前要精心选择幼儿学习中有合作价值的内容,有效地组织幼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而提高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的欲望和所获得的实际效果。
从上可以看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是复杂的,有些教师往往让幼儿自由组合,没有合理的分工,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也不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把握和时间控制,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因此合理的分组、授予正确的合作技能、提供一定的空间以及机会、时机把握等是促进幼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保证。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
在当代教育中,幼儿园教育也开始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合作探究的机会,从而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但是在实际运用方面,发现幼儿在小组合作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活动过程中,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协商,并进行交流与沟通;二是幼儿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懂得应如何分工,且活动目标不一致;三是小组合作中,因部分合作同伴关系不好,导致合作时没有学习情绪,出现冷场;四是合作时容易出现讲空话的混乱场面;五是合作过程中,幼儿间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普遍现象,都想要别人听取自己的意见,否认他人的,容易出现争吵、闹纠纷的现象。要改变以上这些现象,我们应该把握合作学习的特点,构建合理的小组,并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采用一定的游戏活动来展开。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为了要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幼儿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特提出了以下策略:
一、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促进小组合作的发展
为了发挥幼儿个体及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应尽量使幼儿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然后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搭配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常用的分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根据幼儿的兴趣不同来分组,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我园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每班创设了丰富的区域活动,每周开展两次。每次活动开始,幼儿都能自由组合,挑选自己喜欢的区域,这使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比如在“中国娃”这一主题活动中,幼儿有的喜欢探索少数民族的服饰,并且用动手制作和绘画的形式来完成;有的则对少数民族的食品感兴趣,则在“快乐屋”内尝试着做各种食物等等。在区域活动中,我看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高了。使幼儿的幼小心灵对各个民族的的好奇、好问和探究的兴趣有所提高,从而解决幼儿因兴趣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2.根据幼儿的学习能力分组,充分发挥每位幼儿的潜能。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告诉我们在相同时期内每个幼儿的心理发展潜能是不同的,都有属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借助于启发帮助可以推进到的较高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往往有一个距离,这一段距离或差距,称为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师要为不同的幼儿创造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幼儿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小组成员要优中差互相搭配,组内成员各层次的幼儿都要兼顾到,有能力强的幼儿全面负责,要求活动中人人都参与,通过成员间的互帮互助,最大限度发挥小组的团体优势。这样就不会出现能力强的幼儿“一手包办”,能力弱的孩子“插不上手”的状况了。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感,体验成功所带来的愉悦心情。
3.根据幼儿的个性特征分组,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人的气质无好坏之分,每个人的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良好的性格能弥补能力上的不足,个性、气质的某些因素也会对人的活动、人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性格分组,把性格相似的幼儿结合在一起,针对幼儿不同的气质类型,因类施教,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现实中,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一般有“快乐屋”、“知识角”、“小医院”、“小超市”、“绘画室”等区域角,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性格差异,把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性格较活泼开朗的幼儿愿意到能多与他人交往的活动区域角进行游戏,如“小超市”、“快乐屋”等。而性格较内向的幼儿则喜欢去一些安静的地方,如“知识角”、“绘画室”等。
二、教给幼儿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1.教给幼儿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幼儿在小组交流时要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要学会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对别人的发言作好评价。同时还要善于陈述自已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当各种不同意见难以统一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与同伴争吵、打闹,可以寻求一些帮助。
比如,在发现同伴遇到困难时,可以主动的给予帮助;当发现玩具不够时,可以让给别的幼儿先玩,等别的幼儿不玩时自己再去玩,养成谦让的好习惯;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也可以寻找同伴和老师给予一定的帮助。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的策略,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对方,理解对方,从而学会合作。因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要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步来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2.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情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有:与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游戏、交往、合作和探索等。如,在区域活动中,只有幼儿相互配合,分好角色等,才能使区域活动正常的进行下去。在学习过程中,幼儿可以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试着解决在合作时所出现的一些小纠纷。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可以相互帮助,帮助他人整理衣服、收拾小书包等。在建筑活动中,幼儿可以分工合作,以上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三、把握合作学习的机会,发展幼儿的思维品质
1.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幼儿小组合作学习。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活动过程中的重难点突破。这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发挥幼儿的主题作用和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共同探索,有利于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小组协作精神。 2.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展幼儿小组合作学习。为促进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当幼儿给出的答案是五花八门时,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和他人的意见进行交流,扩展幼儿解决问题的思路。3.在活动延伸中,开展幼儿小组合作学习。当教师的活动即将结束至活动延伸时,大部分幼儿对于所学内容掌握的较好,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幼儿由于能力较差而掌握的不是很扎实,这时可以让幼儿进行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别人掌握的知识,以此来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师合理调控合作时间,适时的进行正确引导
在活动中开展幼儿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合理调控合作时间,适时进行正确引导。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发现幼儿年龄偏底,都愿意积极参与合作,并且急欲发表自己的意见,哪怕是一点不切实际,一些没有多大联系的想法,因此每个教学活动的合作总是热热闹闹的。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同一组的幼儿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地喋喋不休。有时为了讨论某个问题,大家的意见不统一时,幼儿们个个争得面红耳赤。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不及时控制幼儿合作的时间,显然不行。也就是说,教师合理适时的指导能够促使幼儿合作的成功。当孩子们出现困难时,教师不是急于帮助与指正,而是给予幼儿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做孩子活动的支持者与合作者。让他们在相互的协作与调节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交往水平,促进他们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五、实施有效的组织,发挥教师的作用
《幼儿园新课程新模式新思维教育百科》中要求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成为幼儿生命发展和成长的促进者。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活动过程,与幼儿积极互动,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要更多的关注弱势幼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部分幼儿反应较慢,能力较差,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久而久之,对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兴趣,要改变这种现象,我觉得:
教师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同样的标准去评价每一位幼儿,对那些能力较差的幼儿,应该给予较低的教学要求,不可要求他们一步到位,要坚持循序渐进,对每个小组进行分层指导。并且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幼儿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保证每一位幼儿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也可尝试实行轮流组长制,在每个小组内轮流推选1名小组长,让每个幼儿都有锻炼的机会,从而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
记得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孩子需要良好的伙伴来做他的伴侣,与他们交流相处获得友谊,消除孤独,活泼身心,这是成人所代替不了的。”所以,要在幼儿园活动中构建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它有利于体现以幼儿为主题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因此,教师在活动开展前要精心选择幼儿学习中有合作价值的内容,有效地组织幼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而提高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的欲望和所获得的实际效果。
从上可以看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是复杂的,有些教师往往让幼儿自由组合,没有合理的分工,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也不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把握和时间控制,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因此合理的分组、授予正确的合作技能、提供一定的空间以及机会、时机把握等是促进幼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保证。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