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中的“语文教学”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lv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永正,这个小学语文教育界响当当的名字!我拜读过很多关于他的文章和课堂实录,他大师级的形象已经植根于我心中,深深地影响着我!10月28日下午,我有幸在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再次亲身体验他的课堂,聆听他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他那简简单单、朴朴实实的语文课堂上充满了浓厚的“语”“文”的味道.他那厚重的文化气息浸染着每一位学生,也使我顿有一种“拨云见日”之感。原来,语文应该是这样教的,不需要太多的花哨,只需踏踏实实地引领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感悟。
  
  1 教学结构,体现“原生态”
  
   《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于老师的课堂教学结构是这样的:第一课时,先让学生读题目,同时纠正“头”的读音,理解教头的意思。接着检查生字,先出示一类生字,然后是课文中的多音字,并结合课文理解一些词语。然后按自然段指名读书,教师予以评价和指导。课文读完了,抓住主要人物林冲,让学生说说印象,然后概括成一个字“让”。第二课时,围绕“让”字,于老师带领学生研读文本,抓住重点段落第3、4、7小节,扣住关键词语“躬身施礼、起身让座、不敢不敢、只好、请教、扫”,借此感悟林冲的礼让、忍让、谦让、宽让,使人物形象在阅渎中得到凸显和放大。最后引用《论语》中子禽和子贡的对话,突出温良恭俭让是中华传统美德,升华主题。尾声部分采用说话的形式,让学生说说文中另一个人物洪教头的形象。这样的课堂结构不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传统结构吗?用新名词来说,这就是“原生态”的语文教学。
  
  2 教学策略。以“读”为本
  
   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于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与阅读实践,引导他们从读中质疑、读中释疑,既为学生创造了阅读实践的环境和空间.又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训练了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这堂课,于老师抓住“读”这条主线,赋予了作品以生命。于老师提倡的朗读,是“读而思,思而读”。学生在朗读中读出问题,读出理解,渎出人物形象,读出场景,读出共鸣。学生朗读中教师恰到好处地点拨、提示、激发、渲染,使朗读充盈着丰富的情意、阐释着对文本深刻的体悟。
   “林冲是一条好汉,是不是仅仅因为他武艺高超、谦虚有礼?林冲的人品、为人有什么特点?用文中一个字就可以概括。”学生初步阅读课文,感知林冲“武艺高超、谦虚有礼”的性格特点之后,于老师引领学生再次进入文本深度阅读。学生沉浸在静思默读之中,很快便有学生兴奋地举起手来,一个个脱口而出:“稳”、“诚”、“忍”……教师提醒学生再次仔细默读,认真思考。学生终于发现课文中“让”出现了好多次,“让”是林冲人品和为人的核心。接下来,教师围绕“让”字,引领学生朗读描写人物言行的内容,学生读出了林冲的“礼让”、“忍让”、“谦让”、“宽让”。听课教师无不拍案叫绝!于老师没有花销的课件演示,没有让学生模拟棍棒打斗,一切都那么简单、自然,学生“读”出了一个活生生的林冲,读出了“退一步海阔天空”!通过朗读,学生走进《水浒传》的故事里了,消化了经典小说的语言。在于老师的引领下,学生无论个别朗读还是全班齐读,都是那样的如痴如醉,无不进入“忘我”的境界!
  
  3 钻研教材。准确有深度
  
   一节好课的设计,要求教者既要钻研教材,又要吃透学生,以新课标为导向,让课堂充满活力,体现人文情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而于老师对文本的准确把握及钻研文本的深度真是让人叹为观止。这是一篇写人的课文,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学重点是分析林冲这个人物形象。常用的教法是以文读文,就文识人,感受林冲武艺高超、谦虚、随机应变……于老师也是把教学重点定位在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上,但他通过反复阅读、理解,概括出林冲的人品是:“让”,主人公的一生是“让”,当让无可让时,就冲冠一怒上梁山。因此,于老师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林冲的“让”;“躬身施礼”、“让座”是礼让;“不敢不敢”是忍让;“足好”、“请教”是谦让;“扫”是宽让。这样层层深入,由高修养到高道德,完成了对林冲的人物刻画。教学时,于老师知道学生概括的“忍”、“谦”、“礼”只说明了林冲人格的一部分,没有概括出林冲人品的全部。于是,于老师带领学生跳出文本看文本,跳出水浒看水浒。他跳开水浒主题,去琢磨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个脍炙人口的章节千古传诵的原因,去分析棒冲这个人物的艺术形象,进而归结到一个“让”字,中华美德“温良恭俭让”中的一个“让”字。这样的深度岂不让人拍案叫绝!真的是换个人来读,就是读个十年八载也读不出那个“让”字!
  
  4 指导朗读,为学生发展负责
  
   在这堂课上,于老师那“为学生发展负责”的指导朗读.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时,学生朗读非常流利、连贯,看来学生在课前下了不少工夫。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大加赞赏,表扬孩子读得不错。于老师也肯定孩子的朗读,但是他更进一步指导了学生朗读的抑扬顿挫。通过范读,让学生感受重音、停顿及声音的高低起伏。学生练习之后果然读出了文字蕴涵的内容。于老师在指导朗读时,必要时还做了示范,他的范读简直就像是一场表演,声音和表情把文中三个不同身份、地位、人品和处境的人读活了。接着便是给学生时间读,并力求全班学生都能读好。在第二课时,于老师引导学生精读,进一步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懂,读出字面背后的意思,进而把课文读出感情来。像这样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其实是一种再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这样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因为学生在于老师的指导下,都能读得入情入境。
   “语文就是语文”,简单的话语传递给我们的是强调语文姓“语”姓“文”,语文课要写要读,语文课要有文化气息,要带给学生人文熏陶,这就是“原生态”。正如于老师所说:“语文的味道在课本里,不在课件上,不在老师的情感渲染上。语文教学,就是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用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落实‘读’,读的方式要多,读的面积要大,读的要求要逐步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形象;读出情——读出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情感;读出神——渎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寓言、精髓,以及言外之意。”
   于永正老师在小语界的地位至尊,新课程刚刚推进的那几年,老人家很迷惑,现在在一片“回归语文原生态”的呼喊中,于老师成为经典,他的课朴素、自然,是“大智慧"的课堂。
其他文献
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境:   课堂上,举手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学生。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奇怪的定势,课堂成了那几个学生的表演场,其他学生则成了“看客”,成了“旁观者”。   而下课的音乐声一响起,学生的表情立刻变得生动起来,刚才课堂上的木然和严肃早已荡然无存。课堂何时变得如此的尴尬?作业、考试、应该、必须,这一些平时用得最多的词语跳入脑海,我发现,我们很吝啬,最吝啬的就是时间,不肯停下
期刊
俗话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学校中处处有校长的影子,办学中事事能显示校长的风格和气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学校决策者——校长,在制定措施和出台政策之前必须对学校的实际情况知根摸底,否则只能是“瞎指挥”。为此,校长除应加强自身素质外,还要习惯每天闲暇到校园、教室走走转转。   所谓“走走转转”就是勤转、勤听、勤看。比如:勤到教室看看,勤到操场转转,勤到办公室、阅览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跑
期刊
1 绿色化学及其内涵     绿色化学是化学家对传统化学反思的结果,传统的化学虽然可以得到人类需要的新物质,但是在许多场合中却既未有效地利用资源,又产生大量排放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的必由之路是大力发展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指利用化学原理在化学品的设计、生产和应用中消除或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产生,设计研究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少的环境副作用,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产品和化学过程,是
期刊
歇完产假之后,我又新接了一个班。刚接这个班时,我就听说有一个智商有点低的孩子叫刘嘉琦。她由于什么都学不会,什么作业也不写,上课时总搓纸吃。   上第一节课时,我就发现了一个弄着纸搓纸的女孩。她戴着一副眼镜,仔细看她的一双眼睛还是斗鸡眼。当时,我觉得她上课又学不会东西。她只要不影响别人学习,任由她自己玩去吧。我也没有特别的关注她。   后来,我发现她经常哭鼻子。我问她她也不说。有时候,别的孩子告诉我
期刊
【摘 要】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业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我们要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本文就农业的概念及农业现代化展开讨论。  【关键词】 农业概念 贡献 发展阶段 农业现代化     1 农业的概念    1.1 农业的内涵。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是现代社会中的第一产业。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
期刊
【摘 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型水利工程作为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粮食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水利是指在农村开展的水利建设、管理及其它有关水问题方面的工作,包括农村水工程、水资源和水环境。本文主要分析农村水利现状,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水利工作的方向,奋力推进农村水利新跨越,为服务“三农”和保障民生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关键词】 农村水
期刊
【摘 要】 带电粒子垂直进入磁场,在洛仑兹力的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这类问题,是高考长盛不衰的考点,“找圆心,画轨迹,求半径”是解这类题的常规思路,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对圆心。  【关键词】 匀速圆周运动 带电粒子 磁场    带电粒子垂直进入磁场,在洛仑兹力的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这一类问题,是高考长盛不衰的考点,解这类题的常规思路是:找圆心,画轨迹,求半径;其中的最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找对圆心。 
期刊
古诗教学中儿童审美体验是多种心理功能(感知、想像、情感、理解)共同活动,而表现出“应目”、“会心”、“畅神”三个不同的层次。我们以下图来形象地表现这一审美体验的活动过程:       这三个层次不同、深度有异的体验形式。共同组成了完整的审美体验活动过程,呈现出由初级层次向高级层次、由外部体验向内部体验、由浅层感受到深层体味的层递性。    1 探寻审美客体,初步感知美,达到“应目”    1.1
期刊
【摘 要】 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物理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物理知识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物理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关键词】 探究性 自主性 实践
期刊
对于初中学生,各种数学活动经验还较少,各种数学思维方式尚未形成。多年教学实践,尤其是在课堂“互动”教学中,我切身体验到课堂中与学生沟通方式非常之重要。爱“问”是学生的天性,通过“问”进行相互交流,从中获取信息,明白道理。而教师的恰当“提问”,往往可以激起师生互动,展开讨论,进行探究。因此,研究“提问”艺术,明确“提问”意图,创设“提问”氛围,熟练“提问”技巧,以教材“双基”为核心内容,灵活运用各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