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立足点在发展民族教育,民族教育在改革与发展中有许多必须解决且回避不了的问题,正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正确认识与应对云南民族教育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认识与应对 民族教育 关键时期
【中图分类号】G75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060-02
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现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的各类专门人才。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增强团结、巩固边防和维护祖国统一作出积极的重大贡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云南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许多必须解决且回避不了的问题,正处在将向更高层次跃进的关键时期。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正确认识与应对这一关键时期。
1 正确认识云南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指由于民族教育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民族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将以崭新的姿态向前深化发展所立足的起始阶段。目前云南民族教育所处的关键时期,主要体现在:
1.1 我国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处在关键时期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发展阶段和经济体制发生根本转变---;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消费结构发生剧烈变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在“云南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电视电话会议”上,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指出:“县域经济是基础经济、综合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县域经济;缩小与发达省区的差距,关键在县域经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着力点在县域经济;加快云南经济发展,希望在县域经济。县域经济取得新突破,就必然推动全省经济再上新台阶”将对经济与社会发生重大的影响,这对发展状况滞后于全国发展水平的云南民族地区而言,必将意示着其发展变化的方向,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无疑将对云南民族教育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度、广度,以及构建全方位的民族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云南民族教育,特别是民族高等教育要结合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思索、研讨在云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一方面要适应各民族的发展,随时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协调一致;另一方面又要起先行的引导作用,完成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创新知识、服务社会”的功能,与民族基础教育共同构建云南民族教育的“立交桥”
1.2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云南民族教育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全国第五次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下发后,各地纷纷制订政策,采取积极措施发展民族教育,使民族教育出现了喜人的局面。在国家的专项支持下,云南省财政每年安排每县学校建设补助经费50万~100万元,改善边境25个县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水平,着力建设好100所左右的边境中学(初中为主),树立良好的国门形象。同时,加大投入,对全省129个边境乡镇和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7个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和藏族约40万左右的中小学生全部实行“三免费”的教育。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们的需求就会发生变化,开始考虑生活质量的整体改善,在继续追求更高收入和更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会要求更好的教育、医疗卫生条件和生态环境。”“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教育的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是现阶段教育发展面临的基本矛盾。”民族教育要以服务民族地区为办学宗旨,牢固树立质量观念,确立“做云南各民族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按“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入手,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重点,以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为保证,积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深化教学改革,真正做到办云南各民族满意的民族教育。
1.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改革与发展民族教育构建了新的平台。
民族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非常密切。
一是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如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人均受教育年限、公共教育经费投入的比率、区域教育的发展状况等最能体现一个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程度。二是科学发展观的重点、难点都在教育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个别地区仍然在解决温饱问题,甚至形成了“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恶性循环中。这与我们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落后是有密切的关系的。在基础教育中到底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考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片面、失调、不可持续地发展,是统筹兼顾还是顾此失彼?民族高等教育是仍然以精英教育、按统一的分数线来录取和培养人才,还是实事求是、兼顾每一个民族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需求、确保每一个民族在接受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真正平等?这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是云南民族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1.4 教育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在云南民族教育中突现,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当今,全球化已渗透到从现实经济活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思维能力方式和价值取向。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信息化与网络化在深度和广度上加速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于云南民族地区,特别是地处边境一线、跨境而居的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促进交流以及增进国际化进程,融入到国际经济发展中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外高等教育纷纷登陆我国,国内各高等院校与国际知名大学签约联合办学,走出去,引进来的交流模式已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事物总是有他的两重性,全球化、国际化教育主流既有其对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促进和借鉴作用。也不可否认有其消极因素,由于世界上民族、宗教问题已经成为发生事端的源头之一,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及境外民族分离势力对我渗透破坏活动,挑起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日益突显。民族教育既要按党的教育方针,担负传乘、弘扬民族文化,进而培育民族精神,又要在全球化、各种文明、各种文化交叉、融合、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发展民族教育,必须认真对待,从发展各民族文化,正视在各级、各层次教育中忽视民族文化教育的问题。要从基础开始,无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 以科学的发展观,应对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国21世纪头20年的发展目标,云南民族地区要与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其实现的标志“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前当务之急是要以科学的发展观,解决发展民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对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2.1 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真正确立民族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
云南民族教育在其改革与发展进程中,虽然经过长期的政策扶持,各级政府和各民族的共同努力,民族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甚至是跨越式的发展。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长期没有解决,而且新问题不断出现,有体制和制度的不完备,但思想观念问题则是不可忽视的根本因素。应对云南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科学的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改革与发展,不断让各民族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在长期的发展建设中,重物质财富的增长,忽视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不可否认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长在民族地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是至关重要。但是如果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忽视了教育,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会导致畸形的发展。环境污染、植被破坏、山体滑坡、洪水泛滥、“黄、赌、毒”案件的增多,无不与忽视教育、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密切相关。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民族教育的重要意义,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特点和实际,改革民族教育的结构、体制、模式,研究民族教育的办学形式、教学方法以及学制、教材内容等,使民族教育的发展切实有效地与改善少数民族生活质量紧密结合,真正起到全面提高各民族的文化素质,全面促进各民族人的全面发展,为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2.2 构建云南民族教育的“立交桥”,培养造就大批的高素质的各民族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与发展的人才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科学、准确、精辟地概括了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奋斗目标和根本任务。核心是各民族的协调发展,基础在教育,在民族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发展中。
2.2.1 制定有利于民族教育体系建设的政策环境,“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因族制宜,特别是边境民族地区、人口较少的民族、特困民族地区应采取特殊政策措施,加以扶持。”充分发挥民族教育体系对云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导、先行作用,只有在教育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着的民族地区的需要时才能实现。针对一些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受教育渠道不畅的实际,建议制订特殊培养政策,建立连读制度,即:由专项经费支持的、面向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连读制度”、“本科——硕士——博士高层次人才培养连读制度”,真正确立面向云南各民族培养人才的民族教育“立交桥”,让每一个民族的子弟都接受各层次的教育。
2.2.2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进一步加大教育的投入,建立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包括各级、各类、各层次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一是尽快建立分类指导教育基准,保证所有民族地区所有学校的水平有一个最起码的标准,为保证这个标准的实施,必须实事求是地确定财政教育经费的分级保证与转移支付的比例。二是民族高等学校培养少小民族的专项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的建立,这点不仅仅是现有的预科层次的教育,也包括专设的“连读通道”的经费。以保证各民族在接受教育的真正平等。
2.2.3 以人为本就是在教育目的上要把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过程中要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服务于人。教育是人的事业,是培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哪一个领域像教育这样与人紧密的直接关联。在民族地区,特别是特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并没有真正享受民族教育所带来的益处,大批的青壮年因其文化素质的低下而难于实现劳动力的转移。而在另一方面又是一些低级气味的录像、VCD等在冲刺着教育的阵地,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在民族地区迫切需要开放办学、多元化办学,建立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统筹正规教与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使教育真正服务人的全程生涯,达到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让民族教育真正起到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抵御各种腐朽思潮的侵蚀,这是也是民族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
2.3 制定云南民族教育的法规体系,让云南各层次的民族教育依法办学。
民族教育立法是完善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由于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使其内在的要求法治建设得以加强,随着民族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民族教育立法工作已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加快民族教育的立法既是民族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促进民族教育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国家正在积极制定、完善《少数民族教育条例》以加快少数民族教育立法工作进程。作为多民族省份的云南更有必要制定“云南民族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全省的民族教育。
一是以法律形式规范各级政府、组织,要大力发展民族教育,确保每一个民族都享有接受各级、各层次的教育,使各民族的到全面的发展。用法律形式促进各民族的真正平等。
二是以法律形式规范民族教育的投资、投入,按“谁受益、谁投资(谁付费)”的原则,积极探索民族教育吸收投资的方式、方法。各级政府通过发展民族教育,在提高各民族素质,加快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可以获得巨大的宏观经济效益。政府是教育的最大受益者,理应承担民族教育投资的大部分。虽然,在民族教育的发展里程中,主要是通过党和国家,各级政府的投入,保证了民族教育的健康、有序地发展。在此提出以法律形式保证建设与发展经费的投入,目的是确立其投入的优先性。
三是以法律形式规范民族教育的“立交桥”形式的通行,使民族基础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在法律的规范下“连续培养模式”有序运转,使少小民族、特困地区民族能通过民族教育的“立交桥”形式,得到充分的教育。
四是以法律形式规范作为云南民族教育的“龙头”的云南民族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在其发展的历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特别是为培养少小民族所采取的预科教育模式,必须在其招生、教学、经费等方面,以法律形式予以保证。
总之,以科学的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应对云南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协调好民族教育的各层次、统筹好各民族之间的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依法办民族教育、可持续地促进云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尚全.如何认识和应对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14期.
[2] 全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电话会议召开,云南日报.2004年4月21日.
[3] 政策优惠、投入加大、各地亮‘新’招.中国教育报.2003年4月21日第4版.
[4] 朱文兴,朱咏涛:“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误区及其矫正对策”[J].新华文摘.2003.11.
[5] 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J].新华文摘.2003,11.
[6] 周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J].求实,2003,15.
[7] 宋彩萍.全球化、民族文化、高等教育.教育研究.2004,7,66-70.
[8] 格桑顿珠.“新世纪民族工作的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求实.2004年第9期.
[9] 民族教育立法步伐加快.中国教育报.2002年4月27日第1版.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认识与应对 民族教育 关键时期
【中图分类号】G75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060-02
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现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的各类专门人才。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增强团结、巩固边防和维护祖国统一作出积极的重大贡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云南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许多必须解决且回避不了的问题,正处在将向更高层次跃进的关键时期。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正确认识与应对这一关键时期。
1 正确认识云南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指由于民族教育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民族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将以崭新的姿态向前深化发展所立足的起始阶段。目前云南民族教育所处的关键时期,主要体现在:
1.1 我国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处在关键时期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发展阶段和经济体制发生根本转变---;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消费结构发生剧烈变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在“云南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电视电话会议”上,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指出:“县域经济是基础经济、综合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县域经济;缩小与发达省区的差距,关键在县域经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着力点在县域经济;加快云南经济发展,希望在县域经济。县域经济取得新突破,就必然推动全省经济再上新台阶”将对经济与社会发生重大的影响,这对发展状况滞后于全国发展水平的云南民族地区而言,必将意示着其发展变化的方向,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无疑将对云南民族教育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度、广度,以及构建全方位的民族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云南民族教育,特别是民族高等教育要结合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思索、研讨在云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一方面要适应各民族的发展,随时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协调一致;另一方面又要起先行的引导作用,完成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创新知识、服务社会”的功能,与民族基础教育共同构建云南民族教育的“立交桥”
1.2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云南民族教育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全国第五次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下发后,各地纷纷制订政策,采取积极措施发展民族教育,使民族教育出现了喜人的局面。在国家的专项支持下,云南省财政每年安排每县学校建设补助经费50万~100万元,改善边境25个县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水平,着力建设好100所左右的边境中学(初中为主),树立良好的国门形象。同时,加大投入,对全省129个边境乡镇和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7个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和藏族约40万左右的中小学生全部实行“三免费”的教育。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们的需求就会发生变化,开始考虑生活质量的整体改善,在继续追求更高收入和更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会要求更好的教育、医疗卫生条件和生态环境。”“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教育的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是现阶段教育发展面临的基本矛盾。”民族教育要以服务民族地区为办学宗旨,牢固树立质量观念,确立“做云南各民族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按“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入手,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重点,以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为保证,积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深化教学改革,真正做到办云南各民族满意的民族教育。
1.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改革与发展民族教育构建了新的平台。
民族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非常密切。
一是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如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人均受教育年限、公共教育经费投入的比率、区域教育的发展状况等最能体现一个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程度。二是科学发展观的重点、难点都在教育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个别地区仍然在解决温饱问题,甚至形成了“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恶性循环中。这与我们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落后是有密切的关系的。在基础教育中到底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考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片面、失调、不可持续地发展,是统筹兼顾还是顾此失彼?民族高等教育是仍然以精英教育、按统一的分数线来录取和培养人才,还是实事求是、兼顾每一个民族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需求、确保每一个民族在接受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真正平等?这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是云南民族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1.4 教育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在云南民族教育中突现,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当今,全球化已渗透到从现实经济活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思维能力方式和价值取向。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信息化与网络化在深度和广度上加速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于云南民族地区,特别是地处边境一线、跨境而居的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促进交流以及增进国际化进程,融入到国际经济发展中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外高等教育纷纷登陆我国,国内各高等院校与国际知名大学签约联合办学,走出去,引进来的交流模式已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事物总是有他的两重性,全球化、国际化教育主流既有其对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促进和借鉴作用。也不可否认有其消极因素,由于世界上民族、宗教问题已经成为发生事端的源头之一,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及境外民族分离势力对我渗透破坏活动,挑起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日益突显。民族教育既要按党的教育方针,担负传乘、弘扬民族文化,进而培育民族精神,又要在全球化、各种文明、各种文化交叉、融合、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发展民族教育,必须认真对待,从发展各民族文化,正视在各级、各层次教育中忽视民族文化教育的问题。要从基础开始,无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 以科学的发展观,应对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国21世纪头20年的发展目标,云南民族地区要与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其实现的标志“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前当务之急是要以科学的发展观,解决发展民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对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2.1 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真正确立民族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
云南民族教育在其改革与发展进程中,虽然经过长期的政策扶持,各级政府和各民族的共同努力,民族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甚至是跨越式的发展。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长期没有解决,而且新问题不断出现,有体制和制度的不完备,但思想观念问题则是不可忽视的根本因素。应对云南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科学的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改革与发展,不断让各民族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在长期的发展建设中,重物质财富的增长,忽视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不可否认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长在民族地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是至关重要。但是如果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忽视了教育,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会导致畸形的发展。环境污染、植被破坏、山体滑坡、洪水泛滥、“黄、赌、毒”案件的增多,无不与忽视教育、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密切相关。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民族教育的重要意义,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特点和实际,改革民族教育的结构、体制、模式,研究民族教育的办学形式、教学方法以及学制、教材内容等,使民族教育的发展切实有效地与改善少数民族生活质量紧密结合,真正起到全面提高各民族的文化素质,全面促进各民族人的全面发展,为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2.2 构建云南民族教育的“立交桥”,培养造就大批的高素质的各民族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与发展的人才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科学、准确、精辟地概括了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奋斗目标和根本任务。核心是各民族的协调发展,基础在教育,在民族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发展中。
2.2.1 制定有利于民族教育体系建设的政策环境,“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因族制宜,特别是边境民族地区、人口较少的民族、特困民族地区应采取特殊政策措施,加以扶持。”充分发挥民族教育体系对云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导、先行作用,只有在教育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着的民族地区的需要时才能实现。针对一些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受教育渠道不畅的实际,建议制订特殊培养政策,建立连读制度,即:由专项经费支持的、面向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连读制度”、“本科——硕士——博士高层次人才培养连读制度”,真正确立面向云南各民族培养人才的民族教育“立交桥”,让每一个民族的子弟都接受各层次的教育。
2.2.2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进一步加大教育的投入,建立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包括各级、各类、各层次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一是尽快建立分类指导教育基准,保证所有民族地区所有学校的水平有一个最起码的标准,为保证这个标准的实施,必须实事求是地确定财政教育经费的分级保证与转移支付的比例。二是民族高等学校培养少小民族的专项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的建立,这点不仅仅是现有的预科层次的教育,也包括专设的“连读通道”的经费。以保证各民族在接受教育的真正平等。
2.2.3 以人为本就是在教育目的上要把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过程中要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服务于人。教育是人的事业,是培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哪一个领域像教育这样与人紧密的直接关联。在民族地区,特别是特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并没有真正享受民族教育所带来的益处,大批的青壮年因其文化素质的低下而难于实现劳动力的转移。而在另一方面又是一些低级气味的录像、VCD等在冲刺着教育的阵地,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在民族地区迫切需要开放办学、多元化办学,建立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统筹正规教与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使教育真正服务人的全程生涯,达到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让民族教育真正起到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抵御各种腐朽思潮的侵蚀,这是也是民族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
2.3 制定云南民族教育的法规体系,让云南各层次的民族教育依法办学。
民族教育立法是完善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由于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使其内在的要求法治建设得以加强,随着民族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民族教育立法工作已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加快民族教育的立法既是民族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促进民族教育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国家正在积极制定、完善《少数民族教育条例》以加快少数民族教育立法工作进程。作为多民族省份的云南更有必要制定“云南民族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全省的民族教育。
一是以法律形式规范各级政府、组织,要大力发展民族教育,确保每一个民族都享有接受各级、各层次的教育,使各民族的到全面的发展。用法律形式促进各民族的真正平等。
二是以法律形式规范民族教育的投资、投入,按“谁受益、谁投资(谁付费)”的原则,积极探索民族教育吸收投资的方式、方法。各级政府通过发展民族教育,在提高各民族素质,加快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可以获得巨大的宏观经济效益。政府是教育的最大受益者,理应承担民族教育投资的大部分。虽然,在民族教育的发展里程中,主要是通过党和国家,各级政府的投入,保证了民族教育的健康、有序地发展。在此提出以法律形式保证建设与发展经费的投入,目的是确立其投入的优先性。
三是以法律形式规范民族教育的“立交桥”形式的通行,使民族基础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在法律的规范下“连续培养模式”有序运转,使少小民族、特困地区民族能通过民族教育的“立交桥”形式,得到充分的教育。
四是以法律形式规范作为云南民族教育的“龙头”的云南民族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在其发展的历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特别是为培养少小民族所采取的预科教育模式,必须在其招生、教学、经费等方面,以法律形式予以保证。
总之,以科学的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应对云南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协调好民族教育的各层次、统筹好各民族之间的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依法办民族教育、可持续地促进云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尚全.如何认识和应对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14期.
[2] 全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电话会议召开,云南日报.2004年4月21日.
[3] 政策优惠、投入加大、各地亮‘新’招.中国教育报.2003年4月21日第4版.
[4] 朱文兴,朱咏涛:“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误区及其矫正对策”[J].新华文摘.2003.11.
[5] 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J].新华文摘.2003,11.
[6] 周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J].求实,2003,15.
[7] 宋彩萍.全球化、民族文化、高等教育.教育研究.2004,7,66-70.
[8] 格桑顿珠.“新世纪民族工作的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求实.2004年第9期.
[9] 民族教育立法步伐加快.中国教育报.2002年4月27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