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笔者在阐述榆阳区生猪人工授精站的发展过程,现状及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和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遇到的主要问题,并在自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榆阳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
榆阳区位于陕西北部,毛乌苏沙漠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总土地面积7053平方公里。全区辖24各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487个行政村。截止2012年底,全区生猪饲养量159.6万头,其中存栏65.4万头(能繁母猪存栏6.9万头),出栏94.2万头,共建成人工受精站34个,每年能配种能繁母猪6.9万头,全区85%的生猪养殖户实现了三元杂交育肥。
1 发展过程和现状
我区具备建立生猪良繁与推广体系的良好基础。土地资源广阔、饲料饲草资源丰富,家家户户都有着悠久养猪历史,进入21世纪后,我区生猪人工授精技术虽然一直在推广,但多数生猪人工授精站点仍然采用自主发展的缓慢发展方式,改良新技术推广缓慢,导致猪肉品质整体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2007年以来政府每年列支120万元,作为品种改良补贴资金,继续扶持群众引进良种二元母猪,引进高品质种公猪,财政资金的大力扶持,使全区能繁母猪的良种率得到大幅提升,为生猪品改工作水平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7年至今,我区已实施人工授精配种母猪34.5万余头,享受补贴农户达26.925万多户,为养殖户母猪配种补贴资金近600万元,引进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种猪136头。
为保障生猪人工授精精液质量,提升母猪受胎率,区畜牧兽医局成立了榆阳区生猪精液质量检测小组,有专职人员对全区的生猪人工授精站供应的精液进行全面检测监督。生猪人工授精推广工作正式转轨为全区统一管理,统一规划,促使生猪人工授精网络基本完善,生猪人工授精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目前,全区人工授精站存栏杜、长、大种公猪136头,年供精能力已达34.5万头份以上,全区共建成34个授精站,从业人员达到51人,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2 主要做法和成果
2.1 制定技术方案,高点稳步推进
我区生猪人工授精技术主要是自采自配。在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养殖现状。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讨论,制定《榆阳区生猪人工授精实施方案》,确定了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建立生猪养殖集中地人工受精站34个。按照“高点起步,分步实施,由小到大,稳步推广”的原则进行建设,先集中建立了34个高标准人工受精站,逐步向养殖重点村、乡推广人工受精技术。“品种以杜洛克为终端父本,母本以纯二元(长白、大约克)为主,土三元(长白、大约克、当地品种)为辅,同时制定了《榆阳区生猪人工授精管理办法》,采取谁建立,谁受益,财政适当补贴;依据母猪存栏、分布及自然交通条件科学布点;每个授精站必须由具备相应素质的人员管理,必须具备合格的生产条件、环保及动物卫生防疫条件;种公猪必须是区统一引进,操作室,采精室、饲养场所等必须按区上设计的图纸统一标准施工。区上验收后统一标志牌、规章制度及登记卡册。由财政补贴配置的设备设施使用权归授精站站点。按实际配种记录,每受孕一头财政补贴人工授精员20元,每年兑现一次,并规定母猪未受孕不得向畜主收费,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设一个点,成一个点,让群众迅速认识接受这项成熟技术,为项目平稳推进奠定了基础。
2.2 完善服务网络,强化技术指导
为了提高项目建设的规范化水平,2008年我们基本建立健全了人工授精站的服务网络。2009年,结合现代农业项目,投资42万元完善了授精站的设备设施。为供精站和输精点统一购置配备了低温冰箱、显微镜、精液运输箱等必需设备,供精中心目前已形成34.5万头份的生产能力。在授精站管理方面,区畜牧技术推广站制定了统一严格的管理制度,不定期对授精站进行检查,对卫生、管理不合格的授精站及时叫停。技术指导上,由区畜牧局牵头,一是成立专家组对授精站的原种公猪进行定期评定。检查种公猪的更替、体况、饲养管理以及采精、配送设施的维护、使用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不定期对各供精站进行检查,查精液保存是否规范,各项制度是否落实,精液质量是否保证,各种资料记录是否完备等;三是随时抽查指导人工授精点的业务开展情况,重点检查技术掌握程度,配种记录登记及是否按规定收费,接受群众举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四是大面积开展技术培训,主要是对配种员进行人工授精技术和母猪发情鉴定技术进行反复培训,对母猪饲养户进行母猪标准化饲养技术及仔猪培育技术的培训,三年多来共举办专业培训6期,受训50多人次,发放光盘和技术资料2000多册,使绝大多数母猪养殖户认可了这项技术;五是配套推广其他适用技术,以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为契机,同时推广“自然养猪法饲养技术”,“母猪不孕症防治技术”,“猪病综合防控技术”,使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科技含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3 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在技术推广实践中,我们不断完善《榆阳区生猪人工授精管理办法》。公开向社会承诺六保证,即:保证种猪质量,保证精液品质,保证受胎率85%以上,保证服务热情周到、随叫随到,保证不乱收费多收费,保证不孕不收钱、复配不收钱,从网络建设、收费标准、补贴程序、站点管理等多方面严格规范,先后制定完善了《榆阳区授精站管理制度》、《猪人工授精卫生防疫制度》、《猪人工授精操作技术规范》及《猪人工授精收费及补贴标准》等配套的规章制度,区畜牧局组织专家组分别于每年5月和10月对实施推广该项技术的人员进行两次培训考核,合格者颁发从业资格证书和上岗证,不合格者立即取缔,达到标准的授精站点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方可营业。为了保证生猪精液质量,提高人工授精母猪的受胎率,我们组建了榆阳区生猪精液质量检测小组,配备专职检测技术人员2名,增添了相差显微镜、精子密度检测仪、恒温冰箱等仪器设备,制定了检测小组工作制度和检测人员工作职责。要求对全区的授精站点,每周进行3次抽检,做到不合格随时整顿,不达标立即停业。 2.4 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资金管理
全区上下形成了“项目是载体,领导是关键,资金是保障”的共识。畜牧局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专门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督查、验收等工作。同时在该项技术推广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与其他生猪有关的多个项目捆绑实施,将生猪良种补贴项目与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补贴进行整合,并结合中省财政现代农业生猪项目及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项目一并安排,实现了从品种改良、规模养殖、标准化饲养、动物疫病防控、适用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整体推进,全区生猪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3 困难和问题
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并未采取行政命令强制淘汰种公猪,而是通过宣传、培训,让群众先比较,再认可,达到了普及的目标。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榆阳区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工作进行顺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3.1 农户对科学认识不足
由于少数农户对猪人工授精没有充足的认识,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为了方便和省事仍然采用本交方式配种;大多数农户虽然意识到猪人工授精的好处,但许多疫病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特别是影响母猪繁殖的疾病,如细小病毒、伪狂犬、乙脑和亚猪瘟等,致使少量母猪有产死胎、木乃伊,甚至空怀等现象发生,农户或养殖户往往不知道这些疾病可能带来的危害,针对这方面的免疫程序做不到位,造成对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怀疑和非议,给推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和阻力。
3.2 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从事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的业务人员,除要求在掌握一定科技理论的基础外,还需要巨大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心。基层技术操作人员忽视理论学习,比如生理、解剖、传染病、母猪发情鉴定、人工授精技术等方面,而养殖户受传统养殖习惯和经济条件的制约,科学养猪意识差、养殖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低。随着社会的发展,猪人工授精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养殖户和技术员应注重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更新。
3.3 技术操作有待进一步规范
目前从事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对于业务知识的接受程度也参差不齐,导致全区整体操作技术水平不高,给推广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同时,由于政府缺乏专项资金扶持,生猪人工授精物资配备不够齐全,设备设施还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供精服务区域还比较狭窄,个别授精站还未做到17℃恒温保存精液,授精站点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扩充。运输精液时精液处在常温下,未注意防震,个别输精员甚至为了图省事,没有做到2次输精,这些问题都会阻碍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提高。
4 对策和建议
4.1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养殖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良种的引进和推广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活畜引种和推广,而是发展成家畜遗传物质的引进和应用。这一过程的实施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稳定和壮大现有配种员队伍迫在眉睫。因此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制定政策,高度重视和保护这些配种技术人员,在劳保、职业补贴等方面给予合适的补助,使其工作上有 “奔头”,生活上有“盼头”,以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参与到为三农服务的队伍中来。
4.2 加快种公猪站建设步伐
种公猪站建设是推广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提高良种化水平的重要环节。在发达国家和国内许多地方,配种站点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是由政府来投资建设。目前我们所建人工授精站(点)多数是户养和小型猪场,设施简陋设备老化,非常不规范。种公猪的品种、优良种公猪精液的利用率、饲养管理、圈舍布局要求、防疫、设备及技术精湛程度等都不同,有些养殖户还继续保留本交或者人工授精和本交相结合的方法,有些授精站(点)在实施过程中根本没有严格按照操作技术去做,严重影响母猪受胎率、产仔率及生猪品种改良。
因此为了这项事业的长足发展,建议各级政府对现有配种站点,要参照每年给予精液补贴一样每年给予适当的补助,用于房屋租赁和设备更新,并合理布局配种站点建设。同时,尽快启动种公猪站建设,使之发挥效应。
4.3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当前,生猪人工授精在我区已受到农民养殖户的普遍认同,但是由于农民科学素质较低,农民养殖户稍为受到挫折,就会影响其对人工授精的信任程度,严重影响了人工授精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因此培训要有针对性,摸清农民真正需要什么,作到有的放矢,不能只是抓面,让农民在基地亲自参与实践操作掌握新技术,要对新的实用技术进行强化,就养猪业的种、料、防、管和人工授精技术方面作详细讲解,着重强调某些传染病的危害。将其真正变成农民看的见,摸的着的东西,再运用到生产经营活动中,真正形成政府重视,农民配合,技术人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榆阳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
榆阳区位于陕西北部,毛乌苏沙漠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总土地面积7053平方公里。全区辖24各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487个行政村。截止2012年底,全区生猪饲养量159.6万头,其中存栏65.4万头(能繁母猪存栏6.9万头),出栏94.2万头,共建成人工受精站34个,每年能配种能繁母猪6.9万头,全区85%的生猪养殖户实现了三元杂交育肥。
1 发展过程和现状
我区具备建立生猪良繁与推广体系的良好基础。土地资源广阔、饲料饲草资源丰富,家家户户都有着悠久养猪历史,进入21世纪后,我区生猪人工授精技术虽然一直在推广,但多数生猪人工授精站点仍然采用自主发展的缓慢发展方式,改良新技术推广缓慢,导致猪肉品质整体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2007年以来政府每年列支120万元,作为品种改良补贴资金,继续扶持群众引进良种二元母猪,引进高品质种公猪,财政资金的大力扶持,使全区能繁母猪的良种率得到大幅提升,为生猪品改工作水平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7年至今,我区已实施人工授精配种母猪34.5万余头,享受补贴农户达26.925万多户,为养殖户母猪配种补贴资金近600万元,引进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种猪136头。
为保障生猪人工授精精液质量,提升母猪受胎率,区畜牧兽医局成立了榆阳区生猪精液质量检测小组,有专职人员对全区的生猪人工授精站供应的精液进行全面检测监督。生猪人工授精推广工作正式转轨为全区统一管理,统一规划,促使生猪人工授精网络基本完善,生猪人工授精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目前,全区人工授精站存栏杜、长、大种公猪136头,年供精能力已达34.5万头份以上,全区共建成34个授精站,从业人员达到51人,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2 主要做法和成果
2.1 制定技术方案,高点稳步推进
我区生猪人工授精技术主要是自采自配。在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养殖现状。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讨论,制定《榆阳区生猪人工授精实施方案》,确定了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建立生猪养殖集中地人工受精站34个。按照“高点起步,分步实施,由小到大,稳步推广”的原则进行建设,先集中建立了34个高标准人工受精站,逐步向养殖重点村、乡推广人工受精技术。“品种以杜洛克为终端父本,母本以纯二元(长白、大约克)为主,土三元(长白、大约克、当地品种)为辅,同时制定了《榆阳区生猪人工授精管理办法》,采取谁建立,谁受益,财政适当补贴;依据母猪存栏、分布及自然交通条件科学布点;每个授精站必须由具备相应素质的人员管理,必须具备合格的生产条件、环保及动物卫生防疫条件;种公猪必须是区统一引进,操作室,采精室、饲养场所等必须按区上设计的图纸统一标准施工。区上验收后统一标志牌、规章制度及登记卡册。由财政补贴配置的设备设施使用权归授精站站点。按实际配种记录,每受孕一头财政补贴人工授精员20元,每年兑现一次,并规定母猪未受孕不得向畜主收费,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设一个点,成一个点,让群众迅速认识接受这项成熟技术,为项目平稳推进奠定了基础。
2.2 完善服务网络,强化技术指导
为了提高项目建设的规范化水平,2008年我们基本建立健全了人工授精站的服务网络。2009年,结合现代农业项目,投资42万元完善了授精站的设备设施。为供精站和输精点统一购置配备了低温冰箱、显微镜、精液运输箱等必需设备,供精中心目前已形成34.5万头份的生产能力。在授精站管理方面,区畜牧技术推广站制定了统一严格的管理制度,不定期对授精站进行检查,对卫生、管理不合格的授精站及时叫停。技术指导上,由区畜牧局牵头,一是成立专家组对授精站的原种公猪进行定期评定。检查种公猪的更替、体况、饲养管理以及采精、配送设施的维护、使用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不定期对各供精站进行检查,查精液保存是否规范,各项制度是否落实,精液质量是否保证,各种资料记录是否完备等;三是随时抽查指导人工授精点的业务开展情况,重点检查技术掌握程度,配种记录登记及是否按规定收费,接受群众举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四是大面积开展技术培训,主要是对配种员进行人工授精技术和母猪发情鉴定技术进行反复培训,对母猪饲养户进行母猪标准化饲养技术及仔猪培育技术的培训,三年多来共举办专业培训6期,受训50多人次,发放光盘和技术资料2000多册,使绝大多数母猪养殖户认可了这项技术;五是配套推广其他适用技术,以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为契机,同时推广“自然养猪法饲养技术”,“母猪不孕症防治技术”,“猪病综合防控技术”,使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科技含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3 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在技术推广实践中,我们不断完善《榆阳区生猪人工授精管理办法》。公开向社会承诺六保证,即:保证种猪质量,保证精液品质,保证受胎率85%以上,保证服务热情周到、随叫随到,保证不乱收费多收费,保证不孕不收钱、复配不收钱,从网络建设、收费标准、补贴程序、站点管理等多方面严格规范,先后制定完善了《榆阳区授精站管理制度》、《猪人工授精卫生防疫制度》、《猪人工授精操作技术规范》及《猪人工授精收费及补贴标准》等配套的规章制度,区畜牧局组织专家组分别于每年5月和10月对实施推广该项技术的人员进行两次培训考核,合格者颁发从业资格证书和上岗证,不合格者立即取缔,达到标准的授精站点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方可营业。为了保证生猪精液质量,提高人工授精母猪的受胎率,我们组建了榆阳区生猪精液质量检测小组,配备专职检测技术人员2名,增添了相差显微镜、精子密度检测仪、恒温冰箱等仪器设备,制定了检测小组工作制度和检测人员工作职责。要求对全区的授精站点,每周进行3次抽检,做到不合格随时整顿,不达标立即停业。 2.4 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资金管理
全区上下形成了“项目是载体,领导是关键,资金是保障”的共识。畜牧局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专门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督查、验收等工作。同时在该项技术推广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与其他生猪有关的多个项目捆绑实施,将生猪良种补贴项目与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补贴进行整合,并结合中省财政现代农业生猪项目及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项目一并安排,实现了从品种改良、规模养殖、标准化饲养、动物疫病防控、适用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整体推进,全区生猪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3 困难和问题
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并未采取行政命令强制淘汰种公猪,而是通过宣传、培训,让群众先比较,再认可,达到了普及的目标。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榆阳区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工作进行顺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3.1 农户对科学认识不足
由于少数农户对猪人工授精没有充足的认识,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为了方便和省事仍然采用本交方式配种;大多数农户虽然意识到猪人工授精的好处,但许多疫病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特别是影响母猪繁殖的疾病,如细小病毒、伪狂犬、乙脑和亚猪瘟等,致使少量母猪有产死胎、木乃伊,甚至空怀等现象发生,农户或养殖户往往不知道这些疾病可能带来的危害,针对这方面的免疫程序做不到位,造成对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怀疑和非议,给推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和阻力。
3.2 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从事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的业务人员,除要求在掌握一定科技理论的基础外,还需要巨大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心。基层技术操作人员忽视理论学习,比如生理、解剖、传染病、母猪发情鉴定、人工授精技术等方面,而养殖户受传统养殖习惯和经济条件的制约,科学养猪意识差、养殖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低。随着社会的发展,猪人工授精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养殖户和技术员应注重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更新。
3.3 技术操作有待进一步规范
目前从事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对于业务知识的接受程度也参差不齐,导致全区整体操作技术水平不高,给推广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同时,由于政府缺乏专项资金扶持,生猪人工授精物资配备不够齐全,设备设施还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供精服务区域还比较狭窄,个别授精站还未做到17℃恒温保存精液,授精站点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扩充。运输精液时精液处在常温下,未注意防震,个别输精员甚至为了图省事,没有做到2次输精,这些问题都会阻碍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提高。
4 对策和建议
4.1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养殖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良种的引进和推广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活畜引种和推广,而是发展成家畜遗传物质的引进和应用。这一过程的实施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稳定和壮大现有配种员队伍迫在眉睫。因此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制定政策,高度重视和保护这些配种技术人员,在劳保、职业补贴等方面给予合适的补助,使其工作上有 “奔头”,生活上有“盼头”,以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参与到为三农服务的队伍中来。
4.2 加快种公猪站建设步伐
种公猪站建设是推广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提高良种化水平的重要环节。在发达国家和国内许多地方,配种站点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是由政府来投资建设。目前我们所建人工授精站(点)多数是户养和小型猪场,设施简陋设备老化,非常不规范。种公猪的品种、优良种公猪精液的利用率、饲养管理、圈舍布局要求、防疫、设备及技术精湛程度等都不同,有些养殖户还继续保留本交或者人工授精和本交相结合的方法,有些授精站(点)在实施过程中根本没有严格按照操作技术去做,严重影响母猪受胎率、产仔率及生猪品种改良。
因此为了这项事业的长足发展,建议各级政府对现有配种站点,要参照每年给予精液补贴一样每年给予适当的补助,用于房屋租赁和设备更新,并合理布局配种站点建设。同时,尽快启动种公猪站建设,使之发挥效应。
4.3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当前,生猪人工授精在我区已受到农民养殖户的普遍认同,但是由于农民科学素质较低,农民养殖户稍为受到挫折,就会影响其对人工授精的信任程度,严重影响了人工授精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因此培训要有针对性,摸清农民真正需要什么,作到有的放矢,不能只是抓面,让农民在基地亲自参与实践操作掌握新技术,要对新的实用技术进行强化,就养猪业的种、料、防、管和人工授精技术方面作详细讲解,着重强调某些传染病的危害。将其真正变成农民看的见,摸的着的东西,再运用到生产经营活动中,真正形成政府重视,农民配合,技术人员参与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