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场设计作为城市设计的一部分, 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人们室外休闲、交流、娱乐而必不可少的场所。本文以黑龙江科技学院的科技广场为例, 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 并进一步探讨高校校园环境营造时, 所应关注的内容, 以期使高校的公共空间更好地形成有特色的、有活力的校园交流场所。
【关键词】:空间组织;空间尺度;人性化;文化氛围
前言:校园广场是大学校园的有机构成元素之一,是体现校园地域文化的最重要载体。它扮演着校园“起居室”的角色,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校园生活质量的高低。成功的大学校园广场规划设计应该具备良好的视觉景观、人性化的空间品质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大学校园广场与城市广场有一定的共性,但由于学生群居生活的方式,以及年轻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校园广场中会有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内容。
一、校园广场的分类及其特性
(一)、校园广场的分类
1、按照校园广场的平面空间形态分类
(1)、平面式广场:其基面标高基本没有任何变化,和周围道路相对持平,这是最常见的广场形式。这类广场的设计重在尺度的把握,化整为零,否则,会因为尺度过大而失去广场的亲切感和围合感。
(2)、下沉式广场:基面标高低于周围道路,由于下沉,有一定的领域感和归属感,创造出一种环抱的、温暖的、亲切的空间气氛。例如,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校园广场[1]。
(3)、抬升式广场:基面标高高于周围道路,具有开放性、张扬性、公众性,经常用做露天表演、集会等场所。例如,美国北肯塔基大学校园广场。
(4)、综合式广场:一种集合平面式广场、下沉式广场、抬升式广场的复合型广场,不但具有上述三种广场的综合特性,并且具有自身独立的特性,是大型广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2、按照广场所处的位置和在校园生活中的作用分类
校园广场可分为外向型校园中心广场,内向型教学区广场和内向型生活广场。
(1)、外向型校园中心广场是校园与城市之间的空间过渡,减弱了城市的速度和强度,产生了强烈的场所归属感,在大学校园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
(2)、内向型教学区广场是位于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等一系列有教学性质的建筑物之间的广场,其主要用于校内师生课间交通、娱乐、休息等。例如,英国考文垂大学校园广场。
(3)、内向型生活区广场是位于宿舍楼、食堂、体育馆和活动中心等之间的广场,其主要用于保证学生各项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和趣味性。
(二)、校园广场的特性分析
1、功能综合性
大学校园广场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室外空间,为校园各种健康活动提供了场所,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它逐渐发展成为多功能、多层次、多景观、多品味的空间环境,越来越能满足现代人所追求的交往性、参与性、文化性、多样性的要求。因此,大学校园广场空间都具有交通、集会、礼仪、休闲等功能。
(1)、交通功能:通过广场的合理组织,可以使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广场的交通组织井然有序,形成便捷安全的景观体系。
(2)、集会功能:校园广场为各种组织活动提供了一个开敞的空间,可容纳大量的人流,因此具有集会的功能。
(3)、礼仪功能:在举行庆典或迎接贵宾活动时,广场轴线的主导空间给人以严谨的秩序感和庄严感,理所应当具备礼仪活动所需要的空间特质[3]。
(4)、休闲功能:在大多数时间,校园广场为校园生活提供了一个公共交往空间,吸引了各种社会关系,体现了其休闲功能。例如,美国华盛顿大学校园广场。
2、相对独立性
广场是区域的重要节点,传统意义的城市广场一般位于政治、商业、文化中心或交通枢纽,完全开放给市民。而大学校园广场的空间形态具有其特殊性。大学校园广场归属于大学校园,而大学校园于城市而言相对独立。因此,大学校园广场比城市广场具有更高的独立性和归属感。
二、广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广场与周围空间形态的关系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
对于一个占地较大的广场来说,能够与周围整体环境的有机结合是至关重要的,从对该地区的鸟瞰图分析来看,这个广场就像是大地上的一块“创可贴”,平平地贴在那里。虽然紧邻它的村庄,显得有些凌乱和陈旧,但仍依稀可见出些环境机理。与之相比,广场则显得过于没有生命了。
2.2广场的尺度感有待推敲
只有从校园入口望过来,才会感到尺度对于建筑的作用,而从其它的角度观看则只能感到的是空旷,即我们常说的从某种单独的意义和角度建立起来的尺度,换个视角就显得不合时宜了。由于广场几乎没有任何界定,所以巨大的尺度感会让上面的人感到孤立无援。
2.3广场没有行为支持,缺乏吸引力
经过两年的使用,很遗憾地看到,广场的使用率几乎趋近于零。只是在节假日有大型活动的时候,才会有组织地使用,大概一年一、两次而已,而这种使用通常也只是占用了靠近主楼的大概三分之一的面积[4]。由于广场的位置关系,人们从主入口进入校门后,必须从该广场穿越后,才能进入校园。但在观察中发现,几乎所有的人在穿行的过程中,都是脚步匆匆,仿佛要尽快逃离这个地方似的,而几乎没有人停下来,对它加以感受。平时这里,也几乎没有人自发地到这里来,更不要说,能形成什么活动景观。它确实是一个广场,但并不是一个积极的室外空间,这样大的一块用地就这样在这里闲置,不能不让人感到惋惜。
三、广场应采取的解决措施分析
3.1 调整广场尺度及结构
广场可以包含多种功能, 如节庆、交往、休憩、观赏、游乐、健身、文化、教育等。它可以成为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多种信息的物质载体, 是人们室外生活的舞台。但是现在的校园广场往往把群体活动视为中心, 如此大的面积只是作为一年甚至几年使用一次的活动场地, 太奢侈了, 因此应该在满足校园广场当前功能的同时, 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划分, 将其利用起来。将广场化整为零, 化大为小, 分成若干个子区域, 增加动静分区, 在各区域内增加绿化覆盖, 各子区域的内容包括:休闲区、文化区、游乐区(健身器材)、观赏区、信息区等, 并且通过轴线关系, 在各区域内加强有机联系。[5]有效地减小了广场的空旷给人带来的距离感, 使广场具有人性化的尺度, 让人体验视觉和心理的舒适。 3.2校园广场设计与交通组织上的协调统一
校园广场的人流车流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两点:区域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区域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首先要保证由各区域去文化广场的方便性。各区交通与广场设计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1)在广场周围的适当区域街道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结束点充分考虑人流车流集散;2)校园交通做到去广场及其周围环境有最大的可达性,设置完善的交通设施、车行道、步行道等,并在线路安排予以充分考虑;3)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考虑到人们以组织参观、浏览交往及休息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的机会。
3.3完善广场美的形式,增加广场的意义性
在进行分区的同时,注重其景观艺术水平的体现。校园广场的文化性、历史性、人文性应该是其首先考虑的主题,并根据自身的学校特点,加以选择和细化。作为一所建筑类大学,在其景观设计及小品设计时应更能体现学校特色。
3.4加强与自然的和谐性
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越来越被人类重视。人所居住的环境也应与自然环境共生,即使是公共空间也要注意与周边的和谐。它不一定是周边传统的继承,但却应该给该地域增加活力和更有内涵,即生命力的内容。龙潭广场设计过于走形式化的路线,所有的路,植物的种植均遵循着方格网的轴线。因此,缺乏与人的亲密感,设计时可考虑局部增加活跃元素。
参考文献:
[1] 杨文明.关于高校校园规划的思考[J]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7).
[2] 赵薪发.开封大学校园规划浅析[J] .开封大学学报, 1995,(2):95 -96.
[3] 苗日新.清华校园规划的原则及其体现[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 (2):83 -87.
[4] 李明义.谈传统经商.文化与现代经营理念的结合[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7).
[5] 李润泉, 董保真.西南石油学院校园规划设计的回顾与探讨[J]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1994, (11).
【关键词】:空间组织;空间尺度;人性化;文化氛围
前言:校园广场是大学校园的有机构成元素之一,是体现校园地域文化的最重要载体。它扮演着校园“起居室”的角色,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校园生活质量的高低。成功的大学校园广场规划设计应该具备良好的视觉景观、人性化的空间品质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大学校园广场与城市广场有一定的共性,但由于学生群居生活的方式,以及年轻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校园广场中会有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内容。
一、校园广场的分类及其特性
(一)、校园广场的分类
1、按照校园广场的平面空间形态分类
(1)、平面式广场:其基面标高基本没有任何变化,和周围道路相对持平,这是最常见的广场形式。这类广场的设计重在尺度的把握,化整为零,否则,会因为尺度过大而失去广场的亲切感和围合感。
(2)、下沉式广场:基面标高低于周围道路,由于下沉,有一定的领域感和归属感,创造出一种环抱的、温暖的、亲切的空间气氛。例如,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校园广场[1]。
(3)、抬升式广场:基面标高高于周围道路,具有开放性、张扬性、公众性,经常用做露天表演、集会等场所。例如,美国北肯塔基大学校园广场。
(4)、综合式广场:一种集合平面式广场、下沉式广场、抬升式广场的复合型广场,不但具有上述三种广场的综合特性,并且具有自身独立的特性,是大型广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2、按照广场所处的位置和在校园生活中的作用分类
校园广场可分为外向型校园中心广场,内向型教学区广场和内向型生活广场。
(1)、外向型校园中心广场是校园与城市之间的空间过渡,减弱了城市的速度和强度,产生了强烈的场所归属感,在大学校园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
(2)、内向型教学区广场是位于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等一系列有教学性质的建筑物之间的广场,其主要用于校内师生课间交通、娱乐、休息等。例如,英国考文垂大学校园广场。
(3)、内向型生活区广场是位于宿舍楼、食堂、体育馆和活动中心等之间的广场,其主要用于保证学生各项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和趣味性。
(二)、校园广场的特性分析
1、功能综合性
大学校园广场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室外空间,为校园各种健康活动提供了场所,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它逐渐发展成为多功能、多层次、多景观、多品味的空间环境,越来越能满足现代人所追求的交往性、参与性、文化性、多样性的要求。因此,大学校园广场空间都具有交通、集会、礼仪、休闲等功能。
(1)、交通功能:通过广场的合理组织,可以使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广场的交通组织井然有序,形成便捷安全的景观体系。
(2)、集会功能:校园广场为各种组织活动提供了一个开敞的空间,可容纳大量的人流,因此具有集会的功能。
(3)、礼仪功能:在举行庆典或迎接贵宾活动时,广场轴线的主导空间给人以严谨的秩序感和庄严感,理所应当具备礼仪活动所需要的空间特质[3]。
(4)、休闲功能:在大多数时间,校园广场为校园生活提供了一个公共交往空间,吸引了各种社会关系,体现了其休闲功能。例如,美国华盛顿大学校园广场。
2、相对独立性
广场是区域的重要节点,传统意义的城市广场一般位于政治、商业、文化中心或交通枢纽,完全开放给市民。而大学校园广场的空间形态具有其特殊性。大学校园广场归属于大学校园,而大学校园于城市而言相对独立。因此,大学校园广场比城市广场具有更高的独立性和归属感。
二、广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广场与周围空间形态的关系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
对于一个占地较大的广场来说,能够与周围整体环境的有机结合是至关重要的,从对该地区的鸟瞰图分析来看,这个广场就像是大地上的一块“创可贴”,平平地贴在那里。虽然紧邻它的村庄,显得有些凌乱和陈旧,但仍依稀可见出些环境机理。与之相比,广场则显得过于没有生命了。
2.2广场的尺度感有待推敲
只有从校园入口望过来,才会感到尺度对于建筑的作用,而从其它的角度观看则只能感到的是空旷,即我们常说的从某种单独的意义和角度建立起来的尺度,换个视角就显得不合时宜了。由于广场几乎没有任何界定,所以巨大的尺度感会让上面的人感到孤立无援。
2.3广场没有行为支持,缺乏吸引力
经过两年的使用,很遗憾地看到,广场的使用率几乎趋近于零。只是在节假日有大型活动的时候,才会有组织地使用,大概一年一、两次而已,而这种使用通常也只是占用了靠近主楼的大概三分之一的面积[4]。由于广场的位置关系,人们从主入口进入校门后,必须从该广场穿越后,才能进入校园。但在观察中发现,几乎所有的人在穿行的过程中,都是脚步匆匆,仿佛要尽快逃离这个地方似的,而几乎没有人停下来,对它加以感受。平时这里,也几乎没有人自发地到这里来,更不要说,能形成什么活动景观。它确实是一个广场,但并不是一个积极的室外空间,这样大的一块用地就这样在这里闲置,不能不让人感到惋惜。
三、广场应采取的解决措施分析
3.1 调整广场尺度及结构
广场可以包含多种功能, 如节庆、交往、休憩、观赏、游乐、健身、文化、教育等。它可以成为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多种信息的物质载体, 是人们室外生活的舞台。但是现在的校园广场往往把群体活动视为中心, 如此大的面积只是作为一年甚至几年使用一次的活动场地, 太奢侈了, 因此应该在满足校园广场当前功能的同时, 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划分, 将其利用起来。将广场化整为零, 化大为小, 分成若干个子区域, 增加动静分区, 在各区域内增加绿化覆盖, 各子区域的内容包括:休闲区、文化区、游乐区(健身器材)、观赏区、信息区等, 并且通过轴线关系, 在各区域内加强有机联系。[5]有效地减小了广场的空旷给人带来的距离感, 使广场具有人性化的尺度, 让人体验视觉和心理的舒适。 3.2校园广场设计与交通组织上的协调统一
校园广场的人流车流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两点:区域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区域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首先要保证由各区域去文化广场的方便性。各区交通与广场设计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1)在广场周围的适当区域街道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结束点充分考虑人流车流集散;2)校园交通做到去广场及其周围环境有最大的可达性,设置完善的交通设施、车行道、步行道等,并在线路安排予以充分考虑;3)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考虑到人们以组织参观、浏览交往及休息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的机会。
3.3完善广场美的形式,增加广场的意义性
在进行分区的同时,注重其景观艺术水平的体现。校园广场的文化性、历史性、人文性应该是其首先考虑的主题,并根据自身的学校特点,加以选择和细化。作为一所建筑类大学,在其景观设计及小品设计时应更能体现学校特色。
3.4加强与自然的和谐性
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越来越被人类重视。人所居住的环境也应与自然环境共生,即使是公共空间也要注意与周边的和谐。它不一定是周边传统的继承,但却应该给该地域增加活力和更有内涵,即生命力的内容。龙潭广场设计过于走形式化的路线,所有的路,植物的种植均遵循着方格网的轴线。因此,缺乏与人的亲密感,设计时可考虑局部增加活跃元素。
参考文献:
[1] 杨文明.关于高校校园规划的思考[J]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7).
[2] 赵薪发.开封大学校园规划浅析[J] .开封大学学报, 1995,(2):95 -96.
[3] 苗日新.清华校园规划的原则及其体现[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 (2):83 -87.
[4] 李明义.谈传统经商.文化与现代经营理念的结合[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7).
[5] 李润泉, 董保真.西南石油学院校园规划设计的回顾与探讨[J]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1994,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