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民族歌剧多方面借鉴我国传统戏曲的特点,无论是唱腔,音乐伴奏还是舞台表演等,都能看到中国戏曲元素的影子,这使中国民族歌剧更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音乐学习者在演绎时要把握戏曲特点,唱出特色。这样才能使得戏曲因素在民族格局中很好的运用,展现。
【关键词】:戏曲;歌剧;特色
一、背景介绍
歌劇是通过演员扮演具体的人物形象,演绎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形式,一部歌剧中不光有演唱者的歌唱,还包括乐器伴奏,剧情发展,肢体表演以及台词念白等。各个国家地区的歌剧创作形成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民族特色,融合国家地区不同的音乐元素来彰显地域民族特点,表达歌剧情感。中国民族歌剧也不例外,首先是在情感方面,中国民族歌剧大多表现在歌颂抗战时期的英雄人物,赞美大无畏的革命情怀以及歌颂人民群众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其次是融合西洋曲式和中国各地区、各民族音乐的曲式、音调风格。第三是多方面借鉴我国传统戏曲的特点,无论是唱腔,音乐伴奏还是舞台表演等,都能看到中国戏曲元素的影子,这使中国民族歌剧更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下面,我将通过对民族歌剧《江姐》的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中的戏曲元素的分析,来初步探究中国民族歌剧中的戏曲元素。
歌剧《江姐》是中国新歌剧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描写抗战时期的革命人物江姐的英雄事迹,歌颂共产党人舍身奉献、坚持抗战的革命精神。《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是剧中主角江姐的唱段,讲述的是她由于浦志高的出卖,被国民党特务抓捕关在渣滓洞,面对敌人的酷刑逼供与奸诈诱惑,江姐没有妥协,反而用这首歌曲表明其革命的决心,展现了江姐英勇,伟大的革命形象。
二、戏曲中腔式的运用分析
中国的民族戏曲,节奏和韵律是主要贯穿剧情和情感,彰显人物形象。其中韵律主要体现在唱腔上,节奏主要体现在板式变化上。在本唱段中,也运用了大量戏曲的唱腔来进行情感表达。下面我将指出一二点稍作分析。歌曲开头第一段为江姐的内心独白,演唱时运用了戏曲中的“润腔”,如歌词中的“死”、“断”、 “赠”、“他”、“风”、“寒”等等,润腔的运用,似是内心无意发出,又宛如音乐自然而然产生,使得江姐的内心情感更具有音乐性,本应是心里听不见的声音,通过润腔感叹而外化,使得音樂情感更加立体,音乐色彩更加丰富,民族音乐和戏曲的韵味也更加浓郁。第二段为江姐表明为革命为人民敢于牺牲奉献的决心。其中“为革命粉身碎骨”的“骨”字运用了戏曲中的“甩腔”和“拖腔”,“甩腔”多用于一句歌词的结尾或者歌曲情绪激烈的高潮部分,体现人物强烈的情感,烘托歌曲的高潮。而此处“甩腔”的运用是为了强调江姐对于胜利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革命必胜的决心。“拖腔”是在戏曲唱段中,一句唱词后旋律仍然在进行,在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上做多个音的旋律延长处理,旨在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做进一步的深化、细化。此处拖腔的运用是为了强调江姐的情感。第三段处的“正为了祖国解放红日照大地”的“地”字的演唱也是运用“甩腔”和拖腔,为了表达对革命胜利充满希望和信心以及愿意为了革命战斗牺牲的准备。第三段演唱时模仿借鉴了中国戏曲中越剧的演唱风格。越剧多以唱为主,抒情性强,声音舒缓优美,表演质朴感人,整体带给观众优雅唯美的听觉感受。而此处越剧风格的运用,是江姐用诉说性的口吻展现江姐伟大的革命理想和憧憬,感情强烈又内敛,体现了她作为女性革命者温柔且坚毅的革命特点。
三、戏曲节奏的运用分析
戏曲中的节奏特别能体现人物内心的变化和情感的释放,情绪的变化除了体现在歌词唱腔中,就是在节奏的变化中体现。在这个唱段中,开头第一段用的是4/4拍“慢板”,展现的是江姐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宁死不屈的从容淡定的内心独白。而从“一颗红心忠于党”直到“为革命粉身碎骨心也甘”,虽整体速度有些加快,但整体还是在4/4拍的节奏里。第二段从“久盼望神州辉映新日月”开始的慢板,是为了表达江姐对新中国成立的期盼和希望,对于革命胜利的向往,用慢板的节奏娓娓道来,情深意切。而到了“愿将这满腔热血”。运用了剁板的节奏,一字一字的唱出来,表现革命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到了第三段,“粉碎你旧世界,奴役的锁链......”,用的是紧拉慢唱的散板节奏,伴随着伴奏密集的装饰音,演唱者坚定从容的唱出革命者对恶势力的斗争决心,为后人做出奉献自己的无为精神。虽说是自由节奏,但是在紧拉慢唱的进行中,给人一种坚定的感觉。而第四段主要采用“一拍一板”的节奏,每个字都有力的唱出,“我为祖国生,我为革命长,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点出整曲的主题,表达了革命者为祖国献身,不怕牺牲的决心和高尚情怀。到了最后一段又回到慢板的节奏,情真意切的表达心中的决心和情怀“一生战斗为革命,不觉辛苦只觉甜”。以此作为整曲的结尾。
戏曲是我国千年流传下来的国粹,在民族歌曲和格局都有大量的运用。这不仅为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增添了丰富的特色,也是戏曲在中国的一种传承和发展。音乐学习者在涉猎中国民族歌剧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分析歌曲中所蕴含的戏曲因素,在演绎时要把握戏曲特点,唱出特色。这样才能使得戏曲因素在民族格局中很好的运用,展现。
参考文献:
[1]付炜炜.歌剧《江姐》对戏曲诸因素的吸收[J].大众文艺,2016,(07):263.
[2]金砂.谈谈歌剧《江姐》的音乐创作——民族歌剧作曲和戏曲音乐手法初探[J].艺术百家,1992,(04):31-36.
[3]曹雅男.中国民族歌剧对传统戏曲元素的吸收运用[D].郑州大学,2016.
[4]陈一铮.中国民族歌剧吸收戏曲元素的发展演变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戏曲;歌剧;特色
一、背景介绍
歌劇是通过演员扮演具体的人物形象,演绎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形式,一部歌剧中不光有演唱者的歌唱,还包括乐器伴奏,剧情发展,肢体表演以及台词念白等。各个国家地区的歌剧创作形成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民族特色,融合国家地区不同的音乐元素来彰显地域民族特点,表达歌剧情感。中国民族歌剧也不例外,首先是在情感方面,中国民族歌剧大多表现在歌颂抗战时期的英雄人物,赞美大无畏的革命情怀以及歌颂人民群众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其次是融合西洋曲式和中国各地区、各民族音乐的曲式、音调风格。第三是多方面借鉴我国传统戏曲的特点,无论是唱腔,音乐伴奏还是舞台表演等,都能看到中国戏曲元素的影子,这使中国民族歌剧更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下面,我将通过对民族歌剧《江姐》的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中的戏曲元素的分析,来初步探究中国民族歌剧中的戏曲元素。
歌剧《江姐》是中国新歌剧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描写抗战时期的革命人物江姐的英雄事迹,歌颂共产党人舍身奉献、坚持抗战的革命精神。《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是剧中主角江姐的唱段,讲述的是她由于浦志高的出卖,被国民党特务抓捕关在渣滓洞,面对敌人的酷刑逼供与奸诈诱惑,江姐没有妥协,反而用这首歌曲表明其革命的决心,展现了江姐英勇,伟大的革命形象。
二、戏曲中腔式的运用分析
中国的民族戏曲,节奏和韵律是主要贯穿剧情和情感,彰显人物形象。其中韵律主要体现在唱腔上,节奏主要体现在板式变化上。在本唱段中,也运用了大量戏曲的唱腔来进行情感表达。下面我将指出一二点稍作分析。歌曲开头第一段为江姐的内心独白,演唱时运用了戏曲中的“润腔”,如歌词中的“死”、“断”、 “赠”、“他”、“风”、“寒”等等,润腔的运用,似是内心无意发出,又宛如音乐自然而然产生,使得江姐的内心情感更具有音乐性,本应是心里听不见的声音,通过润腔感叹而外化,使得音樂情感更加立体,音乐色彩更加丰富,民族音乐和戏曲的韵味也更加浓郁。第二段为江姐表明为革命为人民敢于牺牲奉献的决心。其中“为革命粉身碎骨”的“骨”字运用了戏曲中的“甩腔”和“拖腔”,“甩腔”多用于一句歌词的结尾或者歌曲情绪激烈的高潮部分,体现人物强烈的情感,烘托歌曲的高潮。而此处“甩腔”的运用是为了强调江姐对于胜利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革命必胜的决心。“拖腔”是在戏曲唱段中,一句唱词后旋律仍然在进行,在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上做多个音的旋律延长处理,旨在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做进一步的深化、细化。此处拖腔的运用是为了强调江姐的情感。第三段处的“正为了祖国解放红日照大地”的“地”字的演唱也是运用“甩腔”和拖腔,为了表达对革命胜利充满希望和信心以及愿意为了革命战斗牺牲的准备。第三段演唱时模仿借鉴了中国戏曲中越剧的演唱风格。越剧多以唱为主,抒情性强,声音舒缓优美,表演质朴感人,整体带给观众优雅唯美的听觉感受。而此处越剧风格的运用,是江姐用诉说性的口吻展现江姐伟大的革命理想和憧憬,感情强烈又内敛,体现了她作为女性革命者温柔且坚毅的革命特点。
三、戏曲节奏的运用分析
戏曲中的节奏特别能体现人物内心的变化和情感的释放,情绪的变化除了体现在歌词唱腔中,就是在节奏的变化中体现。在这个唱段中,开头第一段用的是4/4拍“慢板”,展现的是江姐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宁死不屈的从容淡定的内心独白。而从“一颗红心忠于党”直到“为革命粉身碎骨心也甘”,虽整体速度有些加快,但整体还是在4/4拍的节奏里。第二段从“久盼望神州辉映新日月”开始的慢板,是为了表达江姐对新中国成立的期盼和希望,对于革命胜利的向往,用慢板的节奏娓娓道来,情深意切。而到了“愿将这满腔热血”。运用了剁板的节奏,一字一字的唱出来,表现革命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到了第三段,“粉碎你旧世界,奴役的锁链......”,用的是紧拉慢唱的散板节奏,伴随着伴奏密集的装饰音,演唱者坚定从容的唱出革命者对恶势力的斗争决心,为后人做出奉献自己的无为精神。虽说是自由节奏,但是在紧拉慢唱的进行中,给人一种坚定的感觉。而第四段主要采用“一拍一板”的节奏,每个字都有力的唱出,“我为祖国生,我为革命长,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点出整曲的主题,表达了革命者为祖国献身,不怕牺牲的决心和高尚情怀。到了最后一段又回到慢板的节奏,情真意切的表达心中的决心和情怀“一生战斗为革命,不觉辛苦只觉甜”。以此作为整曲的结尾。
戏曲是我国千年流传下来的国粹,在民族歌曲和格局都有大量的运用。这不仅为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增添了丰富的特色,也是戏曲在中国的一种传承和发展。音乐学习者在涉猎中国民族歌剧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分析歌曲中所蕴含的戏曲因素,在演绎时要把握戏曲特点,唱出特色。这样才能使得戏曲因素在民族格局中很好的运用,展现。
参考文献:
[1]付炜炜.歌剧《江姐》对戏曲诸因素的吸收[J].大众文艺,2016,(07):263.
[2]金砂.谈谈歌剧《江姐》的音乐创作——民族歌剧作曲和戏曲音乐手法初探[J].艺术百家,1992,(04):31-36.
[3]曹雅男.中国民族歌剧对传统戏曲元素的吸收运用[D].郑州大学,2016.
[4]陈一铮.中国民族歌剧吸收戏曲元素的发展演变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