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有关“开放点”的探讨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ar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把阅读教学与多媒体计算机结合起来,构建开放的阅读教学课堂呢?我在语文阅读教学的有关“开放点”上进行了探索。
  一、 开放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点。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往往是建立在教师语言讲解基础上的,这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并不一定能真正地刺激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也不一定能使他们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因而,我认为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现代的教学多媒体进入阅读课堂,开放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点,使各种学习兴趣真正成为学生本身的一种自我需要,在情感上表现出高涨的求知欲望和愉悦的成功体验,并不断引导学生向高智商、高情商的方向发展。例如我在《赶海》一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学生伴着轻柔的乐曲,一边听着娓娓动听的的朗读,一边欣赏着大海美丽景色,完全陶醉了,有的学生被金色的海滩吸引了,以至音乐停了,学生还沉浸在那无穷无尽的遐想之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兴趣点的开放,变“单一语言激趣”为“多个感官体会”,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获得探究、认识、审美、创新的乐趣,积极向上的乐趣,并将这些乐趣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机。
  二、 开放学生阅读理解的着重点。课文重点部分的关键词句,是最能集中地体现全文内容的,因此,重点段的词句往往牵动全篇。准确地阅读理解课文的重点,要求儿童对课文有深切的了解,这是一种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这包括儿童的感知、思维、语言的活动,同时,儿童的动机、情绪直接作用于系列的智力活动之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开放学生阅读理解的重点,不仅使他们能看到,也能听到,往往可以充分感受形象,促使阅读过程的多种心理因素产生积极作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荷花》一课是以第一人称通过“我”看荷花的美和“我”看荷花展开的美妙想象,其中的第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文章写得很美。但是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怎么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而且和满池的荷花随风舞蹈,这种感受是很缺乏的,而且也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字面的理解可以获得的。于是从教学开始,我将拍摄的“一池荷花”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带到荷花池边看荷花的情境中,理出了全文的“看着—想着—看着”为顺序的脉络,结合画面和音乐,把阅读重点进行开放: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着,看着,“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我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你用上表示看得时间长,表示看得很专心,或者表示看时显出爱荷花神情的词句有哪些?并出示句式:我( )地看。这样学生深情看荷花的感情得到了开放:“我久久地看。”“我凝神地看。”“我深情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请小朋友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看荷花,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在视觉感受“形”的美,听觉感受“声”的美的同时,用心灵感受荷花美又一次得到了开放:“我觉得荷花变活了。”“我仿佛觉得荷花突然长高了。”“我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心里美滋滋的。”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课文中词的形象,而且感受到荷花霓裳飘忽动态的柔美及亭亭玉立静态的庄重美,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了他们的语言,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 开放学生思维发展的质疑点。质疑是学生在对课文深层次理解和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它蕴含着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提升和外露。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思维,就要开放学生思维的质疑点。现代多媒体的运用,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那个情境之中,形成了一种内驱力,促使学生将心理活动转换为饱满的学习热情,激励他们主动地质疑。如《问银河》这篇课文,有学生质疑:“课文中的小朋友还有哪些问题要问银河?”我抓住学生思维的爆发点组织他们开放讨论,有学生说:“还会问银河,喜鹊会搭桥让牛郎织女相会吗?”“银河里的水能吃吗?”“银河里的星星为什么闪烁?”……学生争先恐后地提问,思维在开放的质疑解疑中得到了发展。
  四、 开放学生能力提高的训练点。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进行,为他们语言和能力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应有意识地把评议训练和能力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在开放的训练中发展学生能力。而多媒体计算机的引入课堂,实现了人机交互、同学间交流,真正使训练得到开放。例如《黄河的主人》一课,几个自然段都写了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如果用语言难以展现黄河的雄伟壮观,这时我用多媒体计算机将黄河的音像呈现在学生面前,鼓励他们选择对自己最有震撼力一个镜头,去描述、去讨论、去总结。这样的开放训练,使学生在参与中兴趣盎然,同时,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尤其是写作能力得到了发展。
  (作者单位:南京市溧水县石湫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20世纪50年代,我读小学,当时读的书并不多,读完初中就闹“文革”,问题没有显出来。当我走上社会,认识到自己读书过少时,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我误了“时”。如同农耕一样,“时节”极其重要。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最适合阅读的书籍,当时不读,指望以后再补,是很多人的想法;可是当我们到了有些空闲,以为可以补课时,就会发现,已经形成了障碍,即使秉烛之明强于昧行,终不如日出之阳啊!  多年在高中教学,我发现
最近听了一些小学语文课,看了一些教案,感到有些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设计不尽合理。这与这些老师对文本的理解与把握不准有关。  针对发现的问题,我把我对几篇课文有关问题的理解简述如下,希望对老师们理解与把握课文能有所启发。    文章的主题  姥姥的剪纸    有人这样设计《姥姥的剪纸》教学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剪纸的神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
【设计理念】  我备课的时候,一直拒绝“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常见构思,我喜欢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收大放的设计思路。要舍得放弃,敢于取舍,面面俱到就等于没有重点。  本着这样的思考,在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课文第四、五、六、七自然段上,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护士长叶欣工作的高风险,高强度和高效率,从中体会出她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一、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母语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FHB050674)的成果之一。    语文课程是母语教育的基本构成和核心构成,厘清语文课程与母语教育的关系,从关系思维出发,有助于建构科学高效的课程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 语文课程与母语教育的关系  学生语文素养的获得,大致有三条路径:  一是与生俱来的潜能。母语是人生的第一语言。人的发展与
多年来,语文教学不重视抓“语”,不重视抓“文”,却把大量时间花在搞支离破碎的文章分析上,花在应付考试上.语文教学不抓“语文”本身,只在“关于语文”上下工夫.如此缘木求
读着郭学萍书稿,我满心是喜悦和振奋,恰如初秋清晨的天色,湛蓝、明净而又点缀着片片绚丽的彩霞.rn第一次知道郭学萍是2003年一个闷热的下午.那天上午,南京市举行了评选学科带
珊瑚礁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底栖贝类是该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类群.为了解北部湾涠洲岛珊瑚礁底栖贝类的群落现状及特征,于2015年秋季(10月)与2018年春季(
时下,在一些语文教育名家纷纷呼吁之下,写字教学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们的重视,但由于被“应试”之风熏染多年,写字教学受到“应试”的影响,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简单,评价手段单一。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热爱写字、快乐写字呢?应注意如下三方面。  一、 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学校的特色,重点要抓好“一个基础”,处理好“一个关系”。  1.“一个基础”,即基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的每个学段的古诗文诵读都有具体明确的要求,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对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并积淀优秀古诗文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 诗文课堂,诗情画意  古人说:“诗言志”。这个“志”,就是作者通过诗作要表达的情感,也是众多古代诗歌的共同特点。例如,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体会到的是友情;读《游子吟》,我们体会到的是亲情;而读《悯农》,我们体会到的又是同情。我们经
高中教学设计与实践有两个基本思路:一是教一节思考一节,二是教一节思考一个单元 .前者往往出现在年轻教师身上,而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之后,所站的高度与视角的广度均会有所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