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幼儿园中实施美术欣赏教学,能让幼儿学会用心灵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 美术欣赏 幼儿教育 审美能力培养
陶行知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动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玩味,尝试,领略,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是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中美好的事物,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教育活动。幼儿美术欣赏教学能为幼儿提供自由想象的广阔空间,这就要求教师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使美术欣赏教学成为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力手段。下面以吴冠中的《春山新雨后》为教学实例,将美术欣赏教学阐述如下:
一、寻找美
在孩子们的眼中,美不仅限于一幅好看的图画,一个美丽的画面,大自然中的丝丝微风、绵绵细雨、阵阵雷声、漫天雪花,这些种种变化都能在孩子们心中激起千层波浪,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美好。我带着孩子们寻找幼儿园中春天的小花小草,闭上眼睛感受迎面而来的春风;或是在绵绵细雨中,与小雨来一次亲密接触;或是在南方难得的下雪天,用双手捧起一朵朵小雪花,瞬间沁入心涧;抑或是在晴朗的天气,坐在操场上看天空飘过的云朵……这些美好的事物一直存在心灵深处。
欣赏活动《春山新雨后》,活动前期准备时,我和幼儿一起走进社区,收集春天的美景。“你发现了春天里有哪些好看的?”“春天里,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孩子们在一次次观察中发现了小区中盛开的迎春花,花坛里忙碌的小蚂蚁,柳树垂着它的长枝条冒出了新芽,勤劳的小蜜蜂在采花蜜,池塘里小鱼在玩耍……
当我们解放孩子的双眼,带领孩子来到大自然中,孩子们就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美,而他们的这些发现,也为他们的欣赏活动打下了良好的艺术基础,这就是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所蕴含的真谛。
二、感受美
1.整体感知,自由讨论。
对艺术品的初步印象,是幼儿进入美术欣赏的第一步,这一步应把幼儿鲜活的个人体验放在优先位置,由此出发再讨论其他问题。
例如,在吴冠中的《春山新雨后》名画欣赏中,伴随古筝声,孩子们被带入到了这幅图画里。他们不声不响,完全沉浸在这幅图画所带来的美中。教师提问:“你在这幅图画里看到了什么?”简单的一个问题,让幼儿对画面的颜色、构图要素有了整体的认知。幼儿回应:“我看到了红色的点。”“我看到了黄色的点。”“我看到了一块一块绿色和黑色。”“我看到了长长的线。”这是最原始最真实的直觉体验,是幼儿产生审美愉悦的重要源泉。幼儿刚接触一幅新的图画,他们的思维就像是被点燃的火花,教师应该肯定幼儿的想法,给予他们充分的观察、欣赏、表达的时间。或许幼儿的回答与名画的本意有些“南辕北辙”,但是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表达,如果一开始就对幼儿表示了否定,那么幼儿的想象力就像是被折断了翅膀,美好心境就会被打破。
2.抓住要素进行分析。
幼儿对画面的欣赏与理解,不仅仅是对画面要素的理解,教师还要帮助幼儿通过要素表达画面的内涵。
在欣赏《春山新雨后》时,教师抛出问题:“你觉得这些红色和黄色的点会是什么呢?”“绿色和黑色的色块是什么呢?”“这些有可能是什么?”教师放手让幼儿认真观察,自由讨论。孩子们说得真精彩,他们说:“红色的点有可能是桃花。”“黄色的点有可能是迎春花。”“那一块一块绿色的是不是树?”“长长的线像小河。”“也有点像山。”一开始孩子们表达的都是他们看到的比较具体的事物,在识别了线、形、色等要素之后,教师要帮助他们整理画面隐藏的信息,“你觉得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季节?为什么?”从色彩中,帮助幼儿整理小结:“原来,这幅图画画的就是春天。”
在欣赏活动中,幼儿通过对画面的整体感知和要素分析,体会到艺术作品所传达的特别的情感和美感。
三、表达美
幼儿对美的感受,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我们要充分抓住机会,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去感受,为幼儿欣赏美、表现美打下基础。
1.语言表达。
美术欣赏是通过对话进行的,幼儿与教师交流、与同伴交流都要以语言为中介实现。他们能通过语言将自己对画面的理解表达出来,同时能将自己的疑惑表达出来,能倾听同伴和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要引导幼儿表达,帮助幼儿总结,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
2.肢体表达。
美术活动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是眼、脑、手协同合作的活动。在美术欣赏中,如果能巧用肢体造型,就可以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肢体造型是一种创新性的美术创作,它可以千变万化,可以奇妙无穷。我们应该多引导幼儿欣赏、模仿,促进幼儿从充满美感的肢体造型中感受美。
欣赏活动《春山新雨后》,教师提问:“你能学一学这幅画中春天里的景物吗?”幼儿看着画面,想象春天里的美景,并用动作表现。孩子们有的扭着身体就像是春天的柳树,有的双手手腕靠拢像开着的小花,有的双手举过头顶做屋顶状;有的游来游去,像小河里的水……他们将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春天与美好的画面结合起来,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表现春天的美好。
美随处可见,就是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春山新雨后》的景象对于身处江南水乡中的我来说,可谓从小耳濡目染,而画家用画笔绘出了“烟雨后的春山,粉红的桃,新绿的柳,白的壁,黑的瓦,迂回的小道,以及三三两两檐前树影里隐约着的盛装春沐的人们”的梦中江南。我以此作为幼儿欣赏活动的基础,帮助好动、好问、好奇的幼儿从这些点感受美、发现美、表达美,从小开发和培养他们的审美感觉。只有老师做有心人,善于发现美,才能带领幼儿感受和表达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会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引领孩子们一起“美”到底。
关键词: 美术欣赏 幼儿教育 审美能力培养
陶行知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动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玩味,尝试,领略,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是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中美好的事物,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教育活动。幼儿美术欣赏教学能为幼儿提供自由想象的广阔空间,这就要求教师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使美术欣赏教学成为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力手段。下面以吴冠中的《春山新雨后》为教学实例,将美术欣赏教学阐述如下:
一、寻找美
在孩子们的眼中,美不仅限于一幅好看的图画,一个美丽的画面,大自然中的丝丝微风、绵绵细雨、阵阵雷声、漫天雪花,这些种种变化都能在孩子们心中激起千层波浪,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美好。我带着孩子们寻找幼儿园中春天的小花小草,闭上眼睛感受迎面而来的春风;或是在绵绵细雨中,与小雨来一次亲密接触;或是在南方难得的下雪天,用双手捧起一朵朵小雪花,瞬间沁入心涧;抑或是在晴朗的天气,坐在操场上看天空飘过的云朵……这些美好的事物一直存在心灵深处。
欣赏活动《春山新雨后》,活动前期准备时,我和幼儿一起走进社区,收集春天的美景。“你发现了春天里有哪些好看的?”“春天里,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孩子们在一次次观察中发现了小区中盛开的迎春花,花坛里忙碌的小蚂蚁,柳树垂着它的长枝条冒出了新芽,勤劳的小蜜蜂在采花蜜,池塘里小鱼在玩耍……
当我们解放孩子的双眼,带领孩子来到大自然中,孩子们就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美,而他们的这些发现,也为他们的欣赏活动打下了良好的艺术基础,这就是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所蕴含的真谛。
二、感受美
1.整体感知,自由讨论。
对艺术品的初步印象,是幼儿进入美术欣赏的第一步,这一步应把幼儿鲜活的个人体验放在优先位置,由此出发再讨论其他问题。
例如,在吴冠中的《春山新雨后》名画欣赏中,伴随古筝声,孩子们被带入到了这幅图画里。他们不声不响,完全沉浸在这幅图画所带来的美中。教师提问:“你在这幅图画里看到了什么?”简单的一个问题,让幼儿对画面的颜色、构图要素有了整体的认知。幼儿回应:“我看到了红色的点。”“我看到了黄色的点。”“我看到了一块一块绿色和黑色。”“我看到了长长的线。”这是最原始最真实的直觉体验,是幼儿产生审美愉悦的重要源泉。幼儿刚接触一幅新的图画,他们的思维就像是被点燃的火花,教师应该肯定幼儿的想法,给予他们充分的观察、欣赏、表达的时间。或许幼儿的回答与名画的本意有些“南辕北辙”,但是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表达,如果一开始就对幼儿表示了否定,那么幼儿的想象力就像是被折断了翅膀,美好心境就会被打破。
2.抓住要素进行分析。
幼儿对画面的欣赏与理解,不仅仅是对画面要素的理解,教师还要帮助幼儿通过要素表达画面的内涵。
在欣赏《春山新雨后》时,教师抛出问题:“你觉得这些红色和黄色的点会是什么呢?”“绿色和黑色的色块是什么呢?”“这些有可能是什么?”教师放手让幼儿认真观察,自由讨论。孩子们说得真精彩,他们说:“红色的点有可能是桃花。”“黄色的点有可能是迎春花。”“那一块一块绿色的是不是树?”“长长的线像小河。”“也有点像山。”一开始孩子们表达的都是他们看到的比较具体的事物,在识别了线、形、色等要素之后,教师要帮助他们整理画面隐藏的信息,“你觉得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季节?为什么?”从色彩中,帮助幼儿整理小结:“原来,这幅图画画的就是春天。”
在欣赏活动中,幼儿通过对画面的整体感知和要素分析,体会到艺术作品所传达的特别的情感和美感。
三、表达美
幼儿对美的感受,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我们要充分抓住机会,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去感受,为幼儿欣赏美、表现美打下基础。
1.语言表达。
美术欣赏是通过对话进行的,幼儿与教师交流、与同伴交流都要以语言为中介实现。他们能通过语言将自己对画面的理解表达出来,同时能将自己的疑惑表达出来,能倾听同伴和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要引导幼儿表达,帮助幼儿总结,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
2.肢体表达。
美术活动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是眼、脑、手协同合作的活动。在美术欣赏中,如果能巧用肢体造型,就可以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肢体造型是一种创新性的美术创作,它可以千变万化,可以奇妙无穷。我们应该多引导幼儿欣赏、模仿,促进幼儿从充满美感的肢体造型中感受美。
欣赏活动《春山新雨后》,教师提问:“你能学一学这幅画中春天里的景物吗?”幼儿看着画面,想象春天里的美景,并用动作表现。孩子们有的扭着身体就像是春天的柳树,有的双手手腕靠拢像开着的小花,有的双手举过头顶做屋顶状;有的游来游去,像小河里的水……他们将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春天与美好的画面结合起来,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表现春天的美好。
美随处可见,就是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春山新雨后》的景象对于身处江南水乡中的我来说,可谓从小耳濡目染,而画家用画笔绘出了“烟雨后的春山,粉红的桃,新绿的柳,白的壁,黑的瓦,迂回的小道,以及三三两两檐前树影里隐约着的盛装春沐的人们”的梦中江南。我以此作为幼儿欣赏活动的基础,帮助好动、好问、好奇的幼儿从这些点感受美、发现美、表达美,从小开发和培养他们的审美感觉。只有老师做有心人,善于发现美,才能带领幼儿感受和表达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会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引领孩子们一起“美”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