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以来,我国各大中小学开始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探索和实践。许多化学教师在推进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常有这样的困惑:“作为理科老师,我在学科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有效地渗透思政教育?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课程思政、而不是被动接受?”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中学化学课堂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学科内容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
笔者通过研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2012版),挖掘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思政教育素材,认为渗透思政教育可以从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素质教育等方面展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学生通过感受我国化学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学习前辈们忘我的爱国主义精神,产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既落实了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又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符合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如表1:
再以科学素质教育为例。正因为一代代科学家的重视事实、锲而不舍的求实精神和探索精神,才有了我国近现代化学的蓬勃发展。从侯德榜为发展民族工业毅然回国、苦心钻研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制碱技术的把持,再到屠呦呦在研究超过2000种中药的基础上创制出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其中应用了许多包括有机热控涂层在内的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是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的又一力证!培养青少年的科技意识、科学精神,鼓励他们树立报效祖国的决心,这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精心设计课堂,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思政教育
教师应在充分发掘教材思政元素的基础上精选课堂内容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思政中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思政教育播种到每个学生的心中,守护其生根发芽。以燃烧和灭火该课时为例,教师可以从单元封面(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012版上册第127页)北京奥运会主火炬的熊熊火焰创设情境“为什么奥运火种可以保持燃烧数月而不熄灭?”进而引出探究的目的“燃烧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对接下来燃烧条件的探究充满兴趣。在学生已经掌握燃烧条件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可以展示“中国登山队成功登上珠峰之巅并进行了奥运火炬接力,首次实现了奥运圣火在世界之巅的传递”的新闻报道和图片,进一步升华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提问“在零下数十摄氏度的情况下,要使奥运火炬持续燃烧需要克服什么困难”。学生们在讨论中进一步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也会自豪于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登山队员永不言弃的精神。
三、设计过程性与纸笔测验评价内容,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
学生的参与度和作业的完成效果是衡量课程思政效果的重要标准。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中渗透思政教育可以使课程思政在教、学、评各个环节中形成闭环,这也是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过程性评价标准和纸笔测验评价标准,将思政教育的内容与学科知识考核相结合。例如2020年广东省化学中考题第16题,该题以我国2020年6月23日成功发射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为情境,考察了合金的特性、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学科知识。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可以了解该社会热点事件同时叹服我国的先进科技发展水平,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现笔者将结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012年版)第六单元中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谈谈如何在教学过程性评价中渗透思政教育、反馈思政教育成果。
【教学活动设计】近几十年来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导致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持续上升,温室效应增强正在威胁着人类生存。本课时将通过三个学生活动(如表2)使学生了解温室效应的相关知识、形成低碳生活的理念。
【教学活动表现评价】本课时三个活动的评价标准如表3所示。
将思政教育融入大中小学等各个教育阶段,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教学氛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祖国新时代接班人的重要组成。中学化学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积极创设有意义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找准结合点,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将思政育渗透在化学教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由衷的爱国爱党之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拥有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反过来,这一过程也在提升教师自身的思想境界和教学能力。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就让我们与学生一起在求真、立德、成人的過程中“教学相长”,为新时代培养更多有理想、有学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学科内容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
笔者通过研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2012版),挖掘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思政教育素材,认为渗透思政教育可以从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素质教育等方面展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学生通过感受我国化学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学习前辈们忘我的爱国主义精神,产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既落实了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又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符合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如表1:
再以科学素质教育为例。正因为一代代科学家的重视事实、锲而不舍的求实精神和探索精神,才有了我国近现代化学的蓬勃发展。从侯德榜为发展民族工业毅然回国、苦心钻研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制碱技术的把持,再到屠呦呦在研究超过2000种中药的基础上创制出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其中应用了许多包括有机热控涂层在内的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是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的又一力证!培养青少年的科技意识、科学精神,鼓励他们树立报效祖国的决心,这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精心设计课堂,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思政教育
教师应在充分发掘教材思政元素的基础上精选课堂内容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思政中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思政教育播种到每个学生的心中,守护其生根发芽。以燃烧和灭火该课时为例,教师可以从单元封面(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012版上册第127页)北京奥运会主火炬的熊熊火焰创设情境“为什么奥运火种可以保持燃烧数月而不熄灭?”进而引出探究的目的“燃烧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对接下来燃烧条件的探究充满兴趣。在学生已经掌握燃烧条件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可以展示“中国登山队成功登上珠峰之巅并进行了奥运火炬接力,首次实现了奥运圣火在世界之巅的传递”的新闻报道和图片,进一步升华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提问“在零下数十摄氏度的情况下,要使奥运火炬持续燃烧需要克服什么困难”。学生们在讨论中进一步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也会自豪于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登山队员永不言弃的精神。
三、设计过程性与纸笔测验评价内容,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
学生的参与度和作业的完成效果是衡量课程思政效果的重要标准。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中渗透思政教育可以使课程思政在教、学、评各个环节中形成闭环,这也是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过程性评价标准和纸笔测验评价标准,将思政教育的内容与学科知识考核相结合。例如2020年广东省化学中考题第16题,该题以我国2020年6月23日成功发射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为情境,考察了合金的特性、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学科知识。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可以了解该社会热点事件同时叹服我国的先进科技发展水平,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现笔者将结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012年版)第六单元中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谈谈如何在教学过程性评价中渗透思政教育、反馈思政教育成果。
【教学活动设计】近几十年来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导致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持续上升,温室效应增强正在威胁着人类生存。本课时将通过三个学生活动(如表2)使学生了解温室效应的相关知识、形成低碳生活的理念。
【教学活动表现评价】本课时三个活动的评价标准如表3所示。
将思政教育融入大中小学等各个教育阶段,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教学氛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祖国新时代接班人的重要组成。中学化学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积极创设有意义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找准结合点,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将思政育渗透在化学教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由衷的爱国爱党之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拥有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反过来,这一过程也在提升教师自身的思想境界和教学能力。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就让我们与学生一起在求真、立德、成人的過程中“教学相长”,为新时代培养更多有理想、有学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