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略读课文在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已经和精读课文平分秋色了。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叶圣陶先生提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那么,具体该怎样实施呢?就此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略读;小学;课文
一、教材编排略读课文的作用
编排略读课文的作用不仅是对精读课文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的巩固迁移,而且对精读课文的内容、思想和文体、方法的拓展延伸,是丰富学生阅读量,增加学生文学感知力的必要手段。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理念
依据略读课文在教材编排上的作用,它的教学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的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倡导个性化阅读;要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沟通,拓展知识和能力空间;教学中让“阅读提示”领路、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参与语文阅读实践,贯彻以“生为本,能力为本,大语文”的理念。
要贯彻好“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就必须给够学生充分自读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和学习、运用语文的方法。
三、教学的方式
语文教学专家沈大安认为:略读也就是大略地读,可以叫粗读。具体来说,就是不求精细、全面,但求大致理解、大致掌握即可。教学步骤也相对粗放一些,比如分三步:初读,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的意思;再读,选择一两个点,重点学一学;三读,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重在运用阅读技能,享受阅读乐趣。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须做到:
1.以读为主,充分自学
少讲多读,精讲细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条原则,更是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应该遵守的一条原则。引导学生读文可以分这样几步:(1)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通过查找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认识理解“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2)再读课文,找出重点句段,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细读课文,试着解决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并写下自己的体会。
2.以读促说,品味语言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前面几遍比较充分的读的基础上,学生对文章内容已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此时,教师就要时时点拨,围绕要点,让学生讨论、交流,品味语言,掌握阅读方法。而这个要点必须联系本组教材的训练点来确定。特级教师钱正权认为:略读课文教学应把握好兩点:一是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至于抓哪一点,单元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前都有“导读”,这既是学生的阅读提示,也是教学的依据。教师课前要细细研读,这样才能做到该“精”的精,该“略”的略。
如,五年级上册(湘教版)第六组的训练点是:通过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去感受父母深沉的爱。根据这一训练点,《扫大街的父亲》一课的教学程序可以预设为:①学法引路。即让学生回忆本组精读课文中学到的体会含义深刻词句的方法。②品味语言。即引导学生从文中寻找作者两次流泪的句子,比较不同,运用学法细细品读体会。③交流感受。即在小组讨论与交流中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词、句中去获得情感的体验。④加深感悟。一方面通过学过的课文内容加深体会,升华情感;另一方面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与体验。比如说,生活中的你从哪些平凡的小事感受到了父母的爱。
3.或读或说,加深理解
在学生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再设计相关的教学环节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写景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说明道理的文章,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4.课外阅读,拓展实践
略读课文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该加强课内外的联系,让略读课文发挥向课外延伸的作用。如学了湘教版五(上)第六组课文后,可用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去阅读《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2个真情故事》从中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搜集资料,编制一期以“爱”为主题的手抄报。学习《木偶戏》《负荆请罪》这些课文后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剧本、民间艺术故事。
课外拓展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总之,略读课文的教学,方式应比精读课文更为开放,要更多地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习得自学技能,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不同体裁的略读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同一体裁的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也有差异。但万变不离其宗,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自己读懂,自己体会,学会学习,从而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姬书英.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之我见[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5.
[2]王倩.浅谈小学略读课文教学法[J].读写算(教师版),2015.
关键词:略读;小学;课文
一、教材编排略读课文的作用
编排略读课文的作用不仅是对精读课文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的巩固迁移,而且对精读课文的内容、思想和文体、方法的拓展延伸,是丰富学生阅读量,增加学生文学感知力的必要手段。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理念
依据略读课文在教材编排上的作用,它的教学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的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倡导个性化阅读;要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沟通,拓展知识和能力空间;教学中让“阅读提示”领路、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参与语文阅读实践,贯彻以“生为本,能力为本,大语文”的理念。
要贯彻好“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就必须给够学生充分自读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和学习、运用语文的方法。
三、教学的方式
语文教学专家沈大安认为:略读也就是大略地读,可以叫粗读。具体来说,就是不求精细、全面,但求大致理解、大致掌握即可。教学步骤也相对粗放一些,比如分三步:初读,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的意思;再读,选择一两个点,重点学一学;三读,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重在运用阅读技能,享受阅读乐趣。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须做到:
1.以读为主,充分自学
少讲多读,精讲细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条原则,更是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应该遵守的一条原则。引导学生读文可以分这样几步:(1)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通过查找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认识理解“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2)再读课文,找出重点句段,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细读课文,试着解决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并写下自己的体会。
2.以读促说,品味语言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前面几遍比较充分的读的基础上,学生对文章内容已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此时,教师就要时时点拨,围绕要点,让学生讨论、交流,品味语言,掌握阅读方法。而这个要点必须联系本组教材的训练点来确定。特级教师钱正权认为:略读课文教学应把握好兩点:一是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至于抓哪一点,单元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前都有“导读”,这既是学生的阅读提示,也是教学的依据。教师课前要细细研读,这样才能做到该“精”的精,该“略”的略。
如,五年级上册(湘教版)第六组的训练点是:通过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去感受父母深沉的爱。根据这一训练点,《扫大街的父亲》一课的教学程序可以预设为:①学法引路。即让学生回忆本组精读课文中学到的体会含义深刻词句的方法。②品味语言。即引导学生从文中寻找作者两次流泪的句子,比较不同,运用学法细细品读体会。③交流感受。即在小组讨论与交流中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词、句中去获得情感的体验。④加深感悟。一方面通过学过的课文内容加深体会,升华情感;另一方面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与体验。比如说,生活中的你从哪些平凡的小事感受到了父母的爱。
3.或读或说,加深理解
在学生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再设计相关的教学环节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写景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说明道理的文章,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4.课外阅读,拓展实践
略读课文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该加强课内外的联系,让略读课文发挥向课外延伸的作用。如学了湘教版五(上)第六组课文后,可用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去阅读《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2个真情故事》从中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搜集资料,编制一期以“爱”为主题的手抄报。学习《木偶戏》《负荆请罪》这些课文后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剧本、民间艺术故事。
课外拓展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总之,略读课文的教学,方式应比精读课文更为开放,要更多地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习得自学技能,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不同体裁的略读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同一体裁的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也有差异。但万变不离其宗,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自己读懂,自己体会,学会学习,从而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姬书英.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之我见[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5.
[2]王倩.浅谈小学略读课文教学法[J].读写算(教师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