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095-01
有人统计,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者是未行脑室引流的9.4倍[1],其中脑室外引流是导致颅内感染的主要原因,尤其脑室内积脓死亡率极高。我院自2006年7月~2011年7月共行脑室外引流术87例,发生颅内感染7例,发生率8.45%。本文对7例颅内感染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在24~82岁,平均63.5岁。其中脑室出血引流术后2例,脑外伤+脑室引流术后4例,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引流术后1例。
1.2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发病史,意识障碍,呕吐,呼吸不规则,脑疝形成,头颅CT显示的脑室出血或阻塞性脑积水,分别于入院当天至入院第3天行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接无菌袋,每天更换,置管高度为高出脑室水平面10~15cm左右,置管引流时间8~21d不等,平均14d。
2 相关因素分析
2. 1 手术操作性因素:手术操作上的失误也是感染的隐患。术中手套破损、无菌操作不严格、缝合头皮时张力过高,导致切口愈合不良发生切口感染。
2.2引流管放置时间因素:有研究[2]分析了584例脑室外引流术,发现脑室的感染率为10.4%,其发生率与引流时间有关,但呈非线性关系,前4天内发生率最低,第10~12天发生率最高,感染发生的平均时间为6.8天。因此,预防脑室炎的发生主要是缩短引流时间,严格无菌操作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2.3 该手术属于异物置入术,存在潜在的感染风险。由于引流管属异物,置入体内后,很快被结缔组织所包绕,结缔组织中的各种蛋白含有细菌附着的成分,尤其是葡萄球菌。一些葡萄球菌隐藏着糖脂类的“粘液”成分,有助于细菌紧密地黏附在分流管壁上,逃避抗生素及免疫系统的攻击[3]。所以一旦发生,较难控制,大多数需要拔除引流管。
2.4 感染性因素: 由于脑室系统是人体防御功能薄弱区,脑脊液中缺少补体和IgM,没有吞噬细胞,适宜细菌生长繁殖。在术前患者抵抗力差、穿刺部位有炎症等诱发因素存在的情况下,细菌一旦入侵脑室,控制感染则相对困难。
3 预防及护理
3.1 基础护理:本组患者病情危重并伴意识障碍,留置胃管、导尿管等应做好口腔护理、鼻饲、会阴护理,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基础并发症的发生。
3.2 引流袋护理:严格保持引流袋无菌,接头处严格消毒后更换引流袋,接头处用无菌敷料包裹。引流袋低于穿刺部位3~10cm固定,防止引流液逆流入颅内而引起感染。
3.3 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脑室引流管脱出易造成颅内感染,并又增加患者的痛苦。脑室引流管应妥善固定,并向家属交代引流管的注意事项,争取家属积极配合,若患者躁动明显时给予适当约束。伤口敷料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更换,如有脑脊液渗漏及时通知医师处理。注意观察引流是否通畅(看引流管内的液面波动是否与脉搏波动一致),引流管不可扭曲、折叠、压迫。如发现引流管不通畅,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严禁用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可在无菌操作下用空针抽吸,以免造成脑室感染。
3.4 拔管处理 争取尽早拔管,可以通过脑室内注射尿激酶加快脑室内血肿的引流。一般在颅内压症状缓解,脑脊液变清,头颅CT复查脑内血肿消褪可考虑拔管,拔管之前试行夹闭引流管1~2天,无不良反应时可拔管,拔管时应先关闭引流管再拔除管子。拔管后应采取头高位30°,避免发生脑脊液漏,减少感染。
参考文献
[1] 吕桂芝,于春富.医院感染与抗生素使用关系调查分析闭.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5;5(1):9~11
[2] 连正华,有志才.脑室引流术后感染:584例监护时间和置换导管的结果.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7,24(5):265
[3] 侯林生.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研究现状[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2):187-189
作者单位:365500 福建省沙县医院
有人统计,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者是未行脑室引流的9.4倍[1],其中脑室外引流是导致颅内感染的主要原因,尤其脑室内积脓死亡率极高。我院自2006年7月~2011年7月共行脑室外引流术87例,发生颅内感染7例,发生率8.45%。本文对7例颅内感染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在24~82岁,平均63.5岁。其中脑室出血引流术后2例,脑外伤+脑室引流术后4例,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引流术后1例。
1.2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发病史,意识障碍,呕吐,呼吸不规则,脑疝形成,头颅CT显示的脑室出血或阻塞性脑积水,分别于入院当天至入院第3天行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接无菌袋,每天更换,置管高度为高出脑室水平面10~15cm左右,置管引流时间8~21d不等,平均14d。
2 相关因素分析
2. 1 手术操作性因素:手术操作上的失误也是感染的隐患。术中手套破损、无菌操作不严格、缝合头皮时张力过高,导致切口愈合不良发生切口感染。
2.2引流管放置时间因素:有研究[2]分析了584例脑室外引流术,发现脑室的感染率为10.4%,其发生率与引流时间有关,但呈非线性关系,前4天内发生率最低,第10~12天发生率最高,感染发生的平均时间为6.8天。因此,预防脑室炎的发生主要是缩短引流时间,严格无菌操作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2.3 该手术属于异物置入术,存在潜在的感染风险。由于引流管属异物,置入体内后,很快被结缔组织所包绕,结缔组织中的各种蛋白含有细菌附着的成分,尤其是葡萄球菌。一些葡萄球菌隐藏着糖脂类的“粘液”成分,有助于细菌紧密地黏附在分流管壁上,逃避抗生素及免疫系统的攻击[3]。所以一旦发生,较难控制,大多数需要拔除引流管。
2.4 感染性因素: 由于脑室系统是人体防御功能薄弱区,脑脊液中缺少补体和IgM,没有吞噬细胞,适宜细菌生长繁殖。在术前患者抵抗力差、穿刺部位有炎症等诱发因素存在的情况下,细菌一旦入侵脑室,控制感染则相对困难。
3 预防及护理
3.1 基础护理:本组患者病情危重并伴意识障碍,留置胃管、导尿管等应做好口腔护理、鼻饲、会阴护理,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基础并发症的发生。
3.2 引流袋护理:严格保持引流袋无菌,接头处严格消毒后更换引流袋,接头处用无菌敷料包裹。引流袋低于穿刺部位3~10cm固定,防止引流液逆流入颅内而引起感染。
3.3 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脑室引流管脱出易造成颅内感染,并又增加患者的痛苦。脑室引流管应妥善固定,并向家属交代引流管的注意事项,争取家属积极配合,若患者躁动明显时给予适当约束。伤口敷料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更换,如有脑脊液渗漏及时通知医师处理。注意观察引流是否通畅(看引流管内的液面波动是否与脉搏波动一致),引流管不可扭曲、折叠、压迫。如发现引流管不通畅,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严禁用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可在无菌操作下用空针抽吸,以免造成脑室感染。
3.4 拔管处理 争取尽早拔管,可以通过脑室内注射尿激酶加快脑室内血肿的引流。一般在颅内压症状缓解,脑脊液变清,头颅CT复查脑内血肿消褪可考虑拔管,拔管之前试行夹闭引流管1~2天,无不良反应时可拔管,拔管时应先关闭引流管再拔除管子。拔管后应采取头高位30°,避免发生脑脊液漏,减少感染。
参考文献
[1] 吕桂芝,于春富.医院感染与抗生素使用关系调查分析闭.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5;5(1):9~11
[2] 连正华,有志才.脑室引流术后感染:584例监护时间和置换导管的结果.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7,24(5):265
[3] 侯林生.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研究现状[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2):187-189
作者单位:365500 福建省沙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