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时,要有文本意识,要让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对话文本语言,关注文本背景与文本体裁。只有这样,才能优化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关键词】语言;背景;体裁
学生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许多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往往脱离了文本意识,让文本解读要么趋向于思想教育,要么趋向于字词句教学,还有的教师抛开文本直接用多媒体来代替教材,让学生通过观看课件来达到理解文本,把语文教学变成了视频观看。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形成与提升。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同时也强调“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所以,笔者认为,解读文本离不开文本,我们只有具备了文本意识,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解
(下转第59页)
(上接第58页)
读文本,才能让学生有效地走进文本,钻研文本,从而促进自己语文素养的提升。下面,笔者就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几篇阅读课文的教学,谈一谈如何形成文本意识,促进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
一、解读文本应关注文本语言
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教材编者精心挑选的,无论是从篇章结构还是文字叙述,都可以给学生许多启迪。为了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年龄特征,有时编者还会对原著进行修改,将其中的一些语言调整为学生能够理解的文字呈现出来。所以在解读文本时,我们要关注这些语言的描写,让学生通过解读这些语言文字来感悟文本,走向文本更深处。
二、解读文本应关注文本背景
选入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往往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我们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如果脱离了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就文字来解读,学生有时候很难解读懂,理解不了其中的意思。所以,在解读文本时,我们还要带着学生去解读当时的写作背景。只有让学生读懂了当时的写作背景,学生也就可以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了。这对于学生解读文本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在教学《为人民服务》这一课时,这一课是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讲演稿。但是,这篇文章却没有介绍张思德的事迹,没有叙事性的叙述,如果我们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只是就字解字,那么学生由于对张思德同志不了解,更不知道为什么毛泽东主席要作这样的一番讲演,这样讲演目的是什么都不了解,他们就不可能更透彻地理解文本的意思。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可以以多媒体的方式先向学生播放张思德的一些事迹,然后再向学生介绍当时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环境,让学生知道八路军、新四军是如何依靠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战争的,人民军队与人民是如何水乳交融的。这样,学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的军队要为人民服务,也就可以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一句话的意思了,更就可以理解毛泽东主席会在讲演中说“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这一句话的意思了。如果学生不了解当时的那段历史,就很难理解文本的意思,那么解读文本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了。
三、解读文本应关注文本体裁
每一册教材中的课文都会安排不同的体裁,有古诗,有现代诗,有小说,有散文,还有说明文等等。每一种体裁的课文,它们的文字叙述与文本内容都不一样。比如,古诗就是简单的几句话,可以带给学生一个更大的感受空间;而小说却以贯穿人物与事件为主线,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来让学生学习语文。所以,在带领学生解读文本时,我们就要根据文本的不同体裁,选用不同的文本解读策略,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解读文本。
比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由于它是一篇童话,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所以在解读时,我们既要考虑到从童话的视角来解读文本,又要从记叙文的体裁视角来解读文本。从童话体裁视角来解读时,因为童话内容往往带有很多想象,还有一些离奇的环境、人物与情节,而且幻想是童话的显著特点,所以我们就不能以简单的内容分析来带着学生解读,而是要带着学生去多读,多感悟,让学生感悟其中的美,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同时,学生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篇童话却不太了解,所以我们还要从记叙文的体裁视角来引导学生解读这一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幸,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感情。
总之,解读文本要有文本意识,要尊重文本语言叙述、文本写作背景与文本的体裁,然后寻找到一条更好地解读文本的策略。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入地解读文本,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解读文本过程中得到较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0
[2]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09
[3]赵景瑞.优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透视[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01
(作者单位:浙江省浦江县前吴乡福和希望小学)
【关键词】语言;背景;体裁
学生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许多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往往脱离了文本意识,让文本解读要么趋向于思想教育,要么趋向于字词句教学,还有的教师抛开文本直接用多媒体来代替教材,让学生通过观看课件来达到理解文本,把语文教学变成了视频观看。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形成与提升。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同时也强调“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所以,笔者认为,解读文本离不开文本,我们只有具备了文本意识,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解
(下转第59页)
(上接第58页)
读文本,才能让学生有效地走进文本,钻研文本,从而促进自己语文素养的提升。下面,笔者就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几篇阅读课文的教学,谈一谈如何形成文本意识,促进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
一、解读文本应关注文本语言
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教材编者精心挑选的,无论是从篇章结构还是文字叙述,都可以给学生许多启迪。为了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年龄特征,有时编者还会对原著进行修改,将其中的一些语言调整为学生能够理解的文字呈现出来。所以在解读文本时,我们要关注这些语言的描写,让学生通过解读这些语言文字来感悟文本,走向文本更深处。
二、解读文本应关注文本背景
选入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往往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我们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如果脱离了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就文字来解读,学生有时候很难解读懂,理解不了其中的意思。所以,在解读文本时,我们还要带着学生去解读当时的写作背景。只有让学生读懂了当时的写作背景,学生也就可以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了。这对于学生解读文本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在教学《为人民服务》这一课时,这一课是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讲演稿。但是,这篇文章却没有介绍张思德的事迹,没有叙事性的叙述,如果我们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只是就字解字,那么学生由于对张思德同志不了解,更不知道为什么毛泽东主席要作这样的一番讲演,这样讲演目的是什么都不了解,他们就不可能更透彻地理解文本的意思。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可以以多媒体的方式先向学生播放张思德的一些事迹,然后再向学生介绍当时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环境,让学生知道八路军、新四军是如何依靠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战争的,人民军队与人民是如何水乳交融的。这样,学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的军队要为人民服务,也就可以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一句话的意思了,更就可以理解毛泽东主席会在讲演中说“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这一句话的意思了。如果学生不了解当时的那段历史,就很难理解文本的意思,那么解读文本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了。
三、解读文本应关注文本体裁
每一册教材中的课文都会安排不同的体裁,有古诗,有现代诗,有小说,有散文,还有说明文等等。每一种体裁的课文,它们的文字叙述与文本内容都不一样。比如,古诗就是简单的几句话,可以带给学生一个更大的感受空间;而小说却以贯穿人物与事件为主线,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来让学生学习语文。所以,在带领学生解读文本时,我们就要根据文本的不同体裁,选用不同的文本解读策略,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解读文本。
比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由于它是一篇童话,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所以在解读时,我们既要考虑到从童话的视角来解读文本,又要从记叙文的体裁视角来解读文本。从童话体裁视角来解读时,因为童话内容往往带有很多想象,还有一些离奇的环境、人物与情节,而且幻想是童话的显著特点,所以我们就不能以简单的内容分析来带着学生解读,而是要带着学生去多读,多感悟,让学生感悟其中的美,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同时,学生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篇童话却不太了解,所以我们还要从记叙文的体裁视角来引导学生解读这一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幸,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感情。
总之,解读文本要有文本意识,要尊重文本语言叙述、文本写作背景与文本的体裁,然后寻找到一条更好地解读文本的策略。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入地解读文本,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解读文本过程中得到较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0
[2]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09
[3]赵景瑞.优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透视[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01
(作者单位:浙江省浦江县前吴乡福和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