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日生活活动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因此,幼儿科学教育应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
一、谈话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谈话活动通常在晨间、饭前、饭后、离园前进行。谈话活动是教师与幼儿之间心灵的交换、情感的交流。成功的谈话可以增进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了解,融洽彼此之间的情感,更好地促进教学。教师和幼儿可以就今天的天气、发生过的事情等进行讨论。谈话的主题有时是有目的的谈话,有时比较随机。在谈话活动中衍生出的科学主题往往更具有吸引力。
例:一天早上,明明妈妈送明明上幼儿园,看见我对我说:“徐老师,你说的话明明最听了。他从不刷牙,这两天饭也不好好地吃说牙痛,你帮我好好地说说他。”平时,我也从部分家长那了解到小班大多数的幼儿没有早晚刷牙的习惯。于是我在孩子们饭后的谈话时间和孩子们讨论一下“蛀牙是怎样形成的”,大部分孩子说是因为糖吃多了才蛀牙的,但并不知道蛀牙形成的原因。于是,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蛀牙君”的故事。在有意思的故事中,孩子们了解了龋齿形成的原因以及对人身体的危害,知道了保护牙齿的方法。我利用简单的故事引出的科学道理,既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又可以激发幼儿继续思考:为什么我没有蛀牙,牙有时候也会痛?这些问题是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动力。
此外,天气情况、季节变化、科学家的故事、动植物常识等,都可以作为谈话活动的主题来进行讨论。要做到这些,教师首先要掌握较丰富的科学知识,才能在谈话中有话可说,让幼儿领略科学的魅力。
二、进餐、饮水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进餐和喝水环节常常被老师作为健康教育的契机,鼓励幼儿不挑食、多喝水等。时间久了不免有些单调,说教意味也太浓。那么在这一环节可以挖掘出哪些新的教育契机呢?
在进餐前,我为孩子们分饭菜时,向孩子们介绍当天的餐名和配料,孩子们在认识蔬菜的基础上了解自己饭菜里都有哪些蔬菜和配料,介绍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了解食物的旅行等都是我们饭桌前的科学教育内容。如:有一天中午吃的是大米饭,厨师伯伯在大米饭里加入了一点红豆,让大米饭散发出一阵阵红豆的香气,孩子们都很喜欢。可是我却发现睿睿把自己碗里的红豆全都挑了出来。我很奇怪:“睿睿,你怎么不吃红豆呀?红豆可有营养啦!”睿睿看了看我,不好意思地说“我……我……我吃完红豆拉的臭臭都是红豆。”我说:“宝贝们,现在我们先吃饭,等吃好饭老师来告诉你们为什么食物会变成臭臭。” 吃完饭,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围着我,于是我缓缓地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食物吃到我们肚子之后会怎样吗?”“变成臭臭!”孩子们觉得很有意思,哈哈大笑。“怎样变成臭臭的呢?”孩子们说:“不知道。”“其实,食物吃到嘴里之后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旅行,才会变成臭臭呢。”于是,我告诉孩子们:“小朋友有的时候拉出食物,是因为我们小朋友的肠胃比较短,还有就是我们吃得太快,食物没有嚼碎就吞了,还有些食物不太好消化,再加上小朋友的代谢很快,食物没来得及消化就被排出去了,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会在臭臭里看到食物。”此后,我在科学区粘贴了食物的旅行图片,展示了人体内部消化器官的构造,让孩子们对食物的消化过程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在这个活动中,我通过一件小事,展开科学教育活动,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三、游戏中的科学教育
科学游戏是借助自然界的物质材料(如水、沙土、石头等玩具)或各种自然现象(如影子、镜子的光斑、冰花等),把科学的道理寓于游戏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进行科学探索、操作活动,了解物体的属性,懂得粗浅的科学道理。如游戏“踩影子”一直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玩的一个游戏。孩子们相互踩对方的影子,在玩中很自然地就能发现在什么情况下看得见影子,有的时候影子在前,有的時候影子在后。同时,我帮助孩子们归纳提升经验,让孩子们讲出自己的发现,并且把自己的发现利用到游戏中,让游戏更有策略。踩影子的游戏融入了孩子简单的策略之后,更加有意义和有趣。孩子们在游戏中应用了科学知识,体会到了学科学对实际生活的重要性。
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挖掘一日生活中的科学素材,因势利导,适时教育,让幼儿体验科学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如幼儿搭建“高楼”中,我鼓励幼儿多尝试,寻求用什么办法使楼建得又高又稳;还有怎样运送材料更轻松,感受轮子的作用,了解物体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等;在设计桥梁、公路时,怎样利用排序的知识让作品更美观。在建构区,我常常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所学灵活运用,帮助幼儿感受到科学是人类的好朋友,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许多帮助,我们离不开科学。
科学并不神秘,科学教育就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虽然在一日生活各个小环节的时间是零散的,但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机会,只要结合时机,同样能使幼儿得到主动的发展。幼儿园科学教育要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进行,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生成新的内容,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引导幼儿感受科学,体验新的内容,这样才真正使“寓教育于幼儿一日生活”得到有效的落实。
【作者单位:苏州市姑苏区观景幼儿园 江苏】
一、谈话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谈话活动通常在晨间、饭前、饭后、离园前进行。谈话活动是教师与幼儿之间心灵的交换、情感的交流。成功的谈话可以增进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了解,融洽彼此之间的情感,更好地促进教学。教师和幼儿可以就今天的天气、发生过的事情等进行讨论。谈话的主题有时是有目的的谈话,有时比较随机。在谈话活动中衍生出的科学主题往往更具有吸引力。
例:一天早上,明明妈妈送明明上幼儿园,看见我对我说:“徐老师,你说的话明明最听了。他从不刷牙,这两天饭也不好好地吃说牙痛,你帮我好好地说说他。”平时,我也从部分家长那了解到小班大多数的幼儿没有早晚刷牙的习惯。于是我在孩子们饭后的谈话时间和孩子们讨论一下“蛀牙是怎样形成的”,大部分孩子说是因为糖吃多了才蛀牙的,但并不知道蛀牙形成的原因。于是,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蛀牙君”的故事。在有意思的故事中,孩子们了解了龋齿形成的原因以及对人身体的危害,知道了保护牙齿的方法。我利用简单的故事引出的科学道理,既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又可以激发幼儿继续思考:为什么我没有蛀牙,牙有时候也会痛?这些问题是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动力。
此外,天气情况、季节变化、科学家的故事、动植物常识等,都可以作为谈话活动的主题来进行讨论。要做到这些,教师首先要掌握较丰富的科学知识,才能在谈话中有话可说,让幼儿领略科学的魅力。
二、进餐、饮水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进餐和喝水环节常常被老师作为健康教育的契机,鼓励幼儿不挑食、多喝水等。时间久了不免有些单调,说教意味也太浓。那么在这一环节可以挖掘出哪些新的教育契机呢?
在进餐前,我为孩子们分饭菜时,向孩子们介绍当天的餐名和配料,孩子们在认识蔬菜的基础上了解自己饭菜里都有哪些蔬菜和配料,介绍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了解食物的旅行等都是我们饭桌前的科学教育内容。如:有一天中午吃的是大米饭,厨师伯伯在大米饭里加入了一点红豆,让大米饭散发出一阵阵红豆的香气,孩子们都很喜欢。可是我却发现睿睿把自己碗里的红豆全都挑了出来。我很奇怪:“睿睿,你怎么不吃红豆呀?红豆可有营养啦!”睿睿看了看我,不好意思地说“我……我……我吃完红豆拉的臭臭都是红豆。”我说:“宝贝们,现在我们先吃饭,等吃好饭老师来告诉你们为什么食物会变成臭臭。” 吃完饭,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围着我,于是我缓缓地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食物吃到我们肚子之后会怎样吗?”“变成臭臭!”孩子们觉得很有意思,哈哈大笑。“怎样变成臭臭的呢?”孩子们说:“不知道。”“其实,食物吃到嘴里之后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旅行,才会变成臭臭呢。”于是,我告诉孩子们:“小朋友有的时候拉出食物,是因为我们小朋友的肠胃比较短,还有就是我们吃得太快,食物没有嚼碎就吞了,还有些食物不太好消化,再加上小朋友的代谢很快,食物没来得及消化就被排出去了,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会在臭臭里看到食物。”此后,我在科学区粘贴了食物的旅行图片,展示了人体内部消化器官的构造,让孩子们对食物的消化过程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在这个活动中,我通过一件小事,展开科学教育活动,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三、游戏中的科学教育
科学游戏是借助自然界的物质材料(如水、沙土、石头等玩具)或各种自然现象(如影子、镜子的光斑、冰花等),把科学的道理寓于游戏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进行科学探索、操作活动,了解物体的属性,懂得粗浅的科学道理。如游戏“踩影子”一直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玩的一个游戏。孩子们相互踩对方的影子,在玩中很自然地就能发现在什么情况下看得见影子,有的时候影子在前,有的時候影子在后。同时,我帮助孩子们归纳提升经验,让孩子们讲出自己的发现,并且把自己的发现利用到游戏中,让游戏更有策略。踩影子的游戏融入了孩子简单的策略之后,更加有意义和有趣。孩子们在游戏中应用了科学知识,体会到了学科学对实际生活的重要性。
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挖掘一日生活中的科学素材,因势利导,适时教育,让幼儿体验科学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如幼儿搭建“高楼”中,我鼓励幼儿多尝试,寻求用什么办法使楼建得又高又稳;还有怎样运送材料更轻松,感受轮子的作用,了解物体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等;在设计桥梁、公路时,怎样利用排序的知识让作品更美观。在建构区,我常常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所学灵活运用,帮助幼儿感受到科学是人类的好朋友,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许多帮助,我们离不开科学。
科学并不神秘,科学教育就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虽然在一日生活各个小环节的时间是零散的,但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机会,只要结合时机,同样能使幼儿得到主动的发展。幼儿园科学教育要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进行,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生成新的内容,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引导幼儿感受科学,体验新的内容,这样才真正使“寓教育于幼儿一日生活”得到有效的落实。
【作者单位:苏州市姑苏区观景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