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分析实施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健康教育对心肌梗死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收治的20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团队协作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和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健康教育效果较好,可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心肌梗死;多学科团队协作;健康教育
心肌梗死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理性地认识疾病,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是临床治疗不可或缺的环节。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健康教育由多学科小组组成的协作团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干预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从而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1]。本研究选取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健康教育实际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資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0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25~64岁,平均(50.82±2.31)岁。观察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为27~65岁,平均(51.08±2.3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和目的、预后等;讲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开展康复指导和饮食指导。观察组实施开展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健康教育。(1)成立健康教育协作团队,由心内科医师、护理人员、心理咨询师、康复训练师、营养师共同组成,并联合院外团体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让小组成员明确建立多学科团队的意义和作用,明确人员分工;针对患者情况及特点制定健康教育方案;(2)由心内科医生或专家联合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疾病诱发因素、病理机制、症状及改善策略、预防方法等,让患者对疾病有全面准确的认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遵照医嘱服用药物的重要性,了解疾病诱发因素从而改善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向患者家属讲解疾病急性发作的处理方法;(3)主治医师、护理人员和康复训练师协同为患者制定康复方案,指导后续康复训练;护理人员、主治医师、心理咨询师共同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及心理状态,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提升患者依从性和配合度;由营养师和护理人员协作开展饮食指导,制定可行的饮食方案,明确饮食原则,降低体重,改善心脏负担,为康复奠定良好基础。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评定,总计10分,满意为>8分,基本满意为6~8分,不满意为<6分。总满意=满意+基本满意。(2)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总分172,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越理想。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62例、基本满意35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为97.00%(97/100);对照组满意43例、基本满意47例、不满意10例,满意度为90.00%(90/1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1,P=0.045)。
2.2 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心肌梗死为临床发生率较高的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自我管理行为对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多学科团队协作健康教育属于一种新型、先进的护理理念,通过多学科协作组成可以促进医学资源的共享,提升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在护理团队中由于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和康复训练师的加入,可协作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全面的护理服务,有效提高护理总体质量和水平[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健康教育模式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和满意度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健康教育应用价值显著,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加强患者自我管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指导,得到患者和家属好评,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杨瑞琴. 医院——家庭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饮食习惯、服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 31(1):145-146.
[2]孙茜.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患者自我管理教育的可行性分析[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 27(12):229-231.
【关键词】 心肌梗死;多学科团队协作;健康教育
心肌梗死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理性地认识疾病,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是临床治疗不可或缺的环节。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健康教育由多学科小组组成的协作团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干预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从而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1]。本研究选取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健康教育实际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資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0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25~64岁,平均(50.82±2.31)岁。观察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为27~65岁,平均(51.08±2.3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和目的、预后等;讲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开展康复指导和饮食指导。观察组实施开展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健康教育。(1)成立健康教育协作团队,由心内科医师、护理人员、心理咨询师、康复训练师、营养师共同组成,并联合院外团体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让小组成员明确建立多学科团队的意义和作用,明确人员分工;针对患者情况及特点制定健康教育方案;(2)由心内科医生或专家联合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疾病诱发因素、病理机制、症状及改善策略、预防方法等,让患者对疾病有全面准确的认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遵照医嘱服用药物的重要性,了解疾病诱发因素从而改善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向患者家属讲解疾病急性发作的处理方法;(3)主治医师、护理人员和康复训练师协同为患者制定康复方案,指导后续康复训练;护理人员、主治医师、心理咨询师共同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及心理状态,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提升患者依从性和配合度;由营养师和护理人员协作开展饮食指导,制定可行的饮食方案,明确饮食原则,降低体重,改善心脏负担,为康复奠定良好基础。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评定,总计10分,满意为>8分,基本满意为6~8分,不满意为<6分。总满意=满意+基本满意。(2)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总分172,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越理想。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62例、基本满意35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为97.00%(97/100);对照组满意43例、基本满意47例、不满意10例,满意度为90.00%(90/1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1,P=0.045)。
2.2 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心肌梗死为临床发生率较高的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自我管理行为对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多学科团队协作健康教育属于一种新型、先进的护理理念,通过多学科协作组成可以促进医学资源的共享,提升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在护理团队中由于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和康复训练师的加入,可协作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全面的护理服务,有效提高护理总体质量和水平[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健康教育模式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和满意度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健康教育应用价值显著,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加强患者自我管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指导,得到患者和家属好评,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杨瑞琴. 医院——家庭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饮食习惯、服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 31(1):145-146.
[2]孙茜.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患者自我管理教育的可行性分析[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 27(12):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