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课堂教学愈加重视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也不例外。从教学实践来看,有很多因素制约着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然而就社会整体大环境而言,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涌现了很多以数据为主线的收集、发掘、集成等新要求;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与进步,是一个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相关教学实践与经验,对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中教学方法与策略做些探究。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高效教学;目标;主体;评价
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然成为信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如果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仍遵循着“讲解——演示——练习”这一传统模式,将弱化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教学成效自然甚微,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为缓解并扭转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教师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及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合理、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以此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教学。
一、确立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目标设计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指明方向。为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教师必须在认真钻研教材和深度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适切的教学目标,以便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为保障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在教学《周而复始的循环》一节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课堂教学目标:1.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纲要,通过解读课标,对循环结构掌握的程度有深刻的了解。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思想,了解使用循环语句的必要性;掌握两种循环结构语句的基本结构和执行过程;了解列表的功能及常见操作;2.其次,通过运用适当分析、讲解、实践、探究、归纳等教学策略或手段,层层深入,逐步深化对循环思想的执学行过程的理解;小组合作探究,鼓励多种方法完成任务;3.再次,通过实际案例运用,让学生感受使用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便捷和优越性,培养学生运用循环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在实际问题中分析提炼循环结构,从程序设计领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关注学生感受,保障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信息的传递往往局限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互相交流的时间相对较少,这便背离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培养。因此,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我们除了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外,还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切实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加密与解密》这节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视频,并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加密信息传递情节。之后,我利用课件出示了四组由数字“0”和“1”组成的密文,让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然后分析其加密方法,并尝试寻找密钥,最后按照自己的组别,完成一组密码的解密操作,再派代表公布本组解密后的明文。接下来,我又以同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學了移位法加密和置换法加密。然后,我提问道:“什么样的加密方式更安全?如何灵活地综合运用三种加密方法,设计更为安全的加密法?”在这之后,我让学生尝试设计一种安全记录QQ登录密码的方案。按照此种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既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又使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式,发展了推理分析的思维方法。
三、运用多元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传统的评价观念以预设的教学目标为中心来设计、组织和实施评价,且常用终结性评价来判断学生的优劣,这便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养培养,此时就需要教师尽快树立全新的评价观,积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习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而非静态的结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将每个学生视为单独的个体,建立基于学生个人的评价体系,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势和不足,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来具体描述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其次,必须要确保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重视评价对象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和自我认识的作用。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在“你来我往的思维冲突”中相互评价,互相纠正,共同提高,学生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对教师的评价“讨价还价”,主动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发展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虽与语文、数学、英语等传统学科相比,称得上是一门新兴学科。但就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这一课程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其他传统学科,教师需从根本上扭转传统观念,始终保持教学理念的先进性,积极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成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3):175.
[2]杨小刚.探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6):21.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高效教学;目标;主体;评价
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然成为信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如果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仍遵循着“讲解——演示——练习”这一传统模式,将弱化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教学成效自然甚微,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为缓解并扭转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教师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及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合理、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以此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教学。
一、确立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目标设计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指明方向。为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教师必须在认真钻研教材和深度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适切的教学目标,以便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为保障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在教学《周而复始的循环》一节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课堂教学目标:1.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纲要,通过解读课标,对循环结构掌握的程度有深刻的了解。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思想,了解使用循环语句的必要性;掌握两种循环结构语句的基本结构和执行过程;了解列表的功能及常见操作;2.其次,通过运用适当分析、讲解、实践、探究、归纳等教学策略或手段,层层深入,逐步深化对循环思想的执学行过程的理解;小组合作探究,鼓励多种方法完成任务;3.再次,通过实际案例运用,让学生感受使用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便捷和优越性,培养学生运用循环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在实际问题中分析提炼循环结构,从程序设计领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关注学生感受,保障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信息的传递往往局限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互相交流的时间相对较少,这便背离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培养。因此,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我们除了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外,还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切实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加密与解密》这节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视频,并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加密信息传递情节。之后,我利用课件出示了四组由数字“0”和“1”组成的密文,让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然后分析其加密方法,并尝试寻找密钥,最后按照自己的组别,完成一组密码的解密操作,再派代表公布本组解密后的明文。接下来,我又以同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學了移位法加密和置换法加密。然后,我提问道:“什么样的加密方式更安全?如何灵活地综合运用三种加密方法,设计更为安全的加密法?”在这之后,我让学生尝试设计一种安全记录QQ登录密码的方案。按照此种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既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又使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式,发展了推理分析的思维方法。
三、运用多元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传统的评价观念以预设的教学目标为中心来设计、组织和实施评价,且常用终结性评价来判断学生的优劣,这便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养培养,此时就需要教师尽快树立全新的评价观,积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习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而非静态的结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将每个学生视为单独的个体,建立基于学生个人的评价体系,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势和不足,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来具体描述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其次,必须要确保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重视评价对象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和自我认识的作用。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在“你来我往的思维冲突”中相互评价,互相纠正,共同提高,学生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对教师的评价“讨价还价”,主动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发展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虽与语文、数学、英语等传统学科相比,称得上是一门新兴学科。但就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这一课程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其他传统学科,教师需从根本上扭转传统观念,始终保持教学理念的先进性,积极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成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3):175.
[2]杨小刚.探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