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认知意识、思维能力发展是教育工作者较为关注的热点话题。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展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
1、简析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必要性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其更注重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逻辑的目的便是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毕竟,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也是其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1]。在这一阶段里,学生的学习的能力较强,对新知的接受度及思维的可塑性更高。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这种逐步递进式的知识学习易于学生接受,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认识,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实际教学中,我们通常以三种模式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形成:首先是归纳法,让学生们将一件事物的问题作为一类模型进行归纳和分析;其次是比较法,将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类解析、整理,然后找到共性和区别;最后是综合分析法,这更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理解能力,能够将研究的对象联系起来再进行逐一解析。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严谨、具有广泛应用性的理性学科[2],其学习起来较为抽象。虽然小学阶段涉及的数学知识多非常基础,但对小学生的接受和理解来说仍旧一定难度。这便需要教师升级教学理念、创新授课模式,以教学引导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2.1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尤其对于小学生们接触的数学而言,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常常看到。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以提升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们逻辑思维的形成。例如:在《克和千克》的学习中,可让学生進行物品的称重实践,使其在探究中认识质量单位,明白两、斤与克、千克相互之间的关系。此外,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如关注单位的换算问题,可以情境教学法促进学生理解称重不同的物体需要不同的工具、应用不同的单位。通过对现实问题的灵活列举,达到提升学生逻辑思维的目的。
2.2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小学生率真单纯、大多活泼好动,并且对未知的事物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充分的利用小学生们的特点来引发小学生的好奇,引导学生们利用适宜的思维方法来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更能够让同学们保持高昂的探究欲,激发其参与热情。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一)》的教学中,引入小组间比赛的游戏教学,让学生会看地图,使其与现实中的方向相对应。同时,通过数学游戏也将起到对学生思维敏捷性的训练,能够启发同学们选择更加简便的方法来描述方位、让同伴听懂。这不仅能够更快的解决问题,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必要性,使其具有学好数学的自觉性。
2.3促进思考的独立性
新课改中强调应尊重并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3],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使其具有独立思维的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避免填鸭式传授知识,让学生养成学习惰性。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进行创新,更要使学生建立起应用所学独立思考的意识,从而更好地分析问题、梳理问题、得到答案,使其具有学习的喜悦感和收获感。例如:在《四则运算》的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云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在实践和感受中巩固其对运算法则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运用能力。
2.4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逻辑思维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是长期学习、积累与练习的结果。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需通过引入现实思考。但也并不是提倡“题海”战术,为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而是让学生留心身边生活,注重提取数学问题,使其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勤学好问、深入探究的学习意识。例如:在《简易方程》的学习中,可以“已知动物园中老虎的体重240公斤,熊猫体重比其一半还少20公斤”的问题,让学生列举多种解法。学生不仅会应会用常规列式法进行运算:240÷2-20=100(kg),并且还要让他们学会设未知数进行列式、求解。使学生认识到方程应用的意义。同时,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不应仅指导其改正,并应注重对错误资源的利用,让学生正视、接纳错误,充分发挥错误资源辅助教学的作用,使学生避免犯同类错误。
2.5推进教育分层开展
开展逻辑思维培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小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其思维能力、学习情况存在显著差异性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所以,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们本身对于学科的接受程度,依据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度、情况,让同学们在针对性练习、学习中形成逻辑思维。换而言之,针对每个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教学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要有不一样的引导方式,不断地去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形成小幅递进式成长。例如:在《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可将所学几种统计方式进行汇总,针对班级学生的数学能力差异,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并设置难度不同的三种调研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实践学习。使其在收集、汇总、整理数据中形成数形意识,让其自主选择适宜的统计图进行数据展示,以促进其逻辑思维发展。
3、结语
对小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应重视教学创新,为学生构建多元化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应具有生本意识,突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心地位,提高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进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萍.小学数学如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现代阅读,2017(02):25.
[2]罗菲.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研究[J].赤子,2017(01):15.
[3]于嘉文.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研究[D].沈阳大学,2018(6):2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
1、简析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必要性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其更注重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逻辑的目的便是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毕竟,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也是其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1]。在这一阶段里,学生的学习的能力较强,对新知的接受度及思维的可塑性更高。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这种逐步递进式的知识学习易于学生接受,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认识,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实际教学中,我们通常以三种模式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形成:首先是归纳法,让学生们将一件事物的问题作为一类模型进行归纳和分析;其次是比较法,将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类解析、整理,然后找到共性和区别;最后是综合分析法,这更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理解能力,能够将研究的对象联系起来再进行逐一解析。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严谨、具有广泛应用性的理性学科[2],其学习起来较为抽象。虽然小学阶段涉及的数学知识多非常基础,但对小学生的接受和理解来说仍旧一定难度。这便需要教师升级教学理念、创新授课模式,以教学引导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2.1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尤其对于小学生们接触的数学而言,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常常看到。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以提升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们逻辑思维的形成。例如:在《克和千克》的学习中,可让学生進行物品的称重实践,使其在探究中认识质量单位,明白两、斤与克、千克相互之间的关系。此外,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如关注单位的换算问题,可以情境教学法促进学生理解称重不同的物体需要不同的工具、应用不同的单位。通过对现实问题的灵活列举,达到提升学生逻辑思维的目的。
2.2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小学生率真单纯、大多活泼好动,并且对未知的事物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充分的利用小学生们的特点来引发小学生的好奇,引导学生们利用适宜的思维方法来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更能够让同学们保持高昂的探究欲,激发其参与热情。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一)》的教学中,引入小组间比赛的游戏教学,让学生会看地图,使其与现实中的方向相对应。同时,通过数学游戏也将起到对学生思维敏捷性的训练,能够启发同学们选择更加简便的方法来描述方位、让同伴听懂。这不仅能够更快的解决问题,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必要性,使其具有学好数学的自觉性。
2.3促进思考的独立性
新课改中强调应尊重并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3],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使其具有独立思维的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避免填鸭式传授知识,让学生养成学习惰性。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进行创新,更要使学生建立起应用所学独立思考的意识,从而更好地分析问题、梳理问题、得到答案,使其具有学习的喜悦感和收获感。例如:在《四则运算》的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云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在实践和感受中巩固其对运算法则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运用能力。
2.4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逻辑思维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是长期学习、积累与练习的结果。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需通过引入现实思考。但也并不是提倡“题海”战术,为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而是让学生留心身边生活,注重提取数学问题,使其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勤学好问、深入探究的学习意识。例如:在《简易方程》的学习中,可以“已知动物园中老虎的体重240公斤,熊猫体重比其一半还少20公斤”的问题,让学生列举多种解法。学生不仅会应会用常规列式法进行运算:240÷2-20=100(kg),并且还要让他们学会设未知数进行列式、求解。使学生认识到方程应用的意义。同时,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不应仅指导其改正,并应注重对错误资源的利用,让学生正视、接纳错误,充分发挥错误资源辅助教学的作用,使学生避免犯同类错误。
2.5推进教育分层开展
开展逻辑思维培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小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其思维能力、学习情况存在显著差异性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所以,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们本身对于学科的接受程度,依据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度、情况,让同学们在针对性练习、学习中形成逻辑思维。换而言之,针对每个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教学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要有不一样的引导方式,不断地去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形成小幅递进式成长。例如:在《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可将所学几种统计方式进行汇总,针对班级学生的数学能力差异,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并设置难度不同的三种调研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实践学习。使其在收集、汇总、整理数据中形成数形意识,让其自主选择适宜的统计图进行数据展示,以促进其逻辑思维发展。
3、结语
对小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应重视教学创新,为学生构建多元化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应具有生本意识,突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心地位,提高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进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萍.小学数学如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现代阅读,2017(02):25.
[2]罗菲.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研究[J].赤子,2017(01):15.
[3]于嘉文.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研究[D].沈阳大学,2018(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