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源流失原因调查及对策分析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xyqz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农村学生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在西北农村小学,小学生源流失问题仍很突出。小学生生源流失不仅影响了农村小学的生存和发展,也不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影响了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和发展。经调查,学校环境差、教学设备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计的局限性,以及父母的从众心理是导致农村小学生源流失的主要原因,而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师资水平,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提高办学水平,将有利于减少农村小学生源流失。
  关键词:静宁县甘河小学;小学生源流失;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4-0028-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事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一个崭新的面貌,而农村教育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虽然农村教学条件在不断改善,教学水平也在逐年提升,但与城市教学仍有不小的差距。农村小学教育事业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生源流失现象愈演愈烈。本文以位于西北地区的静宁县甘河小学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该地生源流失具体状况的调查和原因分析,提出具体应对措施。
  一、甘河村小学生源状况
  甘河小学位于静宁县西靠近县城滨河路的甘河村。该校生源主要来自甘河村及周边两个村子。然而,近年来,随着县各阶段教育机构合并重组,形成了城区重点办学点,这对甘河小学的生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以县城西部地区实验小学的建立与投入教学为转折点,大多数的骨干教师选调进城,导致师资力量流失,造成甘河小学生源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我们以甘河村干部、村民以及小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采取实地走访与发放调查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得到了甘河小学近十年生源变动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甘河小学的生源在2010—2019年一直呈下降趋势,其中最严重的生源流失情况发生在2012—2013年间,学生人数从131人突降到91人,呈大幅锐减趋势,生源流失率高达30.77%,对于学生人数不足160人的甘河小学来说,这样的生源流失情况已十分严重。在其他年份,甘河小学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减少。
  二、甘河小学生源流失原因分析
  通过对甘河小学的具体调查与分析,我们主要从学校、家庭、其他三个方面展开对甘河小学生源流失原因的调查。
  (一)学校自身原因
  1.教学设施不完备。近几年来,农村小学的办学设施在不断地完善,但与县城小学相比依然有很大的差距。甘河小学教学人员有限,缺乏后勤管理人才,学校教师大多身兼数职,既要忙教学,又要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明显力不从心。学校的重心在教学上,但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学校相应的教学设备跟不上,基础设施不健全,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发展。
  2.师资力量较薄弱,教师水平待提高。学校要想获得良好的口碑,除建设学校的基础设施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甘河小学仅有一支7人组成的教师队伍,且都以文化课教师为主,缺少音体美等教师,其中年轻教師只有2人,其余都是老年教师。这些老年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时代有些脱节,加之农村学校信息传播闭塞,交流较少,难以为这部分教师提供优质培训,教学方法不能推陈出新,导致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水平得不到实质性提高,不利于农村小学的发展。再者,由于农村小学工资福利待遇等因素,有经验的教师离职寻求更好的单位就业,年轻的教师因为待遇差也不愿意到农村小学任教。其次,甘河村小学教师由于在编制内工资有保障,生存压力小,故工作积极性不高,这导致教学质量无法提高,教师之间的竞争力不强,因此难以激发出创新动力和创新思维来提高教学水平。
  3.课程设计存在局限性。由于学校缺乏足额的师资力量和应有的教学设施,甘河小学的教学只能围绕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核心课程展开,其他的诸多课程,例如音乐、美术、科学、体育等课程虽有涉及,但因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学生获得的专业知识非常有限,课程无法长期坚持下去,最后仍然回归到核心课程的学习。一味地占用大量时间学习语数外三门主课,课程设计显得有些不足,学生的德智体美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二)家庭原因
  1.父母进城务工,导致子女随迁求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务工,为方便照顾子女的生活以及使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许多务工人员选择让子女随自己进城求学,这是农村小学生源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父母进城务工后,眼界更加开阔,因而对子女学习的关注不仅仅只停留在文化课上,而是开始注重子女的兴趣和爱好的培养。相比较农村小学,这些父母更加乐意将子女送入城市学校,使子女得到全面发展。
  2.从众心理驱使,父母易随大流。每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而教育成为了广大父母们普遍认同的捷径。因此,为子女选择一个更好的学校成为父母们的愿望。调查数据显示,甘河村的学生家长中有意向转入城镇学小的人数占比高达65%,而已经为子女办理了转学的人数占比也有34%,在转学的家长中有47%的家长受到了从众心理的影响。当他们看到别人家的子女进城读书时,生怕自家的孩子落后于他人,便想方设法将子女转入城市小学就读。而这种心理随着子女的就读变化及家长的交流会影响更多的学生家长,促使更多的家长送子女进城读书。
  3.交通便利,为进城上学提供了便利条件。甘河村属于郊区农村,靠近县城西滨河路,距离县城约五六公里,交通便利,且距城西区的实验小学较近,上下学方便。家长们选择让子女到实验小学上学,一是交通便利,接送子女方便;二是他们认准县城重点小学的教育质量。
  (三)其他原因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近几年静宁县在经济、教育、文化、基础设施方面可以明显地看出发生了变化,尤其是静宁县实验小学在教学质量等方面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好评,甘河村的部分家长也让自己的子女去该小学上学。随着静宁县经济的良好发展,也为甘河村的家长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这就为孩子进城上学提供了经济保障,许多家长进城打工并照看孩子上学。该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加速也影响了农民的传统观念,若有能力选择更好的居住环境,大多数农民会选择在静宁县城买房,搬迁的同时带走了农村小学的生源,出现了县城小学学生人数激增,农村小学却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三、相关对策
  (一)学校方面
  1.完善基础设施。学校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增设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室和科学实验室,建立图书阅览室;教室内增设多媒体设备,设立图书角。
  2.优化课程结构。在原有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学校要把音乐、计算机基础、科学、美术、体育等课程纳入学校的常规教学体系当中,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提高教师水平。学校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组织教师去邻居学校观摩学习。与此同时,要提高教师的福利,让骨干教师能留在学校;学校内部也要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比赛,促进教师之间的竞争。
  (二)家庭方面
  1.家长理性思考,避免盲目从众。对孩子抱以高期望,希望孩子成材的想法并没有错,但为了攀比而随大流为孩子盲目选择甘河村以外的小学绝不是转学的初衷。父母应该在转学时考虑自身家庭状况,现在农村家庭普遍都有两个孩子,转入城市上学无疑是在经济情况允许的条件下才能考虑。正如我们所调查的,一些文化水平不高且经济条件差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进城读书成绩就一定能提高的错误想法就不应被提倡,家长需要的是理性的教育投资心理和对孩子学习过程的关怀。
  2.尊重孩子想法,給予选择权利。家长也要考虑孩子的想法,询问孩子的意见,有些孩子或许并不愿意离开自己原来的学校。家长将孩子送到县城读书,陌生的环境,不同的教学方式,他们会有诸多不适应,会产生自卑心理等问题。因此,在考虑是否转学时,应将选择权交到孩子手中,尊重他们的选择和看法,为孩子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三)其他方面
  1.政府加强政策落实监管。相关部门应及时落实相应政策,确保农村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及时享受到各种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也应加强监督,学校要及时向教育部门反馈相关政策落实情况。
  (上接29页)
  2.争取社会各界力量支持。首先,提倡年轻大学生优选农村小学支教,提高甘河小学的教育质量,为甘河小学输出高质量的生源做出努力;其次,向有关社会团体申请为甘河村小学筹集教育资金,改善教学环境,缓解学校资金不足的压力;最后,校方也要劝导和引导家长正确地认识农村小学环境,及时满足家长的愿望,改变生源不断流失的现状,确保生源留存。
  解决甘河村生源流失问题是一项不可小觑的艰巨任务,需要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学校改善教学环境,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家长转变攀比心理,这同时也需要社会大众的支持和重视。只有这些群体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甘河村小学面临的生源流失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解决。同时,通过对甘河村小学这一特定环境下相关问题的探讨,希望对其他农村地区生源流失问题的研究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  谢丽娟.乡镇办公中学生源流失问题探讨——以山西省洪洞县龙马中学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6).
  [2]  王秀利.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带来的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3]  恭元芳.浅析农村中小学生流失问题[J].今日中国论坛,2013,(6).
  [4]  江芳.安徽农村小学生源流失现象调查[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8).
  [5]  纪松声.关于农民工子女城市择校入学的几点反思[J].知识经济,2015,(5):38.
  [6]  王秋铮.河南省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9,(6):219.
其他文献
摘 要:采用湖南省2015—2017年教育投入和经济总产值数据,计算职业教育经济贡献率。结果表明,教育对全省的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4.7%,其中高职教育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6%,本科教育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29%。  关键词:湖南省;职业教育;经济贡献率;丹尼森系数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1-0179-02  
期刊
摘 要:劳动力向特大型城市迁移决策首先受到户籍制度改革措施的影响,暂行的积分落户制度,亲属投靠落户制度,人才引进落户制度,以及大规模投资落户制度都对劳动力向特大型城市的迁移带来阻碍,仅有买房以及稳定工作落户制度对于劳动力迁移有细微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劳动力的迁移意愿也受到上一期流动状况的影响,并且劳动力在迁移过程中受到城市规模、平均工资、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以及交通状况等诸多影响,同户籍制度一
期刊
摘 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是国家的决策,具体执行则是各个城市因地制宜地选择方法。从提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试点,有些城市试点时间已长达十几年,但迄今仍然没有建立有效及可持续的管理模式。对此,选择全国具有代表性的长三角地区进行调研,发现其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已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问题;对策;江浙沪皖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职工医保基金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福利政策,我国规定医保基金的管理应当遵循“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职工基本医保基金结余不断膨胀,这与“略有结余”的标准相背离。如果医保基金结余过多,不仅难以发挥医保基金的作用,还会导致大量的公共资金被浪费,从而降低医疗保障水平。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障水平,有必要降低医保基金的结余,相关医疗保险机构要提高医保基金管理的效率与质
期刊
摘 要:利用国泰安数据库中2014—2017年四年間261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作为基础,结合线性回归模型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助与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但是这种关系会因企业的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总体而言,政府补助是一种直接的财政激励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有良好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政府补助;科技创新;高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F276
期刊
摘 要: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农户进行融资的重要渠道,随着各试点地区的不断探索,其背后的风险也日益凸显。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农村的信用环境、抵押物的处置方式、金融机构操作流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不健全、不完善,制约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发展。以农地经营权直接抵押模式为例,分别从制度风险、信用风险、抵押物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民生风险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目前我国农地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模式所涉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代代相传的内隐性财富,承载着人类的文明记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艺术甚至科学价值。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是实现对其保护和传承发展的题中之意,也是融入时代精神价值的文化自觉。以市场营销学中的4C理论为分析视角,选择四川泸州分水油纸伞作为研究对象,意图探寻在历史变迁的文化背景下如何让日渐式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根现实土壤,重塑生命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摘 要:PPP项目投资额巨大,在银根收紧、金融监管趋强的情形下,加之项目延迟支付、工程承包项目履约支付能力不足等原因,施工企业“两金”占比居高不下,形成建筑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给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增加了难度,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及转型发展。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政策法规的调整、金融结构的风险偏好等也对施工企业的融资带来较大影响。强化产融结合,有效解决施工企业的融资难题,是提高PPP项目落地的关键所
期刊
摘 要:研究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与研发效率(R&D效率)之间的关系,对于政府制定“走出去”和经济政策等重大战略具有关键的参考作用。选取中国制造业2004—2016年的OFDI(对外直接投资额)、FIE(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及NIP(发明专利数量)数据进行研究,建立VAR模型,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滞后检验,以及模型的稳定性测试、脉冲函数和方差分解等,发现我国制造业研发经费的内部支出将在
期刊
摘 要:近几年,很多地方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迅猛增长,农村生态环境隐患日益突出,已经逐渐成为阻碍新农村建设的因素。浙江省安吉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有力推进,对农村废弃物分类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安吉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对其他县域的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修正都有比较有价值的参考借鉴意义,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环境下,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能够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