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提高顶岗实习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bin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明确指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顶岗实习作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实施效果很大程度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校企合作已经成为职业学校最普遍的办学模式之一。
   2009年,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与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正式加入戴姆勒“铸星教育”校企合作项目,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组建“奔驰班”。该校企合作项目在我校采用“2.5 0.5”的培养模式,即“奔驰班”学生前五个学期在校内学习,最后一个学期到奔驰4S店参加顶岗实习。近几年,我校戴姆勒“铸星教育”项目在提高顶岗实习的有效性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提高顶岗实习有效性的思路


  (一)明确顶岗实习参与主体,挖掘核心问题
   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中,明确强调了职业学校和企业在顶岗实习中的职责与作用。由此可见,学生作为参与顶岗实习的主体,其行为、动机等因素固然决定着顶岗实习的效果,但同样作为顶岗实习参与者的职业学校和企业对顶岗实习效果的影响也不容小视。因此,应首先明确学生、职业学校和企业为参与顶岗实习的“三主体”,进而针对每一主体开展调研,科学分析各主体在参与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这些问题中找出对顶岗实习效果影响较大的核心问题。
  (二)聚焦主观因素
   由于现阶段我国的具体国情、政策等因素,导致顶岗实习存在一些客观问题,如社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认同感相对偏低,企业参与顶岗实习缺乏相关政策支持等。如果仅从这些客观问题入手,很难从职业学校层面提高顶岗实习的有效性。所以,在明确各主体的核心问题后,应聚焦其中的主观因素,着手于职业学校能够解决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的问题,这样才能使顶岗实习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三)合理利用资源加强学校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参与度
   校企合作模式不仅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条件,同时也为职业学校提供了大量的宝贵资源,如先进的企业文化、科学的管理模式等。合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可以对职业学校现有的学生培养策略、顶岗实习制度、评价体系等进行补充和完善,又可提升学生对行业、企业的认知和认同感,从而有效解决顶岗实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校企合作为职业学校与企业的直接对话建立了桥梁,如果职业学校能够合理转换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自身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参与度,势必能够使顶岗实习的有效性得到显著提升。

二、提高顶岗实习有效性的措施与实践


   (一)深化校企交融,强化就业指导
   在参加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职业学校的学生会出现抱怨工作强度大、工作内容枯燥,经常换工作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汽车维修行业、企业的现状了解不清晰,没有形成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学校又没能有效开展就业指导所致。我校戴姆勒“铸星教育”项目针对这些问题,主要采取深化校企交融的策略,具体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学生在校期间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聘任该项目负责人担任主讲教师。同时,聘请优秀企业的售后经理、主管担任兼职教师,借此将奔驰的品牌理念、企业文化、优秀员工的成长案例等引入课堂,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的说服力。二是加强学生与企业的联系,定期组织“奔驰班”学生到企业参观,邀请广州市周边的企业到校与学生开展篮球、足球友谊赛,邀请企业经理、主管及“奔驰班”往届优秀毕业生回校分享经验,尝试与企业共同组织以企业员工和“奔驰班”学生交叉組队形式开展的汽车维修技能竞赛等。通过每一次与企业员工的近距离接触,让学生直观感受奔驰企业文化,逐步形成对奔驰企业的认知和品牌认同感,进而做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学习企业先进管理理念,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在学校现行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邀请企业参与分析顶岗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引入戴姆勒集团先进的管理理念,逐步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召开企业专家访谈会或组织项目教师到企业回访、座谈等形式,从企业的角度分析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邀请企业经理、主管参与讨论解决方案,因地制宜地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二是引入戴姆勒集团先进的管理理念,借鉴优秀奔驰4S店的员工管理条例,将学校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中对学生的要求对标企业的员工标准,补充、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内容,从而在制度上推进实习生由学生角色到企业合格员工角色的转换。
  (三)基于任务驱动理念,科学设计顶岗实习报告
  在实习报告设计方面,采用双实习报告形式。除了沿用每周写一篇实习总结的传统模式外,充分结合戴姆勒汽车机电维修专业课程大纲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了适用于奔驰4S店机电维修岗位的实习报告。在实习报告内容的设计上,基于任务驱动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达到对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的掌握。例如,在设计奔驰车内总线系统部分的实习报告任务时,首先要求学生查阅电子维修手册,写出描述车内总线系统部件的文档编号。其次,引导学生根据维修手册,找出车内总线集线器在实车上的位置,并拍照记录。第三步,要求学生用图片记录示波器与被测元件的连接方法。最后,要求学生在实习报告中附上车内总线的波形截图,并对波形数据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在完成实习报告的过程中,逐步强化了从查阅维修手册到拆装、测量、诊断的系统化工作流程,既学会了具体的工作知识,又掌握了可迁移的工作方法。
   (四)基于“三方互评”原则,完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旨在对各参与主体进行客观、全面的综合评价,及时找出优点和不足,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顶岗实习的有效性。近几年,我校戴姆勒“铸星教育”校企合作项目在传统的由学校和企业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遵循“三方互评”原则,初步构建了由学生、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学校通过与戴姆勒职业教育团队协作,设计了不同评价主体使用的评价量表和访谈问卷,按照权重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处理,最终通过数据整合完成评价。通过对数据进行多角度分析,学校不仅可以客观地对学生做出评价,而且发现自身和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合理地评价顶岗实习效果及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五)加强学校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参与度,提升顶岗实习效果
   目前,职业学校在顶岗实习阶段遇到的一大难题是企业参与度低,由此造成了职业学校很难对实习生进行有效监管和培养的局面。很多职业学校的解决思路是提高企业的参与度,但由于企业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很难短期获得收益,而且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同时还面临着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离职的风险,因此学校很难通过要求企业提高参与度来解决这一问题。为了在此客观背景下提升顶岗实习的效果,我校戴姆勒“铸星教育”校企合作项目积极转变思路,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与广州市内的优秀奔驰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部分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提升相关企业对学生培养的责任感。同时,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安排项目教师到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下厂实习,一方面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实现教师对学生的近距离监管与指导。二是在顶岗实习中延续师兄引领师弟的策略。“奔驰班”学生在校期间的课后专业技能训练、活动组织等方面大量地采用了师兄指导师弟的模式,一方面基于“律人先律己”的理念让师兄强化自我管理意识,另一方面让师弟在学习师兄的过程中传承“奔驰班”优秀的理念与文化。通过多年的项目实施,我校“奔驰班”目前已有9届毕业生遍布于广东省大部分一、二线城市的奔驰4S店,其中很多毕业生已成为了企业骨干。当新一届实习生来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时,学校通过积极调动这些往届毕业生,使其在扮演企业员工角色的同时,延续发挥师兄的引领作用。当这种师兄在企业中引领师弟的模式形成良性循环后,能够极大地加强学校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参与度,从而持续、有效地提升顶岗实习效果。

三、探索成效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戴姆勒“铸星教育”项目在提高顶岗实习有效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奔驰班”绝大部分学生顶岗实习期的表现得到了企业的认可,毕业留用率逐年提升。大部分企业为了留住学生,主动缩短了实习转正周期,且部分企業相对提高了学生的实习待遇。以近三年的统计数据为例,“奔驰班”毕业生总数67人,顶岗实习参与率100%,毕业留用率82.1%,奔驰准保养技师(POCC MT)认证考核通过率80.6%。2016届和2017届“奔驰班”学生毕业半年后的留用率为79.1%。绝大部分被企业留用的学生都以顶岗实习期替代了正式的实习期和试用期,即学生毕业后便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同时,历届“奔驰班”学生在顶岗实习期和毕业后的优异表现极大地提升了奔驰企业对学校的认可度,促使广东省内多家奔驰企业为我校汽修专业非“奔驰班”学生提供了累计超过200个实习岗位,形成了良好的辐射效应。在2017年戴姆勒“铸星教育”项目首届全国合作院校质量评估中,我校更是凭借学生在顶岗实习和就业等方面的优异表现,获得了全国第一名的佳绩。
   综上所述,我校戴姆勒“铸星教育”校企合作项目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合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等方式,初步探索了一条提高顶岗实习有效性的可靠途径。但由于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顶岗实习的有效性还需在国家相关政策持续完善的前提下方能不断提高。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课题——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联合招生,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研究(课题编号:2015SEJK001)的课题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陈春阳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互联网蓬勃发展,职业学校也与时俱进地设置了许多新专业以及新课程。本文研究的《数字影音编辑与合成》课程也是近几年的新课程。该课程面向计算机应用专业影视方向的高一年级学生,意图立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翻转课堂,利用功能丰富的信息化平台,达到比单一的教学模式更有效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综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现状分析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是教育部高职专业目录2016年增补的专业,目前高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含职业素质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限选课、岗位职业技能课、实践性教学环节、选修课等模块。大部分高校采用学生在校培养和实习期在岗培养相结合,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式联合培养学生,但由于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实验实训条件受限等原因,学生的专业学习过程、专业能力的培养缺
一、引言  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进行计算机教学,无法充分提高学生的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为了突破中职计算机课程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去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所以,微课教学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显得十分必要,是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微课模式的优点非常多,它可以
一、前言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有在社会交往中寻求爱与归属的需要。中技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断乳期”。进入青春期的中技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一心想脱离父母的控制,与此同时,在情感上,青少年逐渐由依赖父母转向依赖同伴,同伴关系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能否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中技生在校学习、生活状态及心理健康状况。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
广东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联盟于6月19日成立,共有高校、地市教育局等近百个单位成为第一届理事会成员。这是广东省教育厅提出加强教育資源共享,鼓励多形式、多层次构建教师教育联盟以来,我省成立的第二个教师发展联盟。广东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联盟的成立,将开启我省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战略性合作新模式,有力地推进我省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向纵深发展。  2017年6月19日,广东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联盟成立大会在
职业素养鼻祖圣佛朗西斯科(San Francisco)在其著作《职业素养》中提出:“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具体量化表现为职商(career quotient,简称CQ),体现一个社会人在职场中成功的素养及智慧 。中国知网将职业素养定义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
作为教育领域的第一资源,教师资源的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资源的配置,这是实现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清远市乡村教师调研为基础,就当前城乡二元结构下,清远市乡村教师资源配置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强调“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
这是一个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中国经济的成就一直在延续,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创新发展,中国经济的每一次突围,其源动力都在于人力资源的再升级。因此,经济的每一次律动,都波及职业教育的阴晴与寒暑。作为新时代的高职教育,预知市场及技术更迭的时效,掌握先进设备在教学上的主导权,构建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培养模式,是提早储备高端技能人才的应时之举。以新思维办学,在高起点育人,用长眼光治校,举大投入建校,广东南方职业
步入广州市白云行知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白云行知职校)的校园,一股深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蜿蜒的行知长廊贴着精致的名人名言,绿叶掩映的求知石上镌刻着苍劲有力的“求知”二字,伫立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塑像的行知广场……学校环境是熏陶师生心灵并潜移默化融入学校文化的最佳载体,多年来,白云行知职校从细节入手,优化育人环境,以文化育人。沐浴着改革开放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春风,作为白云区唯一一所公办省级重点职业
2019年6月18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肇庆学院承办,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承办,华南农业大学为支持单位的第九届广东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在肇庆学院圆满落下帷幕。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与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